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3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
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
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原文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
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
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
”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
”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
薜萝满目,芳草连天。
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
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
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
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
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
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
行者按下云头道:“师父,有吃的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诡、抵、蠢,索”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蠢、取经、残害、索性”。
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话题+小句”、“差点儿+动词”等句式造句。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掌握其读写法,会用其造句。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有谁能背两句《三字经》?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师:人之初,性本善。
就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历史上人们争论了许久,那你们认为,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呢?好,那就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词语。
二、词语解释:1.本性:(名)意: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同:天性。
词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毫毛:(名)意:细长而末端尖锐的毛。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例句:不许伤到他一根毫毛。
3.假身:(名)反:真身。
本体。
4.诡计:(名)也作“鬼计”。
意:狡诈的计策。
比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同:阴谋。
词组:诡计多端。
5.残忍:(形)意:残暴狠毒。
同:残暴,残酷。
反:仁慈,慈悲。
6.识破:(动)意(同):看穿;看破。
例句:我一眼就识破了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7.气愤:(形)意:生气愤恨。
同:愤怒,愤懑,生气。
反:开心,高兴。
8.冷笑:(动)意:含有轻蔑、讥讽、无可奈何、愠怒等意味的笑。
同:奸笑,嘲笑。
反:表扬,赞扬。
9.抵挡:(动)意(同):抵抗,抵御,阻挡。
例句:1)我们的军队奋力抵挡敌人的猛攻。
(抵抗)2)微笑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
(抵抗)3)穿的如此单薄,如何抵挡寒风。
(抵御)4)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挡人类的进步。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课文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
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
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诡计、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蠢、取经、残害、索性、胡说、上当、怨恨、说情”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3、了解文章梗概,理清故事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子、创设语境、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真实交际、表演等,加强积累和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付敌人不仅要勇敢,而且要有智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3、利用课文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难点: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检查、学习词语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的一篇文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检测词语,学习重点词语。
1、大屏出示词语提示中的(一)和(二)。
(1)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2)小组合作通过查字典及从汉字的意义和组合方式来理解。
(3)从中选择词语填在合适的括号内:本性和尚毫毛假身残忍诡计①《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妖怪一个个都()多端,手段(),大多数都会使用()迷惑唐僧。
但不管他们怎么变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眼睛。
②孙悟空身上的()可以变出无数个孙悟空。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初中汉语新教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754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我任教的是九年级双语班汉语,学生大多汉语基础较好,对汉语学习积极性较高。
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课文以孙悟空与白骨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主线,以师徒二人的矛盾为副线,主副线索交织成篇,使得文章一气呵成;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导入新课。
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 孙悟空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今天咱们要学习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中除了三打,还有哪些内容也可以用”三”来概括呢?二、交流:三个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唐僧白骨精三变(骗)唐僧三(阻)三、再读课文、观看视频、理清脉络1、快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段落。
并要求学生在相关内容前标注“一打”“二打”“三打”的字样。
2、观看三段视频,并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2自然段:一打白骨精(变作美貌的村姑)第3-4自然段:二打白骨精(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第5-7自然段:三打白骨精(变作白发老公公)3、谁能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最后将白骨精打死。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
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
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前往西天取经。
这一日,他们来到了一处荒山野岭,只见四周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却不见一户人家。
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又饿又累,忍不住说道:“悟空啊,为师这腹中饥饿,这荒郊野外的,也不知何处能寻得些斋饭。
”悟空闻言,忙安慰师父道:“师父莫急,俺老孙去去就来。
”说着,一个筋斗云便飞了出去。
此时,在这山中的一处洞穴里,住着一个白骨精。
这白骨精狡猾多端,一心想吃了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
她远远瞧见唐僧师徒四人,心中大喜,立刻想出了一条诡计。
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貌的村姑,提着一篮食物,朝着唐僧他们走来。
八戒见了,口水直流,忙说道:“师父,你看,有个姑娘提着食物来了。
”唐僧刚要开口,悟空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一看,便知这村姑是妖怪所变,二话不说,举起金箍棒就打。
那妖怪见状,丢下篮子,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
唐僧见悟空无故伤人,十分生气,说道:“悟空,你这猴头,怎可随意伤人?”悟空忙解释道:“师父,这女子是妖怪所变,她想吃了你。
”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师父,大师兄胡说,明明是个漂亮的姑娘,怎么会是妖怪?”唐僧听了八戒的话,更加生气,念起了紧箍咒,疼得悟空满地打滚。
白骨精见悟空被师父责罚,心中暗喜,又变成了一个老妇人,哭哭啼啼地走了过来。
悟空忍着头疼,一眼就认出了这又是妖怪所变,再次举起金箍棒打去。
那妖怪又故技重施,逃走了。
唐僧见悟空又打死了人,怒不可遏,说道:“你这泼猴,屡教不改,我不要你这徒弟了!”悟空苦苦哀求,可唐僧心意已决。
白骨精不甘心,再次变成了一个老公公,前来寻找妻儿。
悟空这次不再手软,一棒将其打死,这白骨精终于现出了原形,是一堆白骨。
唐僧见此,才知自己错怪了悟空,可悟空却因为师父的不信任,心灰意冷,回到了花果山。
没有了悟空的保护,唐僧师徒三人很快就陷入了危险之中。
他们这才明白悟空的重要性,后悔不已。
好在后来,唐僧师徒历经磨难,最终化解了误会,悟空又重新回到了他们身边,继续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三课时:分析课文(教案)授课人:茹克亚.多里坤和田县二中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三课时:分析课文一、导入新课:(用播放音乐的方式导入新课)听完音乐后老师会提出相关问题:( 如: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二、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内容。
2、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课文解决教学重点。
)难点:概括孙悟空的特点,让学生从中学会分清是非、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解决教学难点的方法:教师通过详细分析课文教学解决难点。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分析法3、引导法4、问答法五、教学内容:1、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课文,并回答。
(1)唐僧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2)白骨精总共变了几次?分别变成什么?(3)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4)孙悟空别赶走后,唐僧和其他徒弟的情况怎么样?(5)孙悟空是用什么方法让唐僧看清事情的真相?(6)孙悟空是怎么样打死白骨精的?2、学生深学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并概括。
(1)让学生划分段落大意,并让学生复述每一部分的大概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的问题。
师:划分段落大意后,来时提出相关的问题。
生: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一部分: (1)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第二部分:(1)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采用了什么招数?(2)唐僧为什么赶走孙悟空?第三部分:(1)孙悟空是怎么进妖洞的?(2)唐僧最后后悔时说了些什么?(2)最后老师概括段落大意。
3、板书设计: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中的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均被孙悟空识破,但由于唐僧分不清人和妖,把孙悟空赶走的过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主要内容话说那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风餐露宿,那叫一个辛苦。
有一天,他们走到了一片荒山野岭,四周除了石头就是树,连个鬼影子都见不着。
这时候,孙悟空那火眼金睛一瞪,嘿,就发现不对劲了。
“师父,这地界儿邪门儿得很,怕是有妖怪出没。
”悟空凑近唐僧,小声说道。
唐僧一听,念了声佛号,心里头也是七上八下的,但面上还得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说:“悟空,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你在,为师不怕。
”话音未落,只见一阵阴风刮过,地上凭空冒出个美貌村姑,手里还提着篮子,说是来给师父送饭的。
孙悟空心里头明镜似的,这哪是送饭的,分明是白骨精变的!他二话不说,举起金箍棒就要打。
可那唐僧肉眼凡胎,哪看得出这其中的门道,连忙制止:“悟空,不得无礼!人家好心送饭,你怎可如此粗鲁?”孙悟空无奈,只好收起金箍棒,但心里头那个憋屈啊,简直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妖怪原形毕露。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那白骨精又变了个模样,这回是个老妇人,哭天抢地地来找女儿。
孙悟空心里冷笑,又是一棒挥去,又被唐僧拦下了。
唐僧气得直念紧箍咒,疼得孙悟空满地打滚,直呼冤枉。
可孙悟空是谁啊?他是齐天大圣,哪会这么轻易放弃?他强忍疼痛,死死盯着那妖怪。
终于,白骨精又变了,这回变成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颤颤巍巍地走过来。
孙悟空眼疾手快,一棒子下去,这回总算把妖怪给打死了。
“师父,你看清楚了,这才是真正的妖怪!”孙悟空指着地上的白骨,对唐僧说道。
唐僧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差点儿就错怪了徒弟。
他连忙合掌作揖,向孙悟空道歉:“悟空,是为师错怪你了,多亏有你,咱们才能化险为夷。
”从此以后,唐僧对孙悟空更加信任了,师徒四人继续踏上了西行的征途。
而孙悟空呢?他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保护师父安全到达西天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