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运算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248.47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整理一、数的大小和比较1.数的比较:数的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等于。
2.数的顺序: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大小顺序。
二、数的性质和运算1.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
2.数的性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3.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4.数的整除性:倍数、约数、公因数、最大公约数等概念。
三、数的分数表示和运算1.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
2.分数与整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分数相比较:大小比较和等值判断。
四、数的小数表示和运算1.小数的定义:小数点的概念。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小数部分的读法和写法。
3.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
4.小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五、数的倍数和约数1.倍数的概念:一个数能整除另一个数。
2.约数的概念: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最大公约数:两个数公共的约数中最大的那个数。
4.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
六、数的代数式和数的应用1.代数式的概念: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组合。
2.代数式的计算: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3.代数式的应用:通过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七、数的方程式1.方程式的概念:等号连接的代数式。
2.一元一次方程式: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方程式的应用:通过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八、数的图形的认识与应用1.数的图形的概念:点、线、面。
2.平凡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
3.图形的属性:边、角、面积、周长等。
4.图形的运算:图形的加法和减法。
总结: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的大小和比较、数的性质和运算、数的分数表示和运算、数的小数表示和运算、数的倍数和约数、数的代数式和数的应用、数的方程式以及数的图形的认识与应用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数的计算知识点总结一、整数的计算。
1. 加法。
- 意义:把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例如:3+5 = 8,表示将3和5这两个数合并起来得到8。
-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计算23 + 45,个位上3+5 = 8,十位上2+4 = 6,结果是68。
- 如果某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如37+25,个位7 + 5=12,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2+1 = 6,结果是62。
2. 减法。
- 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例如:8 - 3 = 5,已知和是8,一个加数是3,求另一个加数是5。
-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45-23,个位5 - 3 = 2,十位4 - 2 = 2,结果是22。
- 如果某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
例如51 - 26,个位1不够减6,从十位借1当10,11 - 6 = 5,十位4 - 2 = 2,结果是25。
3. 乘法。
- 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 3×4 = 12。
- 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如5的3倍就是5×3 = 15。
- 计算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例如计算23×2,先算2×3 = 6,再算2×2 = 4,结果是46。
- 对于多位数乘多位数,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如23×12,先算23×2 = 46,再算23×10 = 230,最后46+230 = 276。
4. 除法。
- 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2÷3 = 4,已知积是12,一个因数是3,求另一个因数是4。
-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数的运算知识点整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的一项基础知识,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掌握数的运算知识对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数的运算知识点的整理:一、整数的加法和减法:1.整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符号由绝对值大的整数决定。
例如:(+3)+(+5)=+8、(+3)+(-5)=-2、(-3)+(+5)=+2、(-3)+(-5)=-82.整数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整数等于加上这个整数的相反数。
例如:5-3=5+(-3)=23.整数的混合运算:整数的加减法可以联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例如:5-6+7=(5-6)+7=-1+7=6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1.整数的乘法运算: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例如:(+3)×(+4)=+12、(+3)×(-4)=-122.整数的除法运算: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例如:(+12)÷(+3)=+4、(-12)÷(+3)=-43.整数的混合运算:整数的乘除法可以联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例如:5×2÷4=(5×2)÷4=10÷4=2.5(可以为小数)。
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分数的加法运算:分数相同分母,分子相加。
例如:1/3+2/3=3/3=12.分数的减法运算:分数相同分母,分子相减。
例如:2/3-1/3=1/33.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可以联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例如:3/4+1/2-1/8=(3/4+1/2)-1/8=6/8-1/8=5/8四、分数的乘法和除法:1.分数的乘法运算: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例如:2/3×3/4=6/12=1/22.分数的除法运算:分数相除,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例如:2/3÷3/4=2/3×4/3=8/93.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的乘除法可以联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数和数的运算知识点总结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例如1、2、3...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数位:数位是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所占的位置。
5.数的整除:如果整数a除以整数b(b≠0)能得到整数商而没有余数,那么称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a能被b整除时,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或因数)。
倍数和约数相互依存。
例如,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有限,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无限,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规律性:-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一个数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
-一个数末三位数能被8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整除。
6.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奇数。
0也是偶数。
自然数可以根据能否被2整除来分为奇数和偶数。
7.质数和合数:-质数(或素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
例如:2、3、5、7等。
-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约数的数。
例如:4、6、8、9、12等。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自然数除了1之外,要么是质数,要么是合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这些质数称为合数的质因数。
-把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分解质因数。
例如,将28分解质因数,可以得到28=2×2×7。
8.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公约数是几个数共有的约数,其中最大的公约数称为最大公约数。
例如,对于数12和18,它们的约数分别是1、2、3、4、6、12和1、2、3、6、9、18,其中1、2、3、6是它们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是6。
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法则》知识点总结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4、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5、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关系: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注: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关系: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注: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数的运算知识点六年级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的运算知识点,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运算知识点及其相关概念。
一、加法运算在数学中,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会加法运算中的进位和不进位两种情况的运算方法。
1. 进位加法进位加法指的是当两个数字相加后,得到的结果超过了个位数的最大值(即9),需要将多出来的数进位到十位上。
例如,计算38+47时,先将个位数相加,8+7=15,则需要将进位1加到十位数上,即3+4+1=8,最终结果为85。
2. 不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是指在对应位数上相加后,如果和超过或等于10,则只保留个位数,不进行进位。
例如,计算36+59时,个位数相加为6+9=15,只保留个位数5,最终结果为95。
二、减法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指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在六年级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借位和不借位两种情况的减法运算方法。
1. 借位减法借位减法是指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向更高位借位来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计算64-38时,个位数相减为4-8,由于4小于8,需要向十位数借位,十位数为6-3-1=2,个位数为14-8=6,最终结果为26。
2. 不借位减法不借位减法是指两个对应位数相减后,如果减数小于被减数,则只保留个位数,不进行借位。
例如,计算97-28时,个位数相减为7-8=-1,只保留个位数9,十位数为9-2=7,最终结果为79。
三、乘法运算乘法是指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运算。
在六年级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竖式乘法进行计算。
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从个位开始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例如,计算24×3时,个位数相乘为4×3=12,十位数为2×3=6,最终结果为72。
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两个数的每一位都与对方的每一位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数的运算律知识点数的运算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它涉及到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中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熟练掌握数的运算律对于学习和理解更高级的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的运算律的知识点,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逆元、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逆元等。
在介绍这些知识点的同时,也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1.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在两个数相加时,交换数的位置不会改变结果。
即对任意的实数a和b,都有a + b = b + a。
例如,对于数5和7,5 + 7的结果与7 + 5的结果是相等的,都等于12。
2.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多个数相加时,改变数的分组方式不会改变结果。
即对任意的实数a、b和c,都有(a + b) + c = a + (b + c)。
例如,对于数2、3和4,(2 + 3) + 4的结果与2 + (3 + 4)的结果是相等的,都等于9。
3. 加法逆元加法逆元是指对于任意的实数a,都存在一个相反数-b,使得a + b= 0。
例如,对于数5,它的加法逆元是-5,因为5 + (-5) = 0。
4.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指在两个数相乘时,交换数的位置不会改变结果。
即对任意的实数a和b,都有a * b = b * a。
例如,对于数3和4,3 * 4的结果与4 * 3的结果是相等的,都等于12。
5.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指在多个数相乘时,改变数的分组方式不会改变结果。
即对任意的实数a、b和c,都有(a * b) * c = a * (b * c)。
例如,对于数2、3和4,(2 * 3) * 4的结果与2 * (3 * 4)的结果是相等的,都等于24。
6. 乘法逆元乘法逆元是指对于任意的非零实数a,都存在一个倒数1/a,使得a* (1/a) = 1。
例如,对于数2,它的乘法逆元是1/2,因为2 * (1/2) = 1。
除了上述的运算律,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的运算。
关于数的运算的知识点1. 加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求和,符号为“+”。
例如:2+3=5。
其中2和3为被加数,5为和。
2. 减法: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符号为“-”。
例如:5-2=3。
其中5为被减数,2为减数,3为差。
3. 乘法:用一个数多次加上另一个数,求得它们的积,符号为“×”。
例如:2×3=6。
其中2和3为被乘数,6为积。
4.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的运算,符号为“÷”。
例如:6÷3=2。
其中6为被除数,3为除数,2为商。
5. 幂运算:将一个数乘上自己若干次,得到一个更大的数,符号为“^”。
例如:2^3=8。
其中2为底数,3为指数,8为幂。
6. 开方运算:将一个数的平方根求出来,得到一个较小的数,符号为“√”。
例如:√16=4。
其中16为被开方数,4为平方根。
7. 绝对值运算:将一个数的正负号去掉,得到它的绝对值,符号为“”。
例如:-5 =5。
其中-5为带符号的数,5为绝对值。
8. 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小数和分数都是数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例如:0.5+0.25=0.75,1/3×2/5=2/15。
9. 数轴:数轴是一条直线,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例如:数轴上的点2表示比点1更大的数值,比点3更小的数值。
10. 数学符号和优先级:数学中有许多符号和运算,它们有不同的优先级和结合律。
例如: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括号内的运算先进行。
数的运算知识点总结一、加法加法是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叫做和。
在加法运算中,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加法的交换律:对任意的实数a、b,有a + b = b + a。
2. 加法的结合律:对任意的实数a、b、c,有(a + b) + c = a + (b + c)。
3. 加法的逆元:对于任意的实数a,有a + ( - a ) = 0。
4. 加法的单位元:对于任意的实数a,有a + 0 = a。
5. 加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c,有a * (b + c) = a * b + a * c。
二、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减法运算中,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减法的性质:a - b = a + ( - b )。
2. 减法的互换性:a - b ≠ b - a。
3. 减法的单位元:对于任意的实数a,有a - 0 = a。
4. 减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c,有a * (b - c) = a * b - a * c。
三、乘法乘法是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积。
在乘法运算中,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乘法的交换律:对任意的实数a、b,有a * b = b * a。
2. 乘法的结合律:对任意的实数a、b、c,有(a * b) * c = a * (b * c)。
3. 乘法的逆元:对于任意的实数a,有a * 1/a = 1。
4. 乘法的单位元:对于任意的实数a,有a * 1 = a。
5. 乘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c,有a * (b + c) = a * b + a * c。
四、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除法运算中,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除法的性质:a / b = a * (1/b)。
2. 除法的互换性:a / b ≠ b / a。
3. 除法的单位元:对于任意的实数a,有a / 1 = a。
4. 除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c,有a * (b / c) = a * b / c。
数的认识和运算知识点
以下是 6 条相关知识点:
1. 嘿,你知道吗,整数就像是整齐排列的士兵,一个一个有序呢!比如说,我们班级有 45 个同学,这 45 就是一个整数呀。
2. 小数可有意思啦!它就像把一个东西分成很多小块一样。
比如买东西的时候,一个面包元,这不就是小数嘛!
3. 分数啊,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分成几份。
哎呀,比如一块披萨分成 8 份,你吃了其中 3 份,那你就吃了八分之三呀,不是吗?
4. 加法不就是把东西往一起堆嘛!比如说你有 3 个苹果,我又给你 2 个,那现在不就有 3+2=5 个苹果了吗,多简单呀!
5. 减法呢,就像是从一堆里拿走一些。
就像你有 10 元钱,花了 4 元,不就是 10-4=6 元钱还剩下嘛,这很容易理解吧!
6. 乘法呀,就像是快速地累积很多个相同的东西。
比如说 3 个小组,每个小组 4 个人,那不就是3×4=12 个人嘛!
我的观点结论:数的认识和运算知识点真的很实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得到呀!。
1、提问: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在数学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从表述方式上有所扩展,出现了一个数的几点几倍或几分之几。
2、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以举例说明。
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不同点:乘除法计算方法:3、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逆运算加法减法4、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以下算式中a作除数时不等于0)简便运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加法和减法叫做( 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 第二级运算).➢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6、简便运算定律:7、估算四则运算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精确的计算,由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有时不需要精确计算,那么应该怎样计算更省时呢?(估算)你知道估算的哪些策略吗?它和取近似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估算计算策略:取近似值法:取近似值法就是先对算式中的数取近似值,最好是取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取近似值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多位数的乘法。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取不同的近似值。
例如,95×43,可以将95看成90,将43看成40。
那么就是计算90×40了;还可以将95看成100,将43看作40,接下来计算100×40就行了。
转换法:即在估算时把一种问题转换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例如,602+597+589,把加法的问题换成乘法问题“600乘3是1800”答案大约是1800。
补偿法:即在进行取近似值或转换时,进行了一些调整,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偏差,使估算比较准确。
例如,估算602+597+589,答案大约是1800,而且会稍小于1800,因为将每一个数都简化成600时,估大的部分比估小了的更多一些。
(完整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总复习小学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基本上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具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基本上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基本上10。
如此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罗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讲a能被b 整除,或者讲b能整除a 。
假如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因此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具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具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具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具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那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别一定能被9整除,然而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具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那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具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那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数的运算总结知识点一、基本运算基本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加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运算,例如3+5=8。
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例如7-4=3。
乘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的运算,例如2*6=12。
除法是指一个数被另一个数除的运算,例如8/2=4。
这些基本运算是我们进行数的运算时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数的运算时,首先要掌握好这些基本运算。
二、算术运算算术运算是基于基本运算的基础上,对数进行更复杂的运算。
其中,常见的算术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小数的加减乘除。
整数的加减乘除是指整数之间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例如12+8=20,24-16=8,16*5=80,64/8=8。
分数的加减乘除是指分数之间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例如1/4+2/3=11/12,3/5-1/4=7/20,1/2*3/4=3/8,2/3÷4/5=5/6。
小数的加减乘除是指小数之间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例如0.3+0.5=0.8,0.7-0.4=0.3,0.6*0.4=0.24,0.8÷0.2=4。
在进行算术运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同时也要对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三、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指用代数式进行运算的一种数学运算。
其中,最常见的代数运算包括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和方程的求解。
多项式的加减乘除是指用代数式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例如(x+3)(x-2)=x^2+x-6,(2x^2+3x-1)-(x^2+2x+4)=x^2+x-5,(3x^2+2x+1)(2x-3)=6x^3-7x^2+4x-3。
方程的求解是指通过代数运算找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例如2x+5=11,则x=3,3x-7=5,则x=4。
代数运算是数学中比较难的一部分,需要认真学习和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好。
四、数的性质在进行数的运算时,要了解数的性质对我们进行运算是有帮助的。
其中,常见的数的性质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分数的性质。
总复习小学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 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 表示。
0 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a能被 b 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 a 。
整数 a 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如果数 a 能被数b(b ≠0)整除, a 就叫做 b 的倍数, b 就叫做 a 的约数(或 a 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 能被7 整除,所以35 是7 的倍数,7 是35 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 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 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 2 整除。
个位上是0 或 5 的数,都能被 5 整除,例如:5、30、405 都能被 5 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 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3 整除,例如:12、108、204 都能被 3 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 整除。
能被 3 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 整除,但是能被9 整除的数一定能被 3 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 都能被 4 整除,50、325、500、1675 都能被25 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数的运算知识点归纳数学运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更加复杂的运算方式。
正确地掌握这些数学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本文将对数的运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是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加减乘除中,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运算方法基本相同,但小数之间的运算则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数位的对齐等。
在小数的加减法中,首先需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即可。
在小数的乘法中,需要将两个小数中的小数点忽略掉,计算乘积后再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确定答案。
在小数的除法中,则需要将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适当的数,使得除数变为整数,然后计算商,最后再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确定答案。
二、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是数学中较为困难的知识点,它的加减乘除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
在分数的加减法中,首先需要将两个分数化成相同的分母,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即可。
在分数的乘法中,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化简分数。
在分数的除法中,则需要将除数倒数后,转化为乘法计算。
三、整式的加减乘除整式是代数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在加减乘除中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
在整式的加减法中,首先需要将同类项进行合并,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即可。
在整式的乘法中,需要将两个整式中的每一项都相乘,然后将所有的乘积相加得到结果。
在整式的除法中,则需要将除式乘以被除式的倒数,然后进行化简。
四、三角函数的计算三角函数是高一数学中的难点,需要掌握各种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以得到各种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
例如,正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sin(x)=对边/斜边,余弦函数的计算公式为cos(x)=邻边/斜边,正切函数的计算公式为tan(x)=对边/邻边等。
五、向量的运算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在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向量积等方面需要掌握对应的运算方法。
数的运算知识点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提问: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在数学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从表述方式上有所扩展,出现了一个数的几点几倍或几分之几。
2、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以举例说明。
加减法计算方法: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不同点:
乘除法计算方法:
3、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4、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以下算式中a 作除数时不等于0)
5、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加法 减法 简逆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 第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 第二级运算 ).
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6、简便运算定律:
7、估算
四则运算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精确的计算,由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有时不需要精确计算,那么应该怎样计算更省时呢(估算)你知道估算的哪些策略吗它和取近似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估算计算策略:
取近似值法:
取近似值法就是先对算式中的数取近似值,最好是取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就简单多了、取近似值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多位数的乘法。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取不同的近似值。
例如,95×43,可以将95看成90,将43看成40。
那么就是计算90×40了;还可以将95看成100,将43看作40,接下来计算100×40就行了。
转换法:
即在估算时把一种问题转换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例如,602+597+589,把加法的问题换成乘法问题“600乘3是1800”答案大约是1800。
补偿法:
即在进行取近似值或转换时,进行了一些调整,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偏差,使估算比较准确。
例如,估算602+597+589,答案大约是1800,而且会稍小于1800,因为将每一个数都简化成600时,估大的部分比估小了的更多一些。
”
平均估算法:
适用于包含许多加数的加法运算,其中,这些加数的大小又都比较接近。
平均估算法就是在这组数中选择一个合理的平均值,然后再用这组数的个数乘以这个平均值,得到估算结果的方法,例如,+++++,这组数都接近3,又因数有6个数,所以,估算的结果是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