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即纱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7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在剖宫产术中术后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70例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轻度凝血功能障碍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患者,采取经子宫切口或阴道行宫腔纱条填塞,术后24~36 h后取出纱条。
结果70例患者有一例因填塞失败行子宫切除术,其余均获成功。
70例患者无一例严重感染或死亡。
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早期大出血患者正确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可靠,此方法安全可行,既可挽救患者生命,还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宫腔填塞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如何快速有效止血是产科医生必须钻研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我院采用纱条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68例,取得满意效果,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五年间我院共行剖宫产术7426例,平均年龄25.4岁(22~36岁);初产妇7408例,经产妇18例;平均孕周37周(32~42周)。
其中古典式6例,腹膜外术式11例,余7409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中常规使用预防性宫缩剂,在7426例剖宫产术中,失血量超过500 ml有390例。
出血发生率为5.25%,其中用宫缩剂及手法按摩等无效且出血量≥800 ml者70例(占0.94%),均采用纱条填塞宫腔制止出血,仅有一例切除子宫,无一例产妇严重感染或死亡。
1.2 剖宫产指征见表1。
表11.3 剖宫产术中失血原因及失血量以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胎盘剥离面出血最为多见,占大出血总数的48.57%(34/70),其原发疾病均为前置胎盘;其次为单纯子宫收缩乏力,占总数的35.71%(25/70),其发病原因为巨大胎儿13例,双胎4例,产程延长4例,羊水过多及胎盘早剥各2例,第三为胎盘因素11例(占15.71%)为胎盘粘连手法剥离后出血,出血量均≥800 ml,平均失血量(1080±140)ml,失血量最多约4000 ml,70例中伴失血休克有9例,占总数的12.86%,其出血与失血量多及出血较急有关,对休克病例均采用输血、输液的抗休克处理,平均输血(760±80)ml.1.4 填塞纱条指征及方法凡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出血,用手法按摩及注射宫缩剂无效者,包括子宫壁及静脉给药,当阴道流血量达800 ml,即可采用纱条填塞法止血,对前置胎盘子宫下段胎盘附着部位出血,可先用铬制肠线对开放血窦出血处做“8”字粘肌层缝合,局部可喷洒凝血酶,以利止血。
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止血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填塞纱条进行止血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止血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宫腔填塞纱条术治疗后,38例患者在治疗1h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止血成功率为95%,且发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宫腔填塞纱条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具有继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势,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宫腔填塞纱条术;剖宫产术;大出血;止血效果产后出血是剖宫产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常见急症,有效及时的临床治疗,是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产妇的术中大出血症状能够通过及时的处理得到有效的控制,然而,对于部分顽固性出血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
本次临床实验对宫腔填塞纱条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患者年龄范围在23岁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0.3)岁,产妇孕周在36周至42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7±1.2)周。
其中,经产妇11例,初产妇29例;子宫腺肌症伴胎膜早破1例,多胎妊娠8例,过期妊娠导致引产失败3例,前置胎盘伴瘢痕子宫2例,重度妊高症4例,前置胎盘18例。
患者产后出血量为:2500ml-1500ml4例,1500ml-1000ml10例,1000ml-600ml16例。
产妇的产后出现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占15%,共6例,其中,胎盘早剥2例,巨大儿1例,产程延长3例;胎盘因素占85%,共34例,其中,胎盘粘连14例,前置胎盘20例,并以胎盘剥离和下段子宫收缩障碍为主。
剖宫产术中严重子宫出血宫腔填塞纱条21例疗效观察标签:剖宫产术;大出血;宫腔填塞纱条术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最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另外由于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的增加,子宫内膜受损、胎盘粘连植入、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增加,故由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也是引起剖宫产术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通过加强子宫收缩、子宫按摩、出血部位缝扎、子宫动脉结扎多能达到恢复子宫正常收缩、减少出血的目的,但仍有少数患者通过上述处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如何迅速有效地减少出血,减少子宫切除率,笔者对本院近13年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1000ml)31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6 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共行剖宫产3286例,术中出血≥1000ml者31例,平均年龄(29.01± 3.92)岁,平均孕次(3.98±1.86)次,平均产次(1.46±0.15)次。
剖宫产指征为妊高征8例、前置胎盘8例、双胎3例、胎盘早剥5例、巨大儿3例、头盆不称4例。
术中行宫腔填塞纱条术组21例,20例保全子宫,1例失败,平均失血(1206.18±79.32)ml;未行宫腔填塞纱条术组10例,7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保全子宫,平均失血(1892.32±286.8 7)ml。
两组病例年龄、孕次、产次及剖宫产指征均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例术中均采用宫体子宫下段直接注射大剂量催产素及静脉滴注催产素,子宫局部明显出血部位“8”字缝合,按摩子宫,温生理盐水热敷子宫,直肠放置卡孕栓,结扎双侧子宫动脉等。
1.2 宫腔填塞法采用经高压灭菌宽3cm、长2m的方纱布条数条,将两张方纱顶端打结后用温生理盐水浸湿拧干,术者左手握住子宫体并下压,右手拉纱布条上端经子宫切口进入宫腔自宫腔的底部一侧填向对侧,有顺序地、分层地自上而下不留空隙填塞子宫上段,用卵圆钳将方纱下端送达宫颈外口。
剖宫产术中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行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效果。
方法回顾14年内15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宫腔纱条填塞指征、方法。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未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16例进行比较,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宫腔纱条填塞组止血效果好,全部保留子宫,术后无感染,无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效果好。
【关键词】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宫腔纱条填塞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妇死亡原因首位,是导致全球产妇死亡和疾病的常见原因[1]。
我院从1997年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1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实行剖宫产4000例,术中出血>1000 ml者168例,对其中16例未经过填纱只用“8”字缝合及肌内注射欣母沛止血做为对照,对其中152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止血,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25.6岁,初产妇130例,经产妇22例,孕周36~44周,平均38周。
1.2 治疗方法术前积极纠正贫血,备血,备宫腔纱条;所有孕妇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全部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10例因胎头深陷,行丁字形切口;第一次手术114例,第二次手术把38例;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使用缩宫素20u 宫体注射收缩子宫;胎盘剥离后,胎盘剥离面开放的血窦用可吸收缝线“8”字缝合及冷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并按摩子宫,经上述处理仍有活动出血且出血量≥500 ml者立即采用宫腔填塞纱条1.3 剖宫产的手术指针前置胎盘8例(5.2%),瘢痕子宫30例(19.73%),双胎妊娠15例(9.87%),胎儿宫内窘迫20例(13.16%),臀位10例(5.58%)过期妊娠10例(5.58%),胎盘早剥2例(1.31%),持续性枕后或枕横位47(30.92%),羊水过少6例(3.95%),耻骨联合分离4例(2.63%),1.4 剖宫产出血的原因及出血量术中平均出血1400 ml(1000~3000 ml),平均输血598(200~2000)ml,其中胎盘剥离面出血43例,平均出血1500 ml,宫缩乏力109例,平均出血1200。
宫腔填纱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早期宫腔填塞纱布在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
方法对59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量≥1000 ml的产妇。
经用缩宫药物、按摩子宫、缝扎止血仍有活动性出血已5 min时,给予宫腔填塞纱布止血。
结果在59例中,全部有效,有效率达100%。
结论腔填塞纱布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既有效、又能保留子宫,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基层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大出血;宫腔填塞;纱条近2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最为常见,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特别是术中大出血,出血迅速、凶猛,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孕产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通过加强子宫收缩、子宫按摩、出血部位缝扎、子宫动脉结扎,多能达到恢复子宫正常收缩减少出血的目的。
但仍有少数患者通过上述处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采用了宫腔纱布条堵塞控制出血取得很好效果[1-3],降低子宫切除率,本文笔者对在医院近6年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1000 ml)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手术2100例,发生产后出血59例,年龄20~42岁,平均25.4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41例。
其中用宫缩剂及手法按摩、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等无效。
且失血量≥1000 lm者34例。
出血800~1000 ml的22例,1000~2000 ml 25例,2000~3000 ml 12例。
59例中伴失血性休克15例,占总数25.42%。
其出血量与失血量多少与出血较急有关,对休克病例均采用输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
均采用纱条填塞宫腔制止了出血,无一例切除子宫及产妇死亡。
产妇孕周为37~42周;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
宫缩乏力性出血20例,占33.9%。
其中,宫口开全滞产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5例,多胎妊娠2例,羊水过多l例。
短时间宫腔填纱条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短时间宫腔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3月间到我院实施剖宫产的88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进行术中止血处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止血处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隶属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例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应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出血;宫腔填纱条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76-02随着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机率越来越多,对于减轻产妇痛苦,处理难产具有重大帮助。
但由于剖宫产术中出血却是实行剖宫产手术的一个难题,如果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及时,则会对产妇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1]。
因此,如何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是临床实行剖宫产手术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产妇,对其术中应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止血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3月间到我院实施剖宫产的88例产妇,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岁,初次分娩者54例,二次分娩者30例,三次以上分娩者4例。
将88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产妇采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进行术中止血处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止血处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隶属及住院天数进行统计。
12 方法在剖宫产手术分娩过程中,观察组产妇对于术中出血情况采用短时间宫腔填纱条方法进行止血处理,同时根据子宫的收缩情况采用子宫按摩等方法减少止血。
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研究目的: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近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25例,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病例70例。
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42例,设为实验组,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2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实验组42例均于术后24 h取出纱条,术后1周~10 d内腹部伤口拆线,未见产褥感染及晚期产后大出血;2例宫腔填塞纱条失败。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宫腔纱条填塞止血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显著。
标签:催产素;卡孕栓;剖宫产;产后出血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也显著增多。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危险度高,救治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文收集了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临床资料,并对两种救治措施进行了回顾,以分析宫腔纱条填塞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225例,其中发生术中出血病例70例。
根据救治方法,分为宫腔纱条填塞止血42例,设为实验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30.0±4.5)岁,孕周36.9~41.8周,平均(38.9±1.7)周;行结扎子宫动脉止血28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9.8±4.2)岁,孕周36.5~41.6周,平均(39.5±1.5周)。
术中出血发生后,均采用缩宫素、按摩子宫、热敷和予止血药等止血无效。
两组产妇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及术前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结扎子宫动脉止血。
实验组行宫腔纱条填塞进行止血,步骤具体为:自制长为1.5~2.0 m、宽约7.0~8.0 cm纱布条,之前经高温灭菌,采用甲硝唑液浸湿并挤干,持一端由宫底始以“Z”字形进行填塞,压紧确定无空隙,直至子宫下段切口位置处,以卵圆钳将纱条另一端送出宫口直至阴道内,之后填实子宫下段。
2019年9月C 第6卷/第27期Sept. C. 2019 V ol.6, No.2766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剖宫产术中宫腔填塞纱条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李伟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摘要】目的 在剖宫产术中防治产后出血时,探析宫腔填塞纱条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资料收录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从该时间段抽取7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以治疗方案为依据,将产妇分为39例参照组、39例实验组,分别落实安列克、安列克+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方案,对比指标为2 h 出血量、24 h 总出血量、术中输注血浆量。
结果 各项指标中,实验组数值均低于参照组,且组间比较呈现为P <0.05。
结论 在剖宫产中,落实宫腔填塞纱条防治方案,可以有效的防治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剖宫产;宫腔填塞纱条;产后出血【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7.66.01剖宫产现已成为重要的分娩方式,与顺产相比,剖宫产的手术创伤面、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量较高,其中产后大出血是危害产妇生命安全的重大危险因素,因此在剖宫产术中,需要落实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案[1]。
本文为了探究宫腔填塞纱条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将其与单一安列克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现将最终资料数据整理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8月中收治的78例剖宫产产妇,纳入的所有产妇凝血功能均正常,且数据资料健全,排除患有妊娠合并症、重大器官损伤的产妇,将产妇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n =39)、参照组(n =39)。
实验组产妇最低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27.62±1.53)岁,参照组产妇最低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26.98±1.49)岁,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可开展下文对比研究。
剖宫产术中宫腔填塞纱条预防产后出血48例的研究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术中运用在产妇宫腔填塞纱布的方式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8例产妇为此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平均分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观察组产妇采用术中在宫腔填塞纱条的方式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预防措施。
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产妇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产妇经在术中宫腔填塞纱条预防后,均未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对照组产妇经常规预防措施后,出现产后出血3例,对照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现象明显高于对观察组产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产妇在产后均未出现术后宫腔感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24例产妇经填塞纱条预防后患者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24例产妇的满意度为79.16%,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在产妇的宫腔内填塞纱条能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填塞纱条的方式较为便捷、安全、经济实用,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与运用。
标签:剖宫产;产后出血;纱条;填塞宫腔;预防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大量出血会导致产妇死亡,据有关资料显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仅为2.5%~3.5%,但实际的发病几率更高。
产后出血更易出现在医疗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
产后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为:胎儿分娩2小时以内出现阴道流血,血量较多,因此有效地预防产妇产后出血是防止产妇死亡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研究剖宫产术中官腔填塞纱条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为保证此次研究的顺利进行,我院特将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8例产妇,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观察,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8例产妇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本人的治疗意愿,将产妇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有产妇24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7.6±4.2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7.6周,初产妇16例,经产妇8例。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36例【摘要】目的总结36例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术中出血的临床经验,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6例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率达97.22%,24 h后取出纱条顺利。
结论宫腔填塞纱条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尤其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宫腔填塞;剖宫产术;出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
近2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也越来越多,各种原因所致的产后出血若保守治疗无效,为挽救患者生命,多以切除子宫为结局。
贺州市妇幼保健院院近几年来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术中出血36例,方法简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本院住院分娩共5318例,其中剖宫产1826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165例,采用宫腔填塞纱条36例,年龄20~38岁,初产妇19例,有流产史22例,经产妇17例(其中前次剖宫产史2例),孕周32~41周。
1.1.2 出血原因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单纯性子宫收缩乏力19例,占出血总数的52.78%,发病原因为巨大胎儿、产程停滞、产程延长、头盆不称各4例,以及胎盘早剥3例;其次为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致胎盘剥离面出血10例,占27.78%,其发病原因均为前置胎盘;再次为胎盘粘连及部分植入6例,占16.67%;1例填塞失败,宫腔出血不能控制,诊断为DIC后行子宫子宫切除术,均抢救成功,无产妇死亡,有效率达97.22%。
1.2 宫腔填塞纱条的指征及方法1.2.1 宫腔填塞纱条的指征对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经子宫按摩,应用宫缩剂,卡孕栓或米索前列醇,静脉推注钙剂,出血部位缝扎,热盐水湿敷子宫等处理无效时,出血量超过500 ml仍不能控制出血的施行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可适当放宽宫腔填塞指征,预防性应用此法。
剖宫产术论文:宫腔填纱与子宫加压缝扎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关键词] 宫腔填纱; 加压缝扎;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处理不当和不及时,可造成产妇死亡,故积极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在剖宫产术中出现产后出血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通常采用按摩子宫、药物、子宫动脉结扎等方法止血,经上述处理无效时采用子宫切除挽救产妇生命。
近年来我院采用改良式b-lynch缝扎法和间断缝合子宫薄弱区法、垂直子宫压迫缝合法等子宫加压缝扎及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子宫切除率逐年下降。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数12806人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16%。
总结我院52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发生的难治性的产后出血,年龄21-42岁,平均35岁,孕周32-41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20例。
剖宫产指征: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5例,重度子痫前期8例,巨大儿20例,双胎妊娠12例,试产失败4例。
其中1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剖宫产采用硬膜外麻醉,改良式新式剖宫产。
术中常规缩宫素20u宫体注射,20u静脉滴注,术中出现出血首先采用的是按摩子宫,卡孕栓1mg舌下含化,静推10%的葡萄糖酸钙10ml,妥塞敏1.0g静滴,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等处理仍无效时,根据出血的具体原因实行改良式b-lynch及间断缝合等子宫加压缝合术。
1.2 手术方法1.2.1 改良式b-lynch缝扎法[1]:主要使用于宫缩乏力所导致的出血,首先从腹腔搬出宫体,双手托住并相互挤压行“加压实验”,观察出血量,评估改良式b-lynch缝扎法潜在的成功几率,若出血停止则成功率高,可采用此方法。
术者站在产妇右方,用1号可吸收线自子宫右侧切口3cm的下缘2-3cm处进针,经宫腔自切口上缘2-3cm处出针。
快速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严重出血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快速有效止血方法,预防产后严重出血的急救止血处理。
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剖宫产术中快速宫腔填塞纱条预防产后严重出血的5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及有产后出血倾向产妇,采用快速宫腔填塞纱条预防产后严重出血52例,止血效果迅速,可有效避免发展为产后严重出血,成功50例,有效率为96.15%。
结论快速宫腔填塞宜在结扎子宫血管之前,能显著降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及减缓出血速度,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亦为产后凶险型出血减缓出血速度,赢得进一步抢救时间。
快速宫腔填塞纱条是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止血快速、及时有效的方法,各级医师易于掌握,特别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宫缩剂剖宫产产后出血快速宫腔填塞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增高,预防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发生成为产科工作者必然面临的挑战,术中如何快速止血,尽量减小术中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是产科医师预防及处理产后出血的策略。
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方法很多[1],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剖宫产术中快速宫腔填塞纱条预防产后严重出血52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及有产后出血倾向产妇行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后快速宫腔填塞纱条52例为观察组,年龄20~44岁,平均24.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29例,孕周34~43周,平均38+2周。
选取同期剖宫产相同病例52例为对照组,对照为行缩宫剂促进子宫收缩后行结扎子宫血管,年龄19~39岁,平均25.13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33例,孕周34~43周平均37+6周,见表1。
1.2 纱条填塞宫腔适应症:①宫缩乏力,②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出血,③胎盘黏连,④部分性胎盘植入。
1.3 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常规使用宫体注射缩宫素针20U,益母草注射液2ml,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前置胎盘者宫体注射欣母沛250ug,失血量大于400~500ml者,宫腔内或子宫下段弥漫性渗血或有开放的血管窦出血处快速用吸收线8字缝合1-2针出血后,立即采用快速宫腔填塞纱条止血。
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
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两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基础上给予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比较结果。
结果: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浓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感染概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
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行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出血。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应用;意义【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74-02剖宫产是临床实践中解决异常分娩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剖宫产后往往会带来并发症,其中,剖宫产术中的出血是临床实践中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带来的孕产妇死亡率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本研究分析了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47例和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43例。
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17例;年龄22~37岁,平均(30.11±2.21)岁。
孕次1~4次,平均孕次(2.11±0.24)次。
产次1~3次,平均产次(1.45±0.23)次。
分娩周期38~41周,平均(39.11±2.01)周。
对照组初产妇29例,经产妇18例;年龄22-36岁,平均(30.12±2.25)岁。
孕次1~4次,平均孕次(2.22±0.25)次。
产次1~3次,平均产次(1.56±0.27)次。
分娩周期38~41周,平均(39.25±2.13)周。
宫腔填纱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应用李玲摘要】目的:探究宫腔填纱应用到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的成效。
方法:抽取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78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开展常规一类的止血操作,试验组38例借助宫腔填纱实施止血操作,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出血总量、手术时长、子宫的切除率、住院时长等。
结果:比较表明了,试验组经过治疗以后手术期间的出血总量、手术时长、子宫的切除率、住院时长都好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宫腔填纱应用到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具备十分明显的成效,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宫腔填纱;价值【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08-01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即妇产科内极为普遍的一种并发症,短期中出血较多会让产妇迅速进入休克这一状态内。
近几年,产妇的致死率相应的减弱,但产后出血依旧是产妇致死的首要原因。
立即合理的止血即防范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重要对策[1]。
本文探讨并研究了宫腔填纱应用到对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实施治疗期间的成效,取得了如下成果。
1.基本资料与方式1.1 基本资料把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7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根据具备差别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有患者39例,年龄为21~31岁,平均年龄为(26±2.08)岁;有12例初产妇,有27例经产妇;有11例产妇的失血总量为700~1000mL,有17例产妇为1000~2000mL,有11例产妇为2000~3000mL;试验组借助宫腔填纱实施止血操作。
对照组有患者39例,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3.03)岁;有9例初产妇,有30例经产妇;有13例产妇的失血总量为700~1000mL,有18例产妇为1000~2000mL,有8例产妇为2000~3000mL;对照组开展常规一类的止血操作。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腹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条在剖腹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在予以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患者经治疗,61例于治疗1小时后出血症状得以控制,止血成功率高达95.31%,且其发热症状得以有效控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结论:腔填塞纱条应用于剖腹产术中大出血,具有止血效果佳、操作简单、速度快等显著优势,可作为临床理想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腔填塞纱条;剖腹产术;大出血;效果【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093-02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仍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但宫腔填塞纱条依然为一种有效、简单、迅速的止血方法[1]。
本研究针对我院64例宫腔填塞纱条应用于剖腹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者,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2.45±0.35)岁,孕周36-42w,平均孕周(38.76±1.25)w,其中初产妇46例,经产妇18例;剖腹产指征:巨大儿10例,对头盆不称13例,前置胎盘25例,妊高征8例,社会因素8例。
1.2方法患者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接受子宫和子宫体按摩等处理后,选取能够吸收线“8”字缝扎开放血窦,若以上处理后患者出血症状依然未得以有效控制,此时则采用宫腔填塞纱,具体措施如下:取长约150厘米、宽约4厘米的高压无菌灭菌纱条与抗生素浸湿的纱条,首先用卵圃钳将纱条的一端夹住,由子宫切口送入供底部,从左到右顺着宫底部由子宫角起进行反复压紧,折叠纱条,同时将子宫的下端切口与宫腔紧密填塞,以确保宫腔无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