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格式:ppt
- 大小:713.00 KB
- 文档页数:25
结构理论(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围绕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有它特殊的运动状态。
早在本世纪初,科学实验已证明了电子是一种质量为9.11×10-28g的微小粒子,证明了电子的运动具有粒子性。
但是,以后科学实验又证明了电子的运动和光、X射线一样具有波动性。
这就是说,电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子运动的这种波粒二象性,使它难以用经典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定律来描述。
现代研究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叫做原子波动力学。
它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人发展起来的。
它的基本方面是一些复杂的数学波动方程,叫做薛定谔方程。
核外电子的运动正是通过计算薛定谔方程的解来加以描述的。
这里,我们只能按照原子波动力学的基本观点,初步形象地去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从而再寻找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着怎样的规律。
一、电子云在描绘核外电子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像是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可以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核外电子出现机会愈多的区域,电子云的密度愈大。
下图描绘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电子云。
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图中的“雾状”,说明氢原子核外电子在一个球形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图中表示,黑点密集处是电子出现机会多的地方,黑点稀疏处是电子出现机会少的地方。
二、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方面对于原子核外的每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
1.电子层原子核外的电子可以看作是分层排布的。
处于不同层次中的电子,离核的远近也不同。
离核愈近的电子层能量愈低,离核愈远的电子层能量愈高。
通常用n=1、2、3…等数值来表示电子层离核的远近。
n=1,即表示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其中的电子能量最小。
n=2,即表示为第二电子层。
有时也用K、L、M、N、O等分别表示1、2、3、4、5等电子层。
我们怎么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呢?根据对元素电离能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到这个结论。
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一)电子轨道1、电子轨道是电子沿着原子核外围运动的一条椭圆形轨迹。
这条椭圆形轨迹完全由电子和核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决定。
2、电子轨道的轨道角动量是指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空间运动的时候的角动量,它可以通过电磁场的膜位能准确的确定出来。
3、电子轨道的运动状态就是指电子在轨道中的运动状态,包括了单重态的电子轨道运动状态,以及双重态的电子轨道运动状态和三重态的电子轨道运动状态等。
(二)电子自旋1、电子自旋是电子在空间中自身运动的一个特征,通俗来说就是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空间中以固定的角速度运动。
2、电子自旋具有两个独立的特性,即电子的线性自旋,也就是说电子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另一个就是电子的角速度自旋,也就是说电子的具体自旋方向会一直保持不变。
3、自旋的结构包括两个自旋态,一个是有磁态,即自由自旋,它没有内部能量变化;对应的还有无磁态,即锁定自旋,它有内部能量变化。
(三)电子跃迁1、电子跃迁是指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空间中运动时从一个轨道状态跃到另一个空间状态的过程,电子跃迁中包括了单重态电子跃迁,双重态电子跃迁和三重态电子跃迁等等。
2、电子跃迁的机理一般是由电磁场的膜位能决定的,这也是电子跃迁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
电子跃迁过程中,电子原先处在的低能量状态会被电磁场膜位能引导,由低能量跃到其他的高能量状态之中。
3、电子跃迁过程还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包括光辐射,热辐射等,外界的干扰可以使原子中电子从一个轨道跃到另一个轨道或空间状态,从而使原子转变为激发态,从而发生一系列使原子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ZK 高一化学K1 第四讲一、【知识梳理】 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
因此,我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那么,如何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呢?一、电子云科学上应用统计的原理,以每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来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
见下图。
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的次数,小黑疏密(电子云密度)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
氢原子电子云:①球形;②离核近,电子云密度大,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大;③离核远,电子云密度小,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想有一架特殊的照相机给氢原子照相。
先给某个氢原子拍五张照片,得到下图所示的不同的图象。
图中⊕表示原子核,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在这里出现一次。
给氢原子拍上成千上万张照片,研究每一张照片会使我们获得这现。
如果我们将这些照片叠印,就会看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图象说明,对氢原子的照片叠印张数越多,就越能使人形成一团电子云雾笼罩原子核的印象,这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电子运动的区域也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离核稍远的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为三、四、五、六、七层,用符号K、L、M、N、O、P、Q表示。
2.电子亚层和电子云的形状科学研究发现,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量还稍有差别,电子云的形状也不相同。
根据这个差别,又可以把一个电子层分成一个或几个亚层,分别用s、p、d、f等符号表示。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可n,l,m,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
(一)主量子数n主量子数n是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出现几率最大区域离核的远近,或者说它是决定电子层数的。
主量子数的n的取值为1,2,3…等正整数。
例如,n=1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一层,即第一电子层;n=2代表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比第一层稍远的一层,即第二电子层。
余此类推。
可见n愈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愈远。
在光谱学上常用大写拉丁字母K,L,M,N,O,P,Q代表电子层数。
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对单电子原子来说,n值愈大,电子的能量愈高。
但是对多电子原子来说,核外电子的能量除了同主量子数n有关以外还同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有关。
因此,n值愈大,电子的能量愈高这名话,只有在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相同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
(二)副量子数l副量子数又称角量子数。
当n给定时,l可取值为0,1,2,3…(n-1)。
在每一个主量子数n中,有n个副量子数,其最大值为n-1。
例如n=1时,只有一个副量子数,l=0,n=2时,有两个副量子数,l=0,l=1。
余此类推。
按光谱学上的习惯l还可以用s,p,d,f等符号表示。
副量子数l的一个重要物理意义是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
L=0时(称s轨道),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球形分布(图4-5);l=1时(称p轨道),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哑铃形分布(图4-6);…图4-5 s电子云图4-6 p电子副量子数l的另一个物理意义是表示同一电子层中具有不同状态的亚层。
例如,n=3时,l可取值为0,1,2。
即在第三层电子层上有三个亚层,分别为s,p,d亚层。
为了区别不同电子层上的亚层,在亚层符号前面冠以电子层数。
例如,2s是第二电子层上的亚层,3p是第三电子层上的p亚层。
表4-1列出了主量子数n,副量子数l及相应电子层、亚层之间的关系。
表4-1 主量子数n,副量子数l及其相应电子层亚层之间的关系前已述及,对于单电子体系的氢原子来说,各种状态的电子能量只与n有关。
ZK 高一化学K1 第四讲一、【知识梳理】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跟一般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
因此,我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那么,如何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呢? 一、电子云科学上应用统计的原理,以每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来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好象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表示电子出现的次数,小黑点的①球形;②离核近,电子云密度大,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大; ③离核远,电子云密度小,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小。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假想有一架特殊的照相机给氢原子照相。
先给某个氢原子拍五张照片,得到下图所示的不同的图象。
图中⊕表示原子核,一个小黑点表示电子在这里出现一次。
,研究每一张照片会使我们获得这样一个印象:电子运动毫无规律,一会儿在这里出现,一会儿在那里出现。
如果我们将这些照片叠印,就会看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图象说明,对氢原子的照片叠印张数越多,就越能使人形成一团电子云雾笼罩原子核的印象,这团“电子云雾”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处密度越大,离核越远处密度越小。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电子运动的区域也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电子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离核稍远的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由近及远为三、四、五、六、七层,用符号K 、L 、M 、氢原子电子云示意图将若干张氢原子瞬间照相叠印的结果N 、O 、P 、Q 表示。
2.电子亚层和电子云的形状科学研究发现,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的能量还稍有差别,电子云的形状也不相同。
根据这个差别,又可以把一个电子层分成一个或几个亚层,分别用s 、p 、d 、f 等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