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5.36 KB
- 文档页数:2
煤矿粉尘防治措施第一篇:煤矿粉尘防治措施xxxxxxx煤矿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2016年1月煤矿职业性粉尘防止措施第1条进风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
进风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卫生良好,无杂物积尘。
第2条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每一生产水平至少配备一台洒水车,洒水车必须正常使用,并有记录可查。
皮带斜井必须使用常开侧喷雾或地喷雾,大巷及采区进风石门安设自动水幕,正常使用。
第3条井下所有煤仓、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有涌水的煤仓、溜煤眼,可以放空,但放空后放煤口闸板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3T矿车卸载点必须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第4条采掘作业规程必须有综合防尘规定,对防尘系统及防尘设施、洒水防尘时间做出具体要求。
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系统和防尘设施。
第5条采掘、运输各产尘点,应遵守防尘制度,使用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粉尘治理创新,逐步降低产尘量和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准情况纳入质量标准化考核。
第6条坚持湿式打眼,井下所有地点严禁干打眼(粉尘和煤粉量监测眼除外)。
所有地点应采用风钻或风煤钻打眼,严禁使用电煤钻打眼。
第7条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每支水炮泥必须灌满水,爆破前后必须洒水灭尘、开启水幕。
放炮撤人时,由安监员负责检查并开启所有水幕,否则对安监员按违章处理。
第8条锚喷作业要实行潮料喷浆,坚持使用除尘风机和个体防尘保护。
第9条炮采工作面、机采工作面炮采段、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爆破前和综掘工作面割煤前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1、在煤巷、半煤巷炮掘工作面打爆破孔前,必须先打注水眼,使用快速封孔器进行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炮眼深0.2米,注水直至孔周围炮眼出水为止。
2、煤巷、半煤巷综掘工作面在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后,必须进行短壁快速注水。
要求每次打孔4个,并联合注水。
注水眼深度比循环进度深0.2米,直至注水孔周围煤壁出水后方可开始割煤。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府谷县老高川乡恒益煤矿有限公司目录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二、防治措施 (2)1、粉尘防治预防措施 (2)2、噪声防治预防措施 (4)3、有毒有害气体防治预防措施 (5)4、高温高湿防治预防措施 (6)5、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预防措施 (7)6、振动的预防措施 (7)7、其他措施: (8)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煤矿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不良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下工作时,由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可能影响劳动者健康的诸因素。
煤矿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1)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2)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震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3)生物性致病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长期不良劳动体位、能量代谢率的增高、连续作业时间过长、劳动强度指数>25以上、精神或视力的长时间过度紧张、甚至超出了生理机能临界值。
3、作业环境不良或防护设施不到位,如厂房低矮、作业空间狭小、通风换气量不够,采光照明、采暖防寒、露天作业及生产作业局部不合理或达不到卫生标准要求。
在煤矿生产中,这三类职业危害同时存在,但主要是粉尘、毒物、噪声、震动、高温、高压、高气湿、体力劳动强度过大、作业空间狭小、气流中含氧量低及暗视应等。
4、职业病,我矿职业病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接触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高温高湿、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防治措施1、粉尘防治预防措施煤矿的矿尘主要是岩尘和煤尘,其危害极大,不仅污染工作场所,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尘肺病和皮肤病,而且能加速机器磨损,缩短精密仪表的使用时间,降低工作场所的可见度,使工伤增多;煤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发生爆炸,酿成严重的灾害。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及治理建议尘肺病是目前煤矿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当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
近几年来,煤矿综合防尘工作取得了卓越成绩,尤其是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后,通过开展煤矿安全监察及乡镇煤矿停产整顿,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防尘资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各项防尘规章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防尘设施,普遍开展了以湿式作业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尘肺病发病率得到一定控制。
但由于煤炭开采环境条件差、产尘环节多、粉尘治理难度大、对粉尘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目前粉尘危害仍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和保障煤矿工人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现状目前,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危害仍然十分严重。
据山东煤矿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22年对75个煤矿的调查显示,采煤工作面总粉尘浓度平均18.1mg/m3,最高浓度246.0 mg/m3,样品合格率为54.7%;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8.4 mg/m3,最高浓度98.2 mg/m3,样品合格率为23.7%。
岩石及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总粉尘浓度平均12.6mg/m3,最高浓度48.4 mg/m3,样品合格率为60.8%;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4 mg/m3,最高浓度55.1 mg/m3,样品合格率为43.9%。
按采掘工作面的不同,分别统计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两种粉尘浓度的合格率。
采煤工作面两种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39.0%,掘进工作面两种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49.3%,说明采煤工作面粉尘危害更严重。
从采掘工作面总粉尘浓度与呼吸性粉尘浓度统计结果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总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56.5%;呼吸性粉尘浓度样品合格率为32.8%,说明同样的防尘措施,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果差。
防尘工作存在的不足据调查作业场所防尘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个是防尘设施降尘效果不好,如喷雾头雾化效果差等;第二个是有些煤矿防降尘设施使用不正常,作业人员未养成使用防降尘设施的习惯,如出煤不洒水、放炮时不开净化水幕等;三是个别地方煤矿存在违章现象;四是部分采掘工作面防降尘设施单一,起不到有效降低粉尘浓度的作用;五是接尘工人不能按照相关规定配戴防尘口罩,在某次调查中,150个采掘工作面中接尘工人未戴防尘口罩的有33个工作面,占22.0%,仅个别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的28个工作面,占18.7%;六是部分地方煤矿还未开展粉尘监测工作。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
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李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05期[摘要] 为了有效地控制煤矿粉尘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粉尘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影响,主要通过分析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有哪些,在有效结合了煤矿的行业特点之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井下作业以及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所改善。
[关键词] 煤矿粉尘;职业病;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TD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5-0163-01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煤矿行业的机械作业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煤矿粉尘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数量多的同时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煤矿粉尘严重危害了煤矿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有效地降低粉尘的排放,改善煤矿的工作环境,阻止一切煤矿事故的发生,是当今社会解决煤矿行业生产最重要的问题。
当然,近几年来,我国在煤矿粉尘上的研究很多,跟随者技术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推出新设备的同时也不乏缺点,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操作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致使煤矿粉尘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此,有效地研究粉尘的防治措施,对改善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以及健康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一、煤矿粉尘的职业病危害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的时候,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粉尘环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煤矿行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就是尘肺病,本文主要总结了由于粉尘成分的不同,致使煤矿工人常患的三种病症:(1)由于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肺病;(2)由于吸入煤尘和岩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矽肺病;(3)由于吸入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矽肺病。
这三种职业病都是由于长期吸入巨量的煤矿粉尘所导致的,所以现在的医学水平很难治愈这三种职业病。
二、煤矿粉尘的防治措施当然,引起这三种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粉尘,而煤矿粉尘的成因却是很多方面的,这不仅与矿井的工作环境有关,例如井下的通风方式和采掘工艺等,还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系。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文章栏目:职业病防治网一、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侵害,称为职业危害。
(二)职业危害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3、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二)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井下的氡气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矿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的特点,易造成矿工腰腿疼和各种外伤等。
二、职业病、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在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
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
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
浅谈煤矿井下粉尘危害及防治措施邮编:719000【摘要】矿井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尘土,对矿井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使矿井安全生产能够更好地开展,我们要把粉尘的危害降到最低,而要控制好粉尘的危害,因此,应引起各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重视煤矿的安全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尽量降低粉尘对工人的伤害。
【关键词】煤矿;粉尘;危害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粉尘。
煤尘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不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会导致严重的火灾等事故,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为此,应加强矿井粉尘治理,采用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粉尘危害及安全生产,营造安全生产条件。
一、煤矿井下粉尘产生及危害(一)煤矿粉尘煤尘是煤炭开采中的一种细小的煤粒、岩粒和其他固态材料,它是由煤层和岩层一起产生并生成的。
灰尘有浮尘和落尘两种形态,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煤尘是一种能够长期在大气中漂浮的灰尘。
煤尘按照组成分为岩尘、煤尘和水泥尘。
在这些样品中,煤粉的颗粒尺寸分别为0.75~1毫米和10~45微米。
(二)煤矿粉尘的产生及分布在矿井生产的每个阶段,例如钻井、爆炸、截断、支撑、卸货、卸料、搬运、吊装、设备施工等都会造成很多的尘土。
在采掘、喷浆、运输、装载等作业场所都会出现。
尤其是在煤矿的采掘中,媒体的含尘量最大,占到了70%~80%;其次是装车体系,占10%~15%;喷浆机工作的比例为5~10%;其他职位的比例是2%到5%.(三)煤矿井下粉尘危害1.引发尘肺病由于人体皮肤属于潮湿的,矿井中的工人长期接触粉尘,会造成皮肤产生炎症。
此外,长时间的接触粉尘,会通过呼吸道残留在肺部,导致慢性的职业病。
在详细的研究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矿井下的粉尘种类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尘肺病也是不一样的。
1)硅肺病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高,所以二氧化硅是矿山区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症,一旦接触到了二氧化硅,就会引起肺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诱发硅肺病。
2)煤矿肺由于呼吸道的粉尘中有很多的煤尘和游离二氧化硅,因此,从事混合工程的人员,患有这类疾病。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文章栏目:职业病防治网一、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侵害,称为职业危害。
(二)职业危害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3、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二)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井下的氡气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矿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的特点,易造成矿工腰腿疼和各种外伤等。
二、职业病、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在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
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
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
煤矿职业病防治举措有哪些
1、煤工尘肺病的预防举措:井下采纳综合防尘,做到喷雾、洒水灭尘后
再作业;湿式钻眼凿岩,常常冲刷积尘巷道等。
同时,应付粉尘作业工人按期
健康检查及复查。
教育员工做好个体防备的自觉性和充足认识粉尘的危害性。
2、对有害气体防治举措:增强井下通风管理,一定从矿井到采掘都要以风
定产,根绝细风、无风作业。
同时,仔细履行“三大规程”施工和作业,严防CH4等有害气体聚集。
此外要增强电气设施检查维修,根绝漏电、失爆现象产
生。
对采空区及废巷实时关闭;踊跃组织员工学习、培训,提升员工对有害气
体危害性的认识和防备意识。
3、物理要素的防备举措:第一为从业人员配足切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劳动防备用品。
同时做好各通风系统的风量分派和调理,使采掘作业地址温
度切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4、不测事故的预防举措:仔细落实员工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按年度
教育培训计划联合员工素质的实质状况,以及矿井采掘规划有次序有针对性地
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及安全技术,有目的地提升员工安全作业素质。
矿还应
在生产过程中联合实质采纳有效的预防举措,增强监察管理和检查落实,必需
时进行停产整顿,除去隐患。
5、预防炮烟等中毒的举措:增强通风,用水炮泥及用黏土炮泥封实炮眼,严格履行放炮制度和放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煤矿常见职业病及防范我国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此外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局部振动病、取业中毒及滑囊炎等也是我国煤矿工人的多发病。
1、尘肺病(1)定义尖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肺纤维化就是患者的肺部发生进行性、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破坏正常肺组织,使肺的弹性降低逐渐影响呼吸功能及其他系统功能,是一种较严重的职业病。
煤炭系统常见的尘肺有硅肺、燥肺和煤硅肺。
掘进工种易患硅肺。
采煤工种、煤仓、煤厂、烧煤锅炉、码头煤房装卸等接触煤的工种多患煤肺。
由于煤矿职工工种不固定,调动频繁,既可接触岩石粉尘,又可接触煤尘,易患煤硅肺。
(2)尘肺病表现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
尘肺病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或者只有很轻微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时才会发现。
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尘麻病人,就会出现或轻或重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
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气短,病情较轻的,往往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爬山时感到气短,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
再严重一点的,做一些轻体力劳动,走上坡路或上楼梯时有明显气短。
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时,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以有咯血、无力、消瘦、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3)预防尘肺病尘肺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可以从技术措施和卫生保健措施两方面加以预防。
1)技术措施: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具体见粉尘控制部分。
2)卫生保健措施: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2、职业中毒(1)定义及分类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煤矿主要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前言煤矿工人是我们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煤矿工作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长期受到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影响,煤矿工人很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煤矿产业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主要职业病有十种,包括尘肺病、振动性白手指、职业性听力损失、职业性皮肤病等。
因此,了解并掌握煤矿主要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尘肺病的防治1.生产工艺上的防治。
减少矿井开采、运输、加工、装卸等工序中的粉尘产生;清除和收集煤矸石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煤炭的处理方法,如采取分级沉淀、流程水、湿式粉碎等方法,减少粉尘产生。
2.个人防护措施。
煤矿工人应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防护衣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长时间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3.定期体检。
煤矿工人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尘肺病。
振动性白手指的防治1.工作环境上的防治。
减少和防止手部长时间暴露于低温、潮湿、震动等有害环境中。
2.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保暖手套,保持手部温暖;少抽烟、少喝酒,保持生活规律等。
3.定期体检。
振动性白手指具有特殊的潜伏期,需要定期体检进行诊断。
职业性听力损失的防治1.生产工艺上的防治。
采用低噪音工具,减少噪音产生;选用低噪音设备,如低噪音矿车、低噪音压缩机等。
2.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装备;减少在高噪音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休息。
3.定期体检。
职业性听力损失需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职业性皮肤病的防治1.生产工艺上的防治。
采用无害工具、设备和材料;减少皮肤接触有害物质;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工作环境。
2.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清洗工作衣服、防护装备等。
3.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性皮肤病。
结论煤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煤矿工人很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
为了维护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生产工艺上的防治、个人防护措施和定期体检。
煤矿职业病伤害身分及伤害后果.防备措施煤矿临盆中产生的职业病伤害身分重要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以及某些深度井工煤矿的硐室温度高.湿度大等不良的气候前提.职业病伤害后果重要有:1.临盆性粉尘煤矿临盆中, 采煤.掘进.支护.晋升运输.巷道维修等临盆环节均产尘.可引起矿工尘肺病.2.有害气体因为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消失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使人中毒受伤或逝世亡.3.临盆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重要起源于井下机械化临盆.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器械的噪声和振动特殊大.使人听力降低.甚至耳聋等.4.不良气候前提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合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如长期在潮湿情况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职业病伤害防备措施重要有:1.粉尘防护措施:1.加设喷雾洒水降尘举措措施.2.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运用.3.增强小我防护的器具.4.分派合理的风量.2.有害物资气体防护措施有:①清除毒物.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重要起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警等. 因为许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经由过程增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清除和降低有毒气体含量,净化空气,是清除毒物伤害的最基本.最有用的措施.②增强小我防护.炮后烟未散去或功课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运用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3.噪声和振动防护措施有:噪音伤害预防掌握.吸声,消音,隔音,隔振,卫生保健措施.(1)掌握噪声传播.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构造和隔声装配将噪声源关闭,防止噪声传播.(2)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运用耳塞防护.适合的耳塞隔声后果可达30—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后果较好.(3)合理安插劳动轨制.工作时光穿插歇息时光,歇息时光分开噪声情况,限制噪声工作时光,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伤害.4.高温伤害防护措施有:合理安插热源,隔热,增强通风换气,增强个别防护.(1)通风降温.加大风速清除热量.(2)喷雾洒水降温.在工作面喷雾洒水既可以降温又可以降尘.(3)保健防护.供应水,以填补人体所需水分和盐分.(4)小我防护.给工作人员供给壮实.耐热.广大.便于操纵的工作服.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具.隔热靴等.。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防范措施煤矿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以及某些深度井工煤矿的硐室温度高、湿度大等不良的气象条件。
职业病危害后果主要有: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职业病危害防范措施主要有:1、粉尘防护措施:1.加设喷雾洒水降尘设施。
2.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使用。
3.加强个人防护的用具。
4.分配合理的风量。
2、有害物质气体防护措施有:①消除毒物。
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灾等。
因为很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通过加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排除和降低有毒气体含量,净化空气,是消除毒物危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②加强个人防护。
炮后烟未散去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应用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
3、噪声和振动防护措施有:噪音危害预防控制。
吸声,消音,隔音,隔振,卫生保健措施。
(1)控制噪声传播。
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
(2)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利用耳塞防护。
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较好。
(3)合理安排劳动制度。
工作时间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范本煤矿粉尘是指在煤矿采掘、运输和加工等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固体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被呼吸器官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粉尘危害,保障矿工的健康安全,下面将介绍煤矿粉尘危害及其防治的范本。
一、煤矿粉尘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煤矿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可以深入到人体的呼吸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尘肺、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疾病: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会导致矿工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癌症:煤矿粉尘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例如石棉、二甲基亚砜等,长期接触会增加患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概率。
4. 皮肤疾病:煤矿粉尘中的某些有害物质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瘙痒、疱疹、湿疹等皮肤疾病。
5. 眼部疾病:长时间暴露在煤矿粉尘环境中,眼睛容易发生刺痛、红肿、眼干涩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眼角膜损伤。
二、煤矿粉尘防治范本1. 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煤矿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煤矿粉尘的防治。
包括《煤矿安全规章制度》、《煤矿安全生产标准》等文件。
2. 加强宣传教育: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矿工的宣传教育,普及煤矿粉尘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引导矿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3. 环境治理:煤矿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煤矿粉尘的产生,例如加强风管和排尘系统的维护管理,合理设置风流,减少矿石的磨碎和粉砕等工艺过程。
4. 个体防护用具:煤矿企业应当为矿工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确保矿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个人安全。
5. 定期体检:煤矿企业应当定期组织矿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患有煤矿粉尘相关疾病的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6. 健康监测和评估: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煤矿粉尘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粉尘浓度在规定范围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超标。
7. 参与政府行动: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相关的煤矿粉尘防治行动,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煤矿粉尘的防治工作。
煤矿粉尘的危害及其防治煤矿粉尘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炭开采、煤炭运输和煤炭加工等环节产生的煤矸石和煤炭破碎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的总称。
煤矿粉尘主要由含有煤炭中的煤尘和岩石粉尘组成,其中煤尘是最主要的成分。
煤矿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污染:煤矿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会造成矿井内外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矿工的健康。
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颗粒小而轻,容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进而堵塞肺部细支气管,导致肺部疾病。
2. 爆炸和火灾危险:煤矿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形成可燃和爆炸性的混合物。
当矿井内存在刺激源,如明火或静电,煤矿粉尘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就会产生爆炸。
爆炸引发的火灾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职业病:长期暴露在煤矿粉尘环境下的矿工容易患上职业性肺尘病。
煤尘在呼吸道中积累,会导致煤尘沉积于肺泡和支气管,进而引发肺部疾病,如煤尘肺(尘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
为了防治煤矿粉尘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通风系统的建设:煤矿内应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通过输送新鲜空气,排除煤矿粉尘。
通风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矿井内的煤尘浓度,提高空气质量。
2. 水喷洒和湿化处理:在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定期对煤炭进行水喷洒和湿化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喷洒水雾可以使煤尘颗粒吸湿增重,减少颗粒的飘散。
3. 粉尘防爆设备的安装: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合理安装粉尘防爆设备,如防爆风机、防爆照明设备等,以防止粉尘爆炸和火灾的发生。
这些设备具有防尘、防爆的功能,能够提高矿工的安全性。
4. 矿工个人防护措施:矿工在工作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眼镜、防尘服装等,以减少粉尘对身体的侵害。
此外,还应培训矿工正确使用和保养个人防护用品,增强防护意识。
5. 环境监测与控制:煤矿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检测煤矿粉尘的浓度和成分,及时调整排风设备和控制措施,确保煤矿粉尘达到安全标准。
6. 定期健康检查:矿工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煤矿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尘肺病是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过量细微的粉尘而引起的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它是一种严重的矿工职业病,此外职业中毒、噪声性耳聋、滑囊炎等也是煤矿职工的多发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相关权益,煤矿必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当职工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煤矿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煤矿对不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单位,给予适当岗位津贴;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我矿必须从防治方面着手。
一、预防职业病的措施﹙1﹚完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建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健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授预案。
﹙2﹚大搞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如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以低噪声设备代替高噪声设备等。
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
﹙3﹚采取通风、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4﹚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防止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
﹙5﹚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确保这些项目完成后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可以达国家标准。
﹙6﹚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8﹚合理安排休息制度,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
﹙9﹚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症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
﹙10﹚根据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健康标准,定期作业环境中生产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煤矿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亦称粉尘),如打眼、爆破、落煤、装运、提升等。
特别是采掘工序产生的粉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而其中几乎有80%的矿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浮尘。
矿尘包括煤尘和岩尘。
由于它们的存在状态不同,把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浮尘;沉落下来的粉尘叫落尘;浮尘和落尘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矿尘的危害性大小与矿尘的成分、粒度及浓度有关,直径小于5mm的矿尘为呼吸性矿尘。
这类矿尘能进入人体的肺部,导致尘肺病,危害性最大。
因此,对矿井防尘的基本原则是:降低产尘量,防止矿尘变化成有危害的悬浮物。
一、尘肺病害与综合防尘1、尘肺病危害实际结果与实际情况表明:矿尘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呼吸道发炎并增发呼吸失调的机率,井下职工长期吸入含有矿尘的空气引起的肺部纤维增生性疾病,也就是患了尘肺病。
尘肺病是矿尘直接危害人体的一种严重性病症。
轻者表现为气喘、咳嗽、胸痛,使人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呼吸困难,心肺功能障碍,直至死亡。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矿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
截止1997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矿尘肺患者累计达17.5万人,现患病人数12.1万人,占全国所有尘肺病总患者的46.5%,每年要死亡2000至3000人,国有重点煤矿患病率为6.33%,有三个矿务局尘肺患病率高达16%以上。
地方煤矿矿尘肺患病高于国有煤矿。
国有重点煤 2矿尘肺病平均患病率为6.33%,国有地方煤矿尘肺平均患病率为8.11%,全国有些行业各种尘肺病例数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中煤矿行业尤为明显。
2017年,煤炭行业尘肺病总数达到25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不含乡镇煤矿工人的尘肺发病,一大批工人将丧失劳动力,势必造成矿工的短缺,直接影响煤矿的发展,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综合防尘的认识由此可见,能否搞好本煤矿的综合防尘的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矿工的身体健康和保护矿工劳动积极性,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声誉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发展。
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
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
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
(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
(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
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
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
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
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
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
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常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护,即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
管,经常性地维修和管理工作。
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3、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坚决限制、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
(2)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和接触时间。
(3)湿式作业。
目前煤矿湿式作业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湿式凿岩、喷雾洒水、煤层注水等。
(4)加强个体防护。
个体防护是对技术防尘措施的必要补救,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