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1.16 KB
- 文档页数:2
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煤矿作为传统的能源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煤矿职业危害的特点1. 物理危害:煤矿中存在高温、低温、高湿、高压等物理因素,容易导致工人中暑、冻伤、高压电击等事故。
2. 化学危害:煤矿作业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这些有害气体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3. 职业病危害:煤尘、温度、湿度等因素容易引起工人患上煤工尘肺、高血压、心脏病等职业病。
4. 机械危害:煤矿中的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5. 精神危害:煤矿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工人出现疲劳、压力等精神危害。
二、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建立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
制度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章制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操作方法、安全要求等,确保作业的安全可靠。
2. 岗位风险评估:对煤矿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安全培训:开展煤矿职业危害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防护设施: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存在的危害,为工人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服、呼吸器等。
5. 定期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6. 事故报告和调查:对煤矿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总结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7.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 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危害与灾害防治一、煤矿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是矿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煤尘、毒气、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危害。
这些危害是与煤矿工作紧密相关的,其危害程度和种类随着煤矿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煤尘危害煤尘是在煤矿工作中产生的一种颗粒物,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在空气中漂浮着,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这种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产生呼吸道疾病,例如煤工肺、尘肺等。
这些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包括气短、咳嗽、胸闷等。
2. 毒气危害在煤矿的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会使工作人员感到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命。
3. 噪声危害煤矿工作现场与设备的噪声也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长时间接触噪声会导致听觉功能障碍,并且会引起头痛、失眠、易怒、注意力不足等心理疾病。
4. 振动危害在煤矿工作中,很多的设备都会产生振动,如果频率和幅度较大,会对工人的手腕和脊柱造成影响,进而产生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病等。
5. 放射性物质危害在某些煤矿中,会含有放射性物质,例如铀、钍、钾等,如果矿工长期接触这些放射性物质,会使其患上放射病,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
二、灾害防治煤矿灾害是指在煤矿开采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意外事件,例如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火灾、矿井塌陷等。
这些灾害会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和防治。
1. 瓦斯控制瓦斯是指在煤矿工作中产生的一种气体,如果瓦斯无法及时排放,因其易燃性和爆炸性,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合理布局瓦斯抽放孔,安装瓦斯抽放设备,及时排放瓦斯等,来控制瓦斯的产生和积聚,降低瓦斯爆炸的风险。
2. 煤尘防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正确选用防煤尘设备,对煤粉进行湿法喷淋处理、调整矿井风流方向、合理设置呼风机和压风机等措施,来防止煤尘的产生和扩散,降低煤尘爆炸的危险。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煤矿作业场所是一种具有较高职业病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在这里长期接触煤尘、噪音、高温等因素,容易患上煤炭工人职业病,如煤工尘肺、噪音性聋等。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文就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控制煤尘污染煤尘是煤矿作业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了控制煤尘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湿法喷洒降尘剂,降低煤尘浓度;(2)提高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的密闭性能,避免煤尘外扬;(3)加强通风系统的改建,确保煤矿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4)使用矿工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工人的呼吸道不被煤尘侵害。
2.防止噪音污染(1)在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选择低噪音设备;(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适当间隔设备等;(3)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控制高温、高湿环境(1)改善通风设备,提高空气流通;(2)设置通风降温设备,如风冷机、冷却塔等;(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4)提高工人的防暑水平,加强防暑设备配备,如饮用矿泉水、佩戴隔热服等。
4.健康监测和保健定期进行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行职业病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水平。
对于已经患病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关注其康复情况。
5.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煤矿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建立职业病防治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地实施。
总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控制煤尘、噪音等污染物的产生,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
此外,还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和保健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煤矿开采作业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
下面将对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煤尘危害1. 煤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煤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长期吸入会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煤尘对眼睛的危害:煤尘会使眼睛发炎、刺痛,并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职业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煤尘控制,提高煤粉捕集效率,建设尘毒害岗位隔离区域;员工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装备,定期体检,减少煤尘对身体的危害。
二、瓦斯危害1. 瓦斯爆炸危害:瓦斯是煤矿中最主要的危险气体,一旦积聚、泄漏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2. 瓦斯中毒危害:长期暴露在含有大量瓦斯的环境中,瓦斯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身体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时间接触瓦斯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检测与排风系统建设,提高瓦斯监测仪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与报警机制;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保证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物理因素危害1. 噪声危害:煤矿作业中,机械设备、爆破声等会产生高强度噪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发噪声聋、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2. 振动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对人体的神经、血管和关节造成损伤,导致手指僵硬、手臂麻木、腰痛等职业疾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噪声与振动监测,采用隔离、吸音、降噪等技术手段控制噪声与振动;员工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煤矿作业存在着诸多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治对策。
矿井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条例规定,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计划。
1、成立本矿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安全副矿长任副组长,其他副矿长、安全、通风、生产、劳资、工会、矿办、医疗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本矿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综合防尘措施、粉尘检测制度,并组织实施。
按规定对各类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检查,监督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监定、发放工作。
3、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全矿职工预防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4、按如下规定进行粉尘浓度检查测定:(1)、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地面测定1次;(2)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一次;(3)采掘工作面职工个人呼吸粉尘程度,每3个月测定1次。
其它产生粉尘的地点,半年测定一次。
每个采样工种分2个班次连续采样,1个班次内至少采集2个有效样品。
定点呼吸性粉尘,每月测定一次。
(4)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5、每次测定结果必须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相对照,发现超标时,应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处理对策,实施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6、井下生产各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按照我矿《综合防治管理制度》和防尘洒水的规定,健全完善综合防尘系统,并保证整个系统管道畅通,阀门合理,水源充足,操作灵便。
7、掘进工作面还必须采用湿式打眼,冲刷煤壁、水炮泥,放炮喷雾,装煤洒水等防尘措施,每部运输机头或转载点都必须安装喷雾洒水等灭尘措施。
8、严格控制粉尘浓度和吸入人体,在采取综合防尘灭尘措施的同时,还必须佩戴个人防尘口罩或面具。
9、后勤供应等部门必须准备充足的综合防尘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职工防尘保护用品。
财务部门负责从矿安全技措专项资金中支付综合防尘材料费用。
安全部门要监督检查综合防尘系统的使用和完好程度,个人防尘用品使用情况该使用的不使用,按“三违”严肃处理。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一、管理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员工依法享有职业卫生健康保护的权利,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二、术语、定义1、职业病:是指企业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职业危害:是指对职业活动的企业员工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禁忌症:是指企业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及个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
4、有害作业:是指在施工生产环境和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三、管理职责1、安全科负责全矿职业病预防、统计管理工作。
负责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定期每年与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联系,对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对现场存在的不合格检测项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2、综合办公室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职工进行体检。
3、劳资科负责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工资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患者入厂,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入厂;对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职业病患者,应当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各基层单位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病防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给员工个人卫生防护用品;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档案。
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一、背景介绍某煤矿作为一个煤炭开采企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煤矿工人经常暴露在煤尘、硅尘和其他有害物质中,面临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制定该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以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在3年内,降低煤矿职工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职工职业健康水平,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2. 任务:(1) 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健全预防职业病的机制。
(2) 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3) 完善职工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工艺装备,改造和提升劳动环境。
(4) 强化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5) 建立和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管理:(1) 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
(2)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3) 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实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加强宣传教育:(1)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2) 制作宣传资料,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3. 完善设施和装备:(1) 购置先进的防护设施和装备,提高职工的劳动保护水平。
(2) 定期维护和检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4. 改善劳动环境:(1) 进行劳动环境风险评估,在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2) 加大投入,改造和提升劳动环境,建设绿色矿山,降低职业病危害。
5. 加强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1) 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职业病防治档案信息系统。
(2) 定期进行职业病防治档案审查和整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监督和评估1. 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该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定期组织会议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一、煤尘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的破碎、装卸、运输等操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煤矿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伤害。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患肺部疾病,如尘肺、职业性支气管炎等。
针对煤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通风设备的改造和使用,保证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新;二是提高煤矿工人的防护意识,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减少对煤尘的直接接触;三是加强煤矿工人的健康体检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人员。
二、爆炸和火灾危害煤矿内部常年积聚着大量的可燃气体,一旦受到火花或高温物体的引燃,便会引发爆炸和火灾。
煤矿爆炸和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为了防止煤矿爆炸和火灾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对煤矿内部可燃气体的监测和控制,确保煤矿内部的空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二是加强对煤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设备的故障引发火灾;三是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内部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机械设备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便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
煤矿工人在接触机械设备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为了防止机械设备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煤矿机械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二是提高煤矿工人的技能和操作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规范操作行为;三是配备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工人的身体安全。
四、工业毒物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工业物质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工业毒物一旦接触到人体,便会引发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防止工业毒物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规范工业毒物的使用和管理,尽量减少其对工人的危害;二是加强煤矿工人的个人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三是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因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症状。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防范措施煤矿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以及某些深度井工煤矿的硐室温度高、湿度大等不良的气象条件。
职业病危害后果主要有: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职业病危害防范措施主要有:1、粉尘防护措施:1.加设喷雾洒水降尘设施。
2.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使用。
3.加强个人防护的用具。
4.分配合理的风量。
2、有害物质气体防护措施有:①消除毒物。
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灾等。
因为很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通过加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排除和降低有毒气体含量,净化空气,是消除毒物危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②加强个人防护。
炮后烟未散去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应用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
3、噪声和振动防护措施有:噪音危害预防控制。
吸声,消音,隔音,隔振,卫生保健措施。
(1)控制噪声传播。
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
(2)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利用耳塞防护。
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较好。
(3)合理安排劳动制度。
工作时间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为了做好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使生产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经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制定____年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内容1、继续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继续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韵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制定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总负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岗位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和责任保证制度。
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的关系,以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为目标,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任。
(2)以责定权,以控制效果定奖,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把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目标分解或者压在劳动者身上。
(3)要根据职业病防治目标与计划,明确职责范围、基本任务、工作标准、实施程序、协作要求和奖罚办法等内容。
(4)指标分解和考核要有针对性,抓住影响职业病防治控制效果的关键,达到责任指标化、考核数据化、分配差额化(即职业病防治工作绩效的大小与奖惩挂钩)。
2、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帐册等有关情况,按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在本公司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家属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或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3、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4、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建立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1. 煤矿职业危害概述煤矿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与煤矿开采和利用相关的职业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矿工长期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下,接触到各种有害物质和有害环境,容易引发一系列职业病和健康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煤矿职业危害:1.1 粉尘危害煤矿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矿工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煤尘环境中,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慢阻肺等。
1.2 有毒气体危害煤矿中存在着一些有毒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会引发中毒和窒息等严重后果。
1.3 机械伤害煤矿作业中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工人受伤。
尤其是在矿井内部狭小的空间中作业,容易发生机械碰撞、坍塌等意外事故。
1.4 噪音危害煤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容易引发听力损害、心理问题等。
此外,噪音还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为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煤矿企业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2.1 粉尘防治煤矿企业应加强粉尘控制工作,采取合适的湿法喷雾、通风、抑尘剂等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定期进行矿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2.2 有毒气体防治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监测和排放控制。
建立严格的通风系统,及时清理矿井内的有毒气体,并对矿工进行气体监测和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2.3 安全设施的完善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矿井内的通道、架空管道、安全出口等畅通无阻,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眼镜等。
2.4 噪音控制煤矿企业应采取噪音控制措施,如修改作业方式、使用隔音设备、佩戴耳塞等,降低噪音对工人的伤害。
同时,定期进行噪音监测和评估,及时改进控制措施。
煤矿生产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及煤矿职业病防护措施文章栏目:职业病防治网一、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一)职业危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对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侵害,称为职业危害。
(二)职业危害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2、劳动组织中的职业危害3、作业环境的职业危害(二)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主要职业危害是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振动、不良气候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5、放射性物质井下的氡气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矿工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也是煤矿井下的特点,易造成矿工腰腿疼和各种外伤等。
二、职业病、煤矿主要职业病、职业禁忌症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但在法律上讲,职业病是指职工因受职业危害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诊断、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
煤矿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
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耳聋,振动引起的疾患和高温引起的疾患等。
1、尘肺病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在10%以上时叫矽尘,矿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大对人的危害越严重。
当人肺部吸入矿尘以后,人肺组织呈弥漫性纤维化增生,肺功能衰竭,也就是尘肺病。
煤炭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范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具有激烈的硫磺气味及酸味,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4337,易积聚在巷道底部,易溶于水。
SO2能被眼黏膜和上呼吸道黏膜的富水黏液汲取,刺激眼黏膜和鼻咽等黏膜;在潮湿的矿内,能与空气中水分子结合缓慢形成H2SO2或H2SO2,使其刺激作用更强。
同时对煤矿井下的主要机电设备有较强的腐蚀性,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当空气中浓度为0.3~1PPm时,健康人可由嗅觉感知,使呼吸道轻度收缩,呼气受阻;4~6PPm时,则对鼻咽及呼吸道粘膜有激烈刺激作用;长时间在5~10PPm的环境中呼吸,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
呼吸道阻力增大、呼吸道炎症及肺泡本身受到SO2破坏的结果,可导致肺气肿和支气管炎哮喘。
吸入高浓度的SO2空气,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发生声门水肿和呼吸道麻痹,浓度400~500PPm时可马上危及生命。
矿井最高同意浓度为0.0005%。
矿内含硫矿物氧化,燃烧及在含硫矿物中爆破都会生产SO2。
含硫矿层也涌出SO2。
6.氨气(NH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气体,对空气相对密度为0.9,易溶于水,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矿井最高同意浓度为0.004%。
主要在矿内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产生。
7.氢气(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爆炸性的气体,矿井安全同意浓度为0.5%。
它是在矿井火灾或爆炸事故中及井下充电硐室均会产生。
8.氮气(N2)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
在正常状况下,氮气对人体无害,但有窒息性。
在废弃的旧巷道或隔离火区内,可积存大量的氮气,从而使氧浓度相对地减少,使人因缺氧而窒息。
9.甲烷(瓦斯CH2)甲烷是矿井最为有害的气体(通常指瓦斯CH2)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554。
故常积聚在巷道的顶部。
瓦斯分子直径小,渗透性很强,为空气的1.6倍,很容易扩散。
因此,封闭在采空区内的瓦斯,仍能不断地渗透到矿内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中的瓦斯浓度。
煤矿职业危害治理方案煤矿作业环境中存在各种有害物质和危险因素,可能对从事煤矿工作的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与伤害。
为了保护煤矿工作人员的健康,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职业危害治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煤矿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研究其影响以及治理方法。
一、煤尘治理煤矿作业环境中,煤尘是最常见、最危害性较大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浓度的煤尘会直接威胁到职工的呼吸道,造成矿工的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职业性肺炎。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煤尘治理方案十分必要。
煤尘治理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煤尘监测监测煤矿作业环境中煤尘浓度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煤尘治理措施,是煤尘治理的关键。
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空气检测,煤尘浓度达到危险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清扫煤尘、通风处理等。
2.防尘措施加强煤矿作业设备及工作场所防尘措施,是煤尘治理中的另一个重点。
例如,安装局部排风、开设沉降池、加装除尘器等,都是有效的防尘措施。
对于个人防护方面,应该配备适当的口罩、防护镜、手套等物品,要求矿工佩戴和正确使用。
3.煤尘清扫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清扫,清除已经沉积在设备或地面上的煤尘,保障作业环境的清洁卫生。
煤尘清扫可采用机械和手动相结合的方式,每天对空气、设备、物品和地面进行清扫和清理。
二、粉尘治理在煤矿作业过程中,不仅有煤尘,还有其他粉尘危害。
随着作业方式的变化,还可能会产生钻孔尘、爆破尘、修建尘等多种粉尘。
这些不同类型的粉尘对职工的危害程度不同,相应的,治理方法也有所区别。
对于粉尘治理,煤矿应该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科学防治针对不同类型的粉尘,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对于重金属尘、有机物尘,可以采用吸附、氧化、还原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而对于磨料粉尘、矿物粉尘、建筑粉尘,则可以采用湿式处理、干法静电除尘等措施进行治理。
2.提高作业场所的通风通风是治理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通风设备的投入、改善通风设备运行情况等方式,提高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有效地减少粉尘危害。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一、粉尘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岩石尘等粉尘污染非常严重。
这些粉尘进入人体会导
致职业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于容易飞扬的物质,如煤尘、矸石等,需采用湿法降尘技术。
3、应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噪声污染
煤矿作业现场噪声污染严重,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和神经病变。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合理设计煤矿作业场所和机器设备,降低引起噪声污染的源头。
2、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引导职工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3、避免在休息区或生活区设置与工作有关的区域,避免工作噪声对生活造成干扰。
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危害之一,例如煤与矸石垮塌、地质构造裂缝等。
这些灾害给井下工作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灾害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对潜在灾害区域的巡查和监测。
3、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
四、化学品危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化学物质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氮氧化物等。
这些有害气体如直接吸入人体会出现各种疾病或生命危险,因此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开采工作区域定期检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进行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
的设置。
2、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品和工艺流程。
3、指导职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