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代际公平:指时间上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代内公平:指空间上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存在差异。
(2)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础梳理】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水平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表达公平。
(2)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把消除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环境 D.城市化(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和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什么?(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必须采取.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世界各国实行国际协作,共同解决酸雨蔓延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向推动的过程。
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和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及承担的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填写下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责任。
发达国家阶段的协调发展【检测与评估】1.以下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事件B.巴西大量采伐热带雨林,增加国民收入C.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战略D.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河道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3.以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方式是( )①自带篮子或布袋购物②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③拒绝使用任何一次性商品④处处以车代步。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程标准】: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学习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 联系“21世纪议程”,阐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3、 结合实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自主学习】:概念:既满足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_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____________: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内涵 ____________: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社会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______原则 与子孙后代共享 ( 公平)人与人、国与国间资源分配公平合理( 公平) 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是 的 原则 人类的 活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 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进行________制定各国都可接受的全球性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是由 向 阶段推进的过程各国所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可持续发展 及 也有明显差异可持续发展——从 到_________[探究活动1]读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A B C D(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基础, 是条件, 是目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 ,更要追求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倡导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 为目的,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 ①工业产值、利润 ②工作、技术人员③铁矿石、煤炭 ④土地、水、空气 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 ⑥钢材 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要求,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1)完成知识联系图,理解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制约因素、实现的首要条件和目标。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习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导航引领】知识点一、理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既满足_______的需要,又不对_______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由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2.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_______的增长,更追求_______的改善和_______效益的提高。
要求改变“_______”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_______和_______,减少对环境的压力(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_______,提高人类_______,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在可持续发展中,_______只是条件,_______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_______,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_______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_______与_______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实现公平。
所谓时间上的公平又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和。
所谓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包括,可持续发展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是。
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与。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在不超越和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不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资源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如解决、等跨国界问题。
4.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推进的过程。
目前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仍以发展为主要目标。
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和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自学检测】1.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 )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3.“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4.“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和谐性原则5.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6.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A.实行环境标志认证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改变【合作释疑】1.读图2—2-2,说明各个系统中包含的内容有哪些?以及系统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 ②_______ _③④⑤______ __2.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吗?3.中国在世界环境大会中提出,保护全球环境应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例1.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A.①②B.②⑧C.③④D.①④【达标测试】1.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A.增加绿地面积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3.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垃圾归类,回收利用B.过量开采地下水C.建立“树木银行”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4.从可持续发展原则角度考虑,下列主张和观点错误的是(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污染严重的工厂和企业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5.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判断6-7题6.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气候变暖③水环境恶化④酸雨污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 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①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参与性原则A.①②B.①⑧C.②③D.③④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荷兰围海造陆,全国1/5的土地是从海洋中得来的②三江平原大面积排干沼泽,变“北大荒”为“北大仓”③我国解放后建设了治理淮河、海河等大中型水利工程④加拿大大规模开垦五大湖以北的草原,生产小麦,增加出口。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关于二氧化碳长期过度排放造成严重后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温带一些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B.南极洲平均海拔将增加C.加拿大农牧业区将扩大D.上海、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将面临灾难10.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读下列表格,完成11—13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11.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 )A.0.4 B.一0.4 C.2.0 D.一2.012.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一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一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13.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14~16题。
14.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15.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⑧④16.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A.用公共交通工具B.垃圾分类投放,研制不能自然分解的包装袋C.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D.使用无磷洗衣粉17.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B__________自然资源,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D破坏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_______方向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__性。
然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一种发展,它既________的需要,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4)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①为获得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