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蜗牛慢慢爬》
- 格式:ppt
- 大小:8.28 MB
- 文档页数:34
《小蜗牛慢慢爬》
《小蜗牛慢慢爬》这个题目可以启发我们写一篇关于坚持和耐心的故事。
以下是一篇简短的作文示例:
---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蜗牛米米开始了它的冒险之旅。
它的目标是爬到山顶,欣赏那里的风景。
虽然米米的速度很慢,但它从不放弃。
米米的朋友们,小鸟、小兔和小猫,都嘲笑它:“米米,你这么慢,怎么可能爬到山顶呢?”但米米只是微笑着,继续它的旅程。
每当夜幕降临,米米就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第二天一早,它又继续前进。
它爬过草地,穿过树林,甚至有时候还要躲避那些想要捉弄它的小动物。
有一天,米米遇到了一条小河。
它不知道如何过河,但并没有放弃。
它仔细观察,发现河边有一些石头可以作为跳板。
经过几次尝试,米米终于成功地跳过了小河。
就这样,日复一日,米米慢慢地接近了山顶。
终于有一天,它到达了山顶。
那里的风景美得让人心醉,所有的辛苦都变得值得。
米米站在山顶,看着远方的景色,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它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速度多慢,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有决心和耐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
这篇作文通过小蜗牛米米的故事,传达了坚持和耐心的重要性。
希望这个示例能给你一些灵感,帮助你写出自己的作文。
《小蜗牛慢慢爬》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教学目的:1、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能运用画、卷折、黏合的方法制作一只小蜗牛。
2、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养成浅显的设计意识。
3、认识蜗牛,体会卷折纸条与“螺旋形”之间的联想与创造,激发对自然的探索与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纸蜗牛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纸条卷折成螺旋形。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范作、课件、卡纸、粘胶、彩笔、剪刀。
2、学生准备:卡纸、剪刀、粘胶、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1、儿歌导入:《蜗牛与黄鹂鸟》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爬的很慢,却又能坚持不懈的小蜗牛。
揭示课题:小蜗牛慢慢爬二、认识蜗牛(出示蜗牛图片)(为蜗牛的制作做准备)1、了解蜗牛基本结构:触角、头、躯干、外壳。
2、蜗牛外壳特点:呈螺旋形,起到保护蜗牛的作用。
我们怎么用卡纸表现出蜗牛壳的这种形状呢?请学生演示。
(老师强调卷法、纸条的长短)(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2三、自主探究(解决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1、教师展示手工蜗牛成品。
2、请学生小组拆分蜗牛,自主探究蜗牛制作方法。
3、请学生谈谈做法。
4、教师小结。
四、蜗牛制作步骤1、画:选择细长的纸条,并在纸条两面画上重复排列的图形。
(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出示图:花边)2、卷:将纸条卷着成型并将要固定的位置粘贴好。
3、粘:在蜗牛壳的底部粘好蜗牛的身体。
提示:外壳与身体要大小一致。
4、画:画出小蜗牛的眼睛、嘴巴和蝴蝶结,将蜗牛的触角粘好。
五、花边装饰(让学生认识花边,培养浅显的设计意识)1、(以鱼为例)仔细观察这条花边纹样,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回答。
提示:重复排列,有方向感。
2、仔细观察这两条花边纹样,变化的地方在哪里(鱼和水果花边纹样)学生思考回答。
提示:图形和排列方向不同。
3、想一想:按照规律,那只小蜗牛站到队伍里是正确的呢?学生判断。
【教案+】幼儿园美术《小蜗牛慢慢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材,第3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第2节《小蜗牛慢慢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学会用画笔描绘小蜗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学会用画笔描绘小蜗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 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蜗牛的形态描绘,尤其是螺旋形的壳和身体。
教学重点: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学会用画笔描绘小蜗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蜗牛实物或图片、画笔、颜料、画纸、投影仪等。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蜗牛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让幼儿描述小蜗牛的特点。
2. 讲解小蜗牛的外形特征(5分钟)结合幼儿的观察,讲解小蜗牛的壳是螺旋形的,身体柔软,有两对触角等特征。
3. 示范绘画小蜗牛(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用画笔描绘小蜗牛,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4. 幼儿动手实践(10分钟)幼儿根据示范,自己动手描绘小蜗牛,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几个典型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优点和不足,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再次动手描绘小蜗牛,巩固所学绘画技巧。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小蜗牛慢慢爬》2. 内容:小蜗牛外形特征:螺旋形的壳、柔软的身体、两对触角绘画步骤:1.画壳 2.画身体 3.画触角 4.上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只可爱的小蜗牛2. 答案要求:准确描绘小蜗牛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和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其他动物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画笔描绘,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
教案《小蜗牛慢慢爬》5篇第一篇:教案《小蜗牛慢慢爬》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制作方法,能运用画,卷,折等方法制作一只小蜗牛。
2.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养成浅显的设计意识。
3.认识蜗牛,体会卷折纸条与“螺旋形”之间的联想与创造,激发对自然的探索与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蜗牛的外壳城螺旋形。
教学难点:蜗牛的制作。
教学准备:卡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课题1.导入课题: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大家猜猜看,它是谁?(视频画面播放)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爬的很慢,却又能坚持不懈的小蜗牛。
揭示课题:小蜗牛慢慢爬二、认识蜗牛:出示蜗牛的结构图,了解蜗牛基本结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小蜗牛吗?那谁来说说你了解的小蜗牛?小蜗牛到底长什么样子呢?生讨论。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位小朋友把蜗牛的特点说的真清晰,今天呀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蜗牛的结构图(出示蜗牛的结构图,了解蜗牛基本结构。
对蜗牛的触角,头,身体,外壳基本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师: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没有骨头,它的背上有个呈螺旋形的外壳,它的头上一共有两对触角,较长一对触角的顶端长着蜗牛的眼睛,小触角往下一点有个小洞,那就是它的嘴巴,里面长了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也大小各异,孩子们平常见到的蜗牛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非洲有一种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由于蜗牛行动缓慢,人们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动作迟缓像蜗牛爬一样慢。
(板书:慢慢爬)三、展示成品,自主探究。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森林里举行蜗牛选美大赛了,你们想不想带自己的蜗牛去参赛啊?今天,老师请到了上一届比赛的选美冠军。
大家猜猜看,它是怎样做成的?2、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拆分小蜗牛,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样制作的。
学生讨论3、学生总结:蜗牛的外壳是用纸条卷起来的,身体是先剪贴再粘上去的。
教师质疑:是小圈套大圈呢?还是大圈套小圈?哪一种更合适?4、再请一位小朋友们上台拆分小蜗牛,我们一起看看这只是怎样制作的。
《小蜗牛慢慢爬》参考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
2.掌握纸条装饰的特点,制作一只有特色的卷纸蜗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纸条装饰的特点,制作一只有特色的卷纸蜗牛。
教具准备:
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组图等。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卷纸蜗牛。
2.板书课题:小蜗牛慢慢爬
3.新授:
(1)讲解蜗牛的特征。
展示图片(边展示边讲解)。
蜗牛头部(触角)、身体(壳)特点。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3)教师总结蜗牛外壳规律。
强调:蜗牛的壳是一圈一圈的,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你想用什么样的花纹来装饰它呢?
连续型的花朵、心形、菱形等。
4.课堂练习。
启发引导学生创作:
师:怎样才能制作一个能滚动的蜗牛?
教师示范:绘画、卷纸步骤。
5.课外作业:
在生活中观察各种蜗牛的动态并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小知识。
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教学反思)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蜗牛的形态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结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蜗牛的形态结构:蜗牛的壳、身体、眼睛、触角等。
2. 蜗牛的生活环境: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
3. 蜗牛的绘画表现: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蜗牛的形态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细节,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蜗牛的图片、PPT、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蜗牛的形态,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蜗牛的绘画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2. 内容:(1)蜗牛的形态结构:壳、身体、眼睛、触角等。
(2)蜗牛的生活环境:潮湿、阴暗。
(3)蜗牛的绘画表现:线条、颜色。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一幅蜗牛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蜗牛,了解其生活习性,下周课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蜗牛的形态。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在讲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教案《小蜗牛慢慢爬》第一章:认识小蜗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小蜗牛的外形特征:身体螺旋、软体、壳等。
2. 小蜗牛的生活习性:爬行速度慢、喜欢潮湿环境、夜行性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小蜗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外形特征。
2. 故事引入:讲述小蜗牛慢慢爬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蜗牛的兴趣。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蜗牛的生活习性,并分享自己的观察。
4. 视频观看:观看小蜗牛爬行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小蜗牛的认识。
第二章:小蜗牛的饮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饮食习惯。
2. 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小蜗牛的饮食习惯:喜欢吃植物叶子、水果等。
2. 小蜗牛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帮助植物传粉、控制害虫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引入:讲述小蜗牛吃植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蜗牛饮食的兴趣。
2. 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蜗牛吃植物的过程,了解其饮食习惯。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小蜗牛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分享自己的观察。
4. 游戏互动:开展“蜗牛传粉”游戏,让学生体验小蜗牛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小蜗牛的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小蜗牛的生活环境:湿润、温暖、遮阳的地方。
2. 保护小蜗牛家园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教学活动:1. 故事引入:讲述小蜗牛失去家园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蜗牛生活环境的关注。
2. 观察讨论: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讨论适合小蜗牛生活的环境特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设计保护小蜗牛家园的计划,并分享自己的设计。
4. 实践活动:开展校园环保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保护小蜗牛的家园。
第四章:小蜗牛的成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蜗牛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生命成长的尊重和关爱。
教学内容:1. 小蜗牛的生长过程:孵化、幼虫期、成虫期等。
小学生写事类习作:小蜗牛,慢慢爬
雨后的清晨,一只蜗牛正背着它的“小房子”沿着墙壁往上爬。
它伸着长长的触角,移动得非常缓慢。
它要爬到哪里去呢?是要一直向上爬,爬上云梢,爬到蓝天吗?可是这么慢,要爬多久呢?蜗牛并没有回答我,只是一个劲儿地爬。
小小的蜗牛,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梦想。
虽然道路遥远,行动很慢,它却一直努力,一直坚持,从不松懈和退缩。
它不会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只管低头赶路。
它每前进一步,就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挥洒汗水,永不停歇,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它背着重重的硬壳,走到哪里都不会丢弃。
它不嫌麻烦吗?它不会累吗?蜗牛没有回答我,只是遇到危险后快速地躲到“小房子”里。
小小的蜗牛,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小窝。
那个小小的家不是高楼大厦,不用富丽堂皇,能够遮挡风雨就可以了。
那个小小的家,不必太大,也不用太多,温暖舒适就可以了。
那个小小的家,充满了温馨,一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
蜗牛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
教师指导: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奇妙,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蜗牛的慢慢爬动的动作而引发作者非常多的遐想。
文章反复强调小小的蜗牛和重重的壳,形成了对比,表达效果超棒,
给读者更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