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基本概念、基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645.50 KB
- 文档页数:15
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原则很多小伙伴不清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快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原则”,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可持续发展内涵1、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
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2、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3、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
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
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
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
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
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
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
2009年09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NO.09,2009117论国际环境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熊锟(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世界各国在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为国际社会所广泛认同,成为贯穿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国际环境法是在保护国际环境方面协调各国行动的法律,只有各国切实履行国际环境法所规定的义务,建立健全本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环境保护领域积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一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原则国际环境法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可持续利用环境与发展一体化在20世纪后50年,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
在整个世界相对和平的条件下,发展问题成为两大主题中更具现实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艰巨任务,都面临着在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的挑战,如全球性生态恶化、环境危机等。
这些世界性难题引发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思考和深刻反思。
有关国际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的,逐渐形成了国际法上一个新的分支--国际环境法。
而可持续发展原则也是在这一反思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贯穿国际环境法始终的一项重要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由来发展不仅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且是当今时代的难题。
人类对发展本身的认识似乎只停留在事实和经验层面,唯发展是从,认为"发展本身就是好的"、"发展是天然合理的"。
受这种绝对化、理想化的传统发展观念的影响,人们可以不择手段地搞建设、谋发展,可以不惜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追求人类的发展,这些都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差距扩大等世界性难题的根源所在。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就源于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是人类对全球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旨在探求一种环境保护与发展同步的新理念。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1.发展的内涵•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①发展=经济增长•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②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③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环境保护④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的概念;•发展是受限制的a.经济因素的制约b.社会因素的制约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2.可持续性的内涵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
•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的环境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1989年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和认同两个根本点a.人类要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了代际公平•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局限性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解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内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全面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背景和实践。
一、背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环保运动和全球化进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经历了科技革命、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人口增长等多重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提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旨在实现全球生态平衡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需求而不影响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
”这一定义强调了人类对于未来的责任,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保障了当前的需求与后代的权益平衡,注重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原则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原则,分别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济原则主要强调经济增长应以可持续方式为前提,将自然的生命周期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社会原则主要强调要保障社会公正、提高人类福利,并强调参与、民主和透明治理;环境原则主要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要求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排放。
四、实践在实践中,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企业则可以从改善生产、运营等环节入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行为。
个人则可以做到勤俭节水、合理消费、环保行为等,从小处做起,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案例目前世界各国均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实践。
其中,挪威是全球碳排放量最低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挪威实行了高收入及地位的能源税制度,促进了可持续能源发展。
此外,该国还注重风电、太阳能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了电动车等低碳的交通工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六、结语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背景、定义、原则和实践都不容忽视。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与基本理论完美正规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的出现有着一段挺有意思的历程。
还记得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镇上。
那时候,镇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每到夏天,小伙伴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跳进河里嬉戏玩耍,那清凉的河水和欢快的笑声,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镇里陆续建起了工厂。
一开始,大家都为工厂带来的工作机会和经济发展感到高兴。
可慢慢地,问题出现了。
小河不再清澈,鱼儿不见了踪影,河水甚至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岸边的花草树木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变得枯黄凋零。
这时候,大家才开始意识到,只追求眼前的发展,而不考虑长远的后果,是不行的。
这其实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出现的一个缩影。
那可持续发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上世纪说起。
在 20 世纪50 年代到 60 年代,人们一心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开采资源,也不怎么在乎环境的保护。
结果呢,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也开始变得紧张。
到了 70 年代,一些有远见的学者和专家就开始呼吁,不能这么干下去了,得想想办法,让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想法。
80 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报告里说,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达到平衡,实现协调发展。
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都有啥呢?首先是公平性理论。
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就是说,咱们这一代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享受资源和发展的成果。
代际公平呢,就是咱们不能把资源都用光了,得给子孙后代留点儿,让他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然后是持续性理论。
这就好比咱们家里的存钱罐,如果只往外拿钱,不往里放钱,总有一天会空的。
地球的资源也是这样,咱们得合理利用,让资源能够持续地为我们服务。
还有共同性理论。
可持续发展可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人的事儿,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是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立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在不超过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3、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鼓励合作,谴责、制止转嫁污染,停止军备景竞赛。
4、人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作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第二,代内公平。
同代人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一个国家内,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中,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