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港战如略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623.00 KB
- 文档页数:10
秦皇岛规划实施方案秦皇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秦皇岛规划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秦皇岛需要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我们将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打通城市各个区域的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其次,我们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秦皇岛作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岸线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更加宜人的海滨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旅游业。
秦皇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我们将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和开发力度,推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升秦皇岛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另外,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们将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文化魅力。
最后,我们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秦皇岛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秦皇岛规划实施方案将全面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能够共同努力,为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秦皇岛。
秦皇岛港分析交通运输(港口经营与管理)目录1发展现状1.1港口地理条件1.2港口业务1.2.1煤炭业务1.2.2杂货业务1.2.3油品业务1.2.4集装箱业务1.3港口运营现状2演化过程3港口网络4腹地特点5发展趋势1港口现状1.1港口地理条件秦皇岛港位于我国环渤海西岸,京、津、唐经济区的东侧。
它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中转港口;根据国家能源政策、产业政策和能源运输布局,秦皇岛港被确定为国家级煤炭主枢纽港,是“三西”煤炭基地的重要出海口岸。
年煤炭吞吐量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46%。
曾被李鹏同志称为“国民经济的一颗重要棋子”,也被温家宝总理称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秦皇岛港是以能源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口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和散货港。
港口地处渤海北岸,河北省东北部,自然条件优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共有12.2公里码头岸线,陆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26.9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大港区。
东港区以能源运输为主,拥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煤码头;西港区以集装箱、散杂货进出口为主,拥有装备先进的杂货和集装箱码头。
1.2港口业务秦皇岛主要以煤炭运输为主,杂货、油品、集装箱业务为辅。
港口现有生产泊位48个,包括4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含5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
在该等泊位中,21个为煤炭泊位,7个为油品及液体化工泊位,17个为杂货泊位以及3个为集装箱泊位。
秦皇岛港的设计年通过能力为每年2.2445亿吨及75万标准箱。
秦皇岛港同时为货物提供仓储服务。
秦皇岛港拥有堆存能力为1,027万吨专业化煤炭堆场,堆存能力为219万吨的杂货堆场,15个总仓储能力为28.6万立方米的油罐,以及集装箱堆存能力为2.3万标准箱的堆场。
1.2.1煤炭业务为保证国家能源运输安全,秦港股份公司强化内部管理,科学分配货源,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综合生产效率;加强路港协作,联合调度指挥,提升路港系统作业效率;率先在全国沿海港口开辟煤炭运输准班轮航线,创建煤炭物流运输新模式,矿、路、港、航、电实现互利共赢;与电力企业、煤炭用户签订煤炭互保协议,推行场地、泊位长租模式,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保证电煤供应充足;开展配煤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经济适用型煤种,为矿方拓展煤炭市场销路,做到用心服务、精确服务、超值服务;实施“零杂港口”工程,严把煤炭进车、卸车、堆存、装船、验舱五道关,保证进出港煤炭质量;与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中能电力、中海集团、大秦铁路公司联手建立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从事煤炭交易、物流、融资等中介服务,为客户提供煤炭运输业务新平台。
秦皇岛市发展战略分析历史背景:秦皇岛,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北部,首批全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因公元前215年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东巡至此,并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
现为河北省省辖市,是中国北方著名港口城市。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是国内既协办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唯一城市。
秦皇岛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接唐山,北接承德,近京津,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
秦皇岛市辖北戴河、山海关、海港区、开发区四个市辖区和抚宁、昌黎、卢龙、青龙满族自治县四个县,总面积7812.4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已达到300万。
秦皇岛市成为我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
2012年入选“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第一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
秦皇岛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动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较高,空气质量良好,旅游资源丰富。
城市愿景秦皇岛政府已经正式提出了“产业立市”的概念,秦皇岛正在打造一幅“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美丽画卷。
随着省政府对秦皇岛市“旅游立市”战略的正式提出,尤其是秦皇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立,为强力推进秦皇岛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Sowt分析优势1、旅游资源:山、海文明,人文资源以关、城最为突出,社会资源以中央暑期办公——北戴河最具魅力,是集长城、雄关等古文化和大海、山林等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更有长城等大量文物与古迹点缀其中。
海沙细而平矿,海水污染低,水质清洁,阳光充足,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沙滩活动与海上观光、海上游动的最佳场所。
《秦皇岛西港区搬迁及综合开发改造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已经给老城区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皇岛西港区的搬迁及综合开发改造应运而生。
这不仅是一项重大工程,也是秦皇岛市持续发展、焕发新生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围绕秦皇岛西港区的搬迁及综合开发改造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其实施的方案与策略。
二、秦皇岛西港区现状分析首先,我们必须了解秦皇岛西港区的现状。
该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区域,但由于长期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原有港口功能已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亟需进行升级改造。
目前,该区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港口设施陈旧、物流运输不便、生态环境污染等。
三、西港区搬迁的必要性1. 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旧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秦皇岛西港区的搬迁有助于城市的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
2. 改善环境:通过对港口的搬迁和改造,可以有效地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新的港口区域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综合开发改造策略1. 制定详细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西港区搬迁及综合开发改造的详细规划,明确改造的目标和方向。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港口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为新港区的运营提供保障。
3. 产业升级与引进:结合秦皇岛市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港口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引进新兴产业。
4. 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发改造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打造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港口区域。
5. 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西港区的改造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五、实施步骤与策略1. 前期准备: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方案,明确改造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做好资金筹备、土地征收等前期工作。
秦皇岛港西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现状情况本次规划范围大汤河和文化路以东、新开河和友谊路以西、京山铁路线、海滨路和东环路以南区域,总规划面积为738.30公顷。
并主要以秦港集团所属用地为主,约460.66公顷,非港属单位用地约259.58公顷。
现状用地性质主要以对外交通用地、仓储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
其中对外交通用地占总用地的36.08%,仓储用地占总用地的16.56%,道路广场用地占总用地的15.20%二、规划定位规划确定各阶段不同的功能定位,即“两中心、三基地”:近期:秦皇岛市滨海都市中心、河北省港口经济服务中心;中期:环渤海都市型滨海商务会展基地、东北亚水上休闲娱乐基地;远期:国际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三、规划重点(一) 人口规模规划该片区人口规模为7.7万。
(二) 功能结构规划形成“两个中心、三层功能带、四个特色湾区、五条城市发展轴”的空间结构布局。
其中:“两个中心”:滨海商务办公中心、滨海商业服务中心;“三层功能带”:城市发展带、滨海活力带、特色湾区带;“四个特色湾区”:商务办公湾、文化娱乐湾、水上运动湾、旅游休闲湾;“五条城市发展轴”:文化路沿街商业轴、开滦路步行商业轴、友谊路商务轴、青春大道综合发展轴、光明路生活配套服务轴。
西港区的空间结构布局确定了西港区将以双向开放的姿态同时面向海洋与城市,在城市中轴线与海洋交汇的地方,以国际一流的视角打造成为城市的会客厅与渤海湾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用地规划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20.04公顷,由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六大类用地独立或混合组成,混合用地分包括综合居住商业用地、综合公寓用地、综合商业居住用地、综合商业办公用地和综合文娱商业用地。
其中综合商业居住用地的混合比例分别为商业80%,居住20%;综合居住商业用地的混合比例分别为居住 80%,商业20%;综合文娱商业用地的混合比例分别为文化娱乐50%,商业50%。
秦皇岛的可行性分析SWOT秦皇岛的可行性分析SWOT是指对该地区进行内外环境的分析,包括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和规划。
以下是对秦皇岛可行性的SWOT分析。
一、优势:1. 地理位置优越:秦皇岛位于中国沿海地区,辽西平原和山海关之间,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2. 自然资源丰富:秦皇岛拥有优美的海滩、山区和温泉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和休闲发展潜力。
3. 经济实力强大:秦皇岛是河北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高,具备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的基础。
4. 建设基础完善:秦皇岛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能够满足各类发展需求。
二、劣势:1. 旅游资源被低估:尽管秦皇岛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但由于宣传不足,知名度相对较低,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2. 产业结构单一:秦皇岛的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缺乏多样化和高端产业,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 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秦皇岛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1. 旅游市场潜力大:随着中国人民收入增加和旅游消费升级,秦皇岛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可以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游投资。
2. 区位优势:秦皇岛作为华北地区的门户城市,连接着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和外贸发展。
3. 产业升级转型:秦皇岛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经济的升级转型,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四、威胁:1. 经济竞争压力:秦皇岛周边城市也在积极发展经济,与秦皇岛存在一定的经济竞争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环境问题:秦皇岛的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需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3. 经济转型阻力:由于秦皇岛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转型和升级可能面临阻力,需要解决政策支持和企业转型难题。
构建绿色健康港口,实现秦皇岛港可持续发展摘要:文章从阐述环保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构建绿色健康港口,实现秦皇岛港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关键词:绿色健康;港口;绿色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u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对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保不仅成为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港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其环保程度对港口自身及所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良好的港口环境既是港口自身形象和港口发展程度的体现,也是港口与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港口社会责任的重要表达。
秦皇岛港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港区与城区位置已衔接在一起,港口作业区域就在城市边缘。
秦皇岛港沿海作业线由东向西依次是原油、煤炭、散杂货和集装箱。
作为我国能源运输大港,干散货运输的较大比例使秦皇岛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噪声、废气以及粉尘污染直接影响了港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损害了秦皇岛市作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的城市形象,因此,建设绿色健康港口,对实现秦皇岛港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已是迫在眉睫。
根据秦皇岛港港口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它港口的先进经验,建设绿色健康港口,实现秦港可持续发展,可尝试以下举措:一、打造绿色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提高港口职工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有利于职工接受各种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识影响力。
绿色企业文化,就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给企业文化加入“绿色”的涵义,来促进职工形成绿色环保意识。
绿色企业文化是指,职工在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关系的总体认识,这些认识具有明显企业特色,并被广大职工所认同、遵守。
秦皇岛海运的未来发展趋势秦皇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渤海,是连接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纽带,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秦皇岛海运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秦皇岛海运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秦皇岛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秦皇岛港口可以连接东北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有望成为北方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未来,秦皇岛海运业有望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增加对外贸易的机遇。
其次,秦皇岛海运业在服务国内市场方面也有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将不断提升,尤其是对外贸易和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对海运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皇岛港口可以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货物提供快速、便捷的海运服务,未来有望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供应链基地。
另外,秦皇岛海运业在港口建设和设施升级方面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随着中国港口业务量的不断增长,秦皇岛港口将面临更大的运输压力,如何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完善港口设施和服务水平,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秦皇岛港口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和设施升级的投入,提升港口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秦皇岛海运业在加强国际合作和提升技术水平方面也有望实现新的发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秦皇岛港口可以与世界各大港口展开合作,共同打造国际航运网络,提高国际货运能力和竞争力。
在技术水平方面,秦皇岛港口可以加大对船舶、货运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力度,提高港口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最后,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秦皇岛海运业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港口和航运业也需要承担更大的环保责任。
未来,秦皇岛海运业将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施的投入,推动船舶和港口的绿色转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生态供应链秦皇岛绿色港口建设对策研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绿色经济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供应链也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一。
秦皇岛港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港口,其发展模式必须与环保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秦皇岛绿色港口的现状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航运港口之一,港口运营面积达到71.2万平方米,拥有885个泊位,可同时停靠超过3000艘船舶。
在这个庞大的港口系统中,绿色环保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
目前,秦皇岛港已建成了多个绿色码头,包括装卸区、堆场区、办公区等各个环节。
其中,甲醇绿色码头以及煤炭绿色码头等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大大提高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推动秦皇岛绿色港口建设的对策1、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秦皇岛港在环保设施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投入,建设更多的环保设施。
比如,增加拦截污染物的拦油装置、智能化“绿色堆场”等,以保证港口环境质量的稳定提升。
2、加速绿色能源的利用。
秦皇岛港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运输港口之一,但应当逐步减少煤炭进口,多利用清洁能源,尤其是基于绿色能源的建设,即可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3、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秦皇岛港应当将与环保有关的中介环节和文件申报流程逐步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整合资源,减少劳动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4、推行绿色物流。
秦皇岛港需要以航运线路为基础,打造绿色物流系统,推行“绿色物流”理念,实现多式联运,减少资源浪费,优化物流效率。
三、结论秦皇岛绿色港口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事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秦皇岛港应当借鉴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改进自身的环保设施,强化资源节约和余量利用,加速推进绿色能源的创新利用,以及推行绿色物流,并在行业内发挥先导作用。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11—2020)班级:建筑5121组员:董美添张炎段顺利秦浩钟鹏熊文闯指导老师:刘磊一、规划背景(一)北戴河新区的发展历程2006 年12 月,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黄金海岸保护建设管理区)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009 年6 月,根据秦皇岛市党政联席会议及市编委文件精神,新区工、管委名称由原来的“中共秦皇岛市委黄金海岸保护建设管理区工作委员会”、“秦皇岛市黄金海岸保护建设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变更为“中共秦皇岛市委北戴河新区工作委员会”、“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
新区在行政级别上变更为副地级。
2010 年,秦皇岛入选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为37 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试点区域之一。
北戴河新区将成为服务业综合改革的核心地域。
2011 年4 月,根据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组建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理机构的通知》,组建中共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工作委员会和秦皇岛北戴河新区管理委员会。
(二)国家宏观发展背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其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需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同时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实施海洋发展战略,这为北戴河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北方港口未来规划方案前言北方港口是华北地区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对于沿海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北方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北方港口的未来规划也需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需要进行更多的规划和调整,本文将围绕北方港口未来规划方案展开讨论。
北方港口的现状北方港口的地理位置优势北方港口分布在华北沿海,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城市,故被称为“三港一岛”,其地理位置优势在于直接面向渤海湾和渤海海峡,是连接中国北方内陆和相关沿海城市的重要通道。
同时,它还与环渤海经济圈相连,为该经济圈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北方港口的发展现状目前,北方港口已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但在整个港口体系中仍处于发展阶段。
现有的北方港口主要以货物进出口业务为主,涉及煤炭、铁矿石、粮食、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
虽然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1.受限环保政策的影响,一些港口的装卸作业受到限制。
2.双方交通不便,物流链不够完善。
3.普遍存在码头堵塞、供电不足、倒车难等问题,影响了港口的整体效率和运营水平。
北方港口未来规划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北方地区港口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将得到大力支持和发展。
针对北方港口的现状和问题,需要在未来规划中考虑到以下几点:1.强化港口的区位优势。
重新规划北方港口的定位,使其与内陆城市之间对接更加紧密,打造对东北、西北等地区贸易的重要枢纽。
2.跟上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建立现代港口物流体系,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及可视化管理。
3.加强港口建设和设施建设。
对于现存的港口,需要加快推进改建升级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提高港口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大对港口设施建设的投入。
4.增强港口绿色发展意识。
提高港口环保水平,引入电动车、蓝天白云等优质环保工艺,让港口成为一个更加环保、更加宜居的地方。
结论北方港口未来的规划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的需求,以及现有港口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充分利用北方的地理优势,注重加大信息化和技术应用力度,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环保水平,推动北方港口发展更快、更好、更有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