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护理摘要】[目的] 总结动脉血气分析采集的技术与护理。
[方法] 对283例胸外科术前病人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采集技术与分析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的相关因素。
[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股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经足背动脉穿刺18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140例。
[结论] 加强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技术的护理,是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采集;护理动脉血气分析是检测血中参与气体交换及与呼吸有关的氧和二氧化碳,是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监护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对吸氧浓度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血气分析作为胸外科术前的常规检查,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手术是否进行,这就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正确采集标本,将标本的误差降到最低,是保证动脉血气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1、桡动脉穿刺技术传统穿刺方法:患者手臂自然放平于床上,常规消毒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处[1],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示指、中指、无名指。
操作者以左手示指、中指、无名指沿桡骨骨头摸动脉,中指置搏动最明显处,抬起中指,以示指及无名指固定皮肤进针。
传统的取血部位以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定标点行穿刺术,采血进针点以操作者的感觉来定。
桡动脉较细,搏动点为条索状,在较长一段内均能触及搏动,取血位置误差较大。
2、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对年龄幼小的患儿及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股动脉常作为血气分析采血的首选部位。
股动脉因其血管粗壮,血流丰富,行穿刺采血术具有易定位,取血快速等优势。
定位时,患者平卧,术侧大腿外展和旋外位,自腹股沟中点至内收肌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
操作者可于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体表连线位置)中点触及股动脉搏动。
然后,根据患者体形的胖瘦选择足够长的针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示指、中指及无名指。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与护理知识标本采集血气分析主要测定项目,从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paO2、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HCO3、P50、 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等)。
自五十年代末丹麦的Poul Astrup 研制出第一台血气分析仪四十多年来,血气分析技术一直在急性呼吸衰竭诊疗、外科手术、抢救与临床监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与临床护理也是我们护理人员一项重要的技能。
1、标本采集前准备a. 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准备碘伏消毒棉签、无菌干棉签、一次性动脉血气针。
b. 使病人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屈曲外展,说明目的,做好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
2、采血部位的选择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常取血管为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等。
临床可根据患者动脉解剖位置与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要从操作方便、防止并发出血及血管堵塞、减少患者痛苦等方面考虑;要选择易于触摸,位置固定,穿刺方便,容易止血的血管。
选择侧支循环丰富的血管,避免血管痉挛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影响其他组织血液供应;尽量避开有静脉、神经并行的血管。
3、常用采血部位穿刺技巧a.桡动脉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按压,可防止血肿形成,动、静脉分开,不易误采静脉血,且暴露部位小,故临床选用较多。
穿刺时以食指和中指置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后,再沿该动脉方向向上延长2~3 cm(即掌横纹上方5―6 cm 的动脉、搏动处)稍加压以固定血管,然后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与血管纵轴30°一45°角度进针,穿刺成功后,针头进入动脉,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血自动流入针管内, 待采集足够量的动脉血后立即拔针,将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或专用针帽,以免空气进入影响结果,用无菌干棉签压迫穿刺点,力度以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按压10-15分钟。
动脉血气采集技术护理探讨论文动脉血气采集技术护理探讨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一2O11年8月我科行动脉血气分析病人378例,男283例,女95例;年龄25岁~76岁;经桡动脉穿刺240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12例;经肱动脉穿刺243例,穿刺一次性成功238例。
1.2采集方法核对病人,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静状态,如活动后要休息约30min,测量体温。
选择动脉搏动明显且穿刺点及穿刺侧肢体无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患的动脉。
临床上常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进行采血,采血完毕排除针管前端0.1n1L~O.2mI血液,注人血气检测分析片,插入测试片,输入病人相关信息,检测完毕,打印结果。
2护理2.1采血前的护理2.1.1心理护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病人取自然安静状态,如活动后要休息30min。
同时针对病人对动脉采血了解极少,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各种因素致呼吸过度或屏气而引起的血气误差。
2.1.2血气分析仪的检测我科选用的是美国雅培公司旗下i—STAT公司生产的i~STAT系列便携式血气分析仪与与之配套的7+血气分析检测片。
快速、简便、床边测定无需抗凝剂,且采血量少,全血检测,无需分离血浆或血清,结果精确,3min出检测结果。
可同时测定电解质、血糖等。
2.1.3测量体温和计算吸氧浓度采血前需要测量病人的体温,因为温度会影响动脉血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动脉血氧分压(PaO)的测定值,体温>37。
C,每增加1C,PaCO2增加4.4、PaO2增加7.2,pH值降低0.015;体温下降时对pH值、PaCO。
影响不大,主要影响Pa0。
吸氧和吸氧浓度会影响结果,所以采血前要停止吸氧30rain,如病情不允许,则检测时要输入实际吸氧浓度。
含脂肪乳的血标本会严重干扰血气电解质的测定,还会影响仪器测定的准确性和损坏仪器。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及血气分析要点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操作要点操作步骤:1. 自身准备:洗手、戴口罩。
2. 用物准备:方法 1:使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将动脉采血器针栓推至底部再拉到预设位置 1.6 mL。
方法 2:使用常规注射器,先核对药物,抽取肝素钠 0.2 mL,转动注射器使整个注射器内均匀附着肝素钠,针头向上排出多余的液体和注射器内残留的气泡,把备好的注射器放入治疗盘内。
注意: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均可使用。
应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进行穿刺可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明显减轻疼痛。
3. 操作过程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检验单;解释采血目的,取得患者配合;评估病情。
评估患者的体温、吸氧状况或呼吸机参数的设置;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点。
桡动脉:将手腕平稳放于一小的面垫卷上,腕部背屈约30°,定位在腕横纹上两横指动脉搏动最强处。
桡动脉较为理想,但痛觉敏感,对循环衰竭病人不易成功。
股动脉:向外旋转患者的大腿,选择靠近腹股沟皱褶处的部位,大约在腹股沟韧带下 2 cm 处。
股动脉粗大,对循环衰竭的病人及儿童适用。
肱动脉:让手臂伸展,并在肘部下放一面垫卷,将腕部向外选择。
进行桡动脉穿刺时,应进行艾伦(Allen)试验,检查手的侧枝循环情况。
艾伦(Allen)试验的步骤:抬高患者的手和前臂几秒,嘱患者紧握拳头,检查者同时按压患者桡动脉和尺动脉嘱患者松拳,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而变得苍白持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对尺动脉的按压,密切观察手和手掌有无立即变红。
若手能在 10s 内立即恢复红色,表明侧支循环丰富,该侧桡动脉可以进行穿刺;若 10s 后仍处于苍白状态,表明侧支循环不充分,应避免该侧桡动脉的穿刺艾伦(Allen)量化试验: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不能配合操作,可将患者拇指或食指连接血氧饱和度指套,先记录血氧饱和度数值;检查者以双手按压于患者腕横纹上方动脉搏动处,同时压迫阻断桡动脉和尺动脉,使血氧饱和度描计曲线为直线。
检查者继续按压桡动脉并松开尺动脉,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描计曲线恢复正常状态或 2s 内血氧饱和度下降≤ 2%,则视为 Allen 量化试验阴性。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一、评估病人情况在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之前,首先要评估病人的情况。
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血液循环情况等。
此外,还需了解病人的用药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病人情况,确定采集血气标本的最佳时机。
二、准备用物在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之前,需要准备必要的用物,包括:一次性动脉血气穿刺针、肝素抗凝剂、无菌棉签、无菌纱布、无菌手套、一次性塑料试管等。
此外,还需准备好血气分析仪,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三、核对病人信息在采集动脉血气标本之前,需要核对病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确保采集的血液与病人的信息相符。
四、选择动脉穿刺部位选择动脉穿刺部位是采集动脉血气标本的重要步骤。
一般选择易于穿刺、血液循环良好的动脉,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还需考虑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因素。
五、消毒穿刺部位在选择好的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消毒,使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的消毒液(如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六、进行动脉穿刺消毒完成后,操作者戴上无菌手套,手持动脉血气穿刺针,迅速而准确地刺入动脉。
在穿刺过程中,需保持针头与血管垂直或呈一定的角度,以增加成功率。
七、抽取适量血液在成功穿刺后,操作者需要抽取适量的血液。
一般采集2-3毫升的血液,足够进行血气分析。
在抽取血液时,需避免过度抽吸或推注空气,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八、拔出针头局部加压采集到所需血液后,操作者需迅速拔出针头,并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
同时嘱咐病人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九、血气分析及时送检采集到的动脉血液应及时进行血气分析,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送检过程中,需确保血液不受污染,并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十、整理用物并记录采集完动脉血气标本后,需对用物进行整理和清洁。
将用过的物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需及时记录采集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检查方法。
通过对动脉血中氧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医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详细介绍动脉血气分析的采集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评估在采集动脉血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出血倾向,应谨慎选择穿刺部位,并告知医生。
2、物品准备准备好专用的动脉血气针(通常含有肝素抗凝剂)、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无菌棉签、橡皮塞、手套等。
确保血气针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无损。
3、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采集动脉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感受,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其配合。
让患者保持安静和舒适的体位,一般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
4、选择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
桡动脉是最常用的部位,因为其位置表浅,易于触摸和穿刺,且周围神经分布较少,并发症相对较少。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先进行动脉搏动的触诊,选择搏动最强、固定且容易穿刺的部位。
二、采集方法1、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大于 5 厘米,消毒次数不少于 2 次,待消毒剂自然干燥。
2、穿刺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动脉搏动最强处,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 30 45 度角进针。
当针尖有突破感,且注射器内可见鲜红色血液自动涌入时,表示穿刺成功。
3、采血采集的血量一般为 1 2 毫升,避免过多或过少。
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注射器的稳定,防止血液混入气泡。
4、拔针采血完毕后,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 5 10 分钟,直至出血停止。
按压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局部淤血。
5、处理标本将采集到的血液立即注入血气针内,并轻轻摇匀,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合,防止血液凝固。
然后用橡皮塞封闭针头,尽快送检。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注意事项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时,应遵循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采集前应选择健康的患者,以避免采集不准确的结果。
同时,应考虑患者的体温、血压和心率等生理参数,确保收集的标本是安全的。
其次,在采集动脉血样本时,操作者应有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步骤,如滤液、针头更换、抽取和消毒等,以确保收集的标本安全准确。
此外,在收集样本时,除了遵守上述各个步骤的要求,还应尽量减少标本的摩擦,以避免样本受污染。
最后,在完成采集动脉血样本后,还必须及时将标本密封,并放入冰箱保存,以确保样本的准确度,以保证科学合理的医疗效果。
以上就是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时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只有按照临床实践中应该遵守的规定,才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结果。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采集动脉血气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效果。
方法:纳入本院1年内(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80例接受动脉血气监测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以护理模式不同分组,记作对比组、研究组,40例/组,依次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比组15.00%(P<0.05);研究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
结论:在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患者中,辅以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测定结果准确性,因此,综合护理可作为推荐干预模式在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患者中推广、施行。
关键词: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综合护理;效果引言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液H+浓度、血液中气体等,进而了解人体呼吸功能、酸碱平衡状态的技术手段[1]。
血气分析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抢救,但是,动脉血气分析期间若操作、护理不当,也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因此,临床需加强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护理干预[2]。
本次研究纳入本院1年内(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80例接受动脉血气监测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比较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本院1年内(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80例接受动脉血气监测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以护理模式不同分组,记作对比组、研究组,40例/组,一般资料分别为:男23例、女17例,年龄30~75岁,均值数(52.58±10.33)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31~75岁,均值数(52.64±10.29)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对比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动脉血气分析重要性,监测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研究组(综合护理):①采集前,合理选择注射器、针头,避免针刺动脉时气泡进入,同时,尽可能减少针头对血管及组织的损伤,另外,血气分析需使用适量肝素抗凝剂,期间需严格掌握抗凝剂使用量、使用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一、采集方法1.预备工作a.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包括一次性动脉血气分析采血器、采血器插管固定带、碘酒、棉球、止血带、手套、一次性注射器等。
b.洗手、戴上手套,做好手部消毒。
2.选择血管a.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腕动脉进行采集。
在无条件选择的情况下,腕动脉较易触摸和定位,且采集时对患者较为舒适。
b.避免选择已手术过或有感染迹象的部位。
3.术前准备a.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交代,告知采集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b.采集前可使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采集动脉血样本a.首先确定采血点,可以使用两个手指轻轻压迫动脉,感觉到搏动停止时,即为合适的位置。
b.对采血器进行消毒处理,用碘酒擦拭采样点,并用消毒棉球进行消毒干燥。
c.紧贴采样点,迅速将采血器插入动脉,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
d.插入后固定采血器,按需将止血带松弛,并观察有无出血。
e.抽取足够的血液样本,以保证所需的检测项目能够完成。
f.用棉球轻轻按压采血点,并在采血点上贴上透明敷料。
帮助止血和保持采血点的清洁。
5.处理血样a.将采集的血样转入一次性注射器或专用的血气分析容器中,尽量避免空气进入。
b.转移后轻轻摇晃血样,使其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6.进行血气分析a.将血样送至合格的实验室或设备进行血气分析。
b.分析结果的打印或报告应包括血气指标、酸碱平衡敏感指标和氧合敏感指标等。
二、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使用一次性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无效抽吸,以免损伤血管内膜。
3.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动脉,避免感染、瘢痕等异常情况干扰采样。
4.在采集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情况,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风险。
5.采血点处需要经常观察,确保出血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6.血样应尽快送至实验室或设备进行血气分析,避免由于时间过长造成结果不准确。
7.术后需指导患者正确护理采血点,包括保持干燥、避免受压、注意观察有无感染等。
采集动脉血气的方法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1-25T13:48:13.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周诗徐坪吴伟[导读]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德阳待采集足够的动脉血后快速拔针,同时按压穿刺点,右手将采有动脉血的血气针针头斜面刺入橡皮塞,以隔绝空气,立即送检[2]。
周诗徐坪吴伟(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四川德阳 6180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99-01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检验项目,对医生的诊断、治疗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动脉血气主要是用于各种疾病、创伤、手术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者,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抢救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控[1]。
穿刺前的指导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惧怕疼痛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容易造成血管收缩,使动脉搏动不明显,降低了穿刺的成功率,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选好采血部位临床上常用的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与静脉穿刺相同,但不需扎压脉带,一般来说采集桡动脉比较常见,股动脉较粗但容易误入股静脉,特别对严重缺氧者,此时凭血样颜色难以分辨是动脉血或静脉血。
2.采集方法2.1 桡动脉穿刺术首先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病员手臂自然平放于床上,手腕部自然下垂,掌心向上,打开血气针套装包装,拉动活栓至1cm处,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指及中指,手指消毒范围应在两个关节以上,扪及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30°至45°于两指之间向下端0.5cm至1cm处刺入动脉,无需拉动活塞柄,动脉血自动回血,至装满预设血量后,用棉球按压穿刺处拔针,嘱病人按压时间不少于20分钟,然后将针头斜面迅速刺入橡皮塞内,立即用掌心将标本搓动混匀至少5秒,以防标本凝血,贴好标签后立即送检。
议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及护理
动脉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气治疗,调节呼吸机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
体液的酸碱度适宜是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因此做好血气分析是协助临床诊断的基础。
1 标本采集方法
1.1 准备用物
无菌治疗盘,血气针,肝素帽,检查针头是否弯曲或倒刺,备齐用物。
1.2 采血部位选择及穿刺角度
血气分析采血部位一般选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根据动脉所在的部位,搏动感强弱以及患者的情况决定选择其一,通常选用桡动脉和股动脉[1]。
桡动脉血管虽细,但在腕部和桡侧易于触及,且部位表浅,穿刺后易于压迫和防止血肿形成,进针角度一般选择30°~45°[2]。
股动脉直径相对较粗,动脉搏动感强,虽位置较深但直接刺易刺入,且周围组织可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故股动脉穿刺取90°进
针。
1.3 穿刺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向患者做必要的说明和解释,签动脉采血知情同意书,以取得其配合,通过患者情况及动脉强弱选择穿刺部位,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体位,严格无菌操作,局部严格消毒,常规消毒用安尔碘消毒患者的穿刺部位及操作人员的左手中、食指,右手握住注射器,左手摸动脉搏动感最强处,找准穿刺点,两指分开,目的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若穿刺桡动脉,让患者的手放在毛巾卷上并保持过伸位,空针保持30°~45°角,针头斜面向上直接逆动脉血流方向刺入动脉,皮肤进针部位应在动脉波动感最强处,缓慢进针直到看见鲜血进入针芯,如未见回血,退出穿刺针到皮下,根据动脉搏动情况重新调整穿刺位置进针直到看见鲜血,利用动脉压力将血自动充盈注射器,必要时夜可以轻拉针栓,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空气进入影响检测结果,获取足够血量后迅速拔针,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10~15 min,防止局部血肿形成,排出针管内的气泡,穿刺针套上肝素帽,以隔绝空气,然后在两手间桂东注射器将血混匀,立即送检,避免震荡,同时注明采血时体温,血红蛋白数及吸氧浓度。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动脉穿刺了解较少,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向患者解释血气分析对诊断治疗的重要性,介绍穿刺的方法及疼痛的必然性,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使其消除恐惧心理,尽量减少疼痛,避免因疼痛而情绪紧张,过度的呼吸或屏气都会影响血气分析的准确性。
2.2 疼痛的护理
指导患者放松的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穿刺是要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减少局部牵拉,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2.3 局部出血护理
穿刺前选择好血管,争取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对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要适当延长按压的时间,患者无明显出血及局部血肿。
2.4 局部硬结的护理
应避免在同一部位穿刺过多,就可防止硬结的发生,已发生者应局部热敷,理疗等,平时操作应严格无菌技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血气分析对了解病情,决定治疗和观察治疗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因其检测结果迅速准确,对机体的呼
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有准确的描述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对心脏手术及危重患者的酸碱平衡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熟悉解剖位置,争取一针见血,减轻痛苦,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军,王心.动脉血气采血的方法.河南护理杂志,2005,4(3):3-4.
[2]张燕,刘红.股动脉采血的方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6(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