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之治学三境界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陈云驰书法——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编辑本段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
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与班主任工作思想王国维治学三境界与班主任工作思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认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然后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用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王国维先生关于治学的三境界的理论,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我以为,读书治学如此,班主任工作亦如此。
班主任工作是个耐人寻味的工作。
没有一个好的班级管理理念的正确指导,就不能把握工作的方向,就可能事倍功半,劳心费神,就可能出力不讨好。
因此,我说的班主任管理的三个境界,其实就是比较三种不同的理念,从中得到正确的管理启示。
第一,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
好书难寻,因为书海茫茫。
所以,人生目标往往决定读书治学的方向。
班主任工作亦如此。
想把这个班带成一个什么样的班,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方向。
目标,是一种“设想”,但它必须是能够实现的。
班集体的目标管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应该包括制定目标、制定实施措施、检查与评价、最终鉴定等内容。
班集体建设目标有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第一是集体全面发展目标。
班集体的全面发展目标,是体现班级发展方向的目标,应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每一“育”的内容,要注意全面性。
总体的要求是,把德育放在首位,五育统一,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集体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才能使每个人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
第二是班集体组织管理目标。
班集体组织管理目标是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保证,是达到全面发展目标的组织条件和环境条件。
它主要指组织状况、纪律与规范、舆论和班风、人际关系等。
治学三境界读后感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初看时觉得挺玄乎,仔细咂摸咂摸,还真挺有意思。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就像是刚开始治学的时候,那股子迷茫又有点小壮志的感觉。
就好比我刚决定要好好学一门知识的时候,就像站在一个高楼之上,周围环境很萧瑟,自己也不知道前路到底在哪儿,但是心里就有个声音说:“小子,往前看,远方有你要的东西。
”看着那望不到头的天涯路,心里是又慌又充满期待。
这个时候,啥也没有,就只有一颗想要探寻的心,就像一个愣头青,啥都不怕,就想闯进知识的大森林里看看。
然后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可太真实了。
当我真的开始深入学习某个东西的时候,那真的是没日没夜,感觉自己的肉都一点点掉了,就像衣服都变宽松了。
我会为了解决一个难题,不停地看书、查资料、做笔记,整个人累得像条狗,但是还死心眼儿地不想放弃。
就像喜欢上了一个很难追的姑娘,不管自己多疲惫,心里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个知识给拿下。
有时候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朋友喊出去玩也不去,满脑子都是那些知识概念、解题思路啥的。
这境界就是在告诉我们,治学可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那得下苦功夫,就像在泥地里摸爬滚打,还得乐在其中。
最后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哇,当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那感觉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之前苦苦寻觅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了。
经过了前面那么多的努力,突然有一天,就像一道光照进脑子,之前那些困惑的地方一下子就全通了。
这时候就会觉得,之前受的那些苦都值了。
就好比爬山,费了好大劲儿爬到山顶,一回头,发现自己走过的路都那么有意义,看到的风景也是最美的。
这也让我知道,治学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
这治学三境界,就像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从一开始的小白,到中间的拼命三郎,再到最后的大彻大悟。
它让我明白了治学不仅要有远大的目标,还要有坚定的决心,最后才能收获满满的成果。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
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
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
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王国维)和八种境界(梁漱溟)王国维先生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 .下面具体谈谈每层境界的含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
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王国维之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
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
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
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离别以及离别后的伤痛。
明显地,跟他离别的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去无回﹐也未曾留下地址。
整首词所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就在昨天黄昏到今天的清晨﹐并且事件的直接结果是让晏殊澈夜无眠与悲痛无已。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给人带来的苦楚﹐它的光辉斜斜地照射入诗人红红的门内﹐直照到破晓时分。
诗人晏殊失恋了﹐对方离他而去﹐他连月亮也怪罪起来了。
是不是正因为他深深爱着对方﹐但对方却离他而去﹐才引发出这深深的伤痛﹖‚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是稍后一点儿另一位词人欧阳永叔的名句。
王国维“为学”的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人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
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家,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3.众里寻她千百度,莫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奋斗过程的综述与总括,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范文,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英语多看重要课文,熟悉词汇及用法.
为上高中考大学做准备. 初中是高中的基础,高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其他时间中,一定要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各科的学习质量,不能偏科.
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8小时),保证学习效率.
安排适当的自由时间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动.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王国维关于治学三境界说词出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内容及含义
1、第一境界。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北宋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2、第二境界。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3、第三境界。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三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
自由王国。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最后四句。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
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
编辑本段三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1)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
治学三境界行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
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
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句选自——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种之阶级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
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