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百花园七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3g
- 格式:docx
- 大小:27.39 KB
- 文档页数:10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祖母把心爱的荷叶送给孩子治疮的做法,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7 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肘、孙、疮、替、剪”9 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念念有词”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的5~7 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1.课件。
2.教学挂图。
3.学生搜集关于荷花荷叶的诗句。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8 萧山杨梅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本课力求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金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请吃杨梅这两件事,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兼”等5 个生字,会写“阅、籍、兼、擦、初、库、沧、桑”等8 个生字。
掌握“杭州、尽量、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七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文本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2 语言的魅力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盲老人的可怜。
2.通过前后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会认“魅、绅、姗、辰”等 4 个生字,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 8 个字。
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教学难点: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课前准备:课件、春天图片、音乐。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1.谈话引入。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语文百花园七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文本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使生学会从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区分音同形似字,防止用字混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2.懂得成语的字面意思,以及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3.通过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
2.教师自制的简单课件。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
西门豹简介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
生卒年不详。
魏文侯(公元前446~前396 年在位)
时任邺(今河南省安阳市区北18 公里处)令。
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曾立下
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是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魏国邺郡屡遭水患。
巫破勾结群丞等,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财,百姓困苦不堪。
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遂颁律令,禁止巫风。
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
围开掘了12 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
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单元检测
一、看拼音,写字词。
sè niǔyòu jù
羞()()扣()惑()烈
cÁn k uìjù lídǐzhìé tóu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乞()释()巩()库()
气()择()恐()裤()
三、写近义词。
辽阔()欣赏()凝视()
抉择()恐惧()焦急()
四、选词填空。
筋疲力尽聚精会神情不自禁小心翼翼
1.工人们()地把一箱箱玻璃搬上汽车。
2.来到大草原,小丽()地唱起歌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3.运动员跑过5000 米的终点后,已经()了。
4.爸爸坐在书桌前,()地阅读报纸。
五、在运用打比方写法的句子后面打上“√”。
1.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
()
2.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
3.这小屋好似一艘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
4.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5.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
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
6.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
()
六、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1.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七、读下面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用一句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1.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里充满温暖。
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2.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3.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
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八、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红的紫的黄的白的还有黑里透红的
2.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
九、阅读短文,做后面的练习。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
幼儿园醒了,小朋友争先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