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立报效祖国之志
- 格式:pdf
- 大小:324.22 KB
- 文档页数:1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粤教版初三上册政治《立报效祖国之志》说课稿
初三上册政治立报效祖国之志说课稿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三个单元之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也为学好后面两课内容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立报效祖国之志是粤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第一课。
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既是学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有用人才的思想基础,更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三个单元之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也为学好后面两课内容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首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懂得做坚定爱国者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报效祖国的人物故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鲁迅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字仲因,号滋圃。
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
后累升至参将。
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
次年,擢总兵。
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
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
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另铸6000斤以上大炮40门,安置各炮台。
同时抓紧训练,制定春、秋操章程。
1838年,在镇远、威远炮台间增建靖远炮台,首次安设西洋铜炮,并在横档东侧水道架设排链两道。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到粤禁烟,协助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指挥水师多次与英舰船交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钦差大臣琦善至广东,一意主和,懈于防务。
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动舰船10余艘,攻占沙角、大角炮台。
2月26日,英军又以战舰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陆部队,猛攻横档岛一线6炮台。
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其办理广东海防的奏折公牍,辑为《筹海村集》。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
江西省德安县人。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带领学生下农村生产实习,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与饥饿和灾荒作斗争。
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
九年级政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第一节立报效祖国之志一、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1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l )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①国家兴旺,个人才能享有自由、充分发展。
②国家衰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 2 )国家的兴旺、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2 .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重要性当一个人能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他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
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爱国情感,是公民应具备的高尚品质。
二、立报效祖国之志1 .立报效祖国之志的作用:( 1 )只有个人抱负同时代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 2 )个人抱负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将一事无成。
( 3 )当个人下定决心为祖国的独立、尊严、荣誉、富强而贡献自己的一切时,就会产生无私无畏的巨大动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 .报效祖国是大志( l )从小立报国大志,我们的榜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竺可祯——科学报国;任弼时——忧国忧民、救国救民。
( 2 )青少年为报效祖国做好准备从小就要立下爱国之志,胸怀远大目标,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人生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三、做坚定的爱国者1 .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2 .当代中学生立志报国的基本要求( l )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 2 )既要反对否定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特长,对一切外来文化都加以排斥的错误行为;又要反对盲目崇外,妄自菲薄,甚至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 3 )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要注意抵制和反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同分裂祖国和一切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四、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1.中学生把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要把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是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
复习课精品教案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一、复习目标:(同下)二、自学活动:(1)个人与国家的关系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2)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性(1)立报效祖国之志的作用2、立报效祖国之志(2)报效祖国①从小立报国大志是大志②青少年为报效祖国做好准备(1)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3、做坚定的爱国者(2)当代中学生立志报国的基本要求4、全面而有个(1)中学生把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性地发展(2)做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1)每个人都有①理想的含义、类型自己的理想②崇高理想的作用5、理想①我们的崇高理想(2)现阶段我国各族②共同理想的内容、作用人民的共同理想③我们的崇高使命(1)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2)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6、实现理想需要(3)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4)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5)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具体行动7、新时代,(1)青少年施展才华的极好机会新要求(2)祖国建设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人才8、理智面对(1)学习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习压力(2)学会适度加压与减压(1)考试的作用9、克服考试(2)考试焦虑的原因及影响焦虑(3)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10、正确选择升学(1)生活中充满选择与就业之路(2)正确选择升学(3)学会正确选择就业①含义(1)爱岗敬业②关系11、在职业生涯中爱③真正做到的基本要求岗敬业,奉献社会④是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2)奉献社会(3)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的关系三、练习验收:1、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中学生只要张扬个性,就可以成才。
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2、“当代毕升”王选的《遗嘱》:“人总有一死。
这次患病,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的水平,我还能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旦病情不治,我决定要求安乐死,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
《立报效祖国之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扬个人特长,使自己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能力目标:能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努力学习,争做有用之才;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努力学习,争做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努力学习,争做有用之才。
本课难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方法】故事感悟法、问题讨论法、角色体验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流金岁月”:我感悟多媒体呈现两则故事故事一:(图片形式) “哭泣的伊拉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等图片)故事二:(视频播放)2011年2月25日凌晨2点25分,中国派往利比亚执行撤侨任务的第一架包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060次航班安全抵达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当飞机落地,年轻的妈妈蒋颖激动地说:“爸妈我们回来了,我们安全了,放心,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串数字背后的艰辛会让每个经历了那场磨难的人热泪盈眶。
这趟搭载有224名乘客的包机,是从利比亚撤回的首批中国公民,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他们于24日13时50分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起飞,经停希腊首都雅典后辗转回到祖国。
空中飞行时间10几个小时,而这10几个小时,让他们比其他同胞更早逃离了那片被怒火和鲜血染红了的土地。
在利比亚滞留的中国人总数达33000人,这场超级大营救从此将载入共和国的历史。
学生结合以上两个故事,对比上述故事,你得到了哪些结论?结论: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只有国家兴旺了,个人才能享有自由、充分发展;如果国家衰败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兴则民昌国破则家亡)。
九年级政治《报效祖国之志》说课稿范文(鲁教版)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已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九年级政治报效祖国之志说课稿范文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立报效祖国之志,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立报效祖国之志是粤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四单元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第一课。
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既是学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有用人才的思想基础,更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三个单元之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升华,也为学好后面两课内容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