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断裂2molH2和1molO2需要
- 格式:ppt
- 大小:662.50 KB
- 文档页数:7
1.1.2 热化学方程式1.已知:H2(g)+F2(g)====2HF(g) ΔH=-546.6 kJ·mol-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4.8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22.4 L的氢气和22.4 L的氟气吸收546.6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546.6 kJC.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高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 mol H—F键的键能比1 mol H—H键和1 mol F—F 键的键能之和大546.6 kJ【答案】A【解析】只有在标准状况下,A才正确;1 mol H2(g)和1 mol F2(g)反应生成2 mol HF(g)放出546.6 kJ热量,而HF(g)→HF(l)是放热过程,B项正确;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正确;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546.6 kJ·mol-1,D项正确。
2.已知在101kPa、25℃条件下,已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H2(g) + O2(g) ═ 2H2O(l);△H=﹣142.9kJ/molB.2H2(g) + O2(g) ═ 2H2O(l);△H=﹣571.6kJ/molC.2H2 + O2 ═ 2H2O;△H=﹣571.6kJ/molD.2H2(g) + O2(g) ═ 2H2O(l);△H=+571.6kJ/mol【答案】B【解析】已知1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的热量,4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热量,△H<0,则A、D项错误;C项中各物质为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B正确。
3.lmol碳完全燃烧后可放出393.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O2(g)=CO2(g) △H=+393.5kJ/molB.C(s)+1/2O2(g)=CO(g) △H=﹣393.5kJ/molC.C+O2=CO2 △H=﹣393.5kJ/molD.C(s)+O2(g)=CO2(g) △H=﹣393.5kJ/mol【答案】D【解析】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应小于0,为负值,A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B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C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反应放热,△H<0,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H=393.5kJ/mol,D项正确。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强基习题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c-a kJ/mol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断裂2molH-H和1mol O=O放出(b-a)KJ的能量D.2H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2c-a1H g+O g=H O gΔH=KJ/mol22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 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所需的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3.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H为391,则形成1 mol N-N所需的能量(kJ) 是A .194B .391C .154D .6584.叔丁基溴在稀的碱性水溶液中水解生成叔丁醇的反应分三步进行,反应中每一步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叔丁基溴在稀的碱性水溶液中生成叔丁醇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33CH C 和()+323C C O H -H 为反应活性中间体C .决定叔丁基溴水解生成叔丁醇反应的速率的是第二步反应D .第三步反应为()()+-32333CH C-H +Br CH C-OH+HBr O → 5.水煤气是由2H 和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工业上常用作燃料。
已知:-12222H (g)+O (g)=2H O(1)ΔH=-571.6kJ mol ⋅-1222CO(g)+O (g)=2CO (g)ΔH=-566kJ mol ⋅现取112L (标准状况)水煤气,使其完全燃烧生成2CO (g)和2H O(l),测得反应放热1423.4kJ ,则水煤气中CO 与2H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2∶3B .1∶3C .1∶4D .1∶16.已知煤转化成水煤气及其燃烧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H 3可知,该步反应的反应物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 .∶H 1-∶H 2+∶H 3=0C .∶H 1<∶H 2D .若用C(s)和H 2O(l)转化为H 2(g)和CO(g),则∶H 2变大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0.01mol•L -1KAl(SO 4)2溶液与0.02mol•L -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Al 3++2SO 24-+2Ba 2++3OH -=2BaSO 4↓+Al(OH)3↓B .一定条件下,将0.5mol N 2(g)和1.5molH 2(g)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kJ ,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H=-38.6kJ/molC .2H 2(g)+O 2(g)=2H 2O(g) ∆H=-571.6 kJ•mol -1,则H 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D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CO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 2(g)=2CO(g)+O 2(g) ∆H=+566.0 kJ/mol8.21g H 在适量的2O 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2H O ,放出142.9kJ 热量。
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年是中国芯片产业突围之年。
下列属于芯片中常用半导体材料的是A .石墨B .晶体硅C .镁铝合金D .聚乙烯2.反应()22432342323Fe 2HPO 2CH COO 8H O Fe PO 8H O 2CH COOH +--+++=⋅↓+可应用于铁质强化剂()3422Fe PO 8H O ⋅的制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CH COOH 晶体属于共价晶体B .2H O 的电子式为C .P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 .2Fe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51Ar 3d 4s3.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用装置甲制取2Cl B .用装置乙除去2Cl 中混有的HCl 气体C .用装置丙验证潮湿的2Cl 具有漂白性D .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2Cl 4.金云母的化学式为()3310x 2x KMg AlSi O F (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半径大小:()()2r Mg r F+-<B .非金属性强弱:O Si <C .电离能大小:()()11I Al I K <D .碱性强弱:2KOH Mg(OH)<5.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
斜方硫、单斜硫是常见的两种单质。
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2FeS 、石膏()42CaSO 2H O ⋅等。
黄铁矿遇酸会生成硫化氢气体。
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2322Fe O SO SO 、、与2O 在25400500V O ~℃、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3SO ,每生成31molSO 释放出98.3kJ 的热量,生成的3SO 用98%的浓硫酸吸收。
利用酸性4KMnO 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2SO 的含量。
一、反应热的计算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2O 2(g) SO 3(g) ΔH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和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kJB .小于98.32kJC .小于196.64kJD .大于196.64kJ2.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C(s)+O 2(g) =CO 2(g) ΔH =―393.5kJ/mol2H 2(g)+O 2(g) =2H 2O(g) ΔH =―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 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 ,使其在O 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 的热量,则炭粉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B .1︰2C .2︰3D .3︰23.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 别为:P —P a kJ/mol 、P —O b kJ/mol 、P=O c kJ/mol 、O=O dkJ/mol 。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 +5d -4c -12b )kJ/molB .(4c +12b -6a -5d )kJ/molC .(4c +12b -4a -5d )kJ/molD .(4a +5d -4c -12b )kJ/mol4、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①第一步反应是___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mol NH +4(aq)全部氧化成NO -3(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能量转化形式及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
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2)依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下列图中,图1表示放热反应,图2表示吸热反应。
(3)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_kJ;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_kJ;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264_kJ;则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_kJ。
2.反应热、焓变的概念(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即: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填“<”或“>”,下同)。
(2)吸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0。
4.有下列反应:①氧化钙与水反应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④燃烧煤炭取暖⑤钠与水反应⑥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②⑥,放热反应的是①③④⑤。
归纳总结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2.焓变与物质化学键断裂与形成的关系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3.焓变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关系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压轴题05多重平衡体系分析多重平衡体系分析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重要考查形式,多重平衡体系分析仍然是2023年江苏高考实验考查的必考重点难点。
常见考点是多重平衡的竞争关系,涉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过程的分析、平衡常数的计算等,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多重平衡体系分析比较注重多重平衡的竞争关系、连续转化关系等,注意外界条件的影响,涉及化学平衡移动过程的分析、化学平衡图像、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时的选择性、转化率等、因此建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注意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与把握。
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在催化剂作用下,以26C H 、2CO 为原料合成24C H ,其主要反应有:反应1()()()()()262242C H g CO g C H g H O gCO g +=++Δ177H =+kJ·mol 1-反应2()()()()2642C H g CH g H g C s =++Δ9H =+kJ·mol 1-将体积比为1∶1的26C H 、2CO 混合气体按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反应管,测得26C H 、2CO 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24C H 的选择性()()2426n C H =100%n C H ⨯生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曲线①表示2CO 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B .720~80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出口处24C H 及4CH 的量均增大C .720~80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24C H 的选择性不断增大D .其他条件不变,加入()CaO s 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24C H 产率2.(2023·江苏·统考二模)以乙炔和1,2-二氯乙烷为原料生产氯乙烯包括如下反应:反应I :ClCH 2CH 2Cl(g)→HCl(g)+CH 2=CHCl(g)ΔH 1=+69.7kJ•mol -1反应Ⅱ:HC≡CH(g)+HCl(g)→CH 2=CHCl(g)ΔH 2=-98.8kJ•mol -11.0×105Pa 下,分别用如表三种方式进行投料,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材料的助力。
下列关于材料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自主研发的JD-1紫外光固化树脂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 .制作宇航服常用的材料有聚酯膜、聚四氟乙烯等,聚四氟乙烯与溴水可以发生加成反应C .用光刻机制作计算机芯片的过程中用到的光刻胶是由马来酸酐( )等物质共聚而成,马来酸酐的分子式为423C H OD .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舱体外壳由专业的铝合金复合材料制成,主要是利用了其密度大、硬度大的特性2.增塑剂DCHP 可由邻苯二甲酸酐与环己醇反应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邻苯二甲酸酐的二氯代物有2种B .环己醇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C .DCHP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D .1 mol DCHP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3.物质的用量可能影响反应的产物,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33Fe NO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I 溶液:3222Fe 2I 2Fe I +-++=+B .将过量2SO 通入到少量碳酸钠溶液中:2232232SO CO H O CO 2HSO --++=↑+C .向4CuSO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23242Cu 2NH H O Cu OH 2NH +++⋅=↓+D .向()32Mg HCO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223332Mg 2HCO 2OH MgCO CO 2H O +---++=↓++4.某兴趣小组为制备1—氯—2—甲基丙烷(沸点69℃),将2—甲基—1—丙醇和POCl 3溶于CH2Cl2中,加热回流(伴有HCl气体产生)。
反应完全后倒入冰水中分解残余的POCl3,分液收集CH2Cl2层,无水MgSO4干燥,过滤、蒸馏后得到目标产物。
长郡中学2023届模拟试卷(一)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Li ∼7 Na ∼23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
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完成制作后需经常用汗湿的手摩擦器物,使铜胎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
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铜和少量的贵金属熔炼成的铜胎仍具有金属性能 B.熔化银(或金)时需破坏金属键C.铜胎变乌黑的原因是汗液中存在氧化性物质使铜变成了氧化铜D.“乌铜走银”工艺品最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2.燃料选择一般考虑能效、环保、储存运输等因素,不同领域选择燃料的标准不同。
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前各国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燃料都是重油,其为混合物,主要成分为酯类B.飞船火箭的燃料一般使用偏二甲肼,偏二甲肼的结构简式为()322CH N NH -C.新能源汽车所用的可替代液体燃料主要有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等,符合碳减排、碳中和的要求D.将原煤通过液化、气化等化学变化后再使用,可有效提高燃料的利用率3.某药物成分H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H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H 所含的官能团有3种B.1mol 有机物H 最多可与9mol 2H 发生加成反应C.有机物H 中有7个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与氮原子相同D.有机物H 具有抗氧化性的原因是其所含的酚羟基等具有强还原性4.某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结构模型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