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配方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23
中药美容外用配方
引言
中药美容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皮肤质量、减轻皮肤问题和促进整体美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美容外用配方,旨在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您的皮肤。
配方一:柴胡桂枝汤
材料
- 柴胡 10克
- 桂枝 10克
- 甘草 5克
- 羊肚菌 5克
- 红花 5克
- 玫瑰精油 3滴
制作方法
1. 将柴胡、桂枝、甘草、羊肚菌和红花放入煮沸的水中煮10分钟。
2. 将煮好的药水过滤,留下液体部分。
3. 加入玫瑰精油,搅拌均匀。
4. 使用面膜刷将药水涂抹在清洁的脸部皮肤上,保持15-20分钟。
5. 用温水洗净,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配方二:黄连羊角汤
材料
- 黄连粉 10克
- 羊角枪 10克
- 白术 5克
- 银花 5克
- 熊胆粉 5克
- 薄荷精油 3滴
制作方法
1. 将黄连粉、羊角枪、白术、银花和熊胆粉混合在一起。
2. 加入足够的水,搅拌成糊状。
3. 加入薄荷精油,搅拌均匀。
4. 将糊状物均匀涂抹在清洁的脸部皮肤上,保持15-20分钟。
5. 用温水洗净,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结论
中药美容外用配方是一种简单且具有潜在效果的方法来改善皮
肤质量。
但请注意,中药的使用应谨慎,并遵循合适的用量和方法。
在使用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以确保适合您的
个人情况。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ﻫ特效外敷方药ﻫ特效止痛外敷散(腰椎盘突出)药物组成: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50克。
ﻫ?使用: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得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3次。
每天1次。
7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得疼痛。
外用贴剂配方ﻫ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
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她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与。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ﻫ: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
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得时候,患者谢谢我、真得,好了。
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与肌腱炎得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就是两贴痊愈。
6ﻫ:痈得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ﻫ: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1.五味子外敷方材料:五味子(2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五味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五味子糊涂抹在患处,稍加按摩,静置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瘙痒、烧伤、溃疡等。
2.苦参外敷方材料:苦参(1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苦参洗净,切成碎末,加入适量水煎煮10分钟。
使用方法:将苦参煎液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每日2-3次。
适用症状:湿疹、玫瑰糠疹、痈疽等。
3.马齿苋外敷方材料:马齿苋(3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马齿苋捣烂,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马齿苋糊涂抹在患处,每天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痈疽、湿疹、疥疮等。
4.穿心莲外敷方材料:穿心莲(20克),纱布(适量)。
制作方法:将穿心莲煎煮15分钟,倒入纱布中包扎成药囊。
使用方法:将穿心莲药囊贴在患处上,每日更换2次。
适用症状:湿疣、黄水疮等。
5.姜黄外敷方材料:姜黄(10克),黄精酊(5毫升)。
制作方法:将姜黄研成细末,加入黄精酊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姜黄糊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癣疾等。
6.金银花外敷方材料:金银花(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金银花洗净,加入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滤出煎液。
使用方法:将金银花煎液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
适用症状:水痘、麻疹、痱子等。
7.乳香膏外敷方材料:乳香(10克),桃仁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乳香研磨成末,加入适量桃仁油调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乳香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
适用症状:瘢痕、褥疮等。
8.鸡蛋壳外敷方材料:鸡蛋壳(适量),海石榴(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蛋壳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海石榴磨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鸡蛋壳海石榴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坚持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湿疹、干燥皮肤等。
这些中药外用配方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个人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各种膏药的配方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关节疼痛、肌肉拉伤等症状。
膏药有许多种类,各种膏药的配方也各不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膏药配方,其中包括中药膏药和化学膏药。
中药膏药配方:1. 温经散寒型膏药配方:- 熟附子粉:10克- 细辛粉:10克- 川芎粉:10克- 红花粉:10克- 辣椒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寒邪入侵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活血化瘀型膏药配方:- 当归粉:20克- 三七粉:10克- 桃仁粉:10克- 红花粉:10克- 白芷粉:10克- 乳香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皮肤疾病、瘀血等问题。
化学膏药配方:1. 抗菌消炎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抗菌药物:适量- 消炎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抗菌药物、消炎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皮肤创伤、感染等情况。
2. 缓解肌肉疼痛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镇痛药物:适量- 消肿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镇痛药物、消肿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肌肉拉伤、炎症等症状。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膏药配方,具体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还需遵循医师的指导。
在使用膏药前,请确保清洁患处,并避免过敏成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膏药只适用于外用,切勿内服。
结语: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有各种各样的配方和用途。
中药膏药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特点,适用于中医理论所述的病理类型。
化学膏药则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于现代医学所治疗的症状。
无论是中药膏药还是化学膏药,正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在使用膏药前,务必阅读说明,并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
如果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中药外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中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外敷配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养。
本文将介绍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供读者参考。
配方一:麻黄杏仁越婢停汤【用药】麻黄15克,杏仁15克,越婢停15克,生姜6片,红枣5枚。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外治。
配方二:白藓皮浸腐皮散【用药】白藓皮30克,浸腐皮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皮肤疥癣等病症的外治。
配方三:连翘败酱散【用药】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痈肿疮疡等病症外治。
配方四:苦参汤【用药】苦参30克。
【制作方法】将苦参煎煮,去渣取汁,用于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湿疹、疥癣等病症外治。
...配方七十五:桃仁花椒橘皮洗头水【用药】桃仁10克,花椒10克,橘皮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于洗头。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油性头皮、头屑过多等问题。
配方七十六:防风乌头外搽【用药】防风15克,乌头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植物油搅拌均匀,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创伤等病症外治。
以上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是中医民间秘方的一部分,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症状和健康问题的外治。
中药外敷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但仍需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为您提供两种常用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配方一:溃疡油膏
1. 准备材料:川军10g、田三七40g、黄柏10g、熟石膏10g、甘草10g、冰片10g、麝香4g、珍珠7g、紫草100g、芝麻油1000ml。
2. 将八味中药共研细末,混匀成溃疡散。
3. 将紫草放入麻油内,文火加热近沸,滤过后滤油中加入小许白蜡,搅匀而成紫草油。
4. 将溃疡散与紫草油按1:200比例混合,调匀面成溃疡油膏。
5. 高压消毒,备用。
6. 主治:皮肤放射性溃疡等。
7. 用法:将药膏涂于患处,外包,每日1—2次,至愈。
一次性配制量不宜超过10天用量为宜。
配方二:黑油软膏
1. 准备材料:龙骨30g、枯矾30g、五倍子60g、轻粉30g、冰片6g、蛤粉60g、寒水石60g、生石膏60g、薄荷脑30g、凡士林适量。
2. 上药分别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待配。
3. 取药粉100,凡士林900,调拌成10软膏。
4. 主治:慢性湿疹等。
5.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注意事项: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过程需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操作前请洗手并确保所有材料清洁无菌。
如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帮助。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特效外敷方药特效止痛外敷散(腰椎盘突出)药物组成: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50克。
使用: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的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3次。
每天1次。
7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的疼痛。
外用贴剂配方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
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外用中药配方范文外用中药是指将中药草药应用于外部治疗,以发挥中药药材的药理作用。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损伤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外用中药配方。
1.猪苓骨碎散用草猪骨英干燥研细末,与熟制地黄粉、白花蛇舌草粉、芦根粉、赤芍粉、秦艽粉、乳香粉、没药粉、郁金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用时,取适量敷于患处,用湿纱布或膜固定。
主要用于骨折、骨裂、软组织损伤等的外伤初期。
2.黄柏粉膏取黄柏粉、白薇粉、黄连粉、地榆粉、苦参粉、白头翁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或胶布固定。
主要用于湿疹、痤疮、疥癣等皮肤病的外用治疗。
3.膏状乌梅散将乌梅干燥研成粗末,与冰片、冰片粉、没药粉、乳香粉、猪油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用时,取适量涂抹于伤口表面。
主要用于烧烫伤、溃疡、瘀血等伤口的外用治疗。
4.黄连麸芦苇酒将黄连、麸芦苇、高梁酒按比例混合,密封放置3天后过滤取液。
用时,将液体温热地浸泡患处,每天多次。
主要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的外用治疗。
5.破血丹搽剂将破血丹、黄连粉、没药粉按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植物油搅拌,研磨成膏剂。
用时,取适量涂抹于伤口表面。
主要用于热毒伤、疮疡溃烂等伤口的外用治疗。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外用中药配方,每种配方对应不同的皮肤病或损伤。
在使用外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外用中药要选择药材质量好、无杂质的药材,避免使用带有农药残留或重金属超标的药材。
其次,使用外用中药时要注意卫生,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二次感染。
最后,外用中药对于急性症状的缓解效果较好,但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有限,需结合内服中药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外用中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在使用时应谨慎选择合适的配方,并遵循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特效外敷方药特效止痛外敷散(腰椎盘突出)药物组成: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50克。
使用: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的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3次。
每天1次。
7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的疼痛。
外用贴剂配方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佳构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中药外用软膏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软膏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软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它具有温通、活血、消肿、止
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疾病和创伤的治疗。
下面介绍一下中
药外用软膏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1. 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如黄芩、黄连、板蓝根、苦
参等。
2. 辅料:白油、凡士林或羊毛脂等基础油类;三七粉或红花粉等散剂;麝香或檀香等香料。
3. 工具:电子天平、不锈钢锅、玻璃棒或木棒等。
制作步骤
1. 将需要的中药材按比例配好,并洗净晾干备用。
2. 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入不锈钢锅内,加入适量水,加热至沸腾后转小火慢炖2-3小时,直至汁液浓缩成为浓缩液。
3. 将浓缩液过滤掉渣,得到纯净的中药液。
4. 将基础油类放入不锈钢锅内,加热至70℃左右,加入散剂并搅拌均匀。
5. 将过滤好的中药液倒入基础油类中,继续加热搅拌均匀,直至成为软膏状。
6. 最后加入香料并搅拌均匀即可。
注意事项
1.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防止污染。
2. 中药材的配比要按照配方比例进行,不可随意更改。
3. 制作软膏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免软膏质地不佳或药性失效。
4. 制作完成后应尽快密封保存,并在使用前先进行皮肤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
扭伤中药外敷药方大全:骨至神酒跌打损伤 [配方] 羊聪明炒黄、大黄、当归、赤芍各9克,壮丹皮6克,生地15克,地鳖虫捣碎连汁10个,土虱捣烂30个、红花9克,自然铜末后下3克,黄酒300毫升。
[制法] 将前9味捣烂,入黄酒同煎,然后入自然铜未调服之。
[功用] 续筋接骨。
[主治] 跌打损伤、手足断折。
[用法] 口服。
手术接合后,1次顿服之。
:三七跌打酒[配方] 大田七、血竭、琉珀各120克,大黄、桃仁、泽兰、红花、当归尾、乳香、没药、秦艽、川续断、杜仲、骨碎补、上鳖虫、苏木、无名异、制自然铜。
马饯子炸黄去毛各150克,七叶一枝花90克,三花酒白酒15千克。
[制法] 将的20昧切片,置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浸泡两个月以上,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 口服。
每次服15~30毫升,日服1—2次。
外用。
若肿疼者,擦患处,每日擦2-3次。
创伤破口者,用消毒纱布或棉垫浸透敷之,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
:跌打损伤酒配方]柴胡、当归、川芎各12克,川续断、马钱子制、骨碎补去毛、黄芩、桃仁、五灵脂、赤芍、苏木各6克,红花、三棱各4克,乳香醋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将前14味研为粗末,混匀,入布袋,置罐内,加入白酒,密封。
浸泡30天,压榨过滤去渣.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装瓶,备用。
[功用] 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肿痛不已、筋络不舒。
[用法] 口服。
每次服30-60毫升,日服2次。
亦可外用,涂擦患处。
[附记] 引自《中药制剂汇编》。
丢了棒药酒跌打损伤[配方] 丢了棒皮、鹅不食草各60克,山大颜、麻骨风、十八症、宽筋藤、水泽兰、枫香寄生、胡荽、鸡血藤、钩藤、短瓣石竹、毛老虎各30克,白酒50或60度适量。
[制法] 将前13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以酒浸过药面为准,密封,浸泡7天以上热浸法为2天即可取用。
[功用] 舒筋活血、散风缓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史上中医各种皮肤病外用药配方大全(1)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烟胶500g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蜗牛105g蟾酥(酒制)105g白芷30g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生半夏60g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中药七层丹:配方:银珠60g章丹125g铜绿30g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七厘散:配方:血竭30g儿茶6g朱砂3.6g红花乳香没药各3麝香冰片各0.36g 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八宝丹:配方:珍珠3g牛黄1.5g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冰片0.9g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二白散:配方:铅粉15g轻粉6g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情侣过圣诞节高清图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12.1 龙骨散处方:煅龙骨90g 乌贼骨90g 煅牡蛎90g 黄柏500g 雄黄90g 滑石粉140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
外用患处。
功用:除湿止痒、清热解毒。
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2 青黛散处方:青黛200g 煅石膏400g 黄柏200g 滑石粉200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
外扑患处。
功用:除湿解毒、安抚止痒。
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3 化毒散处方:黄连60g 乳香60g 没药60g 川贝60g 浙贝60g 天花粉120g 大黄120g 赤芍120g 雄黄60g 甘草120g 牛黄60g 冰片15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
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皮肤病。
12.4 青白散处方:青黛30g 乌贼骨90g 煅石膏370g 冰片10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
外扑患处。
功用:除湿止痒、清热解毒。
用于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
12.5 新三妙散处方:黄柏300g 寒水石150g 青黛30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混匀,过筛。
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质皮肤病。
12.6 止痒药粉处方:老松香30g 官粉30g 枯矾30g 炉甘石30g 乳香60g 轻15g 密陀僧15g 冰片6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
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祛湿止痒、收敛杀虫。
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注解:制老松香时必须去油。
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太汞过敏者禁用。
12.7 祛湿散处方:黄连250g 黄柏250g 黄芩150g 焦槟榔100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
外扑或配制油膏、软膏。
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于脓疱疮、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等感染性皮肤病。
12.8 皮炎洗方处方:生大黄750g 黄芩750g 黄柏750g 苦参750g制用法:取以上诸药粉碎,混匀,过筛,每袋28g。
中药外敷渗透配方大全关于《中药外敷渗透配方大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体的许多病症能够根据外用药品来获得改进,这一状况坚信大伙儿全是较为掌握的,自然也需看实际是哪样病症,对于此事,大伙儿可根据中药外敷渗入秘方全集到来掌握有关的內容。
一般来说,不一样的病症要挑选不一样的外用药品,尤其是身患关节炎的人,外用服药的实际效果比口服的实际效果好些一些。
关节炎外用中药方剂一药品构成:川乌、马钱子、乳香、山栀子、活性多肽或蛋白肽等。
使用方法:以上药品共煎,用3~4层沙布蘸药液外用,另加塑料膜捆扎,每天1次,每一次4~8钟头。
作用:袪风祛寒,去湿蠲痹、活血通络、快速消肿。
主冶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寒凉关节疼,增生性关节炎造成的疼痛发胀等。
关节炎外用中药方剂二药品构成:蚤休、玫瑰花、透骨草、乳香、没药、川断等。
使用方法:以上药品共碾成粉,取药面敷于伤处,每天2~3钟头,(重病者6~8钟头)。
作用:祛毒消肿,活血化淤,袪风攻寒去湿。
主冶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造成的关节肿胀疼痛。
关节炎外用中药方剂三药品构成:伸筋草、透骨草各300克,海桐皮、防风、地榆、独活、白芍、骨碎补、急性子的人各150克,番木瓜、独活、玫瑰花、蜀椒、乳香、白芍各100克,桂枝500克,大青盐300克。
使用方法:将涂药共研为粗末,每剂用300 克。
用纯粮酒拌潮,散装于2个布袋子(长7公分,宽5公分)内,密封。
放蒸屉内蒸10~15分鐘。
取下一个药袋放置伤处敷热,冷后换另一药袋,三袋更替应用。
每一次敷热40~60分钟,每天1~2次。
可多次重复使用。
作用:舒筋活络,散风定痛,消肿消结。
主冶风寒湿痹,腰腿疼痛。
关节炎外用中药方剂四药品构成:血竭,将主龙骨、虎骨、禄特科技、雄黄、乳香、没药、胡椒粉、小茴、青盐等碾磨为末,槐树皮,随身灸(艾条)。
使用方法:将血竭入肚脐眼中,外敷药末放血竭附近做圈围起来,用槐树皮灸一百二十壮,正中间时常的须换槐皮。
外用热敷的中药配方
1. 麻黄杏仁甘草汤,这个方子通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配方包括麻黄、杏仁和甘草,可以疏散风寒、开窍通窍、止咳平喘。
2. 当归生姜羊脂汤,这个方子适用于经期痛经、腰腿酸痛等症状。
配方包括当归、生姜和羊脂,可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3. 祛风活络汤,这个方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症状。
配方包括川芎、独活、细辛等,可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以上这些配方都可以用于外用热敷,一般的做法是将中药煎煮后,用纱布或棉布包裹,然后敷在患处。
热敷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缓解疼痛和炎症。
需要注意的是,配方的具体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另外,使用外用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药美容外用经典配方中药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其独特的功效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
以下是一些中药美容外用的经典配方,以供参考。
1. 当归面膜材料:- 当归片剂或当归粉末- 熟地黄粉末- 包装用面膜纸制作方法:1. 将适量的当归片剂或当归粉末与熟地黄粉末混合均匀。
2. 取适量混合粉末放在包装用面膜纸上,并将面膜纸展开敷在脸上。
3. 等待15-20分钟后,取下面膜纸,用清水洗净。
功效:当归有活血化瘀、滋养肌肤的作用,熟地黄则能提亮肤色、滋润皮肤。
此面膜可使肌肤变得柔嫩细滑,有助于改善面部暗沉问题。
2. 白芷祛斑水材料:- 白芷粉末- 纯净水制作方法:1. 取适量白芷粉末,加入适量纯净水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倒入储存瓶中。
使用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取适量白芷祛斑水倒在化妆棉上,轻轻擦拭斑点处。
功效:白芷具有祛斑、美白的效果,能有效淡化面部斑点,均匀肤色。
3. 熟地柔肤水材料:- 熟地黄粉末- 玫瑰花水制作方法:1. 取适量熟地黄粉末,加入适量玫瑰花水搅拌均匀。
2. 将混合液倒入储存瓶中。
使用方法:每日早晚洁面后,取适量熟地柔肤水倒在化妆棉上,轻轻拍打/擦拭全脸。
功效:熟地黄具有滋润、抗氧化的特性,能帮助肌肤保持水油平衡,使皮肤柔嫩光滑。
这些经典的中药美容外用配方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使用的过程中注意个人肤质的适应情况,避免过敏或不适。
在使用新配方或有特殊需求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或美容师的建议。
外用中药配方范文外用中药是指将中药煎煮、研磨等加工后,直接应用于体表治疗皮肤病、创伤、疼痛等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外用配方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外用中药配方。
1.中药膏剂中药膏剂是指将中草药炮制后加入胶基或油基,形成软膏状,外用于皮肤或黏膜上。
例如,治疗痤疮可用黄连膏,配方包括黄连、黄柏、滑石等中草药;治疗湿疹可用左金黄膏,配方包括左金黄、苍术、白芷等中草药。
2.中药浸泡中药浸泡是指将中药煎煮后,将药渣浸泡在适量的水中,用于浸泡患处的治疗方法。
例如,治疗脚气可用苍术泡脚,配方包括苍术、绿豆等中草药;治疗湿热湿疹可用狗尾草泡洗剂,配方包括狗尾草、薏苡仁等中草药。
3.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指将中药煎煮后,将药液加入温水中,用于洗患处的治疗方法。
例如,治疗口腔溃疡可用熏洗药剂,配方包括黄芩、黄连、苦参等中草药;治疗皮肤瘙痒可用肉桂熏洗剂,配方包括肉桂、白芷等中草药。
4.中药热敷中药热敷是指将中药煎煮后,用温热的药液包裹在布中,敷于患处的治疗方法。
例如,治疗风湿痛可用热敷膏,配方包括川芎、当归、秦艽等中草药;治疗肩周炎可用艾叶热敷,配方包括艾叶、川芎、柴胡等中草药。
5.中药薰蒸中药薰蒸是指将中药煎煮后,将药液加热蒸发,产生药气后进行蒸薰患处的治疗方法。
例如,治疗咳嗽可用艾叶薰蒸,配方包括艾叶、白芷、桔梗等中草药;治疗鼻窦炎可用板蓝根薰蒸,配方包括板蓝根、薄荷等中草药。
以上仅是几种常用的外用中药配方,具体应用时还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配制和使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另外,在使用中药外用时,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