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2课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件部编版必修2
- 格式:pptx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31
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情景导入学习目标在不考虑网贷和其他私人之间借贷下,2018年年末中国家庭负债总额为73.65万亿元,占GDP的82%,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87%。
中国家庭债务占GDP比重和债务可支配收入比远超其他新兴经济体,且债务收入比已超过次贷危机时的美国。
中国人债务过高的原因一是房贷,二是通过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借贷进行的超前消费。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如何让家庭债务降下来。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重点·科学精神]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教材P21“探究与分享”提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政府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成就“中国奇迹”。
1.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4.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教材P22“探究与分享”提示(1)我国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第2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第2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2课讲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第一框阐述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框阐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离不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因此两框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究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解这些问题,就会明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何能够成就中国经济的奇迹。
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1.2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二、教材分析。
本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从而让学生更深入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包括两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政府的经济职能”。
第一目阐述四层意思: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设计【课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教材分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的第二框,是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框题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明确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从基础上继续学习《经济与社会》,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经济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
学生学习经济知识的兴趣浓厚,提升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十分必要,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生的阅历,设计实践操作环节,增强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及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政府作用发挥知识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核心价值: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努力学习。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有效的政府治理,认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科学精神: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必要。
法治意识:各种市场主体依法参与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