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应具有良好的心态
- 格式:pdf
- 大小:91.61 KB
- 文档页数:1
当好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要具备五心(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当好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要具备“五心”陇南市武都区聋哑学校苏芳英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和普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在心理或者生理上都弱于普通人。
班主任要对班级各方面负责,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实现学校对学生行政管理的基础。
因此,要当好特教学校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五心”。
一是需要“爱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爱是师德的灵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
现在的特殊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异地来求学,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对父爱和母爱的体验较为欠缺。
而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将这部分的欠缺的受代为补偿。
爱学生就要尊重、宽容学生。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是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
爱学生就要关心、呵护学生。
应该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指导他们在为人处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爱学生就要理解、欣赏学生,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们要理解,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要不失时机时夸奖和赞扬。
二是需要“用心”。
不管做什么事,必须得用心才能做好,当班主任也一样。
“用心”服务就是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和理解教师、理解班主任的职责和使命,用心理解特教学生的思想和需求。
从灵魂深处懂得和明白我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要把“教书育人”时刻牢记在心,用心去实践,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班级管理服务水平。
因而,我们不但要有管理思想,更要具备服务意识,要把服务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体现在行动上。
时时用心,处处用心。
三是需要“尽心”。
“尽心”就是在工作中我们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尽到自己的能力。
我们在哪个岗位就要尽到哪个岗位的责任,而不能草率马虎,不能敷衍应付,不能推诿塞责。
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应牢固树立“每一个残疾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思想,以达到有教无类的理念,使残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接纳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能够像正常学生同样享受各种教育资源,享受应有的公平教育的机会。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更高。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许多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组织落实的,所以,班主任努力做到:一、特教班主任要有爱心。
特教班主任要甘于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甘于为残疾孩子付出。
如果没有这种爱心,是不可能走进残疾孩子的心灵,不可能做好我们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
因此,具备爱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具备爱心是我们搞好特殊教育工作的前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对于一群过早体验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需要比正常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艰难求学的残疾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他们拾起生活信心的希望,是他们生活的勇气。
因此,我们应该是用发展的眼光和善待的态度去对待残疾学生,努力去发现和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处在成长期的残疾孩子的自尊心会比普通孩子显得更加敏感和脆弱,需要老师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残疾孩子,全心全意地为残疾孩子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残疾孩子,设身处地地为残疾孩子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位残疾孩子的心田。
用爱感化、教育残疾孩子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二、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研究班级学生,对班级学生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既包括对学生残疾程度的了解,也包括对残疾形成原因的了解。
要充分掌握学生在校、家庭行为表现情况,要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调查。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对所掌握的学生情况作深入地分析研究。
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特教老师——对我校办学理念的认识福泉市特殊教育学校:莫开耀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对于人类的发展和延续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我们所从事的特殊教育他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换句话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那么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就是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残而有为的建设人才。
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作为教师,我认为,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的认识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豁达、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特教老师。
自信乐观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老师最重要的要有阳光的心态,也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根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教师的言传身教实际上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试想,一名自卑、怯懦的教师又怎能培育出自信、坚强的学生呢?因此,作为老师,应当是一个自信、乐观、坚强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始终坚信“我能行”!宽容大度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老师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首先,允许学生犯错误。
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
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时,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
教师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是以身作则的具体表现。
如果教师有了错误,为了面子、为了师道尊严,极力掩饰,反而适得其反。
其次,真诚对待同仁,襟怀坦荡。
在工作中,与同志、领导之间可能会存在不同意见或分歧,这就要求给以谅解或支持,绝不能产生不满情绪,大发牢骚。
总之,始终心存大局观,要做到以大局为重!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我们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
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
特教老师的心理健康如何调节特教老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沟通障碍、心理脆弱、情绪不稳定的特殊孩子,不仅要从事着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还要肩负起传授他们生活经验和技能的重任,更要懂得如何用专业的知识为孩子做各种康复训练。
在这个节奏快、高竞争的社会里,特教老师除了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以外,还要面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给他们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特教老师的心理往往饱受着各种折磨。
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主任张桂娥教授在接受央视网采访的时候就曾经说到:“特教老师这个职业需要经受多方面的考验,经常性会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要学会自己从多方面调节自己的情绪,只有你用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引导那些孩子,他们才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你。
”特教老师出现心理问题谁之过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特教老师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有着身心健康问题的儿童,对于从事自闭症教育的特教老师而言,他们每天要重复上百遍去教会自闭症孩子一个词语、一个发音,有的时候要面对不同的突发状况,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受到孩子的攻击。
这些问题都使特教老师处于一种压抑状态。
2、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
特教老师与家长产生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同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在语言能力、智力、思维能力和行为特点上与普通孩子是有很多不同的。
一些家长由于不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特点,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把孩子接受能力慢、发育迟缓等问题都归结到老师身上,认为老师无能,给特教老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3、社会群体的不认同。
人们对特教这个职业存在疑虑的态度和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教老师的心理,由于特教老师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职业自豪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再加上社会的不认可,特教老师在工作中会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从事这个工作的意义。
特教老师心理调节的有效策略1、理性面对家长。
面对家长带来的压力,特教老师心里要冷静、理性的对待,首先要理解家长的的心情,其次多想一下家长的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当的,要有识别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用一颗冷静、关爱的心去面对家长的诸多问题,特教老师的压力自然会有所降低。
特教学校教师如何维护自我的心理健康福州聋校林莹通过近期网络学习,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是多么重要,也或多或少地认识到自身修养中还存在哪些不够完善的细节,于是藉此试图帮助自己更清晰地梳理职业认识,以下是关于特教教师如何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几点浅陋认识,与大家讨论:一、肯定自我。
诚然,由于社会的文明程度尚需提高,特教教师教学对象是残疾儿童,又是社会的少数,往往不被社会普通公众了解、理解和尊重,易使大部分教师产生自卑心理,觉得从事特教矮人一截。
其结果往往导致了优秀人才的流失,加重了“庸才”混日子的思想。
作为一名有积极心态的特教教师要注意通过清晰的职业认识来达到自我肯定,我们可以从自我认识的提高告诉自身: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精通与否之分。
无论学生宝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健全的还是缺陷的;我们必须得通过广泛的学习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兴趣,减少心理内耗,保持教育者应有的谦逊、热情、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多看中外有益书籍,可能只是一些可能普通的故事,但也许我们的人生观会更具有人文关怀,比如看看《三杯茶》。
如果我们有了这些认识并有了行动,你的职业认识肯定有了一个大飞跃,才会消除职业迷茫,抛动悲观,乐观地拥抱未来。
特教,是一份特殊的教育,也是一份普通的事业,她需要普通的情感,也需要高尚的情感。
二、接受他人,重塑良好情绪特教老师接触的都是一些残疾的甚至是多重残疾的孩子,以及残疾孩子背后一个个家庭悲伤的故事,长期处在这么一个环境中,悲天忧人也会慢慢地麻木了,甚至有的老师没能及时调适自己,情感不成熟,不稳定,缺乏情绪的控制能力,甚至在课堂上不知所措,自我失控,急躁,盛怒而不能自制,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用惩罚的手段来对待学生,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教师本人也会因此而情绪苦闷。
并由此产生恶性循环,认为都是听障学生的错把教育的失败都推到听障学生身上。
培养自己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一个博大的胸怀,才能使每个特教教育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心得
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与特殊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面临挑战,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成就感和乐趣。
以下是我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与同事、家人和朋友保持紧密联系,分享自己的工作和情绪。
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帮助我排解压力,提供专业和情感上的支持。
2. 寻求专业指导:特殊教育是一个专业领域,我明白自己无法应对所有的问题。
因此,我积极寻求专业指导,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3. 维护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容易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
因此,我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和充电方式,例如阅读、锻炼、旅行等。
4. 培养积极心态:特殊教育教师常常会面临困难和挫折,但要学会从挫折中寻找成长和改进的机会。
我努力培养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 关注自身情绪和需求: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当我感到疲惫或不安时,我会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放松和恢复。
我也鼓励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例
如定期运动、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
通过以上的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满意度。
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愿意倾听和帮助学生,同时也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与关爱。
如何做好一名特殊教育教师
所谓特殊教育是指教盲童、聋儿、哑童、肢残儿。
从事这类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首要素质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心,是无法与这些特殊孩子沟通的。
你要理解他们,要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恐惧感,给予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是要有耐心,面对这类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是无法取得教育的成功的。
因为这类学生的学习,要比正常孩子多花几倍甚至十倍的努力,如果做老师的都没有耐心去教他们,那他们也只有放弃,放弃了学习,就等行是放弃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所以说是从关爱生命,拯救生命的角度来做这项教育工作,是一点不为过的。
第三是要学会手语技能,聋儿只能靠手语或笔沟通,所以一定要学会手语。
第四是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要懂得这类儿童的心理。
第五是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类儿童常会提出一些看似简单,但却很沉重的话题,比如他们会问:老师,为什么我看不见?或者问:老师,为什么我少了一条腿?当面对这些问题时,如果应答不当,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永久性创伤。
第六是教师本身具备很强的生活意识,心理要健康,还要有比常人更坚强的毅力。
如果自己心理教不健康,那是无法让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的。
日夜面对这些孩子,感受着他们的痛苦,如果没有坚强的
毅力,自己都不忍心看下去,撑不下去的话,绝大部分是会选择离开的。
第七是要懂得及时渲泄自己在教育这类学生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负面情绪。
第八是要懂得较专业的日常卫生常识,以防止这些学生意外感染引发疾病。
浅谈如何做有爱心的特教老师【摘要】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爱在微笑中,爱在鼓励欣赏中,爱在信任尊重中,爱在宽容和需要中。
【关键词】师爱特教老师聋哑学生爱是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尤其,这些特殊的聋哑儿童,对爱的需要更迫切、更强烈。
那么如何去爱他们?去做一个有爱心的特教老师呢?结合自己的实践,浅谈一些看法。
一、从微笑中做起。
在课堂上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是教育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由于聋哑儿童丧失了听力,他们在学习语文时,不同于正常儿童,有着很大的困难。
他们在入学前一般不会说话,只能以手代口、以目代耳、用不规范的手势与人交往;在课堂上的表现不积极,不知如何回答问题。
这时如果老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学生的心情就显得轻松愉快,他们就会愿意去学、去交流;如果老师脸色阴沉沉,学生本身就有心里障碍,此时就会感到不安,就更没有心思听讲。
因此,教师只有精神饱满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才愿意上你的课。
二、学会鼓励和欣赏学生。
教师要做好工作仅靠自己的热情是不够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鼓励,体谅学生。
特别是这些聋哑孩子,更需要老师的鼓励。
教师应该从细微处去帮助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
赞赏学生,鼓励学生吧,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走路。
让我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
三、信任和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重要体现。
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的重要需求。
聋哑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
因为学生是有感情自尊的活生生的人,像这些聋哑学生,更应该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