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框架连续梁钢筋翻样与下料
- 格式:ppt
- 大小:900.50 KB
- 文档页数:19
框架梁中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框架梁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用于承担建筑物的重力荷载和抗震荷载。
其中,纵向钢筋是框架梁中起到加固和增强梁体承载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进行框架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需要考虑到钢筋的伸长量、屈服长度、覆盖层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框架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确定纵向钢筋的截面积首先需要明确框架梁的设计要求,包括梁的跨度、承载能力、设计荷载等,以及钢筋的强度等级。
根据这些要求,可以计算出纵向钢筋的截面积。
第二步:确定纵向钢筋的伸长量纵向钢筋在混凝土中会受到拉力,从而发生伸长。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钢筋在受拉时的伸长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L=α*ε*L其中,ΔL表示钢筋的伸长量,α为钢筋的温度膨胀系数,ε为混凝土的应变(使用混凝土的受拉弹模),L为钢筋的原始长度。
第三步:确定纵向钢筋的屈服长度纵向钢筋的屈服长度是指钢筋在承受拉力时起作用的长度。
一般而言,框架梁中的纵向钢筋接头的最小长度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根据这一要求,可以计算出纵向钢筋的屈服长度。
第四步:确定纵向钢筋的最后下料长度最后下料长度是指在考虑伸长量和屈服长度后,钢筋的最终长度。
该长度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纵向钢筋的实际长度大于屈服长度;2.纵向钢筋的实际长度减去伸长量大于等于最后下料长度。
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计算出纵向钢筋的最后下料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梁端的弯钩长度、悬挑梁的纵向钢筋长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总结:框架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上述步骤的计算,可以确定钢筋的最后下料长度,以便在实际施工中进行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这样可以确保纵向钢筋在承载荷载时有足够的长度和截面积,从而满足梁的设计要求。
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规则一、引言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是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操作,它涉及到钢筋的处理和加工,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施工人员正确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平法钢筋翻样规则平法钢筋翻样是指将钢筋从竖直方向翻转到水平方向的操作。
平法钢筋翻样的规则如下:1. 确定钢筋的长度和直径,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测量,避免测量误差。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确定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3. 将钢筋从垂直放置的状态转换为水平放置的状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使用专用工具如吊车、起重机等将钢筋从垂直位置抬起。
b. 在抬起钢筋的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稳定,避免发生意外。
c. 将钢筋放置在水平的支撑物上,确保其稳定。
4. 翻样后的钢筋要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如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三、平法钢筋下料规则平法钢筋下料是指将钢筋按照设计要求和尺寸进行切割的操作。
平法钢筋下料的规则如下:1. 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确定钢筋的长度和直径。
2. 使用专用的切割工具,如钢筋切割机、剪刀等,将钢筋切割成所需的长度。
3. 切割钢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 确保切割工具的刀片锋利,避免切割不准确或产生毛刺。
b. 根据设计要求和尺寸进行准确的切割,避免浪费和错误。
4. 切割后的钢筋要进行检查,确保其长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如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平法钢筋翻样与下料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经验,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
2. 工具和设备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故障和意外发生。
3. 翻样和下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环境,避免损坏其他构件或设备。
4. 钢筋要妥善存放,避免受潮、受热或受损,影响其使用性能和质量。
5. 翻样和下料的操作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避免违规操作和造成安全隐患。
钢筋翻样及加工方案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现场储料能力,编制钢筋供应和加工计划,要求各方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
为保证质量和施工进度,避免造成浪费,按如下程序进行:技术翻筋员按施工图提出钢筋加工单→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随施工进度进行加工。
1钢筋除锈钢筋表面生有水锈的在下料前先除锈,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效果。
钢筋采用钢丝刷进行手工除锈或使用电动除锈机,并装设排尘罩及排尘管道,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钢筋调直钢筋采用调直机进行调直。
经过调直工艺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3钢筋切断钢筋切断时根据其直径、钢筋级别及钢筋端头加工形式等因素确定分别使用砂轮切割机(针对直螺纹钢筋接头)和钢筋切断机(其他钢筋接头)下料,切断时要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要保证刀片与冲击刀片刀口的距离,直径<20mm的钢筋宜重叠1-2mm,直径≥20mm的钢筋宜留3mm左右,以保证钢筋的下料长度。
下料要统筹排料,先下长料,后下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
断料时长料不得使用短尺丈量,防止产生累积误差,工作台上应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挡板,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等必须切除,硬度与钢种不符时,必须及时通知技术人员。
钢筋断口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时,必须重新切断。
机械连接钢筋切断长度允许误差为±5mm。
4钢筋弯曲成型(1)钢筋的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a、光圆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b、400MPa级带肋钢筋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c、500MPa级带肋钢筋,当直径为28mm以下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当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d、箍筋弯折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2)纵向受力钢筋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圆钢筋末端作180°弯钩时,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现浇板钢筋布置要求1、现浇板的下部钢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
上部钢筋短跨在上,长跨在下。
街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
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锚固入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见101-2焊接接头位置要保证50%的截面比例。
如果100%的搭接比例搭接长度要成1.4。
板筋的起步筋位置取板受力钢筋间距的一半,从梁外侧筋外侧开始算起,一般做法就是取梁侧模外5公分。
2、从设计角度来讲,当楼板大于150mm 厚时,一般是建议采用上下上层配筋的。
因为楼板厚度大的情况下,通长从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上部跨中负弯矩的作用,虽然理论上没有跨中负弯矩,但是考虑现场的施工实际情况(支模、施工时人为因素等等),上部也有配置钢筋。
布置双向钢筋的时候,短跨是计算跨度,也就是主受力方向(当然这也要取决于板的长宽比,当长宽比接近于1:1的时候,双向配筋是差不多的),因此主受力筋应当配置在外侧。
3、浇板的下部钢筋短跨在下,长跨在上。
上部钢筋短跨在上,长跨在下。
街头位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处,也可以搭接。
下部钢筋下支座处1/3,下部钢筋也可以锚固入梁内并满足锚固长度,见03G101-2。
4、根据受力特点,应该是短方向受力较大,对板下部受力筋来讲应放在下边,长边方向受相对较小,应放在上边;上层筋相反短边放在上边,长边放在下边。
详见04G101-4。
现浇板配筋构造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钢筋直径(mm)≤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钢筋翻样方法及实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二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二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二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注:d为钢筋直径。
2. 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3. 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9-25 图9-48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a)弯起角度30°;( b)弯起角度45°;( c)弯起角度60°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9-25注:hO为弯起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