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707.56 KB
- 文档页数:38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全球定位系统G S测量规
范T简介概要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简介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代替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本标准的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布设的原则、选点、埋石、仪器、观测、外业成果记录、数据处理、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以及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和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复习1. GPS测量观测时,各级网点可视情况设立与其通视的方位点,方位点目标明显,且距网点的距离一般不少于()m。
A.100 B.200C.300 D.500答案:【C】解析: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7. 3. 2规定。
各级GPS网点可视情况设立与其通视的方位点,方位点目标明显,观测方便,方位点距网点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0 m。
2. 按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对于D级GPS网的高程联测要求为()。
A.可依具体情况B.需按一定比例联测C.需逐点联测D.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答案:【A】解析: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6. 1. 7规定。
A、B级应逐点联测,C级根据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要求联测,D、E级可依具体情况联测高程。
3. 按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PS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m 以内使用电台。
A.10 B.20C.50 D.100答案:【C】解析: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0. 5. 10规定。
4. 按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PS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m 以内使用对讲机。
A.10 B.20 C.50 D.100答案:【A】解析: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0. 5. 10规定。
5. 为了防止多路径效应和数据链的丢失,基准站()m范围内应无电视台、微波站、电台等无线电发射源。
A.50 B.100 C.200 D.300答案:【C】解析: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7. 2. 1规定。
6. 在局部补充,加密低等级的GPS网点时,采用高等级GPS网点点数应不少于()个。
A.2 B.3 C.4 D.5答案:【C】解析: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6. 1. 10规定。
7. 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个。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1 总则1.0.1 为规定利⽤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公路⼯程GPS 测量控制⽹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于新建和改建公路⼯程项⽬的各级GPS控制⽹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公路平⾯控制⽹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WGS-84⼤地坐标系。
当公路⼯程GPS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1956年黄海⾼程系或1985国家⾼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北京时间记录. 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的⼏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观测到停⽌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卫星进⾏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 测量控制网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的各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网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行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的几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简介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代替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本标准的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布设的原则、选点、埋石、仪器、观测、外业成果记录、数据处理、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以及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和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
gps规范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地球上的位置信息。
为了确保GPS技术的正常运作和使用的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关于GPS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1. GPS系统规范:GPS系统规范包括了GPS系统的基本要求、系统架构、信号特性、卫星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范确保了GPS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互操作性。
2. GPS接收机规范:GPS接收机规范主要涉及到接收机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接口标准等方面。
这些规范对GPS接收机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提供了指导,确保了接收机的性能和质量。
3. GPS导航消息规范:GPS导航消息规范定义了GPS卫星发送的导航消息的格式和内容。
这些消息包括卫星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通过解析这些消息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
4. GPS测量数据规范:GPS测量数据规范规定了接收机对卫星信号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格式。
这些数据包括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可以进行位置解算和导航定位。
5. GPS导航消息传输规范:GPS导航消息传输规范规定了卫星向地面控制中心和用户接收机传输导航消息的方式和协议。
这些规范包括消息的传输格式、通信协议、传输速率等。
6. GPS定位精度规范:GPS定位精度规范定义了GPS系统的定位精度要求和精度评估方法。
这些规范包括位置精度、速度精度、时间精度等指标,对GPS系统的定位性能进行了量化和评估。
7. GPS安全性规范:GPS安全性规范主要涉及到GPS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标准。
这些规范包括身份认证、加密解密、抗干扰等技术要求,以保护GPS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使用。
8. GPS应用规范:GPS应用规范规定了GPS系统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具体要求和使用方法。
例如,航空航天、海洋、交通、军事等领域都有相应的GPS应用规范,确保了GPS系统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总之,GPS规范是为了确保GPS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导航系统,他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准确的位置信息。
为了确保GPS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一些测量规范被制定出来。
以下是关于GPS 测量的一些常见规范:1. 基准站设置:在进行GPS测量时,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基准站来提供准确的位置参考。
基准站之间应该相互独立,距离适当,以避免误差的累积。
2. 接收机选择:选择合适的GPS接收机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关键。
应该选择具有良好信号接收和处理能力的高质量GPS 接收机。
3. 测量程序:在进行GPS测量前,需要先进行仔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适当的测量方式和测量参数,确保测量站点的稳定性和数据收集的连续性。
4. 数据处理:GPS测量的准确性也与数据处理的方式有关。
应该采用有效的数据处理算法来处理原始GPS观测数据,以获得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5. 控制点布设:在进行GPS测量时,需要布设一些控制点来提供位置参考。
控制点的选择和布设应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环境因素考虑:在进行GPS测量时,应该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城市高楼大厦密集区域等环境下,GPS信号可能会受到遮挡或干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这些影响。
7. 数据验证与校正:为了确保GPS测量的准确性,测量数据应该进行验证和校正。
通常可以采用与其他测量方法相互对照,或者使用已知精度的控制点进行校正。
8. 测量精度评估:在进行GPS测量后,应进行精度评估来判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可以通过与其他独立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或者计算测量点之间的差异来评估GPS测量的精度。
总之,GPS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是确保定位信息可靠性的关键。
遵守上述的测量规范和原则,能够提高GPS测量的准确性,确保定位信息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