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五)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74
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张养浩(1270—1329),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
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二、故事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 1279 年(宋祥兴二年)。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历二年 (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他赴陕途中,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救灾,终因操劳过度而殉职,这首散曲是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所作。
三、理解诗意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曲赋)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1.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保存民歌较多的是( ) A.风B.小雅C.颂D.大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2.曹操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的是( ) A.思慕贤才B.优礼款待贤才C.呼唤真挚友谊D.与朋友有福同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3.《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的象征意义是( )A.年华虚度B.行役之苦C.仕途受阻D.前程绝望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4.《兵车行》的主题句是(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B.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5.在《秋兴八首(其一)》中,具有双关意义的诗句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6.《长恨歌》一诗的诗体是( )A.格律诗B.叙事诗C.抒情诗D.乐府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7.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时代精神的第一部诗集是( )A.郭沫若的《女神》B.闻一多的《红烛》C.戴望舒的《我的记忆》D.冰心的《春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8.柳永《八声甘州》主要抒发的感情是( )A.抑郁不平之气B.故国之思C.内心的绝D.羁旅行役之苦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9.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作者借以抒写家破人亡之痛的主要景物是( )A.晚风B.过雁C.黄花D.梧桐细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0.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A.《淮海词》B.《漱玉词》C.《清真词》D.《稼轩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1.《西厢记》的故事原出于唐代元稹的小说( )A.《柳毅传》B.《霍小玉传》C.《枕中记》D.《会真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12.“苏子与客泛舟”中的“客”是( )A.客人B.门客C.代指另一个苏轼D.客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阅读理解阅读《饮酒》全诗,回答文后问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三里小学“语文素养提升工程”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材料第一部分:诗词曲赋(8篇)1、《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kuī)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shù)客望边邑(yì),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2、《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3、《书愤》(其一)早岁那(nǎ)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cuī)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专升本语文(诗词曲赋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5. 古文阅读6.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七律B.五律C.乐府诗D.七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送别诗B.爱情诗C.边塞诗D.山水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3.李商隐《无题》中,写对方的诗句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D.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4.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A.东风无力百花残B.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吟应觉月光寒D.青鸟殷勤为探看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5.中国文学史上的“小李杜”是指A.李白杜甫B.李商隐杜牧C.李白杜牧D.李商隐杜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6.下列属于闻一多的作品是A.《女神》B.《北方》C.《死水》D.《猛虎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7.下列哪个诗句是出自于闻一多的《发现》的A.“我是中国人”B.“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C.“我要回来,乘着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D.“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8.《发现》一诗被收录于闻一多的诗集A.《女神》B.《红烛》C.《死水》D.《猛虎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9.闻一多曾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A.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B.色彩浓、回味永、意境C.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D.节奏、韵味、意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0.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有三个代表诗派,闻一多属于A.自由派B.格律派C.象征派D.浪漫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1.闻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诗集是A.《真我集》B.《红烛》C.《死水》D.《猛虎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2.“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此诗句出自A.郭沫若《炉中煤》B.艾青《我爱这土地》C.闻一多《发现》D.徐志摩《再别康桥》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3.奠定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是他于1921年出版的诗集A.《尝试集》B.《红烛》C.《女神》D.《北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4.郭沫若诗集《女神》收录有诗作A.《雨巷》B.《炉中煤》C.《恢复》D.《棠棣之花》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5.抗战时期,郭沫若写有历史剧A.《蔡文姬》B.《雷雨》C.《屈原》D.《星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6.1921年7月,郭沫若和谁在日本创建了文学社团“创造社”? A.鲁迅B.周作人C.茅盾D.郁达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7.《炉中煤》中的“我年青的女郎”指的是A.心爱的姑娘B.日本的妻子C.诗人心目中的祖国D.未实现的梦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8.《炉中煤》一诗中诗人用“炉中煤”来自喻,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排比B.比喻、拟人C.象征D.对比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19.《关山月》是一首A.新乐府诗B.古题乐府诗C.七律D.七绝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0.《关山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抒情的?A.笛声B.月夜C.歌舞D.泪痕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1.《渭南文集》的作者是A.杜牧B.李商隐C.陆游D.苏轼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2.《关山月》中表现朝廷对收复中原态度的诗句是A.和戎诏下十五年B.厩马肥死弓断弦C.沙头空照征人骨D.几处今宵垂泪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3.陆游是A.北宋爱国诗人B.南宋爱国诗人C.北宋现实主义诗人D.南宋现实主义诗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24.中国诗歌史上诗歌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是A.陆游B.自居易C.杜甫D.李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诗词曲赋知识古文阅读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红楼梦》经典诗词大全(5)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题旧帕三首》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柳絮词——湘云《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探春、宝玉《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黛玉《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琴《西江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红楼梦》第五回诗词曲赋鉴赏【春困葳蕤拥绣衾】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千古风流造孽人。
【说明】此诗见于戚序本蒙府本、梦稿本第五回正文的开头,有“题曰”字样,当是曹雪芹所作的标题诗,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而作。
【注释】1.葳蕤——花草茂密下垂的样子,引申为委顿不振。
绣衾——绣花被子。
2.华胥境——即仙境。
华胥是神话传说人物庖牺氏的母亲,她遇异迹而孕,生了庖牺。
《列子》:“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评说】作者写宝玉梦游幻境,除了通过他翻看《金陵十二钗册子》和听唱《红楼梦曲》,预示群芳各自命运外,就是讲他领受警幻所训男女之事。
对于后者,不少研究者以为是隐写宝玉与秦氏间有不正当关系,甚至说下一回宝玉与袭人云雨已非“初试”,而应是“再试”。
这恐怕是把梦游看得过于严重了,未必是作者的原意。
我以为,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只是宝玉已跨过少年在性方面懵懂无知阶段,而步入性成熟的青春期了。
而生理现象又非孤立发生,外界的影响往往成为其重要的促成因素。
秦可卿本就是个“风流”种子,而宝玉随着年龄增长而对一个十分亲近他的温柔而具有诱惑力的成熟女性产生爱慕和性冲动,也是十分自然的。
为此,作者特地安排他在最最软甜温香、能令他想入非非的环境中拥衾入梦,让他在好梦中完成这生理变化有标志性的一幕,设想是十分周密的,情理上也是可信的。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警幻指给宝玉可与之“成姻”的仙姬,“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而却偏偏“乳名兼美,字可卿”,原来梦境就是宝玉平时对这几个女性的潜意识的反映。
小说本有“情孽”之说,则秦氏作为促使宝玉性意识觉醒的启蒙者,自然可说她宠爱并纵容宝玉在自己的闺房中卧榻上睡午觉,致使宝玉从此开启情窦、招至无尽的烦恼是“造孽”了。
我想,作者的原意也只是如此,若求之过深,反不真实了,也会与小说所描写的相抵触。
至于秦氏本“擅风情”,与其公公有染,那是另一回事。
她对宝玉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诱惑成份,这是可能的,但宝玉毕竟不是贾珍。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3、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知识链接】1、文体简介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
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用韵灵活。
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
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
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词是由诗衍化而来的,兴起于唐代中叶,盛行于宋。
词的用韵、平仄、字数、句数与近体诗一样,都有严格的规定,并且词是歌唱的文学,因而词有词调,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只是多数词调已经失传,我们今天只能看到词牌了。
如词牌“渔家傲”所管62字,上阙31字,下阙31字。
后人填“渔家傲”的词,就只能按这个规则办(伟大的词作家创新改变另当别论)。
例如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在格式上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方面只是内容、风格、表现手法等。
曲与词大体相同,也是歌唱的文学,格式上严格,也有曲调,叫曲牌,但押韵、平仄都要宽松一些,并且多用口语。
只要把《窦娥冤》中的唱词与宋词比一比,差别就一目了然了。
2、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
23.诗词曲五首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1分)冢.累累( ) 狗窦.( ) 雉.( )舂.谷( ) 白草折.( ) 锦衾.( )都.护( ) 冷难着.( ) 饮.归客( )掣.( ) 兜鍪.( )Zhǒng dòu zhìchōng zhé qīn dū zhuó yìn chè móu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2分)(1)松柏冢.累累( ) (2)羹饭一时..熟( )(3)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 )(5)愁云惨淡..万里凝( )(6)风掣.红旗冻不翻( )(7)干戈寥落....四周星( )( )(8)零丁洋里叹零丁..( )(9)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意踌躇..( )坟墓一会儿穿指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拉,扯代指战争冷清。
指战事逐渐消歇孤苦无依的样子指史册迟疑不决。
这里形容心潮起伏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松柏冢累累..(众多的样子。
这里形容坟丘众多)B.舂谷持.作饭(拿)C.将军角弓不得控.(控制)D.坐断..东南战未休(占领,占据)C【解析】控:拉开。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D.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C【解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5.课文名句默写。
(1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2)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十五从军征》中描写老人的家园早已荒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诗词曲五首》整体概括,欢迎阅读与收藏。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
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古代的诗词歌赋五篇
导语:诗词歌赋是专门集我国历代名家精品如唐诗宋词元曲为一体的诗词歌赋作品的软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古代诗词歌赋!【篇一:《连州阳山归路》】
吕本中(宋)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篇二:《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篇三:《春日》】
秦观(宋)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篇四:《池州翠微亭》】
岳飞(宋)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篇五:《苏秀道中》】
曾几(宋)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目的要求: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部编版语文九年下全册古诗词原诗及翻译说明: 精心编辑整理, 可以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排版印刷使用。
目录:12.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课外古诗词诵读——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六、临江仙•夜登小阁, 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七、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八、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23. 诗词曲五首九、十五从军征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十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十二、过零丁洋/文天祥十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课外古诗词诵读十四、南安军/文天祥十五、别云间/夏完淳十六、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十七、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 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 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 号角吹起, 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 夕阳西下, 青烟升腾, 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 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 眼下战事未平, 功名未立, 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 天气寒冷, 霜雪满地。
夜深了, 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 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 泪满衣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 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托起苍鹰, 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 身穿貂鼠皮衣, 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九下诗词曲五首原文摘要:一、前言二、九下诗词曲五首简介1.《登鹳雀楼》2.《赋得古原草送别》3.《将进酒》4.《钱塘湖春行》5.《江雪》三、五首诗词曲原文及解读1.《登鹳雀楼》2.《赋得古原草送别》3.《将进酒》4.《钱塘湖春行》5.《江雪》四、总结正文:【前言】诗词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文字、和谐的韵律描绘了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情怀。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九年级下学期的五首诗词曲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这五首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原文解读。
【九下诗词曲五首简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2.《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绘了古原草地上送别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离别故人的感慨。
3.《将进酒》诗人:李白这首诗以酒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豪放不羁的个性。
4.《钱塘湖春行》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江雪》诗人:柳宗元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雪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首诗词曲原文及解读】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读:诗人以黄河奔流入海、白日依山尽的意象,寓意人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读:诗人以古原草地上草木枯荣、野火春风的景象,寓意生命轮回不息、离别后仍有重逢之时。
3.《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读:诗人以黄河之水奔流不息、人生悲欢离合的景象,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哲理。
4.《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解读:诗人以钱塘湖春天百花争艳、浅草马蹄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5.《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小雪五律诗《同坰寄黄济川》吴则礼(宋代)饭饱团栾坐,前笛或姓庞。
痴云黏楚甸,小雪著荆江。
尚要评诗律,何因唤酒缸。
旭来底处好,脱屐弄艂艭。
《小雪》无可(唐代)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后二日二首》刘克庄(宋代)吾评世间病,至惨莫如盲。
亲友不觌面,子孙惟认声。
根存神不死,食既魄难生。
赖有鬳斋老,书来吊失明。
《冬十月》曹操(东汉)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雪》柳宗元(唐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初冬旅舍早怀》怀浦(唐代)枕上角声微,离情未息机。
梦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
月没栖禽动,霜晴冻叶飞。
自惭行役早,深与道相违。
《问刘十九》白居易(唐代)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冬日》陆游(宋代)故里躬耕後,颓龄耄及前。
开门无客至,得句有僧传。
忽忽身如梦,迢迢日似年。
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纪闻》杨万里(宋代)人道真虚席,心知必数公。
宾王歁钓筑,君实误儿童。
天在升平外,春归小雪中。
何曾忘诸老,渠自爱松风。
《忆赵紫芝》徐照(宋代)一别一百日,无书直至今。
几回成夜梦,犹自废秋吟。
小雪衣犹綌,荒年米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