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
- 格式:ppt
- 大小:178.00 KB
- 文档页数:4
骨与关节结核结核病是人体感染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由于人的抵抗力下降,通过血液播散到骨或关节,形成骨结核,关节结核。
近年来,由于耐药性细菌的增加,使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骨与关节结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30岁以下的病人占80%。
这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病灶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
在我国,以原发于肺结核的占绝大多数。
骨关节结核可以出现在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但大多发生于原发病灶已经静止,甚至痊愈多年以后。
在原发病灶活动期,结核杆菌经血循环到达骨与关节部位,不一定会立刻发病,它在骨关节内可以潜伏多年,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如外伤、营养不良、过渡劳累等诱发因素,都可以促使潜伏的结核杆菌活跃起来而出现临床症状,如果机体的抵抗力加强,潜伏的结核杆菌可被抑制甚至被消灭。
骨结核的好发部位:(1)脊柱结核,约占骨结核总数的一半。
脊柱结核以腰椎结核最高,其次为下胸椎,胸椎,及颈椎结核,单纯的椎体附件结核较少见。
四肢结核以膝关节结核为多见,其次为髋关节结核,肘关节结核,肩关节结核,总之四肢关节结核中,下肢关节结核较上肢关节结核发病率高,即好发部位都是一些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创伤的部位。
病理:骨与关节结核的最初病理变化是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以后者多见。
早期,关节功能不受影响,但后期,结核病灶侵犯关节腔,关节软骨面受损,发展为全关节结核,就会产生关节功能障碍,若不能被控制便会出现继发感染,甚至产生瘘管或窦道,此时关节完全毁损。
临床表现:1、起病缓慢有低热、乏力、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及贫血等结核中毒症状;也有起病急骤,有高热及毒血症状,一般多见于儿童。
2、病变部位大多数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青少年患者常有关节外伤病史。
3、病变部位有疼痛,活动后疼痛加剧。
儿童有“夜啼”。
部分患者因病灶内脓液突然破溃于关节腔,而产生急性剧烈疼痛。
4、浅表关节有肿胀与积液,并有压痛,关节常处于半屈曲状态以缓解疼痛,后期肌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
骨关节结核临床治疗分析摘要: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
系继发性结核病,源于病灶要在分部。
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或关节,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肉,如椎体、骨后和干骨后端或关节滑膜。
脊椎是好发部位,其次是骨宽和膝盖等处。
多为单发。
临床上无急性发病历史,经过缓慢局部可有肿、痛和功能性障碍。
还可有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表现。
骨关节结核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至骨组织愈合。
服药1-2年,定期到医院复查,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以调整药物。
坚持功能锻炼,为康复后下地打下良好基础。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加强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骨关节临床治疗分析【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51-02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是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
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
系继发性结核病,源于病灶要在分部。
结核杆菌经血行到骨或关节,停留在血管丰富的骨松质肉,如椎体、骨后和干骨后端或关节滑膜。
脊椎是好发部位,其次是骨宽和膝盖等处。
多为单发。
临床上无急性发病历史,经过缓慢局部可有肿、痛和功能性障碍。
还可有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表现。
1 症状1.1 功能性障碍:一般出现较早,为了减轻患部的疼痛,各关节常被迫处于特殊的位置,如颈椎结核常用两手托下颌,胸椎或腰椎结核患者肌肉保护性痉挛,致使弯腰困难而小心下蹲十五等特殊姿势。
1.2 肿胀:四肢关节结核局部肿胀,局部稍有热感,关节肿胀逐渐增大,肢体的肌肉萎缩,患者关节多呈梭形。
1.3 疼痛:初期局部疼痛多不明显,当病变发展刺激或压迫其附近的神经根,引起疼痛。
小儿常表现夜啼等。
1.4 畸形:随着病变发展骨头关节或脊椎骨质破坏,关节活动进一步受限而出现畸形,脊柱多出现后凸畸形。
中医药治疗骨与关节结核1.辨证论治:骨、关节结核属中医骨痨范畴,俗称流痰。
由于发病部位及形态不同,还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生于背脊的名“龟背痰”,生于腰椎两旁的名“肾俞虚痰竹”,生于髋部的名“附骨痰”、“环跳痰”,生于膝关节的名“鹤膝痰”,生于踝关节的名“穿拐痰”等。
病因为气血不和、风寒痰浊凝聚,留于骨骼。
本病预后,可致骨、关节破坏造成终身残废。
(1)虚寒痰浊凝聚证(初期、脓未形成):病变局部隐隐酸痛,不红不热.皮色如常,有叩击痛,活动时痛剧,逐渐加重,继之关节活动障碍。
治法:散寒化痰,温经通络。
阳和汤加减为基本方:麻黄、熟地、桂枝、鹿角胶、炮姜、白芥子、百部、丹参。
阳虚寒甚,加附子温阳散寒;痛甚,加细辛散寒通滞止痛。
(2)正虚邪实证(中期、脓肿已成):病变部位漫肿色暗红,触之有应指感,时有疼痛,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治法:养阴清热,托里透脓。
用大补阴丸合透肿散为基本方:黄柏、龟板、知母、玄参、地骨皮、丹参、黄芪、皂角刺、炙穿山甲等。
盗汗不止,加浮小麦、煅牡蛎以益气固表,敛津止汗。
(3)气血两虚证(后期、脓肿已溃):脓肿溃后,脓液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仍不消。
治法:补益气血、扶正透脓。
用人参养荣汤加味为基本方:黄芪、党参、当归、熟地、茯苓、白术、赤药、黄芪、贝母、炙甘草。
腰脊酸软.加杜仲、川断、鹿角胶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2.专方、专药:(1)骨痨汤(福建中医药):葫芦茶、杏香兔儿风、黄花稔、毛大丁草、大花石上莲各12g,山芝麻、羊耳菊各18g。
用于各型骨、关节结核。
(2)骨结核方(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蜜通花根500g,泡酒2000ml,早晚各服10ml,不能喝酒者可用蜜通花30g,水煮或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
(3)胡秃子汤(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方):胡秃子30g,黑豆子60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2次。
(4)外敷药:夏枯草200g,黄桂100g,野黄花头100g(切细酒炒)。
将3药混合浓煎成膏,敷于息部。
骨与关节结核护理及相关知识【概述】有结核分支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结核病。
原发病灶大多源于肺结核。
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易损伤的部位:脊柱、膝关节、髋关节等。
【病理】发病初起为单纯滑膜结核或单纯骨结核,破坏尚不严重,此时如能及时正确治疗,关节功能不受影响。
若病变恶化形成全关节结核,出现结核性浸润、肉芽增生、干酪样坏死、寒性脓肿和窦道,关节破坏严重,必定遗留各种关节功能障碍。
晚期病人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或脱位。
【临床表现】1.症状(1)全身表现:起病缓慢,症状隐匿。
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轻微结核中毒表现。
少数起病急骤,高热,见于儿童。
(2)局部表现:初期偶发关节隐痛,活动时加剧,逐渐转为持续性疼痛,儿童常有夜啼。
由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神经支配有重叠现象,因此髋关节结核也可主诉膝关节疼痛。
2.体征:(1)关节积液、关节畸形:肿胀、积液、压痛、关节挛缩变形,畸形、功能障碍。
(2)脓肿与窦道缺乏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称寒性脓肿。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活动期血沉加快。
寒性脓肿或窦道合并化脓感染时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寒性脓肿穿刺抽脓,抗酸染色可查到结核菌。
C反应蛋白判定结核活动性及临床疗效。
2.X线:早期影像改变不明显,一般在发病后6--8周后可见骨质疏松、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
晚期可见死骨、空洞、病理性骨折或脱位。
3.CT:早期可以发现微小病变,确定软组织病变程度。
MRI检查可在炎症浸润阶段显示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
【处理原则】抗结核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在治疗中起主导地位。
非手术治疗(1)全身支持疗法:多休息,必要时卧床休息。
多食水果、蔬菜,营养丰富,富维生素饮食。
(2)抗结核药物: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
不少于12个月,必要时延长至18---24个月。
(3)局部制动:保持关节功能位,减轻疼痛、预防畸形、防止病理性骨折和脱位,行牵引或石膏固定和制动。
骨与关节结核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骨与关节结核的病理病因,骨与关节结核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骨与关节结核病因
本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
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骨与关节结核病因,骨与关节结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骨与关节结核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骨与关节结核”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骨科结核病例分析报告一、引言骨结核,也称为骨结核病或骨结核性关节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结核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该病通常以椎体结核最为多见,但在骨科临床实践中,其他部位也是常见的。
然而,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骨结核的病例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近期骨结核病例的分析,旨在探讨骨结核的特点、病理表现、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二、病例分析1. 病例一患者男性,32岁,因右侧腰背疼痛、夜间盗汗、进行性贫血等症状至本院就诊。
体检发现右侧腰部压痛,腰背部活动受限。
影像检查显示右侧腰椎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
经过结核菌素试验和痰涂片检查,最终确诊为骨结核。
在此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背疼痛、贫血和夜间盗汗等。
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帮助确诊了骨结核。
病例一提示骨结核可能表现为脊柱受累,临床症状并不特异。
2. 病例二患者女性,60岁,因右脚踝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至本院就诊。
体检发现右脚踝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
影像检查显示右脚踝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胀。
经过活检检查,最终确诊为骨结核。
通过病例二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骨结核也可发生在非脊柱部位,如脚踝。
该病例中的典型症状为脚踝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
应注意到,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这些症状时除了骨折外,还需考虑骨结核的可能性。
三、讨论1. 骨结核的病理表现骨结核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消化与吸收,以及新骨形成。
这些病理变化导致了患者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了解骨结核的病理表现对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
2. 骨结核的临床特征骨结核的临床特征具有多样性,既没有特异性,也没有一致性。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在骨结核中并不特异。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受限、肿胀、畸形和感染征象等。
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能进行准确诊断。
3. 骨结核的治疗方法骨结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