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4.45 MB
- 文档页数:18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某种卫生服务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
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
如图6-2所示,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在供给
曲线S上,随着某种卫生服务价格的变动,点A、B、C之间的位置移动,
图3-2 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变动
当某种卫生服务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供给
数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整条供给曲线
如图6-3所示,假设某种卫生服务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由于某
种因素使原来的供给曲线S
0右移到S
1
,表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从S
,表示供给减少。
图3-3 卫生服务供给的变动
16
17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特点
⏹与一般的商品或服务比较,卫生服务从总体上是
医院质量与数量的权衡
24
26 28
在现实中,病人对医学知识缺乏,而医生出于自身经
济利益的需求,医生既是顾问又是服务提供者,因此可以
创造额外需求,即供方创造需求(supply creates demand
化的现象。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1)第一节概述 (1)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 (1)二、卫生服务供给曲线及变动 (3)三、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2)四、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3)第二节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5)一、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定义 (5)二、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类别 (5)三、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6)第三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7)一、生产理论 (7)二、成本理论 (10)三、医院行为模型 (11)四、医生控制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 (13)一、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理论 (13)二、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模型 (14)【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卫生服务供给的基本概念、卫生服务供给曲线以及变动、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卫生服务供给的弹性和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
此外由于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本章还介绍了卫生服务供方诱导需求。
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有部分内容是相互对应的,学习本章内容可联系卫生服务需求的内容,思考卫生服务供给相对于需求有何联系,有何区别,从而更好的掌握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节概述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供给(supply)是指某一特定时间里,在某一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而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所反映的是价格和其相对应的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的构成包含两个条件:①生产者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意愿;②生产者有能力提供产品或劳务。
在卫生领域中,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则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同样的,卫生服务供给也具备一般商品或劳务供给的两个条件:①卫生服务提供者必须有提供卫生产品或卫生服务的意愿;②卫生服务提供者具备提供卫生产品或卫生服务的能力。
第三讲卫生服务供给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述1.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供给(supply):某一特定时间里,在每一种可能的价格下,厂商愿意而且有能力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生产者必须有生产和出售的愿望;生产者必须有供应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价格和资源条件下,面对社会需求所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量。
(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2.卫生服务供给的分类(1)特需的卫生服务供给–急诊医疗、外科手术等医疗服务(2)一般性的卫生服务供给–针对一些并不威胁生命的急慢性疾病,以及一些使人不适的病症引起的卫生服务。
(3)预防保健和一些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监测。
3.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同时性或及(即)时性(2)不确定性和变化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资格、控制权、相对缺乏)(5)高质量性与无误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效益外在性(正、负)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有利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正效益外在性。
当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他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卫生服务提供的负效益外在性。
(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私人产品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抗争性,即如果某人使用了该产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使用,增加消费者就要增加产品数量;二是具有排他性,即只有按该商品价格支付了货币的人才能够使用这种产品,不付钱者则不能使用。
许多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如健康教育,疫区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等,它们往往是一些最具成本效果的公共卫生和预防措施,但在市场机制下这些成本低效果好的卫生服务却没有人愿意提供,往往发生供给短缺。
4.卫生服务供给的表示卫生服务的产出是健康,但健康不易衡量,常用服务量指标代替。
卫生服务供给在卫生服务供给方面,我国经历了从较为落后的状态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卫生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卫生领域的投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网络,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首先,医疗保健是卫生服务供给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以三级医院为主体,区域分级医疗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现代医疗体系。
各级医院除了提供传统的治疗服务外,还逐步发展了预防、康复和社区医疗服务等新型医疗模式,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其次,预防保健是卫生服务供给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注重从源头上预防疾病,积极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提供免疫接种、常见疾病筛查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再次,公共卫生是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主要关注社会公众的卫生状况和疾病防控,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保障公众的卫生安全。
政府加大了对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卫生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确保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外,卫生服务供给还包括了环境卫生服务。
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是健康的基础,政府加大了城市环境卫生建设和农村卫生改善力度,提高了卫生设施的覆盖率和管理水平,加强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条件。
总之,卫生服务供给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卫生服务。
面对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卫生服务供给的可及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产品数量。
可以分为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
(1)生产者必须有生产和出售的愿望(2)生产者必须有供应能力2.卫生服务供给:与供给的概念相似。
(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3.供给的目的:产量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4.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通过卫生服务的提供,承担起保护生产力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职能,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
5.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垄断性(2)不确定性(3)公益性(4)外部性(5)即时性(6)主导性(7)技术性6.卫生服务供给曲线:7.卫生服务供给的决定因素:(1)生产者的目标(2) 生产成本的变化(3) 产品的价格① 税收和补贴② 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③ 价格预期④ 市场上的供给者的数目8. 分比卫生服务价格变化的百百分比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化的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9.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种类10.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1) 产品调整的伸缩性(2) 时间因素(3)替代品1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品或服务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12.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1)劳动(2)资源(3)资本:物质形态和货币形态13.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第一阶段:收益递增阶段第二阶段:收益递减阶段第三阶段:收益不变阶段1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固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投入的增加,总产品的增量(即边际产品)在超过某一点之后出现递减态势。
15.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特征:(1)假定至少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不适用于所有要素的数量都等比例增加的情况(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建立在假定技术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因此,他不能预测在技术上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总量会发生什么变化(3)在使用或分析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时要求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必须是能够改变的16.等产量线:(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为负值(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凸向原点,斜率递减17.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它表明生产者在既定成本下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