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与动脉血标本采集完整版本
- 格式:pdf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27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血气分析是临床上抢救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肺复苏、心脏手术等危重病人的一种重要的检测项目,其结果能迅速、准确对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有准确的描述,如采集不当,也会给临床上带来错误判断,危及生命。
现将我们多年来采集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1.穿刺部位的选择1.1 部位选择通常采血的部位是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可根据波动强弱选择其一。
1.2 穿刺角度桡动脉、肱动脉一般选择30-45度进针,因血管较细也较表浅,90度进针不易固定针头,易刺穿血管而引起皮下出血或血肿。
股动脉直径相对较粗、较深且周围组织可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所以股动脉90度进针为宜。
2.抗凝剂与采集方法2.1 抗凝剂血量与肝素的比例为20:1。
用2-5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少量的肝素溶液,将注射器竖放,注射器针栓拉到适当位置,使肝素溶液湿润注射器管壁,然后将多余的肝素溶液推掉,残留在针头及注射器死腔的约有0.1毫升肝素溶液便能起到抗凝的作用。
2.2 采集方法先准备一创可贴和橡皮塞放在穿刺处备用。
按常规消毒患者的穿刺部位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然后用左手中食指触到动脉搏最明显处,两指分开,目的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注射器,再根据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进针的角度及深度,见回血后右手不动,左手轻轻抬起,待血随动脉波动涌入针管2毫升处,拔出针头,左手用创可贴压迫穿刺部位,勿揉局部,右手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适度转动注射器混匀标本,压迫3-5分钟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如清醒合作的患者也可让患者自己压迫或他人压迫(如小儿);如遇末梢循环不良者,穿刺成功率较低,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用一块无菌纱布垫浸在50度左右的湿开水中,然后捞出挤去水份,敷在需要穿刺的部位,如此3-5次,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使动脉血管充盈,跳动明显。
如遇水肿患者应首先挤压水肿的皮肤至触及到跳动的动脉再行穿刺。
如小儿采血,行右侧仰卧位,脱去右腿内外裤助手将大腿外旋与身体长轴约成45度,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度,臀部与大腿之间(腹股沟下)放一取血用的海绵垫,使腹股沟表面平展,作肚脐垂直于腹股沟的一条垂直线,波动明显处,即为穿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