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图片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与正常的对比观察)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急性和慢性比较)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
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
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
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
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
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17. 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
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压迫性肾萎缩肝细胞水肿(细胞核在中间)注意:肝索与肝小叶脂肪肝(肝脏饱满,被膜紧张,切面肝组织呈黄色,质地均匀细腻,结构不清)肝细胞脂肪变(肝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这些空泡试脂肪所在处,因制片中被溶解)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红色箭头指的是中央静脉血管壁玻璃样变(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内皮下有大量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细胞玻璃样变 细胞水肿 细胞体积变大 脂肪变性 有脂滴的出现 细胞玻璃样变 毛玻璃半透明物质 粘液样变性 出现类粘液 病理钙化 钙盐的沉积肉芽组织(镜下观:1.新生毛细血管2.成纤维细胞3.炎细胞)病理性钙化(镜下观:钙盐呈兰色颗粒状)肾凝固性坏死(镜下观:坏死组织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保存。
图中可见肾小球、肾小管以及血管等的轮廓仍可辨认。
)红色下为坏死处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HE 染)肺结核,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外围小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本图直接放大结核结节)足干性坏疽“心衰细胞”肺淤血,上图在肺泡腔里可见心衰细胞(蓝色为肺泡)慢性肝瘀血肝脏因血液含量增加而体积增大,边缘钝圆,重量↑,切面呈暗红色条纹,有时暗红色与浅黄褐的斑纹相间,形似中药槟榔片的花纹,故称之“槟榔肝”。
慢性肝瘀血(注意肝索,与肝血窦)血栓的机化与再通(镜下:血栓的周边部已被肉芽组织取代,其中有较大口径的管腔相通。
)绿色为机化红色为再通球形血栓(左心房栓塞)肺部脂肪栓塞(镜下观:多发性脂肪栓塞引起肺充血、出血。
苏丹Ⅲ染色,脂肪栓子染成桔红色)肾贫血性梗死(大体观:可见肾脏表面有两个略呈楔形的梗死区,其尖端指向肾门,底部朝向肾表面。
梗死区呈灰白色,质地实,干燥,与周围正常组织界线清楚,周围有红褐色出血带。
)脾的贫血性坏死(大体观:脾脏一侧切面见一梗死灶,灰黄色,质地较实,界线清楚,其尖端指向脾门,底部朝向脾表面,周围有暗红色出血带。
)中性粒细胞(胞核被染成紫蓝色,呈分叶状,通常可分为2—5叶)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呈圆形,胞质中充满折光性强的粗大的圆形颗粒,被酸性染料着色呈亮桔红色。
病理实验图片复习参考
1.肝脂肪变
肉眼观:肝体积肿大,色淡黄,包膜紧张,边缘钝,切面有油腻感。
镜下观: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散在分布于胞浆中,严重时,可溶为大的脂肪空泡将核推向一边,形似脂肪细胞。
(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甚至消失)
2.脾凝固性坏死
肉眼观:坏死组织可见灰白色,质地致密干燥,呈楔形,边界清楚,尖端朝向脾门部,底部朝向脾脏表面。
坏死灶略突出于脾被膜,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
3.浆液性炎(属渗出性炎症)
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
渗出物主要成分为血清,以及较多的清蛋白、少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好发于皮肤、疏松结缔组织、浆膜、黏膜等处)
4 .细菌性痢疾引起的炎症
镜下观: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和坏死组织混合在一起形成白色膜状物,覆盖于黏膜表面,称假膜。
故称这类炎症又称假(伪)膜性炎)
5.混合血栓
肉眼观:血栓呈粗糙干燥的圆柱状,红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相间排列。
镜下观:血栓主要由淡红色无结构的血小板小梁构成,其边缘粘附着一些中性粒细胞,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其内含红细胞。
6.肾细胞水肿
镜下观: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肿胀,细胞之间界限不清,胞浆向官腔内突出,使官腔狭窄,细胞浆内充满红染颗粒,胞核较模糊。
7.慢性肺淤血
肉眼观:肺体积肿大,重量增加,色暗红,质地坚实.
镜下观: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少量红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
8.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
肉眼观:心包膜表面粗糙,附着一层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绒毛状,使得心脏表面呈绒毛状外观。
9.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肉眼观: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肉芽。
镜下观:主要能看到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常向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之间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肉芽组织内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中性粒C、单核C、淋巴C、浆C等)
10..化脓性炎: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的急性
渗出性炎症,有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等类型。
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物,黏膜上皮部分坏死形成缺损,管腔各层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11.肝脓肿(即干液化性坏死)
肉眼观:肝脏体积肿大,表面包膜光滑紧张,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多个病灶,并融合在一起。
脓肿因脓汁流出而呈空腔,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脓肿壁。
12.鳞状细胞癌
肉眼观:呈菜花状或溃疡状实质器官内肿块切面灰白干燥,界限不清。
镜下观: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条索状癌巢。
其中央可见层状红染的角化珠或癌珠,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癌珠周围的细胞与棘细胞相似。
13.肠腺癌
镜下观:腺管上皮细胞呈多层,且参差不齐,极向紊乱,并可见较多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
部分腺管内可见大量脱落坏死的癌细胞。
肉眼观:肿块突出于肠黏膜表面,呈菜花状,表面见坏死组织及溃疡形成。
基底部较宽,切面灰白色,癌组织呈蟹足状向深部组织浸润,边界不清。
14.心肌肥大
肉眼观:心脏外观体积增大,以左心室增厚为主,重量增加;切开见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及肉桂增粗变扁平;但心腔无明显扩张,为向心性肥大。
镜下观:细胞体积增大并伴有数量增多。
细胞核大而深染,形状不规则。
15.脾细动脉玻璃变样
镜下观:中央动脉壁多量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沉积,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
16.主动脉粥样硬化
肉眼观:主动脉壁及内膜上可看到散在的脂纹、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灰黄色蜡脂滴状的纤维斑块以及大小不等明显凸起的灰黄色粥样斑块。
17.风湿小体。
镜下观:小体中央可见少量红染的纤维素样坏死物,附近有成团的风湿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风湿细胞大,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或纵切面呈毛虫状。
18.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化脓性炎症)
肉眼观:双肺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分布的灰黄色或暗红色实质病灶,其中央细支气管的横断面(挤压时有脓性液体渗出)
镜下观: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血管扩张充血,血管腔和肺泡腔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脱落的坏死组织细胞;肺泡结构破坏,病灶周围结缔组织呈不同程度的代谢性肺气肿。
19.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观:肺叶肿胀,重量增加,色暗红,质地变实如肝。
镜下观: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腔内充满纤维素和大量红细胞、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素连接成网。
20.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肉眼观:肺叶肿胀,充血消退,颜色由暗红转为灰白色,质实如肝。
镜下观:腔内纤维素渗出增多,纤维素连接成网,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肺泡壁变窄,毛细血管受压,充血消退,红细胞变少(被巨噬细胞吞噬)。
21.胃溃疡。
肉眼观:通常为一个,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干净,仅有少量渗出物,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
镜下观:分渗出层(中性粒细胞)、坏死层(坏死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肉芽组织层(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和瘢痕层(纤维组织)四层。
22.门脉性肝硬化。
肉眼:肝脏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表面和切面见弥漫性分布的细结节大小一般,多为1cm 左右.
镜下观: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将其重新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假小叶。
肝内及门管区结缔组织增生,门管区明显增大。
假小叶: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
肝细胞(体积大、核大)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可缺如、偏位或有两个以上,或有汇管区。
23.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观:大红肾可见双侧肾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被膜紧张,表面光滑充血,呈红色。
蚤咬肾,同时可见肾表面及切面出现散在的小出血点,状如蚤咬。
镜下观: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同时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腔狭小甚至闭塞,肾球囊变窄。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水样变性、脂肪变性或玻璃样变性,管腔内可见红细胞和蛋白质。
间质高度扩张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24.慢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观:双肾体积对称性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颜色变深表面有弥不同程度纤维化漫性细颗粒状突起;切面皮质变薄边缘变锐,皮髓分界不清。
镜下观:部分肾小球不同程度纤维化,最终变为红染、均质、无结构的玻璃样小体;另一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相应肾小管呈不同程度扩张;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5. 压迫性肾萎缩
肉眼观: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轻,颜色变深,表面呈细颗粒状,质地变韧。
肾盂肾盏明显扩张变形,切面实质变薄,皮髓分界不清。
26.病理性核分裂像
高倍镜:可以看见细胞核膜破裂,细胞核分解成小颗粒.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1,核固缩:由于坏死细胞核水分脱失,核液减少,核染色质凝集,浓缩,核体积缩小, 边缘皱缩.2,核碎裂,核膜破裂,染色质崩裂成小块,分散在胞浆中. 3核溶解: 染色质被DNA分解而淡染或溶解消失.
27.风湿性心内膜炎:早期受累的瓣膜肿胀,失去光泽,随着血流冲击,瓣膜上附着串珠状单行排列的半透明灰白色疣赘生物,后期疣赘生物发生机化,形成瘢痕,索瓣膜和腱索发生纤维化,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短,瓣叶间发生纤维性粘连。
28.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肉眼观(槟榔肝):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表面光滑。
切面可见暗红色条纹与浅黄色条纹相间,形似槟榔之切面。
镜下观:肝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充满红细胞(课本P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