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特点、鉴别和防控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疾病概述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饲养密集的蛋鸡群体中。
该病通常会导致蛋鸡生产下降、死亡率增加,严重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
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具有细胞内寄生的特点,易在鸡群中传播,因此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蛋生产率下降、脱水、贫血、贫血、食欲不振等,严重感染的蛋鸡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情一旦发展,会给蛋鸡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影响饲养效益。
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加强对蛋鸡的日常管理等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一旦发现蛋鸡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及时进行病理剖检,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疾病造成的损失。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鸡只或其排泄物传播。
这种疾病在蛋鸡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密集养殖条件下更易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率与饲养密度、卫生条件、饲料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更容易发生。
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了病原体在鸡群中传播的机会。
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增加蛋鸡患病的风险。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呈现出季节性和集群性的特点,需要在饲养管理上加强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疫情爆发的风险。
通过加强对病原体的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疫情的传播速度,保障蛋鸡群健康生长。
2.2 临床症状表现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染性强: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感染后易在鸡群中快速传播,引起大面积感染。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蛋鸡群体中。
支原体是一类微小细胞体,在动物和人类中引起多种不同类型的感染。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报道,给蛋鸡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蛋鸡疾病防控也成为了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生给蛋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蛋鸡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针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表现、剖检改变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养殖户和兽医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保障蛋鸡养殖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开展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研究和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研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该疾病的传播规律、临床表现特点以及病理变化,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其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
深入研究临床症状表现和剖检改变,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保障蛋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安全。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是研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规律和分布特点的重要部分。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多发生在饲养密度高、通风条件差的养殖场。
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尤其是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
饲料、饮水、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还存在一定的种群易感性,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患病风险也存在差异。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以发现一些高发疫区和高发群体,有助于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主要通过支原体感染引起。
这种疾病对蛋鸡的生产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播。
感染源主要是带病蛋鸡,环境污染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病原体易于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蔓延。
感染后的蛋鸡会排出带有病原体的粪便,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畜禽场在预防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传播中,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二、临床症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生殖道症状。
在早期感染时,蛋鸡会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同时生长缓慢,饲食量减少,毛色暗淡。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鸡还会出现鸡眼水肿、头部水肿、流眼泪等症状。
部分蛋鸡还会表现为泄泻、蛋壳变形、腹膜炎等生殖道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蛋鸡会出现体重下降、蛋产量下降、生产周期延长等问题。
三、剖检变化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主要病理变化表现在呼吸道和生殖道。
在呼吸道方面,病鸡肺部病变较轻,主要表现为肺部充血、水肿、黏液性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变。
在生殖道方面,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主要表现为滑液囊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卵巢囊肿、输卵管闭塞,影响蛋的产量和质量。
四、防治措施为了有效控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传播和病情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畜禽场的通风换气和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要严格控制蛋鸡的密度,减少感染源间的接触,降低病原体的传播风险。
还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减少感染风险。
一旦发现蛋鸡出现呼吸道和生殖道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及时清理环境,避免病情扩散。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畜禽疾病,能够严重影响蛋鸡的生产和健康。
一例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治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感染引起。
本文将就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
一、病因学特征:滑液囊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包括通过水、饲料、空气等途径传播。
滑液囊支原体还可以通过蛋母殖传播,即感染的母鸡传给下一代。
二、临床表现:1. 早期症状:患鸡出现食欲不振、饮水量减少,精神不佳,蛋产量下降等。
2. 滑液囊病症状:患鸡出现滑液囊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滑液囊炎、关节炎、眼炎等。
滑液囊炎主要表现为液囊肿胀、液体积聚增多,甚至形成囊肿。
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变形等。
眼炎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眼睛异物感、流泪等。
3. 其他症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还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的症状,如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等)、消化道症状(腹泻、腹胀等)等。
三、诊断: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鸡尸检、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方法进行。
1. 临床症状:通过观察患鸡的临床症状,如食欲减少、蛋产量下降、滑液囊肿大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滑液囊支原体病。
2. 尸检:在病鸡尸检时,可以观察滑液囊病变情况,如滑液囊肿大、液囊积聚增多、关节炎等。
3. 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滑液囊支原体的抗体水平,判断感染情况。
4. 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测方法,如PCR、细菌培养等方法,直接检测滑液囊支原体的存在。
四、治疗:治疗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措施。
1.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土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等,可以通过饲料或饮水的方式给予患鸡。
2. 防治并重:在治疗的还要进行预防工作,包括消毒饲料、饮水设施,鼓励生活处不同鸡舍之间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保养与调理:患鸡在治疗期间需要注重保暖、饲养管理等,促进其康复。
一例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治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常见的鸡类传染病,主要感染蛋鸡的生殖系统,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病原学、病因、临床症状、诊断、防治和预防等方面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原学滑液囊支原体是一种微小的原核生物,属于细菌门、分枝杆菌属,是引起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致病菌。
它是一种需氧、革兰氏阴性、非运动、非芽孢杆菌。
滑液囊支原体在寄主细胞内寄生繁殖,通过分裂产生新的滑液囊支原体,然后破裂释放到寄主细胞外,继续侵染其他细胞,形成传染。
二、病因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感染途径多样,包括气味传播、飞尘传播、污染物传播、种蛋与活体母鸡传播等。
环境条件也是其传染的重要因素。
在低温、湿度和粪污环境下,滑液囊支原体易于存活,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
三、临床症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产蛋率降低、蛋壳异常、产蛋周期延长等。
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滑液囊炎、卵巢周围炎、卵巢囊肿、输卵管炎、输卵管囊肿等疾病,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
滑液囊支原体病还可能引起蛋鸡的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导致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
四、诊断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原学和实验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产蛋率下降、蛋壳异常、产蛋周期延长等。
在疫情流行地区,通过采集蛋鸡生殖系统分泌物或卵巢组织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分泌物培养、PCR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五、治疗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土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可通过饲料、饮水或肌肉注射给药。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药物敏感性,可进行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传播。
六、防治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消毒、隔离、环境改良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在养鸡场和蛋鸡养殖管理中,应定期进行养殖场地和设施的消毒、清洁和通风,保持良好的鸡舍环境。
一一一一一一网址:(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下半月河南中州牧业养殖设备有限公司:选择中州,养殖轻松,选择中州,质量无忧蛋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措施于菊霞(1.西平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河南西平463900;2.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又称滑液支原体感染,是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鸡和火鸡发生的一种急慢性传染病,简称MS,可引起亚临床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对于蛋鸡来说,一般感染4~16周龄的青年蛋鸡,后期多呈隐性感染。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强化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违禁药物在生产中禁止使用,部分治疗鸡滑液囊支原体的药物退出市场,对治疗蛋鸡MS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危害。
1主要症状1.1临床症状感染滑液囊支原体的青年鸡表现症状:一是严重的关节症状,二是严重的呼吸症状,也有二者都出现症状。
关节型症状表现为大群精神萎靡、被毛逆立、喜卧、跛行、瘫痪、采食量、饮水量下降快,感染鸡只外观可看到胸骨囊肿、鸡爪垫肿胀发热有波动感、附关节发热肿胀,部分典型病例翼膜下方关节处也可见到有波动感的肿胀。
典型症状是跗关节和跖关节肿胀、跛行,甚至变形。
呼吸型病例:表现为打喷嚏,咳嗽,流鼻涕,常在接种活疫苗或遭受其他应激如断喙、大风降温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排绿色粪便。
1.2病理症状剖检后病理变化:关节型症状发现胸骨与皮下交界处有胶冻样渗出,呈清亮或发黄,病程较长的直接呈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膝关节、附关节、爪垫等部位的关节腔中也有清亮或黄色液体(干酪物)。
呼吸型症状表现为肝脏发绿;肾脏也可能肿大变白;气管有黏液,气囊上有气泡或者黄色干酪物等。
2治疗方案2.1及时淘汰发病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发病较轻的鸡只及时隔离进行有效治疗;发病比较严重的鸡只,不建议治疗,及时淘汰。
2.2药物治疗泰妙菌素,200克/吨料,与盐酸多西环素,400克/吨水,连用5~7d,或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本尼考等拌料、饮水均可。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蛋鸡。
这种疾病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了蛋鸡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飞尘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常常通过感染的蛋或者卵壳传染给下一代的鸡。
这种疾病在温度较高、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传播更为迅速。
密集养殖条件下、饲料和水源受到污染的场所也很容易成为滑液囊支原体病传播的重要源头。
二、临床症状1. 严重感染的鸡出现呼吸困难、让步性呼吸、头部上仰,气囊明显肿胀;2. 减产,鸡蛋尺度和经济效益下降;3. 全身怔忡,站立和行动迈步困难;4. 发病后出现减轻抵抗力,毛色变暗,目光失焦。
三、剖检变化1. 舍鸡特长气囊肿胀,外周充血,并有纤维和蛋白质性浅葡状出现;2. 喘促鸡,特别是带脓样气囊(稳定的气囊疾病,如应激源极见此种伤害),有黄颜色浓脓,气囊皮动极边缘有分泌物,易使周边有些许纤维炎。
四、防治措施1. 进行疫苗预防: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用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免疫疫苗来预防该病,例如滑液囊支原体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疫苗等;2. 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的新鲜度,防止饲料长时间发霉,避免滑液囊支原体通过饲料传播;3.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经常清理鸡舍,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避免鸡舍内湿度过高;4. 增强养鸡管理:合理安排鸡舍内鸡的密度,防止因密度过大导致疫病传播。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一种会给蛋鸡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的疾病,为了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养殖户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治措施,特别是注重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保障蛋鸡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一例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治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Infectious Synovitis)是一种常见的蛋鸡传染病,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
本文将介绍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1. 临床症状: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跛行、关节肿大、关节疼痛、关节积液,可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以及群体死亡率的增加。
2.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关节滑液分离和培养,或直接进行关节滑液PCR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滑液囊支原体。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治疗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一般采取以下综合治疗措施:1. 细菌感染控制:对于滑液囊内混合感染的病例,应先选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治疗周期一般为5-7天。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临床症状和体温的变化,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
2. 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环境卫生措施:对于病群,应进行杀菌消毒,尽量减少环境杂菌的滋生,防止受到再次感染。
预防:1.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鸡舍、更换饮水设备和饲料,降低病原菌的污染水平。
2. 强化免疫管理:合理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加强鸡群的免疫力。
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控制疫苗接种前后的交叉感染。
3. 饲养管理措施:注意合理饲养密度,避免挤压和受伤,提供充足的饮水和营养饲料,维持鸡群的营养状况良好。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和综合治疗措施。
合理的预防措施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率,维护蛋鸡产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兽医Xumushouyi当前蛋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张红辉近年来,蛋鸡养殖基本实现了标准化,防疫逐步规范化,重大疫病都进行了程序化免疫,鸡群基本趋于稳定,当地区域没有发现有大的疫情发生。
发病率相对比较高的,主要是鸡滑液囊支原体病。
滑液囊支原体又称滑液囊霉形体,蛋鸡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是关节肿大,发育不良,产蛋鸡产蛋下降。
笼养鸡发病初期由于不易被发现,经常给养鸡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根据近年来对当地区域蛋鸡养殖场的调查和防治实践,浅谈一些个人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体会。
1发病特点1.1传播范围广:由于该病原体传播方式较多,既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水平传播,传播媒介众多,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车辆、器具、衣服、鞋,以及空气中微颗粒等都可传播该病,可以说是防不胜防,造成多数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1.2潜伏期长:经蛋垂直感染的雏鸡一般在1周龄内发病,自然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0天左右,但管理环境良好时,则会长达数月。
但是鸡群一旦受到不良因素刺激或环境条件突然恶劣时,则会很快发病。
鸡舍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疫苗免疫、转群操作不当,均可诱发本病和加重本病的发病程度。
1.3发病鸡场不断增多:说明对该病的控制不重视,也说明病原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多数鸡场没有进行过该病的免疫接种。
1.4病死率低:鸡群刚开始发病,都是零星出现,如不及时控制,可波及整群。
但发病鸡死亡率较低,一般为10%以下。
成年鸡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很容易被忽视。
1.5病原体滞留时间长:鸡群感染该病后,及时用药,可很快控制住病情。
但并不能完全消灭全部病原体,病原体会在鸡体内终身存在。
1.6病原体抵抗力弱:该病原体没有细胞壁,比细菌少了一层保护层,而且又在细胞外生存,所以对外界的抵抗力比细菌弱。
酸性消毒剂、表面活性消毒剂都可将其杀灭。
不耐热,70度不到2分钟就可致其失活。
1.7危害较大:该病因造成部分鸡发育不良,从而影响鸡群的均匀度。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临床特点、鉴别和防控措施
作者:孙洪志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1期
摘要: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也叫做滑膜炎,是由于感染滑液囊支原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或者急性传染病。
该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如果没有仔细观察而耽误治疗,往往会导致发病率明显上升,造成鸡群整齐度降低,产蛋能力减弱,加大治疗难度,使部分病鸡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应注意防控。
关键词: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饲养管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1-0092-01
1流行特点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冬春季节更容易发生。
任何年龄的蛋鸡都具有易感性,主要是4~15周龄的蛋鸡容易发生,其中9~12周龄的发病率最高,而随着蛋鸡年龄的增长,对该病的抵抗力逐渐增强。
该病的发病率一般只有5%~10%,死亡率通常低于10%,严重时能够达到75%左右。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隐性感染的蛋鸡,尤其是种母鸡感染该病后,能够经由生殖道持续进行14~40天的排毒。
该病能够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即种蛋污染病原后会导致孵出的雏鸡发生感染,也能够在雏鸡群中进行水平传播,还能够经由野鸟、工作人员、垫料、饮水等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造成水平传播,或者经由空气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率一般能够达到100%。
鸡场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没有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环境不良等,都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
该病容易出现复发,当鸡群饲养密度过大,空间狭小,不同日龄采取混养,缺乏维生素A时,都会引起该病。
该病通常会导致胸骨滑液囊形成水疱,跗关节、爪垫出现肿胀,以上病变先后出现。
其中胸骨滑液囊较早发生病变,通常在20~30日龄左右出现;而跗关节和爪垫较晚发生病变,通常在70~80日龄左右出现。
在胸骨形成水疱后,往往由于上面覆盖有羽毛而容易被忽视。
如果病鸡没有在幼龄阶段被及早发现或者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机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无法按时开产,也不会形成产蛋高峰。
2临床症状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往往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趾关节和跗关节感染病原,从而导致跛行。
大部分病鸡头部苍白,爪垫、翼关节、趾关节或者跗关节发生肿胀。
病鸡呈急性经过还往往排出硫黄色或者绿色粪便,且胸部发生囊肿,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导致更多的鸡出
现跛行;另一种是出现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发出明显的啰音,往往在免疫接种活疫苗后或者发生断喙等其他应激后出现。
发病后期,病鸡关节严重变形,只能够卧地不起,尽管具有食欲,但由于不能够正常采食而导致机体严重消瘦,最终由于过度衰竭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而发生死亡。
另外,蛋鸡产蛋量会降低20%~30%左右。
3鉴别诊断
该病诊断时还要注意与病毒性关节炎、葡萄球菌、鸡白痢、鸡伤寒而导致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病毒性关节炎主要是鸡容易发生,特别是肉鸡,往往从4周龄开始出现发病,之后会持续出现发病,病鸡会由于腓肌腱发生断裂而出现跛行,甚至发生瘫痪,但没有发生死亡,且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
病鸡由于感染葡萄球菌而出现关节炎后,也会出现关节肿胀和跛行的现象,但通常存在趾瘤,且有些病鸡的体表呈紫色,发生溃烂,并能够从病变皮肤处采集的病料组织中镜检发现或者分离出葡萄球菌。
鸡伤寒和鸡白痢也能够导致关节炎,但病鸡会排出白色的稀粪,且内脏发生特征性的病变时,容易在这些组织中分离得到沙门氏菌。
4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为有效抑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要从改善饲养环境着手。
鸡场可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来使鸡场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给鸡群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发生不良应激,从而避免发生该病,减少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疫苗免疫。
种鸡可采取免疫接种滑液囊支原体灭活苗来减少病原的蛋传率,防止雏鸡出现发病。
对于种鸡推荐的免疫程序是:15日龄使用1羽份支原体活疫苗(F株)进行点眼;在70~90日龄再使用1羽份支原体活疫苗(F株)进行点眼,或者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5mL支原体(MG+MS)油苗;开产前每只再颈部皮下注射0.5mL支原体(MG+MS)油苗。
对于商品蛋鸡或者肉鸡,推荐在15日龄使用1羽份支原体活疫苗(F株)进行点眼。
药物治疗。
该病具有较差的治疗效果,且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重点是加强预防。
在鸡群中发现病鸡后要立即进行淘汰,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用于防止疾病蔓延,如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00~200g四环素;或者添加0.05%的土霉素混饲,连续使用5天。
对于不同发病鸡群,根据具体症状要选择适宜的药物和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在发病早期可选择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治疗,5~6周龄幼鸡每只用量为60~100mg,成鸡每只用量为200mg,连续使用3~5天,能够有效地防止病情发展。
也可使用卡那霉素饮水,每只病鸡用量为2万~3万IU;或者使用红霉素饮水,每只病鸡用量为0.5万~0.8万IU,连续使用3~5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收稿日期:2016-11-26
作者简介:孙洪志(1971-),男,辽宁黑山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doi:10.19369/ki.2095-9737.2017.01.084
(辽宁省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锦州 1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