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302.98 KB
- 文档页数:10
浅析街头官僚理论浅析街头官僚理论孙吉海!国林霞(山东大学,山东济南"#$%$$)[摘!要]!!街头官僚理论的研究是近些年公共行政理论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它主要关注街头官僚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和他们的政策制定能力。
针对街头官僚所存在的问题,从政治层面上进行研究与控制已经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街头官僚理论;自由裁量权;政策制定能力;控制方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街头官僚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街头官僚理论的提出源于对官僚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拥有的自由裁量权的关注。
当这种关注集中于探讨基层的官僚在一系列约束下,运用自由裁量权做出一组选择时,此时的研究就是所谓的“街头官僚”理论。
一般理解,“街头官僚”是指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雇员中直接和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在政府雇员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由于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他们还控制和管理着许多公共资金,他们的决策将会直接影响许多公民的生活福利。
一言以蔽之,街头官僚直接决定着对于公民的惩罚(如警察的决定)和奖励(如福利机构接受福利申请的决定),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街头官僚理论的发展而言,“街头官僚”这一概念的出现比人们对街头官僚这一现象的研究要晚。
在“街头官僚”一词正式出现之前,许多研究者已经在研究街头官僚的行为或决策,这一概念是%-,,年由李普斯基在《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一文中首先提出的,由于他的的研究,才使低层官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公共行政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此后的二十多年,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李普斯基的街头官僚理论进行了发展与修正。
经济与管理(月刊)2013年第9期摘要:城管执法人员既是城市治理过程中公共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与社会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层公务人员。
城管执法人员属于“街头官僚”范畴。
其执法过程存在行为失效现象,如执法程序的缺位执行、行政执法方式的选择不当、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过渡滥用等。
行为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利己性、有限而又稀缺的政策资源、规则的非理性依赖、执法对象的非自愿性等。
应采取伦理和道德教育、重塑执法流程、法律监督等来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
关键词:街头官僚;行为失范;行动逻辑;规制对策中图分类号:D0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9-0018-04●国民经济管理2013年9月第27卷第9期经济与管理Economy and Management Sep.,2013Vol.27No.9城管行为失范的行动逻辑及其规制对策———基于街头官僚视角刘邦凡,詹国辉(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收稿日期:2013-06-17作者简介:刘邦凡(1967-),男,重庆涪陵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詹国辉(1989-),男,江西婺源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
美国学者李普斯基在《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一书中首次对“街头官僚”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可以看出,城管执法人员是处于行政执法过程的链条最基层的底端[1]。
同时,其最为主要的责任就在于履行基层公务员的社会管理和监管职能,同时也能对社会不安全,影响市容市貌的现场监管和行使一定量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城管执法人员应该在基层公务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关系表现得最为密切。
可见,城管执法人员显然属于“街头官僚”的范畴。
在我们国家中,由于城管执法人员所具有典型化街头官僚的某些特点、身份和工作性质,因此在这行政执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是会造成其行为失范现象。
一、城管在行政执法行为的失范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基层公务员,特别是基层的城市管理人员,相当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公共行政中的街头官僚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探讨公共行政中的街头官僚理论,这一理论为理解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微观层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街头官僚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关注那些在公共机构中直接与公众互动的基层公务员,这些公务员在提供公共服务、执行政策以及与公众沟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首先介绍街头官僚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核心观点,然后分析该理论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最后探讨街头官僚理论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改进公共行政管理的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街头官僚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层公务员在公共行政中的角色和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政策执行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一理论强调了公共行政中的微观层面,即个体公务员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和改进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系统阐述街头官僚理论,为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街头官僚理论概述街头官僚理论,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核心观点在于揭示那些在政府最基层工作的公务员——街头官僚,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街头官僚,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政府机构中直接面对公众,执行公共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如警察、教师、社会工作者等。
街头官僚理论强调,这些基层公务员在执行公共政策和提供服务时,往往面临着复杂的现实情境和多种利益冲突。
他们需要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迅速做出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利益和满意度。
因此,街头官僚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态度,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该理论进一步指出,街头官僚在执行任务时,不仅受到正式规则和制度的制约,还受到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个人价值观、情感因素以及工作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街头官僚的行为选择。
为了更好地理解街头官僚的行为模式,该理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领导科学论坛(上)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非常微观的行政权力,它是在法律基础框架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行使的一种权力,也是街头官僚在决定供给利益和采取惩罚时必不可少的行政执行工具。
研究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逻辑与规范路径,对于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基层政府形象的改善,以及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和谐的基层行政关系的建立,都是不无裨益的。
一、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权概念的界定首先提出“街头官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李普斯基(Lipsky )。
在李普斯基看来,街头官僚是处于基层一线,并且与广大公民直接接触的公务人员。
街头官僚典型的构成人员主要有公办学校教师、一线警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税务人员以及在公共福利一线工作的公职人员。
从政府雇佣的人员结构来看,街头官僚占有重大比例。
随着福利国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资金被其掌控。
这些人员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广大公民的福利水平。
按照街头官僚理论,普通公民需要得到一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但又不能直接通过一己之力得到,往往需要有其他人代为做出决定。
但是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人的判断。
人的判断所产生的相应作用是难以被规划的,也从来没有被机器所取代过。
所以,必须配置给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
街头官僚在此层面上,无疑是行使决策权的决策者。
街头官僚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他们在具体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由裁量权,以及在自由裁量权基础之上形成的政策创制能力,是街头官僚理论论述的核心问题。
依照街头官僚理论的逻辑,自由裁量权主要是指公务人员在既定法律法规框架之下,处理各种公务活动所享有的依照自身主观判断,来酌情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权力。
简言之,就是在一定条件之下所享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力。
街头官僚理论认为,街头官僚比较其他组织中的中低级职员来讲,往往具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街头官僚在决定将利益提供给谁,或者将处罚向谁做出时,是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的。
Z h e n g Z h i Y a n J iu☆ 政治研究☆“街头官僚”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以基层官僚官民冲突与困境为分析文本孔晓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摘要:政治家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政策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街头官僚如何去实施。
这是街头官僚工作的实质,其理论核心为自由裁量权。
借助自由裁量权,街头官僚一方面设法抵制上层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对其顾客进行自主制裁。
由此就形成了街头官僚以“敷衍行事”“规则依赖”“粗暴执法”和“一线弃权”为主要特征的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
基于该逻辑,反思了当前的基层官僚官民冲突与困境,分析了其根源的时代、体制、思想三个方面的因素。
最后,借助西方街头官僚责任控制的理论,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同步进行双重的街头官僚责任控制实现路径。
关键词: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行动逻辑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3-0007-03一、街头官僚理论及其行动逻辑分析公共行政学家很早就关注官僚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其中,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是在一系列约束下,由公共服务提供者个人做出的一组选择,这也就是所说的“街头官僚”(stree t-level bureaucrat)理论(叶娟丽& 马骏,2003)。
“街头官僚”概念是由美国行政学家李普斯基(Lipsky)于1977 年发表的《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来的。
随后1980 年,李普斯基正式出版《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的困惑》一书,从而标志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建立。
所谓的“街头官僚”是指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雇员中直接与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Lipsky,1977)。
在李普斯基看来,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告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