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了解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后,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2.让学生以新的视角来感受母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教学重点:1.识别精子和卵子,描述受精过程。
2.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场所。
2.胚胎发育的过程和场所。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四、教学过程:(一)巩固提升:师:上节课学习了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先来检验一下上节课学习的成果吧。
学生活动:学生在图中指出男女生殖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师:大家想知道精子和卵子长什么样子吗?请显微镜来帮忙吧。
(一)互动体验: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巢切片、精巢切片和精虫涂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显微镜。
学生观察后讨论:你看到的永久装片中哪些是精子?哪些是卵子?精子和卵子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三)交流展示:小组代表在教师提供的精巢和卵巢图片中向大家指出精子和卵子。
并尝试描述精子和卵子的形态。
精子很小,呈蝌蚪状;卵子较大,呈圆球形。
教师出示精子和卵子的图片,并补充:男性的精子有一个椭圆形的头部和长长的尾,连头带尾仅0.06mm左右;女性的卵子直径约0.2mm,肉眼可见,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思考:精子和卵子的形态对受精有何意义?精子和卵子究竟怎样结合?(四)精讲点拨:1.观看视频《受精过程》,感受生命最初的艰难跋涉。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第一节:人的生殖与发育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前列腺等器官。
是男性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和分泌。
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和子宫。
卵巢是主要的性器官,能够产生和分泌卵子。
子宫是卵子发育的场所。
与卵巢和输卵管相连,输送卵细胞,也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人的产生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是卵子,人的卵巢产生卵子的活动有明显的周期性。
4.受精作用指与结合的过程,在体内完成并开始细胞分裂。
5.受精卵沿着输卵管移动,进行形成胚胎,植入子宫。
这时的营养来自卵黄。
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候起到出生前叫做胎儿。
6.在子宫内,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从母体获得的,并排出等代谢废物,胎儿与胎盘相连的结构叫做胎盘。
7.妊娠到280天左右时,有独立存活能力的婴儿和胎盘从母体的排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1.人的发育从出生开始,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直到个体发育成熟。
2.成熟的标志是生殖能力的出现。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青春期是指从12岁至18岁的发育过渡阶段,这个时候身高和体重突然且迅速的增加。
4.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第一次月经和的出现。
5.青春期男女生殖器官均由未成熟型变成成熟型。
且男生出现阳痿现象,女生出现月经现象。
6.男女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刺激下产生的。
男性第二性征包括喉结突出、长出胡须、声调变低、声音变粗。
女性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调变高、声音变细。
7.青春期男生产生的和前列腺等分泌的液体一起形成了。
8.女生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做月经。
第三节:人体概述1.人体的主要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2.细胞和基质组成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第七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
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
(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生:各抒己见!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
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细胞的发现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
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
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
(新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知识点1.由于生殖系统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两性差异称为第一性征2.男性生殖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是睾丸3.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4.女性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5.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6.精卵结合的部位是在输卵管7.胚胎与母体通过胎盘从母体中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8.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通过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9.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10.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11.人的发育经过婴儿期(0-1)、幼儿期(2-6)、童年期(7-11)、青春期(12-23)、成年期。
最关键的时期是青春期。
12.青春期的发育形态上的显著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加13.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14.青春期的男孩会出现遗精,女孩会出现月经。
15.男的第二特征的发育是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完成的,如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
16.女的第二特征的发育是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完成的,如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17.骨的成分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蛋白质)使骨柔韧。
18.骨煅烧时会冒出黑烟,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敲打后骨会破碎,说明骨中含有脆硬的无机物。
用质量分数为10%盐酸浸泡骨时会放出气,溶解的是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取出骨后骨可以打结,说明骨中含柔韧的有机物。
19.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长骨两端的软骨层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也能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粗。
20.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前四个为有机物)21.提供能量的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人体的供能物质。
22.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
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基本物质。
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1、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⑵主要生殖器官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卵巢(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2、受精过程⑴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叫做受精作用。
受精卵或精卵结合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⑵场所:输卵管⑶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能有效阻止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但不会影响人的生殖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3、胚胎发育⑴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的场所——输卵管⑵人的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十月怀胎:280天左右)⑶胎盘的作用: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养料和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第二节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1、人的生长发育(起点:受精卵)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等。
2、青春期发育的特点⑴青春期身高和体重迅速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⑵青春期的性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男性第二性征: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女性第二性征: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
第三节人体概述1、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①骨的煅烧——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硬脆的无机物结论:骨中含有无机物②骨的脱钙——溶解掉的是无机物,剩下的是柔软的能打结的有机物。
结论:骨中含有有机物无机物(钙盐)——使骨脆硬骨的成分有机物(蛋白质)——使骨柔韧骨的特性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弹性2、人的各个系统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控下,成为一个复杂的、协调、统一的整体。
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第七大营养物质:纤维素蛋白质:细胞的重要组成主要成分糖类:主要供能物质既是人体组成物质脂肪:贮存能量,保持体温,防止机械损伤又是人体供能物质维生素:需求量小,但有重要作用水: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成人体内水60~70%)无机盐:对人体有重要作用2、缺乏症:Vc ——坏血病、牙龈出血V A——夜盲症V D——佝偻病V B1——脚气病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多吃含碘盐、紫菜、海带等)第二节人体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肠腺、胃腺、胰腺⑴消化道口腔→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牙冠、牙颈、牙龈)龋齿的原因(吃甜食,不注意口腔卫生)咽→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食道胃→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形成粪便肛门→排出粪便⑵消化腺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胃腺→胃液(胃蛋白酶)肠腺→肠液液(含多种消化酶)胰腺→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肝(最大)→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①细细咀嚼馒头有甜味,因为唾液淀粉酶能促进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第一单元生物体基本结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防止细胞变形。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分隔细胞。
3、细胞质:细胞的主要部分,承担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4、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代谢和生长。
二、细胞的分类1、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主要是一些细菌和蓝藻。
2、真核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包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等。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1、新陈代谢:细胞内不断进行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生长和分裂: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进行增殖,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方式不同。
3、细胞分化: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类型,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第二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一、动物细胞的特点1、细胞膜:表面光滑,具有流动性。
2、细胞质:具有较多的细胞器和溶酶体。
3、细胞核:较大,核膜较简单,只有一个核孔。
二、植物细胞的特点1、细胞壁:有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液泡:含有细胞液,存储营养物质和水分。
4、质体:含有色素,可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
5、细胞核:较小,有多个核孔,具有多个染色体。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一、有丝分裂1、分裂过程:间期DNA复制,前期出现染色体,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分离,末期重新形成两个子细胞。
2、分裂结果:产生两个与亲代相同的子细胞。
二、无丝分裂1、分裂过程:细胞核直接分裂,不出现染色体。
2、分裂结果:产生两个与亲代相同的子细胞。
三、减数分裂1、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出现两次分裂。
2、分裂结果:产生两个与亲代不同的子细胞。
第二章生物体的组成第一节动物体的组成一、消化系统1、口腔和咽:食物的进口。
2、食道: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____(功能是________,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将____________)。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_,分泌________。
)________(功能输送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2.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________,这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胎儿通过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________和____;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____,也是通过____经母体排出的。
大约经过____周(____天)分娩。
母体内人发育的过程:受精卵→____→胎儿→____。
3.婴儿期____,幼儿期____,童年期____,青春期____,青年期____,中年期____,老年期____。
4.青春期身体变化: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也明显增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迅速发育。
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人体的八大系统是__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和____系统。
6.骨的成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无机物主要是________,使骨____;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使骨____。
骨的特性包括____和____两方面。
运动系统由____和____组成。
7.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
其中,主要供能物质是____;构成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蛋白质;能够________的脂肪;需要量很少,但能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命活动的是______。
缺乏维生素C会患______,缺乏维生素D会患______。
8.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部分,其中,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最长的部分是____,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是____,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是口腔中的____。
消化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消化腺分泌的液体叫________,消化液中一般含有能________的________,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肝分泌的____。
9.食物的消化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前者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后者是指食物在消化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别是____、胃、小肠,最终消化部位都是_____,它们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肠之所以是主要的消化场所,原因有二:(1)小肠最_____,食物__________最长,有利于充分__________;(2)小肠中含有多种_____,能消化多种__________。
11.小肠之所以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原因有二:(1)小肠最长,而且小肠内表面有_____和_____,因此小肠的__________非常大;(2)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且小肠绒毛、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都只由_______________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12.人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数量最多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含有红色_______________、成熟后没有__________的是红细胞;体积最大的、数量最少、有__________的是白细胞;体积最小,没有__________的是血小板。
13.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红细胞—__________,白细胞—__________,血小板——_______________,血浆——__________,运输_____和_____等14.贫血是指血液中__________过少,或者红细胞中_______________过少。
因此,__________或_____都能导致贫血。
15.血清与血浆相比不含__________。
一般情况下,输血_______________为原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少量输入异型血,_____可以输给A型、B型和AB型,_____可以接受其他各种血型。
16.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特点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分布:①动脉一般较_____,富有_____,血流速度_____,大多_____。
②静脉一般_____,弹性_____,血流速度_____,分布_____。
③毛细血管_____,只有__________构成,__________。
例外: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两端都连_____,血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7.心脏的结构①左心室→_______,②左心房→______,③右心室→_______,④右心房→__________。
体循环: 左心室→__________→全身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_______。
肺循环:右心室→____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____→__________。
18.动脉血:富含_____,呈__________。
动脉血:含__________,呈__________。
,动脉:把血液从_______________送入_______________。
静脉:把血液从_______________送入_______________。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到的次数。
血压()收缩压__________,舒张压_____ 。
19.呼吸系统由________和____组成。
呼吸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
20.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与呼吸运动有关的肌肉有________和____。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______;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______。
21.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
它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________,并非肺容纳气体的最大量(肺总容纳量)。
2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气体的扩散方向:氧气____、二氧化碳____。
23.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热价分别为17。
15kJ/g、38。
91kJ/g、17。
15kJ/g。
体温是________的温度,测量的部位一般是____、____和____。
三处测得的平均温度分别为36。
8℃、37。
2℃、37。
5℃。
24.维持正常体温的意义:是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
发热的原因:身体抵抗疾病的____________。
发热的利:身体的____________。
发热的弊:体温到____人有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器官组成。
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其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
每个这样的单位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25.尿的形成包括肾的________和肾的________两个过程。
其中完成滤过作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它们都只由________组成。
完成重吸收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
26.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________。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余部分便是____。
尿液形成后,从肾小管流入集合管并汇集到肾盂里,再经输尿管进入____,最后通过____排出体外。
27.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有排泄和排遗。
排泄是指排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代谢终产物,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和____。
肾以尿的形式排出____、____和____;肺以气体的形式排出________和少量的____;皮肤中的汗腺以____的形式排出水、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
而排遗则是将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排遗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_和____。
28.人体排出的尿液和粪便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才不至于污染环境。
农村里人粪尿通常采用____和________的方法来处理。
沼气发酵产生三种物质:一是____,以____为主,是一种________;二是____,是____;三是____,是优良的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