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筑起师生交往的桥梁
- 格式:docx
- 大小:20.07 KB
- 文档页数:5
让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进入素质教育时代。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一、用爱感染学生,师生情感达到共鸣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的关系。
教师、学生都是有情感、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在师生间情感交融,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时,情感将会滋润认识活动。
所以,教师要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无私的深挚的爱,不仅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更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
1、师爱是唤醒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师爱是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不可缺少的“雨露阳光”。
我们从日常的观察中看到,学生普遍希望和渴求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器重,也十分珍惜老师的爱,他们很小心的接近老师,注意观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年龄越低,对这方面反映越强烈,师爱是最能使学生心灵发生作用的一种情感。
从心理效应看,教师的爱,会唤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有利于发展自我价值感,成就感,特别是教师的爱抚、赞赏、表扬,常使他们激动不已,愉快、欢乐、兴奋、自豪乃至彻夜难眠。
2、师爱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一个后进生,在家长的棍棒、皮带下可能“无所畏惧”,但他们有时在师爱的一件小事的感召下,可能热泪流淌,泣不成声,这便是师爱的教育威力,师爱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一片爱心,一段深情,常常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远远比那些强制性的、粗暴的高压手段,要好上多少倍。
3、师爱具有亲师信道的移情作用良好的师爱不仅能换来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上来;反之,如果缺少师爱,师生情感对立时,学生就有可能由对教师的敌视,而讨厌他所任教的课程。
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不能只顾研究书本,必须注意研究学生,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师生之间要民主、平等的相处审视传统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陈旧教育观念、体制的影响,板滞僵固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处在了相对独立甚至对立的位置,素质教育的实施犹如一声惊雷,唤醒了人们沉睡多年的潜思。
用爱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韩愈《师说》中的名句,这句话明确的指出了教师的职责。
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只有一个字——爱。
什么是爱?爱是喜欢,关心,信任,支持与帮助等多种形式的结合体。
它不只是口头上的言辞,更重要的是发自肺腑的行为。
这种爱,不是血缘关系却胜似血缘关系,这就是浓厚的师生之爱。
现就师生之爱浅谈几点看法:一、爱孩子,首先要喜欢孩子,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有一根美丽的弦,老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拨动它,学生的心灵必然会奏出一曲曲动听的歌。
去年,我新接手了一个班,那是45个三年级的孩子。
在一次写作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谈母亲是如何疼爱孩子的。
当我提出问题后,最后一排的一名男孩低着头,若有所思。
于是我请这名男孩来回答。
谁知,他站起来后半天也不说话。
我有点急了,问道:“妈妈是怎么爱你的,你就怎么说,很难吗?”这时,前排一个女孩大声说:“他妈妈是个哑巴。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事情居然是这样的。
只见那男孩满脸通红,咬紧嘴唇,眼里闪着泪光。
见此情形,我严肃的说:“有什么好笑的!他妈妈虽然不能像其他同学的妈妈那样善于表达,可是她爱孩子的心是和其他妈妈一样的!”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我走到男孩跟前,摸着他的头,说:“有这样的妈妈并不可耻,她的付出比别人更多。
好好学习吧,以后努力回报妈妈。
”男孩轻轻点点头,泪水滴落纸上······我也是母亲,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二、爱孩子,就要关心孩子。
不但要求他们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求他们有健全的人格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纯洁,善良,幼稚的心。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需要不断加强诱导和教育,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建立师生平等的桥梁是关乎教育公正和素质教育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带着他们一同前行。
而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不平等,那么就会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产生阻碍,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如何使用爱心来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呢?首先,爱心是建立师生平等的重要基础。
当我们关爱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时,他们会更加信任我们,愿意跟我们沟通。
倾听学生的话语,是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好方法。
我们可在课堂上主动询问学生的想法,为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权利。
在咨询谈话时,采纳学生的意见并给予认真的回应,或许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自信。
其次,要通过爱心建立师生平等的桥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积极的信息,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教师应注重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鼓励学生逐渐发掘自身优势,以首先体验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及自信心。
通过这种方式,老师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行动。
最后,老师比任何人都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
当学生面对困难无法自我解决时,希望求助老师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应当耐心倾听,从学生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学生问题的根源,并给学生提供科学健康的方法解决难题。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老师也应该用爱心引导他们,提供建设性的批评和积极的反馈,让学生更好地改善行为。
总结起来,爱心是建立师生平等桥梁的重要基础,它能够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
同学们,让我们携带爱心,和老师和睦共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爱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常人都说:当一名班主任容易,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就很难,但也很快乐!班主任生涯中,最多的关键词不是苦和累,而是快乐和感动!教师的生命因为孩子们而更年轻!更精彩!班主任,一项平凡的工作;班主任,一个平凡的岗位。
我们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开启了孩子们不平凡的心灵。
一、用爱心,营造温馨班级从一年级新生入校的那天起,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这个班级,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有缘能在一起共同度过六年,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你们在家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的宝贝,在学校有这么多同学,每一个同学都如同兄弟姐妹。
我们互相关心着、照顾着、鼓舞着,我们这个大家庭就是幸福的,温暖的。
”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是这样做的,平时对孩子们关心备至。
每次外出学习出差,我都记得给孩子们带些小礼物,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
记得前几年去山东回来后,我把拍的照片,放给他们看,孩子们骄傲地说:“看到了!”“山东真美!”“长大了我也去孔子的故乡!”我把采集的银杏树叶做成的植物标本奖励给孩子们,孩子们一直夹在语文书里,并告诉父母,骄傲地说:这是我们亲爱的老师送给我的纪念礼物!孩子们的绽放出甜蜜的笑容。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传统,不管谁过生日,全班同学都为他唱生日歌。
有一位学生遗憾地说:“老师,我的生日在假期呢。
”“那我们提前给你唱生日歌。
”这样,每个同学都会收到大家的生日祝福,过生日成了大家的期盼。
有一天,我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孩子们一脸的惊异、兴奋,随后“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生日快乐!……”歌声响起来了,孩子们唱的是那样投入,声音是那样动听。
我陶醉了,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为有这样一群纯真、可爱的孩子感到欣慰。
二、用爱心,搭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有爱心的班级,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在班级生活中,尤其对一些小事的处理,我都对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民主,用心去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尊重,用爱去鼓励他们,包容他们。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爱心,是一种友爱和关怀的情感。
当我们将爱心融入到老师和学生在校园中的日常交往中,我们就能够建立起师生平等的桥梁。
首先,教育是一项人类事业,其目的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去发展自己。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积极努力地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和自由,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歧视,要推崇平等的教育理念。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出其潜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以爱心为基础,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帮助。
其次,在师生交往中,老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双方的沟通。
老师应该注重关心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状况。
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好每个学生的需求。
当学生需要帮助时,老师应该及时回应,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在沟通中,老师应该尽量减少讲座的时间,而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那样我们才能建立出一个能够互相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另外,老师也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各有所长,有各自的性格、爱好和兴趣。
因此,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不是强制性地教导学生。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
最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爱心,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成员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课外活动,例如运动会、音乐会和晚会等,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多地互动和交流。
此外,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生活实践,例如通过团队建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关爱与支持,通过收获成果来验证这种爱心的力量。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摘要】在教育领域,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爱心就是促进师生之间关系密切的基石。
倡导尊重与理解,实现平等教育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权利。
建立和谐校园氛围,拓展师生沟通渠道,让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和谐、顺畅。
共同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通过培养学生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责任感、担当力的公民。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是构建一个和谐、公平的教育环境的关键。
【关键词】爱心,师生关系,平等,尊重,理解,教育机会,和谐校园,沟通渠道,教育公平,学生能力,构建桥梁1. 引言1.1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这个主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始终要坚守和追求的目标。
爱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温暖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在师生关系中,爱心更是重要的基石,它不仅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倡导尊重与理解,实现平等教育机会。
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都应该被尊重和关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和谐的校园氛围,拓展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让教育更具人性化和温暖。
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关于人的关怀和培养。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展现自己的价值。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爱的教育。
2. 正文2.1 爱心是促进师生关系密切的基石爱心不仅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密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潜力。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关怀时,他们会更加积极投入学习,更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发现自己拥有更大的学习潜力,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学习中的各种难题。
让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情感纽带之一。
师生,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生者受教、悟道、砥砺。
在这个特殊的关系中,爱,能够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首先,爱能够帮助师生建立情感联系,促进有效的沟通。
因为爱,师生之间具有了一种纯洁、无私的情感联系,相互之间对彼此的尊重、关爱、理解和信任也得到了增强。
师生之间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和知识接受者的关系,而是师生之间共建知识的过程,只有通过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师生才能够在知识上有有效的交流,促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爱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使讲解更有生气、更有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活动能力。
其次,爱能够帮助师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
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状况改善,保持和谐愉悦的心态,进而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更加从容、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法。
爱还能够化解学生的压力和问题,使其更加自然地接受师长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一些心理上的障碍也会因为爱的存在而被解决,从而保障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爱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念,使学生更好的发展自己。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而令人信服的道理在老师的爱中更能发生效应。
在爱的呵护下,学生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向上力量,发掘自身的潜能,渐渐地形成自己的个性并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而捧起人生中的华丽篇章,实现个人价值的无限扩展。
总之,爱是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只有在爱的呵护下,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友爱的氛围里拥抱知识,从而变得更加智慧与充实。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地传递与分享自己的爱,让爱的正能量不断延伸,为教育事业的提高注入无限的后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愿我们的教育之路上,始终充满着温暖、和谐、快乐、成长和成功。
用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
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我们要学会用心沟通,用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用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入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与老师沟通交流最多的是学习。
那么,用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用赞美的话,如: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多用鼓励的话,如: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用爱的语言建立无形的信任桥梁,使学生在自愿、自觉、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二、用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拉近师间的心灵距离。
首先,教师应放下架子,不能唯我独尊,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而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微笑面对学生。
师生之间的隔阂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俯身放架、平等交流、善于聆听,变教学的教指挥者为参与者、合作者。
让处于平等地位的学生能真正感到与教师之间是朋友关系、合作伙伴。
其次,教师常常微笑,微笑着打招呼,微笑着讲课,言谈举止带着几份轻松,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面对学生的错误,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不要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
克服情绪变化,把握自己,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关系更加融洽,同时,讲究民主、注重平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
课堂上关注的目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作业本上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锲而不舍;课下耐心的谈话,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都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用爱的碰撞进行心灵的交流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心灵的沟通。
电话的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经常能通过电话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老师,对学生负责的好老师,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这样的老师倾诉,师生之间的心会贴得更近。
让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内容提要: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比友爱更纯洁,更持久的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它就像学生心灵的明灯,照亮学生学习、生活、前进的方向,使学生知情、明理、导行。
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个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师爱和教育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师爱是教育存在的前提,教育借助于师爱的存在而存在。
关键词:师爱弗洛姆爱的教育前不久,我们的学校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一位老师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摆出了几个问题。
她说,老师们,你爱你的孩子吗?你会爱你的孩子吗?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在这里,我想或许有的老师会误解这位老师的话语。
你想想,作为家长,你能不爱你的孩子吗?你会不爱你的孩子吗?作为老师,你能不爱你的学生吗?你会不爱你的学生吗?其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爱我们的孩子的,作为老师,我们也一定会爱我们的学生的。
要理解这位老师的话,我想关键词在于“会”字,这位老师她所要强调的也即是我们爱孩子、爱学生的方式。
如果我们爱的方式对了,那么我们的爱对于孩子、学生来讲就是他们学习的力量的源泉;而如果我们爱的方式错了,对于孩子、学生来讲那就是负担,那就是重担。
在这里我们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就即是师爱。
对于我们的大多数老师来讲,我们是爱我们的学生的。
那么我们的差别在哪呢?在于我们给予学生的爱的方式,它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那么我就直接告诉你,这与我们爱的能力的大小是有关联的。
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弗洛姆是这样说的:“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用爱心构建师生平等的桥梁以爱心为基石,构建起师生平等的桥梁,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师生平等是一种尊重、被尊重的关系,是一种互助、被互助的精神,更是一种平等对待、被平等对待的理念。
在校园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学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师生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以爱心为纽带,可以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平等桥梁。
爱心是我们心灵最真挚的呼唤,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关键所在。
师生之间应该充满理解和包容,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师生双方都应该用爱心去对待对方,以真诚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用心去倾听对方的声音。
只有双方都尊重对方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真正平等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应该是互助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师生之间都需要相互帮助和支持。
师生之间应该互相成就,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和知识,建立合作关系,一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只有双方互相帮助,才能让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让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更加牢固。
平等对待是构建师生平等桥梁的重要环节。
平等对待是一种尊重和尊严的体现,是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师生之间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不论是年龄、性别、地位还是知识水平都应该平等对待。
师生之间要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不让个人情绪和偏见影响对学生的评价,从而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只有双方都受到平等对待,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用爱筑起师生交往的桥梁【内容摘要】我们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
师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爱学生是师德的最佳体现,爱学生就等于塑造学生,而厌烦学生无疑就是毁坏学生。
一、博爱是师德之魂二、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三、赏识是师生关系的助推剂四、宽容关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石【关键词】博爱信任赏识自信宽容关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这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名言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
心中有爱是我们作为教师达到的制高点,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才能做到以爱育爱。
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经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我们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
师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爱学生是师德的最佳体现,爱学生就等于塑造学生,而厌烦学生无疑就是毁坏学生。
一、博爱是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灵,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领略到教育事业的乐趣,并激励自己克服困难,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正如很多教师说的那样,“爱有多深,责任信心就有多强。
”因此,博爱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内在功力!博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封建家长式的爱,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
如果教师的爱不平等,不仅会扼杀师德的光辉,更会扼杀学生的爱心,得不到任何爱的回报。
从细微之处闪烁师爱之光,“细微之处见真情”。
博爱应该体现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细微之处。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点滴需要,及时给予关怀。
这样的爱才算是伟大的博爱,这样的师德才算是无比崇高的师德。
我们班有一个叫小龙的学生,他的家境不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只有和爷爷一起生活,每天和爷爷相依为命。
在课堂上,他总是心不在焉,而且学习成绩也很不稳定……我看在心里,疼在心里,所以我决定找机会给他一个惊喜。
我暗自在下面询问了小龙的生日,准备和同学们找机会一起为他庆祝生日。
那天,他像平常一样走进教室。
这时,同学们热情地把小龙迎进教室,唱了一首英语歌他,并为他准备了一份蛋糕,他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从此,他在课堂上学习非常专心,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其实师爱就像春雨,在细微处滋润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博爱若能关注到学生生活的细微处,就可以让师生间产生情感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从而从逆境中站起来。
与其对学生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不如为他们做一件默默无闻的惊喜,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爱。
也只有这种爱,才能为他们引领人生路的正确方向。
二、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信任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相信而敢于托付。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对于教师来说,信任学生就是爱的最好诠释。
信任之爱是一种特殊的鼓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春节过后,我的班上转来一个叫王敏的小女孩。
或许是刚刚接触到一个新环境的缘故,在一次测试中她的成绩落了底,结果是她好几天都闷闷不乐,也不和同学们去户外活动。
刚开始,我没太在意,以为她适应性差,过几天就好了。
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她不但成绩继续下降,而且脾气也变得格外暴躁起来,动不动就和同学大吵大闹。
看到这种情况,我决定找她谈心,希望从谈话中了解王敏成绩下降的“病根”。
“我不想上学了!”还没等到我问她话,王敏已经直截了当地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当时我就愣了,我以为听错了话。
“我真地不想上学了!”她又强调了一遍。
这次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我定了定神,尽量用最弱和的语气问她:“我想你这么想,肯定想了很久,理由想必也很充分。
如果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你关心不够,我代表全班同学向你道歉!”她怔了怔没有再说一句话,只是满含眼泪地低下了头。
过了很大一会儿,她才幽幽地说了一句:“不是,这一点儿也不怪老师和同学们,只是……”她说不下去了,只有不停地流着眼泪。
我感觉到她说话挺不自信,决定鼓励她一下:“你进入我们班时,成绩属于中游偏上,如果你能再努力些,肯定能进前几名。
”“我能吗?”王敏顿时精神起来。
“一定能,只要你努力!别放弃自己,就像我不放弃你一样,你就在相信自己一次!”接下去,王敏不等我再问话,就把自己的烦恼一股脑都说出来了。
从她的言语中,我了解到王敏性格有些内向,不善于和他人交流。
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由于适应性差造成心理过度紧张,在考试中失了利,她总怕别人嘲笑她,就更加不想和别人多说话了。
我建议她:多结交好朋友,多和他们谈心、做运动,这样才能把不良情绪驱散,以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学习、生活,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把班级的事情交给她去办,有些班干部不理解,他们怀疑我那么信任网民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告诉他们,要想帮助一个人,就要切底地信任他。
于是大家便一起帮助她改正错误。
王敏渐渐感到大家对她的关心,自信心逐渐增强起来,学成绩迅速提高,工作也完成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学校和同学的好评。
他在一首诗里写到:“是你的信任一直鞭策着我前进,是你的信任一直鼓励我继续奔跑……”信任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有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有时候只是一句短短的“我相信”的话语,但是给学生带来的却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强劲动力甚至难以忘怀的记忆。
三、赏识是师生关系的助推剂教师的核心是爱学生,赏识之爱早已赋予教育新的意义。
赏识之爱应该是冬日暖阳,沙漠甘泉……赞美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作为一名富有爱心的教师,她的做工应该起始于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与成长。
我班有位学生英语发音不好,我就把她放在朗读小组的第一组,一节自习课她本来非常认真地练习读课文,可看见我进来后,仍然恳请我第二天不要让她在课堂上读课文。
她说:“我怕读不好,同学们会笑话我。
”“那你就更应该抓住这次机会锻炼自己啊!尽管你读得不好,但是老师相信你没问题的,因为刚才我听见你朗读时,发音很标准。
”我鼓励她说。
第二天,尽管她竭尽全力,她的朗读仍然使得不少同学发笑。
但是,我却带头鼓起了掌。
首先肯定了她的勇敢,并幽默地说:“瞧,她的声音多动听啊!读起课文来像小溪流水,听着真是一种享受啊!”我的赞赏让那些发笑的学生都不做声了,随后都鼓起了掌。
后来,每次朗读,她都会主动参与,渐渐地,她读得越来越好,胆量也越来越大了,听她朗读真的变成了一种享受。
教师的赞赏往往会决定一次教育的成效,甚至影响学生的命运。
我们教师有必要用一种欣赏的动态思维去激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并不断进步。
四、宽容关爱是师生交往的基石宽容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德,他需要我们有足够大的心胸去包容人世间一切不如意的人和事。
这就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们的长处,容纳它们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们的长处。
在教学的实际当中,我经常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说;”我不怕你们犯错误,关键是在犯过错误之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
”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
包括老师在内,也不会不犯错误。
我们只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
其实这也正是我们人生成长的真正足迹。
宽容学生,我们并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收获快乐,收获成功,给学生增添了快乐和温情。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叫英杰,他经常上课迟到、睡觉,而且经常凭着身体强壮欺负同学,若有人敢顶撞他,他就动手打人,直到别人服为止,以致于在学校别人私下送个他一个绰号“黑霸王”。
不但学生怕他,甚至连老师都不愿意招惹这个这个“惹事精”。
鉴于这些情况,我决定下大力气“收服”这个“小霸王”。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英杰的父母都在行政单位工作。
他们从小就对英杰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过分地关注他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对他的身心教育。
只要英杰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久而久之他就产生了叛逆情绪和暴力意识。
时间长了,父母就对他失去了信心,以致于到了听之任之的地步。
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决定先从英杰父母入手。
通过和英杰父母的沟通联系,我对他们进行了教育技巧的辅导,提醒他们主动与儿子加强思想和心理沟通,随时掌握他进步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另一方面,我经常与他面对面交流、谈心,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向,弄清他打人的原因,进行适当疏导。
此外,在生活和学习上我多次给与他关心,一旦他有困难我就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培养师生感情,借以拉近心理距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杰违反纪律和打人的行为有所收敛。
我大胆地提拔他做了纪律班长,这一决定招致了轩然大波。
同学们纷纷找到我,请求我收回“成命”。
我告诉他们:对待别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帮助的心,这样才能有利于和谐。
同时我建议同学们要多帮助英杰改正缺点,做一个好同学、好班干部。
在我和同学们的大力帮助下,英杰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上课能认真听课了,也能尊敬老师了;下课能和同学们玩到一块了;而且时不时他还能做出一些好事,令人惊叹、惊喜!其实,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每个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犯错误。
只要我们给予宽容和关爱,适时疏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对于错误,我们绝不能一味地包容、放任自流,那样就会让学生误入歧途,陷入不可自拔的地步。
作为教师,我们也许很难成就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去改变每一颗灵魂。
就像歌曲《爱的奉献》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都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作为教师,只要我们都捧出一颗真诚、真挚、无私的爱心,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教育蓝天。
【参考文献】1、赵炳慧《关爱学生是师德之魂》2、刘彩莲《爱的教育》3、沈国雄《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用爱筑起师生交往的桥梁作者:林新香工作单位:朱砂镇第二初级中学时间:2016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