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人力资源管理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4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前沿与发展趋势目录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前沿与发展趋势 (1)一: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简析 (1)二:前沿与发展趋势预测 (2)①:构造创新型知识管理系统引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新潮流 (2)②:吸纳专业服务机构支持,铸造卓越的IHRM决策 (5)③:技能型人力资源—让HR参与到具体业务运营中去 (5)④:扁平化管理,让一切来得更直接 (5)⑤:实现文化大一统—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 (7)三:总结与猜想 (7)一: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简析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给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课题。
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受到冲击,作为经济一体化推动力及其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渗透和不断融合。
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诸如管理制度与价值观迥异的组织如何沟通与合作,不同国籍、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等问题;跨国兼并的加剧也使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全球环境下企业间竞争升温,哪怕是再好的管理战略,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在短时间内就会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优化利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切合时势进行变革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二:前沿与发展趋势预测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管理思潮日新月异,结合上面的现状分析以及专家学者们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的部分研究,以及我们自身的一些体会、思考,我们小组对IHRM的变革、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的一些看法:①:构造创新型知识管理系统引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新潮流知识管理定义: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使得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续不断地累积,国内外母子公司之间得以沟通共享企业资源,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此制度已经公司2007年6月25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从内控组织保障、内控意识、内控目标、流程控制、稽核改进等方面建立内控体系,包括建立相应的内控标准、架构、程序及面对重大风险应采取的措施等。
1. 总则1.1 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有效落实公司各部门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保障公司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在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中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以及各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等有关规则的规定,结合本公司行业及业务特点,制定本制度。
1.2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为实现下列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2.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1.2.2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1.2.3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1.2.4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
1.3 本公司的内控制度是为保护公司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公司声誉和妥善进行危机管理,促进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包括为保证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战略制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
1.4 公司内部控制各职能机构及其职权1.4.1 董事会对公司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实施及检查监督负责;并定期对公司内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效果评估。
关于2004年上半年员工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司各单位:2004年上半年员工考核工作将从2004年7月1日开始,公司为此成立了由公司领导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和人事中心、各HR经理组成的考核推进小组,分别负责对各系统考核小组的指导和考核的具体推进工作。
1、考核领导小组成员组长:周苏苏组员:史立荣、何士友、韦在胜、谢大雄、方榕、陈杰、丁明峰、田文果、张传海、叶卫民、邱未召、赵先明、徐慧俊2、考核推进小组成员组长:王网喜畐U组长:熊辉组员:聂红梅、林晓颖、秦平乐、蔡蕾、梁晓晖、吴昊、刘伟利、杨文俊、张国明、齐惠忠、汤红顺、李光等意见,在考核等级分布比例、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具体参见附件: 1 ——2004年上半年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驻海外本地化员工绩效考核按照公司《驻海外本地化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进行。
自7月起至8月15日,公司考核推进小组和各系统考核小组接受员工对考核工作的申诉。
具体处理办法见《人事申诉管理办法》和《海外员工人事申诉管理办法》。
联系人:HR部聂红梅(0755 —26770071 )和各系统HR经理。
此通知!附件1 : 2004年上半年员工绩效考核方案附件2 :考核工作流程图附件3 :人事申诉管理办法(详见公司红头文件)附件4 :人事在线考核系统操作指南附件1 :2004年上半年员工绩效考核方案一、职员考核方案1、考核范围:截止2004年6月30日公司在职正式职员(已转正)。
2、考核区间:2004年1月1日至6月30日。
3、考核内容:价值观和业绩(以平时业绩为基础,1-6月月考核成绩加权平均)4、考核方式:职员在HRONLINE上提交述职报告,其上级在HRONLINE上结合职员月考核成绩及上半年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观和业绩评价,并确定员工考核等级。
5、考核等级及比例:以系统为单位,S级(优秀)比例不高于20%,A1级(良好)比例为54%,A2级(合格)比例为20%。
C1 (价值观不符)比例为3%,C1和C2级(业绩不符)的人数之和不低于6%。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学习目标】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理解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以及人力资本这些概念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特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内容和目标。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沿革,掌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了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职能、内容和目标。
难点: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及兴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内容框架】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沿革人力资源含义、特点人力资源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含义、特点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引导案例】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中国家电行业的一艘航空母舰,不仅在中国,甚至世界,海尔的名字都是家喻户晓。
学习GE,冲进世界500强,海尔提出的这些口号曾经令中国企业界为之震动。
而正如众人所知,作为第一家登上哈佛商学院讲堂的中国企业,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典范。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
“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
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第三版前言III序V第1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1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和特点1一、人力资源的含义1二、人力资源的特点2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3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4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5一、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6二、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6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9第三节从管理的软化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兴起10一、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10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兴起13W第四节从改革开放看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3一、世界竞争力排行榜的启示13二、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14复习题15思考题15第2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17第一节关于人的哲学17一、人性假设理论17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21第二节人事矛盾运动规律23一、人事矛盾的一般规律23二、人事矛盾产生的客观原因23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职能24第三节人事管理原理25一、同素异构原理25二、能级层序原理25三、要素有用原理26四、互补增值原理27五、动态适应原理28六、激励强化原理29七、公平竞争原理29八、信息催化原理30九、主观能动原理30十、文化凝聚原理31第四节中国古代的人事思想32一、为政之要,唯在得人33二、人生而有欲,相持而长33三、取胜之本,在于士气33四、刚柔相济,赏罚严明34五、德才兼备,选贤任能34六、知人善任,不课不用35七、率先示范,治身为重36八、勤于教养,百年树人37第五节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37一、以人为本,尊重个人38二、人力资源管理是总经理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38三、最高管理层的责任是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38四、应把人力资源看成是社会资源38五、应从战略实施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38六、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进行多层次的社会评估39七、企业主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包括四个方面39八、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时应考虑的八个要素40第六节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40一、由随意性大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科学化趋势40二、由人治走向法治制度化趋势40三、由以物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人性化趋势41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事务性部门走向战略性部门战略化趋势41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由办事人员走向职能专家专业化趋势41六、人力资源管理由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社会化、国际化趋势42七、人力资源的激励由薪酬独木桥走向薪酬与文化并行道激励非物质化趋势42八、人力资源管理由重管理轻开发走向以开发主导目标长期化趋势42复习题43思考题43案例以人为本,共创辉煌记中兴通讯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45第3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工作48第一节组织设计48一、组织的基本概念48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50三、如何设计一个富有弹性的组织52四、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53第二节定编定员管理55一、定编定员管理的基本概念55二、定员标准56三、定员方法57第三节工作分析59一、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具60二、信息的收集62三、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67四、职位说明书的编写与管理68第四节职位评价70一、职位评价:科学的薪酬管理工具70二、职位评价的实施过程72三、职位评价中常见的问题75四、职位分类76复习题78思考题79附录岗位说明书80案例大华公司实施工作分析的过程83第4章人力资源计划87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与功能87一、人力资源计划的含义87二、人力资源计划的主要内容88三、人力资源计划的功能90第二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91一、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91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91第三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94一、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94二、组织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96第四节人力资源计划程序96一、明确企业战略与经营计划97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97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97四、确定人员净需求98五、确定人力资源目标98六、制定具体计划98七、对人力资源计划的审核与评估99复习题101思考题102案例信达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103第5章人员招聘与人才测评107第一节招聘概述107一、招聘的目的107二、招聘的程序108三、招聘的原则108第二节人员招聘109一、招聘的途径109二、内部招聘的来源和方法109三、外部招聘的来源和方法110第三节人员选拔与人才测评112一、人员选拔的信息依据112二、人才测评的含义113三、人员选拔方法与人才测评技术113四、选拔方法的使用119五、测试的信度与效度120149第一节人事风险的含义154第四节面试121一、面试的分类121二、面试的规范化122三、有效面试的技巧123四、影响面试的因素124第五节招聘管理工作125一、招聘网络的开发与维护125二、相关文件和工具设计126三、题库建设126四、对面试人员的培训126五、人才库建设126复习题126思考题127附录结构化面试指南128案例同仁堂招聘“双总”131第6章人员的使用与调配134第一节人员使用的原则134第二节人员调配的作用和意义135一、人员调配的含义135二、人员调配的作用和意义135第三节人员调配的原则和类型136一、人员调配的原则137二、人员调配的类型139三、人员调配的程序139第四节人员职务升降140一、人员职务升降的意义140二、职务晋升的实施141三、我国人事任用方式142第五节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144一、勒温的场论144二、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144三、库克曲线145四、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146第六节人员流动管理147 一、人员流动的类型 147二、人员流动的原则 147三、人员流动的形式 148四、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 复习题 150 思考题 150案例AAA 发动机研究所李先生的窘境151 第7章人事风险154157第二节人事风险的危害156一、非正常损耗有形资产156二、信誉损害156三、干扰和破坏总体战略156四、降低配置效率156五、降低组织的发展、创新动力和削弱组织的凝聚力第三节人事风险的主要表现157 一、针对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157二、官僚主义157三、虚报浮夸,截留、扭曲信息158四、部门利益至上的小团体主义158五、争权夺利的内部争斗158六、违反客观规律的行为159七、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嫉贤妒能159 第四节人事风险形成的原因 160160 件 161一、人事风险的特征 二、人事风险产生的条 第五节 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 166一、对策的约束条件 166二、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 167 复习题169思考题 169案例小会计贪污挪用公款2亿多元170 第8章绩效管理172第一节绩效管理的意义172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172 二、绩效管理的内容 174三、绩效管理的应用 174 第二绩效考核的方法176一、基于员工特征的绩效考核方法177二、基于员工行为的绩效考核方法183三、基于工作结果的绩效考核方法188四、绩效考核方法应用的选择190第三节绩效考核的执行及问题191一、绩效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92二、如何避免在绩效考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94三、考核的执行者195四、绩效考核期限197第四节绩效反馈与改进198一、反馈干涉理论198二、进行绩效反馈199第五节平衡计分卡法简介203一、传统部门及组织考核的局限203二、平衡计分卡法的发展204三、平衡计分卡法的应用204复习题206思考题206案例步入坦途的四川成绵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08第9章薪酬管理212第一节报酬的含义和内容212第二节薪酬的含义和内容214第三节工资制度215第四节工资给付方式219第五节工资关系221第六节福利224一、福利的重要性225二、影响福利的因素225三、福利的类型226四、福利的管理227第七节奖励和惩罚228一、奖励和惩罚的种类228二、奖励的技巧228三、惩罚的技巧231四、奖惩的综合运用232第八节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236第九节薪酬管理的策略237一、薪酬管理的目标237二、合适的薪酬策略的特征237三、薪酬策略的内容238第十节现代薪酬管理发展趋势244一、现代薪酬管理思想244二、现代薪酬管理发展趋势245第十一节中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50一、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50二、中国企业加强薪酬管理的对策250复习题251思考题252案例薪资革新促进人才的多样化发展日本松下公司的薪酬变革253 第10章人员培训255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255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255二、人力资源开发的现代理念256三、培训的作用257第二节培训的原则和方法258一、人员培训的原则258二、培训的方式259三、培训的具体方法260第三节新员工培训263一、新员工培训的目的263二、新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264三、新员工培训的一般程序264四、有效的新员工培训要注意的问题265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开发265一、管理人员开发的重要性265二、管理人员开发的目标266三、管理人员开发的形式266第五节培训的组织管理268一、培训工作流程268二、影响培训转移的因素272三、企业培训工作的管理273第六节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275一、组织学习的含义275二、学习型组织的定义276三、学习型组织的要素和特征277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279复习题280思考题281案例西门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282第11章职业生涯管理285第一节职业生涯管理概述285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关概念285二、职业发展观及其重要意义286第二节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287一、影响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287二、影响职业生涯的环境因素290第三节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291一、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原则291二、个人职业计划的内容291三、职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其他内容294第四节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294一、协调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294二、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294三、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295四、管理者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复习题298思考题298附录职业生涯周期的阶段和任务299案例3M公司的职业生涯管理301296第12章劳动关系306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法律意义和管理意义306―、劳动关系的法律意义307二、受法律保护的劳动者权利309三、劳动关系的管理意义312第二节劳动者的组织314―、工会314二、职代会315第三节劳动协商、谈判和争议316―、劳动协商和谈判316二、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法317第四节劳动保护320—、劳动保护的任务320二、工伤与职业病的根源321三、中国企业劳动保护的任务321第五节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热点问题322—、社会保障323二、纪律处分323三、终止劳动关系324复习题326思考题326案例法航,你该怎么办327第13章组织文化建设330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内涵330第二节组织文化的作用332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333第四节组织文化与员工需要层次33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按需激励334二、员工的需求结构与组织管理模式335三、员工需求层次的变化与组织文化建设336四、组织文化与满足员工需要336第五节理想、追求与人力资源的动力开发336―、理想336二、追求337三、理想、追求与人力资源的动力开发337四、目标分解是对员工追求进行引导的正确途径340第六节群体价值观与组织凝聚力340―、组织凝聚力是组织活力深层次的动力340二、物质凝聚与精神凝聚341三、群体价值观在形成组织凝聚力中的作用342第七节组织道德与组织公共关系343一、道德的内涵和特点343二、组织道德与组织内部人际关系344三、组织道德与组织外部公共关系346374第八节组织风气与员工行为管理346一、组织风气的内涵347二、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47三、良好组织风气的养成348第九节组织物质环境与员工养成教育349一、物质环境是观念的载体349二、物质环境的教化功能350第十节组织文化建设步骤351 一、文化盘点 351二、文化设计 351三、文化实施 352第十一节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352 一、运用心理定式 353 二、重视心理强化 354 三、利用从众心理 354 四、培养认同心理 354 五、激发模仿心理 355 六、化解挫折心理 355 第十二节组织文化与组织竞争力356一、三力理论356二、组织思想工作与组织文化威力357三、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358第十三节文化资本359一、文化资本的内涵359二、文化资本的形成条件360三、文化资本的构成360复习题362思考题363案例松下电器公司这样培养商业人才364第14章领导者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366第一节领导者的权威观与人员能动性366一、两种权威观366二、不同的权威观导致不同的领导行为367三、不同的领导行为导致不同的下级行为367四、领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威观368第二节领导者的人才观与队伍素质369一、现代领导者应具备的人才观369二、人才观上的偏差带来队伍素质的缺陷370三、各级领导者面临人才观上的挑战371第三节领导集体的心理结构与领导班子的优化373一、领导集体心理结构的内涵373二、改善领导集体心理结构与领导团队的优化第四节领导者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375 一、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缔造者375406 二、领导者应确立科学的、高境界的价值观377三、领导者应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文化影响力378第五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误区380一、晕轮效应380二、投射效应381三、相互回报心理381四、嫉妒心理382五、马太效应383六、戴维现象384复习题384思考题384案例光彩集团的崛起与姜维成长为企业家385第15章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388第一节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含义388第二节文化差异的识别维度390第三节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价值冲突层面391第四节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内容392第五节跨文化管理的类型和人力资源管理对策393一、跨文化管理的类型393二、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对策394复习题397思考题398案例建屋公司外籍员工的管理399第16章21世纪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01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开发401第二节知识工作者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402第三节企业似学校开发重于管理403第四节金字塔的倒塌官僚组织让位于团队组织404第五节育才型领导管理者角色的转变404第六节管理价值观文化管理大行其道405第七节中介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第八节企业即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地位的上升407 复习题409思考题409参考文献410。
集团管控下的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二、海外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三、招聘与选拔模块四、薪酬与福利五、员工关系、解聘限制与解聘成本六、培训与开发、评价与考评模式一、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定义:跨国公司,一般来讲,收入20%以上来自海外即可定义为跨国公司,从这个定义来看,目前中国的跨国企业屈指可数,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成本考虑的本土化模式有些跨国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采取了本土化的高管人员设置模式,这些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程度比较高。
如:联合利华公司在高管人员设置上遵循中国子公司本地的人力资源管理习惯,公司主要雇用或选拔中国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公司60%的高管人员是由中国人来担任的。
此外公司也属于该种情况。
(2)出于战略考虑的全球中心模式出于战略考虑,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采取了全球中心的策略,目前的中国区总裁是英国人。
各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来自世界各地。
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中心模式是在世界范围内招聘和选拔雇员,满足当地对高管人员的需求,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培养和配备人才。
全球中心原则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服务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因此既可以有在整个网络中普遍适用的政策,也可以有局部适用的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其他管理工作可以由最适合的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
在地区中心原则和全球中心原则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需要在整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求与当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之间进行平衡。
(3)基于地区合作的地区中心模式在这种原则方式中,子公司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如欧洲区、大中华区和北美区等。
各个地区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尽可能地协调,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由本地区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
在这种模式中,地区内部的协调与沟通的程度很高,而在各个地区与公司总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非常有限的的。
并购企业沿用母公司原来的高管人员设置模式,没有完全本土化。
2000年3月,法国的达能集团收购了乐百氏公司的54.2%的股份。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是指组织中以人为中心,将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规划、组织、激励和控制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则是指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组织采取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来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发展。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传统模式、现代模式和创新模式三种。
下面将对这三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传统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早期模式,其特点是以行政性管理为主导,侧重于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
在传统模式下,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日常管理事务,同时处理和协调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
此模式的优点是运作相对简单,流程清晰,适合规模相对较小的组织。
然而,由于传统模式过于关注行政管理,忽视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容易造成人力资源开发和整体绩效的欠缺。
现代模式则是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策略紧密结合,强调员工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活力的培养。
现代模式强调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和员工激励等核心流程。
而在现代模式中,人力资源部门则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者”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和变革推动者。
现代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战略作用,提升了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现代模式的实施相对复杂,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战略思维能力。
创新模式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其核心是以创新和灵活性为导向,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潜力开发。
创新模式的关键在于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的多元化选择,并注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个人成长。
在创新模式中,人力资源部门要更加注重员工的工作体验,以及通过创新的激励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创新模式还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组织管理,营造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工作环境。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面向全球性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围绕招聘、培训、福利、绩效管理、多元文化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进行研究和实践。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下面本文将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管理挑战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
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简称IHRM,指的是跨国公司对其全球员工的管理和开发策略,以确保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技能,并实现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目标,同时还要满足各国不同的文化和规范。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相关的管理活动,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背景调查、国际劳动法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活动是在考虑了全球文化和法律上的差异后制定的。
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法律要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针对不同的国情和文化差异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
具体而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策略:1. 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设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指标,例如员工招聘的国际化,员工培训的多元化等。
2. 设定全球标准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人力资源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3. 确定公司文化和全球团队意识,为开展国际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减少文化冲突。
4. 了解各国的文化、法律和国情,为员工提供相应的福利政策,确保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都得到保障。
5. 提供全球性的行政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加强公司的竞争力。
三、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方法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主要参照全球公司的成功实践。
这些做法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经得到了验证。
具体方式如下:1.合理开展跨文化培训。
为了确保员工具备跨文化沟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国际公司必须密切跟进员工的培训帮助和文化交流。
2.建立全球人力资源寻找和建设网络。
跨国公司需要建立人才库,并建立全球网络,以便在各地方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员工的招聘质量和多元化。
中兴通讯企业管理制度范文中兴通讯企业管理制度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兴通讯企业的管理水平,保障中兴通讯企业健康有序地运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兴通讯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范,以便于各级管理人员正确运用中兴通讯企业的有关法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兴通讯企业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范适用于中兴通讯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高级副总裁、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各级部门的主管。
第三条中兴通讯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中兴通讯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中兴通讯企业的内部管理规定,依法经营,做到合法经营、规范操作。
(二)公平公正:中兴通讯企业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不论其职位、地位及人际关系,依据个人能力和业绩公正评价和使用员工,严禁任何非法、不正当的行为和不当的选拔任用。
(三)密切配合:中兴通讯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建立互信关系,促进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以达到整体协同效应。
(四)创新发展:中兴通讯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推动管理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五)用户至上:中兴通讯企业应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的原则,真诚关心用户需求,为用户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赢得用户的信赖和满意。
(六)员工为本:中兴通讯企业应坚持员工为本的理念,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共同成长。
第四条中兴通讯企业的管理工作应建立在规范下的管理体系基础上,采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强化管理制度建设,确保中兴通讯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五条中兴通讯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中兴通讯企业的组织架构由总经理设立和调整,并报董事会和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条中兴通讯企业由总部和各分支机构组成。
分支机构包括区域分支机构、办事处、服务中心等。
中兴通讯管理层结构及其分析目次第一节中兴通讯管理层结构概略第二节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分析1董事会1.1董事会成员1.2 董事会人员分析2 总裁及经营委员会2.1总裁及高级副总裁2.2 经营委员会人员分析3.各事业部3.1本部事业部3.2 CDMA事业部3.3 移动事业部3.4 手机事业部3.5 网络事业部3.6 营销事业部第一营销事业部第二营销事业部第三营销事业部4 技术中心5人事中心6 其他几个重要负责人7 监事会第三节中兴通讯部分技术(管理)人员1 统计分析2 部分研究所、事业部、实验室等部门机构人员情况3 新员工个人发展情况分析附录一:从上述分析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战略1企业投资计划1.1 人才引进投资1.2 培训投资1.3 企业在员工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投资2人力资源规划2.1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计划2.2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3企业文化的推动3.1激励的复杂性3.2薪酬与激励3.3福利与激励3.4中兴的激励制度附录二:参考文献第一节中兴通讯管理层结构概略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深圳公司、骊山微电子公司、深圳市兆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顺达通信公司、邮电部第七研究所、吉林省邮电器材总公司、河北省邮电器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
它成立之初,就是一个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特点于一体的、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两家国有公司控股51%,民营企业入股占49%)。
因此,它的管理组织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取“谁会经营谁经营”的模式,而不是“谁控股谁经营”的模式。
日常经营由原先的民营维先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联合控股两家航天系统国营公司不派管理人员。
现在董事会除审议经营方案和审计财务外,仍不干预日常经营活动,但与经营者签署经营目标责任书。
董事会与总裁之间是授权与受权的关系,总裁手下有一个经营委员会,领导公司按公司章程规范运作,实现集体决策,其成员每周举行例会,沟通情况,作出决策,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和监事会的监督。
中兴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一、中兴公司总体组织架构1. 公司总裁办公室中兴公司总部设有总裁办公室,总裁办公室是公司的领导核心,负责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决策和执行管理,下设战略规划部、执行管理部等职能部门。
2. 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由总裁、执行副总裁、财务副总裁、市场副总裁、技术副总裁、人力资源副总裁等组成,各副总裁均负责各自部门的具体管理与运营。
3. 各业务部门中兴公司的业务部门主要包括市场部、销售部、研发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分工合理,各司其职。
二、各部门职责概述1. 市场部市场部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市场推广、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为产品销售做好市场准备和推广工作。
2. 销售部销售部负责产品的销售与渠道建设,通过销售完成公司产品的推广与市场占有。
3. 研发部研发部门是中兴公司的技术支撑部门,承担公司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品改进等工作。
4. 生产部生产部门负责公司产品的生产制造工作,保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
5. 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6. 采购部采购部门负责公司原材料、设备的采购工作,保证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和质量。
7. 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公司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与激励管理工作。
8. 财务部财务部门负责公司的财务运作及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风险管理和资金调配等工作。
三、总结中兴公司的组织架构清晰合理,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每个部门的职责也非常明确,确保公司的各项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明确的部门职责,中兴公司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在中兴公司的总体组织架构中,市场部、销售部、研发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致力于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下面将从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展开讨论。
首先是市场部的职责。
招聘案例集锦招聘规划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人才。
用人时,才想到招人,必然会影响对人才质量的把关,因为急用,就可能降低用人标准,“凑合使用”。
招聘规划要从3个方面着手进行:1.企业的战略规划。
如公司要做哪些业务,其战略部署是什么,需要具备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然后确定什么素质的人能完成这些使命,这些人从哪里来,如何来等;2.当前业务发展的人员需求。
如业务量的增加,新业务的开拓,工作内容的重新调整等。
3.人员流动产生空缺职位的补充。
●用什么标准选聘人才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心中永远的痛!HR经理抱怨最多的就是招聘难!不经意间,招聘到一个不适合公司的人才,企业绩效没上去,员工也在抱怨公司埋没人才。
寻找适合岗位的人才,并制定一个可量度的标准选择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解读中兴通讯的人才招聘——选聘一流人才通讯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高速发展。
对中兴通讯这类的行业开拓者来说,这里的高速发展有着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业务的高度膨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二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持续加快。
高速发展的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的扩张。
人力资源短缺往往是限制业务拓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比如市场份额更多更大时,由于人手问题而无暇顾及一些客户就可能造成客户的流失。
因此,中兴通讯一直非常重视招聘,并提出了“以一流的标准选聘和培训员工”的理念。
什么是一流人才?对此,中兴通讯的定位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的国内前5%”,这群人是一流人才。
这在其每一次招聘中都得到了体现。
随着招聘的积累,中兴通讯目前的1万多名员工,面试人员也就超过10万人,搜索的简历超过30万份到50万份。
谈到花费这么多的精力与时间选聘员工时,中兴通讯人力资源中心主任陈健洲先生很肯定地说,这很值得!员工选聘就是从一组求职者中挑选最适合特定岗位要求的人的过程,而企业招聘工作对选择过程的质量影响很大,如果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很少,组织可能不得不雇用条件不是十分理想的人,企业就不得不加强培训工作,这增加了隐性成本。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内容:1、编制公司人力资源规划2、组织公司人员招聘活动3、办理公司员工人事变动事宜4、建立健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5、负责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工作,代表公司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或进行劳动诉讼6、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组织技能考核鉴定和培训实施7、组织制定公司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员工考核8、编制工资计划,审核各职能部门的奖金或提成分配方案9、负责公司全员考勤的汇总及整理工作10、组织制定生产工人的定额工时制并监督实施11、建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司重大人力资源管理解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权限与责任1、权限:①经总经理授权后,可独立开展人员招聘、录用及考核工作②有权限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日常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经公司批准后执行奖惩决定③有权代表公司处理劳动争议或参加劳动诉讼2、责任:①对公司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推行负组织责任②发生劳动争议时,负协商处理责任③由于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管理不善,发生劳动争议并给公司造成损失,应负相应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所受指导:业务上由总经理直接指导,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由总经理下达,工作过程和方法可自行选择,并根据情况加以调整,一般无须向上级主管请示所与指导:1、指导各职能部门制订并完善奖励制度2、指导各职能部门制订员工培训计划3、指导各职能部门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及招聘计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初中时有政治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构成的通过聊天,了解到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人力资源的工作内容二、需要完善公司关于从招聘到退休等一系列的制度及其执行方法三、以适应公司情况为指导,作出符合人力资源的战略指导四、创建公司的组织结构,做到职责明确,在其司,尽其职。
人力资源部应为:主动为业务提供支持的综合部门。
人力资源政策:绩效管理、员工发展、薪酬奖金分配人力资源部三大任务:在整个组织中为通用流程和系统制订最有效率的标准;提供适当的工具来跟踪员工能力,并且推动公司培养员工。
做好国有企业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点体会-—田海滨本人在国有通信企业(网通公司)基层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去称为人事、劳资)已有近17年的经历,在2005年单位进行的“减员增效”中成了内退人员,那一年本人刚好50周岁。
闲暇之余,本人愿将这17年来所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感想、方法、经验等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供在岗的通信企业(网通)同行们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本人水平和能力有限,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我想主要谈四个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以及在企业基层单位的定位;二是当前企业基层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三是如何做好企业基层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四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主要参考书目:《哈佛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全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全书》(延边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编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全书》(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历史人物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现代管理科学基础》(中国展望出版社)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以及在企业基层单位的定位人力资源理论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又译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来的。
杜拉克认为,人是具有世界上其他任何资源都没有的“特殊能力”的资源。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一)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二)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源泉;(三)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四)人力资源是可以无限开发的资源。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以前)为认识过程;第二阶段(1995年~2000年)为发展过程;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为走向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