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枚举算法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3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及反思龙泉一屮孙玉静一、教材分析枚举算法是稈•序设计屮使用最为普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的i种算法。
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对要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 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从屮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通常可以从确定范围、逐一•列举,验证条件、逐一验证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两个方而分析好了,问题自然会迎刃血解。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小高二学生,他们经过高一半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VB程序设计方面,也已经有所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因所上课时不多,学生对VB还只是略知皮毛,语法及编程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H标:理解枚举算法的基本原理,熟悉枚举算法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及程序结构特丿h 学会使用枚举算法解决现实生活、学习屮所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囤绕“课堂任务导航程序”,通过课堂任务设计,让学生熟悉用枚举算法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屮去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当的枚举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枚举算法在社会生活屮的应用,并以此培养学生将算法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屮去的能力。
%1.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枚举算法的基本原理。
Print “公鸡二“母)小鸡”(2)能根据问题描述确定枚举范围,并能用程序正确表示验证条件。
(3)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
2、教学难点:(1)各种枚举算法的优劣评价。
(2)编程实现枚举算法。
五、教学过程:引入:古代数学《算经》屮“百钱买百鸡问题S公鸡每只5元,母鸡每只3 元,小鸡1元3只,问100元买100只鸡,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这个问题用我们学过的VB语言如何实现?(学生思考)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编写好的程序给大家展示一下:Dim x,y,z as integerFor x=0 to 100for y=0 to 100z=100-x-yif 5*x+3*y+z/3=100 thenprint x,y,zend ifnext ynext x同学们思考下:循环次数是否可进一步优化?for x=0 to 20for y =0 to 33结论:为了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可以对循环次数进行优化,即减少循环次数师:我们上面编写程序所用的方法成为枚举算法,也叫穷举法。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浙江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并初步学会编制程序实现算法以解决问题。
而枚举算法是在掌握VB 界面设计、VB基本语句及VB编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算法的综合运用与程序实现的一个方面。
枚举算法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用枚举算法解决的。
枚举算法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它也充分体现了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是设计算法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②、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③、发现枚举算法的解决问题的原理,归纳枚举算法的注意点④、模仿例题,编写程序求解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例分析,发现枚举算法的注意点②、通过观看、解析源程序,发现枚举算法的解决问题的原理③、通过模仿、创新,内化算法思想3、情感与价值①、感受计算机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②、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③、增强合作与交流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枚举算法的思想教学难点:根据流程图写出对应的语句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辅以讨论法与体验五、教学准备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投影展示问题一:《找钥匙》。
小明是一个动漫迷,昨天他约了几个动漫社同学一起到会议室里举行一个联欢会,可是粗心的小明去学生处拿了一串钥匙回来准备开门时,却忘记了到底哪一把才是会议室的钥匙。
假设这串钥匙一共有10把。
提问: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钥匙来开门?师生共同分析——找钥匙的过程。
引出枚举法。
㈡、新课过程1、枚举算法的概念枚举算法就是按照问题本身的性质,一一列举出该问题所有可能的解,并在逐一列举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条件对各解进行逐个检验,从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解,舍弃不符合条件的解。
2、数7游戏在联欢会上,小明提议大家来玩数7的游戏。
游戏规则:从1开始数,每个人数一个数,凡是遇到7的倍数就要喊“过”,这样一直数到100为止。
《实用的枚举算法》教案上课时间:班级:技术1班授课教师:徐飞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
(2)通过枚举算法,理解循环中嵌套分支的结构特点,执行过程。
(3)在理解流程图的基础上,初步实现VB代码的编写,并上机用VB语言实现程序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求解过程,尝试归纳出利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同学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任务,培养同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
(2)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体验成功。
二、教学设计思想:《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对枚举算法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并用枚举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这两次信息技术选考考试的难度,此课例不要求同学独立地画出流程图,而仅要求学生在理解枚举算法设计思想的基础上,读懂循环中嵌套分支的流程图,并完成主程序关键处的选择或填空(其中填空比选择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又高一些)。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个章节的学习与实践,VB中几个相关的函数已经讲解并上机实践过了,对于3种基本控制结构大部分同学已理解,对于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也非常熟悉,VB上机操作已有一定的实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简单的程序段也有一定的认知意识,那么在本课中学生会觉得设计思想比较容易掌握。
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题目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流程图,根据流程图写出相应的代码,并通过自己编制程序上机实践来体验。
那么在课堂分析过程中学生将从听课--理解--体验--探究,这些过程中全面掌握枚举算法的设计思想,并能用此算法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及与其他学科有所关联的一些简单问题。
四、教学重点: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a)熟练掌握循环结构、分支结构的嵌套使用。
b)枚举算法思想的理解与实现(流程图转化为VB代码并上机实践)。
枚举求解教案教案标题:枚举求解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枚举求解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如何运用枚举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有一批数字,如何找出其中的最大值?-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逐个比较数字大小。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枚举求解方法的基本概念:逐个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找出符合条件的最优解。
- 解释枚举求解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枚举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一组数字中的最大值、最小值等。
3. 实例演示(15分钟)- 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一步步使用枚举求解方法解决。
-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枚举求解方法解决问题。
- 强调问题求解的过程,包括问题分析、解题思路的确定、代码实现等。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枚举求解方法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思考不同解法的优劣,并比较它们的效率和准确性。
- 分享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5. 拓展应用(10分钟)- 展示一些其他领域中应用枚举求解方法的案例,如排列组合问题、密码破解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枚举求解方法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枚举求解方法,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或白板- 实例问题和练习题- 学生练习纸和笔教学评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 学生的练习题答案和解题思路。
- 学生对枚举求解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枚举算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用枚举算法设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学会使用枚举算法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枚举算法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围绕获取谜语的线索这条主线,熟悉用枚举算法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学会选择适当的枚举方法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枚举算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以此培养学生将算法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上学期《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他们在前面基本上了解和学会了VB的简单编程,掌握了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以及基本语句的应用。
对枚举算法的概念有了一点的基础了解。
三、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枚举算法是程序设计中使用最为普遍、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的一种算法。
它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的特点,对要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用枚举算法解决问题,通常可以从确定范围、验证条件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把这两个方面分析好了,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2、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掌握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
(2)、根据题目确定枚举范围以及验证条件。
(3)、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
教学难点:(1)、算法的程序实现。
四、教学设计理念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五、教学策略以帮助老师找回QQ密码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情境导入→回顾算法思想→任务引领→合作探究→交流评价→总结拓展”的教学流程来展开教学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实用的枚举算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枚举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用的枚举算法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枚举算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二、教学内容1. 枚举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 常用的枚举算法及其应用a. 穷举法b. 试错法c. 回溯法d. 分治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出枚举算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枚举算法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常用的枚举算法及其应用。
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编程实例,展示枚举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编程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枚举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枚举算法的概念和特点,常用的枚举算法及其应用。
2. 演示法:通过具体的编程实例,展示枚举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编程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编程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其对枚举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枚举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检验其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用于演示和练习编程实例。
2. 教学PPT:用于展示枚举算法的概念和实例。
3. 编程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编程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的信息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宽敞的教室环境,方便学生上课和学习。
2.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方便学生进行编程练习。
八、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编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枚举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问题驱动: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枚举算法解决,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1第二章第1课《枚举算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枚举算法的解题的基本步骤
(3)分析评价不同的算法,学会优化算法来提高执行效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案例的解决,理解如何用枚举算法来解决问题
(2)选择适当的枚举方法,优化算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枚举算法的意义
(2)通过实例的分析,运用不同的枚举算法,让学生体验算法的优化
(3)通过判断实例,来体验枚举算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学情分析
本堂课是针对高一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的三种表示方式。
掌握了VB的三种基本语句,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和循环语句的运用。
会运用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进行运算。
这些都为本节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比较简单,但如何将这种思想转变为程序这需要教师将问题分布展开,先从算法思想入手,然后转化为流程图,最后写出程序就不是难事了。
3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理解枚举算法的思想
2.可以根据题目确定枚举的范围,检验条件,能够正确表达。
难点:
1.将枚举算法转变为流程图
2.理解多个条件枚举,让学生理解双重循环
3.优化算法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导入。
《VB综合应用》教学设计
杜宗飞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先通过“读心术”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再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
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VB常用转换函数和字符函数。
2、掌握枚举算法的概念
3、理解VB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在枚举算法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利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从“读心术”游戏出发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在教师提示下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点上机操作,进而完成知识的巩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所创设的悬疑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和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能够满足高中学生求知欲的需要,让学生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作品的乐趣,产生学习信息技术时的愉快、喜爱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重点: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格式,理解枚举算法的执行过程。
难点:能够利用循环语句嵌套条件语句解决具体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内容中,对于枚举算法的综合应用采用教师讲解法;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VB案例源文件、相关素材文件、学习任务单
三、教与学的过程
四、教学反思
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学生普遍不感兴趣这个问题,如何找到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案例中,在课堂引入阶段我首先提出的问题并设置悬念,这引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堂课采用“设置悬念→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分析悬念→破解悬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始终是带着一种探究和好奇的态度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