《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1.出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提出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2.出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补充:穿过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3.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2.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
3.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湖泊星罗,沼泽连片4.认识青藏高原的河湖: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追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年积雪,冰川广布。
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5.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结。
对比分析成都和拉萨的气温资料,并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交流展示: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冬寒夏凉,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1.合作交流: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棉衣: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
防晒物品: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2.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补充介绍:(1)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温暖B.湿热C.高寒D.干旱3.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A.藏绵羊B.藏山羊C.藏野驴D.牦牛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梳理一、世界屋脊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青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
2、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还有柴达木盆地(有高原盆地之称)3、气候特征: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4、河流: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湖泊:青藏地区湖泊多为内流湖,占全国湖泊总数的一半以上。
青海湖为我国最大的湖泊。
措那湖是高原淡水湖。
6、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
(2)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能,以及雅鲁藏布江和横断山区丰富的水能资源。
拉萨晴天多,阳光灿烂,有“日光城”之称。
2.高寒牧区(西藏牧区和青海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高原畜牧业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防御寒冷,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2)河谷农业:位于海拔较低的藏南河谷地区主要农业区: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
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风力较小;土质肥沃(藏南相对于其它区域的种植优势)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和豌豆等。
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低(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本区是青稞和小麦的高产区。
(3)生活习惯饮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服饰:藏袍是其传统服饰。
(为了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民居: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
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知识点1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一)自然条件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1、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知识点2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高中地理学习指南:知识点总结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特征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
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又称为”喀斯特地貌。
)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5.气候类型南方地区气候湿热。
6.自然条件①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②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
7.耕地水田8.主要粮食作物①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②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③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范围:西北地区包括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级地势阶梯,大体位于以西,长城和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主要有高原、盆地(影响因素:、)4、河流:由于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河流,且多为河流,是我国 .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
流经西北地区的外河流有、(黄河、额尔齐斯河)5、自然景观的差异:西北地区和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和,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分布。
植被:西北地区的植被由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是。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资源丰富,尤其是,约占全国的,的建成,为开发塔里木的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条件。
6、西气东输工程分为条线路,一线工程西气新疆 . 的,东至;二线工程主干线从将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南运至。
7、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①;② .③;④ .西气东输工程注意事项:第九章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与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________山脉以西,________________以南,南至国界。
包括自治区、 .省全部与省西部。
2.地形与地势: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原。
素有“_________”主要的运输工具是,被当地人称为“”。
7.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故又被称为“中华水塔”。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6、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河流唯远;流量唯大;多因素综合考虑;黄河的源头应该为卡日曲。
第十章可爱的家乡——山东一、地理位置。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基础知识讲解第八章西北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要点1:草原和荒漠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主要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等山脉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3.干旱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1)特征: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这里的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在50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2)成因: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4.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
5.河流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方法总结1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每年7—9月是汛期,10月以后,水量大减,为枯水期。
近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使中下游河道断流的情况更加严重。
6.植被(1)植被差异: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自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过渡)。
(2)成因:受海陆位置影响,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且被山岭重重阻隔,受湿润气流影响越来越小,受夏季风影响也越来越小,降水量逐渐减少。
7.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草场退化等。
8.优势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稀土、太阳能、风能等要点2: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以畜牧业为主)1.畜牧业的地区差异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东、西部地区在草场类型及畜种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练习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纵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藏族的传统服装藏袍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牦牛,它的毛长皮厚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矮身健,可以载负重物。
7.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臧山羊。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充足。
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温凉,土质较肥沃。
适合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生长。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
人们都爱喝青稞酒。
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平顶碉房。
一选择题: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及沿线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川藏铁路沿线()A.地势起伏小B.沙漠广布C.风能最丰富D.跨越地势一、二级阶梯2.图示区域()A.信仰伊斯兰教B.蒙古族人口最多C.通用阿拉伯语D.西北部人口密度小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适宜喜温凉的青稞、豌豆等作物生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最能体现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是()A.冷湿B.高寒C.干旱D.湿热4.该地区的青稞、豌豆等作物主要分布在()A.河谷地区B.三江源地区C.柴达木盆地D.藏北高原5.该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单产较高,下列原因与此无关的是()A.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B.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C.气温低,病虫害少D.光热不足,生长速度慢读图,完成6~7题。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下发育了红土地。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位于以南,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海和海。
3、南方地区的地形:①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显著。
②西部以和为主;③东部、、交错分布;④沿江:有面积较大和。
4、南方地区的气候:①气候类型:湿润的、。
②气温:最热月,最冷月。
③降水: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mm以上。
④主要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⑤影响:由于水热充足,植被常绿,在是热的环境下发育了色土壤。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5、南方地区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耕地多为。
6、主要农作物:主要种植,也种植等,还盛产,以及等热带水果。
【试题精选】1、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大多是()A 黑土地B 黄土地C 红土地D戈壁2、南方地区的东部地形()A 以平原为主B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C 平原、低山、丘陵交错分布D 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3、下列地形区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华北平原D塔里木盆地4、下列关于南方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两种地形分布B都位于第三阶梯C 都位于季风区D 1月平均气温0℃以下5、“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描述的是()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6、受气候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是()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7、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B冬季严寒,夏季凉爽C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D耕作制度1年1熟或2年3熟8、南方居民的主食是()A 面食B大米 C 小米D杂粮饼9、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水田集中连片的原因()①地势低平②河湖密布③灌溉条件良好④地势起伏大A 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10、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的原因()①气候湿热②水热条件优越③耕地多为水田④土地连接成片A 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D ①②③11、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
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议题。
以下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自然特征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例如,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和高效的水利灌溉,适宜发展粮食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而山区则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但气候多样,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
其次,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
充足的水源和合理的灌溉系统能够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水资源短缺或分布不均则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甚至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
再次,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光照、温度、降雨等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产量和品质。
例如,热带地区光照充足,温度高,适宜发展热带水果和橡胶等农产品生产;而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适宜发展粮食、蔬菜等多种农产品生产。
此外,土壤质量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肥力、酸碱度、结构等特性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农业规划和生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特征的影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总结
嘿呀!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点总结》。
首先呢,咱们得搞清楚啥是自然特征。
哎呀呀,这自然特征可重要啦!比如说气候,哇,这气候有冷有热,有干有湿,像热带的气候那叫一个炎热潮湿,而寒带的气候则是冰冷干燥呢!还有地形,山啊、平原啊、高原啊、盆地啥的。
你想想,山地和平原能一样吗?山地爬坡费力,可平原就一马平川呀!
再说说土壤,这土壤也有好多讲究呢!有的肥沃,能种出好多好庄稼;有的贫瘠,种啥都费劲。
还有水源,没有水怎么种地呀?像那些靠近河流的地方,灌溉就方便多啦!
接下来聊聊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1. 气候要是温暖湿润,那就能种好多热带、亚热带的作物,像香蕉、甘蔗啥的,多丰富呀!要是气候寒冷干燥,可能就只能种些耐寒的作物啦。
2. 地形也很关键呢!平原地区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效率高高的!山地就不行啦,很多时候得靠人力,多辛苦呀!3. 肥沃的土壤能让庄稼长得壮壮的,收成也好;贫瘠的土壤就得想办法改良,或者选择适合的作物来种。
4. 水源充足的地方,农业发展就有保障;缺水的地方,就得想办法节水灌溉啦。
哎呀呀,咱们得重视自然特征和农业的关系。
如果不了解这些,随便种地,那可不行哟!得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耕种方式,这样才能有好收成,让咱们的农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哇!你说是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