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张陈平-肿瘤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17.31 MB
- 文档页数:55
第一篇肿瘤学概论第一章临床肿瘤学绪论第一节肿瘤的发生情况肿瘤虽然是一类古老的疾病,早在2-3千年前埃及和我国已有关于肿瘤的记载,但当时远不在常见病之列。
在20世纪初肿瘤在世界各国仍是比较罕见的疾病。
我国直到50年代初,在北京市居民死亡率中肿瘤占第9位。
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肿瘤这类疾病在医学领域内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目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其主要原因有4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里的致癌物愈来愈增多;空气和水的污染;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膳食的不平衡、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某些药物的滥用。
癌症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增多趋向,如果人们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在21世纪很多国家男性癌症死亡率将增加20%~50%,女性将增加12%~40%。
英国的R.Peto教授甚至预言我国如不大力开展戒烟,到2025年将成为肺癌第一大国。
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许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和新生儿死亡等等由于找到了病因,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治疗,因而得到了控制。
它们的发病和死亡率都已大大下降。
而相对来说,一些病因比较复杂,尚无十分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医学领域内的地位就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如前所述,北京市癌症死亡在1951年为常见原因的第9位,1956年为第5位,到了1964年以后就排在前2位了,1996年以后已居第1位。
上海市1960年癌症排在第6位,1980年以后就成了第1位。
1990年全国肿瘤死亡率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无论城乡均占常见死因的第二位,这种相对地位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疾病死亡率下降的结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工作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
以北京市为例,1947年东城区居民平均寿命仅为35岁,而目前超过70岁。
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40~45岁以后,所以相应地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增高。
【病理学总结】肿瘤第五章肿瘤第一节肿瘤的概念和基本形态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性增生与生理状态或炎症损伤修复时细胞增生有本质的区别:肿瘤组织生长旺盛,呈持续性、自主性生长,与机体不协调,即使致瘤因素停止刺激,仍保持自主性生长。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一)肉眼观形态(大体形态各异,反映良恶性)1、数目和大小2、形状3、颜色4、硬度(二)组织结构多样、基本成分均分两类1、实质(肿瘤细胞):(1)肿瘤的主要成分,大多一类,少数两或三类(2)决定该肿瘤的性质,命名,生长方式,形状结构(3)按分化程度分高(良性)和低(恶性)2、间质(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1)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机体抗肿瘤反应(3)肌纤维母细胞——限制肿瘤细胞扩散第二节肿瘤的特点异型性、浸润和扩散是肿瘤的重要特点一、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反映了肿瘤组织的分化和成熟的程度。
异型性小——分化程度高,生物行为表现为良性过程。
异型性大——分化程度低,生物行为表现为恶性过程。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失去了正常的排列和层次,结构紊乱。
良性瘤:异型性不明显恶性瘤:异型性明显(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良性瘤:异型性小恶性瘤:异型性显著表现为以下特点:1、瘤细胞的多形性:2、核的多型性:3、胞浆改变第三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1、肿瘤生长动力学:(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并不比正常细胞更快。
(2)生长分数:肿瘤细胞处于增殖状态的细胞的比例。
(3)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2、肿瘤血管的形成VEGF、b-FGF3、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与异质化(heterogeneity)演进: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其侵袭性增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