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思品课我的家乡物产多
- 格式:ppt
- 大小:13.43 MB
- 文档页数:8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乡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物产。
2.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的物产资料,图片等。
2. 准备小组合作讨论的卡片。
3. 准备展示家乡物产的展板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学生认识到物品的来源,从而引出课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2. 教学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物产资料,介绍家乡的物产特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乡的物产,并完成小组合作讨论卡片。
4. 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物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和思考家乡的物产,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7. 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并在旁边标注家乡物产的特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展示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物产,了解其特点。
2. 讨论法: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分享法: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增进彼此的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家乡物产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物产。
2. 邀请家乡的农民或企业家来校讲座,介绍家乡物产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设计篇1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年级(二年级下册)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生活的地方”,从学生身边的事说起。
本课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家乡物产丰富,从而深入到为自己家乡而自豪这么一个高度。
并在收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上网、看书,看报、问爸爸妈妈(长辈)、……等等。
将以筹备“食品展销会”贯穿始终。
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活动重难点:1.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2. 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活动准备:1.cai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去查找自己家乡的相关资料。
活动课时:1课时活动过程:一.深情导入,景美促心动。
师一边深情描述,一边出示相应的画面:家乡的山,青青的;(庐山)家乡的水,甜甜的;(赣江)家乡的草,绿绿的;(藜蒿)家乡的楼,高高的;(红谷滩新区)家乡的……家乡的物产,多多的!(配上轻柔的音乐)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山和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另一个话题:去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吧。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了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交流合作,初识家乡物产。
师:瞧,我们的老朋友小兔贝贝给咱们带来了几个小伙伴,你们看!(课件:p11图中的四个小朋友依次出现,并伴随声音)a:我是来自浙江的小朋友,我给大家带来的浙江的茶叶,我们家乡的茶叶可香了。
b:我们吉林有许多中药材,它们的用处可多了。
c:看,我们苏州的苏绣、丝绸多好看呀!d:我们这里产玉,瞧,这玉多透亮啊!(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思品与社会《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物产丰富。
2. 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物产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家乡的主要物产及其特点3. 家乡物产的利用和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物产丰富。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物产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了解其特点。
2. 调查法:让学生调查家乡的主要物产及其利用和保护情况。
3. 访问法:让学生访问家乡的农民和企业家,了解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看法和建议。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探究家乡物产:让学生观察和介绍家乡的主要物产,了解其特点。
3. 调查家乡物产: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物产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4. 访问家乡农民和企业:让学生访问家乡的农民和企业,了解他们对家乡物产的看法和建议。
5.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总结家乡物产的特点和优势。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分享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和热爱。
7.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物产,提出保护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物产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调查、访问和小组合作的情况。
3. 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保护意识和建议的提出。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地图和图片,以便于学生观察。
2. 准备调查表,以便于学生进行调查。
3. 准备访问提纲,以便于学生进行访问。
4. 准备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以便于学生进行探究。
思品与社会《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各种有名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资料。
3、学会与同学交流、分享资料和成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多渠道收集家乡物产相关资料,广泛知道家乡物产名称。
难点是了解家乡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21教育网教学准备1、课前引导学生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家乡物产的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及家乡物产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优美风景,聆听了家乡动人的故事传说,让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家乡的物产。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分享交流,了解物产1.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中国各地有名的物产。
你来看看你都认识吗?展示图片附带解说2. 学生观看后交流感受老师感受到了你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那种火热的心情。
四、小组交流汇总,展示家乡物产1.那我们的家乡南阳又有哪些有名的物产?你知道什么是家乡的物产吗?家乡的物产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的天然物品或世代家乡人用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物品。
2. 课前我们已经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到的实物图片都交给了老师,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个小组的汇报吧。
各小组汇报汇报分组分层展开,说出物产属地、历史、特点、有关诗句。
教师点拨汇总收集信息的方法搜集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的是询问家长和亲人,有的同学呢,是看书、看报和听广播知道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是通过自己仔细观察生活得来的,你们可真聪明!23.课件演示师:同学们搜集的可真多!老师也搜集了许多家乡南阳的物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五、分享美食,举办展览会,课堂小结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收获了什么?我们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了解,而且又多了一份爱,增添了一份自豪。
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希望未来,家乡为你们的成长感到自豪。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南阳物产多不多?美不美?你爱我们的家乡南阳吗?就让我们一起说出我们对家乡最想说的话:“家乡我爱您,南阳我爱您!”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都把自己收集到的物产都带来了,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南阳的美食,就让我们一边品尝家乡美食一边欣赏家乡精美工艺品中结束这堂课吧!六、板书设计家乡物产多又多物产家乡南阳多又多爱。
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对家乡物产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认识。
3.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
2. 家乡的水产品:鱼、虾、蟹、螺蛳等。
3. 家乡的土特产:茶叶、柑橘、甘蔗、糕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物产,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物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家乡的农作物: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农作物,了解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
3. 探究家乡的水产品: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水产品,了解家乡的水产业情况。
4. 探究家乡的土特产: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土特产,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
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对家乡物产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认识。
3.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关于家乡物产的案例分析和相关文章。
3. 实践活动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农作物和水产品。
2. 第二课时:介绍家乡的土特产。
3. 第三课时:进行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的物产特点。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物产特点。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和学习。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材分析《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这篇课文围绕“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展示会”两部分内容进行叙述。
通过物产展示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家乡的物产及与物产有关的知识,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永安河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累知识、学习观察以及动手能力。
因此在家乡的物产展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物产,了解家乡有些什么特产,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
另外,还可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一句广告词、画一幅画、写一句赞美家乡的话、唱一首歌、跳一个舞等),向全国、全世界的人宣传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
教学目标1.知道永安河畔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物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世代永安河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资料整理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处理材料,学会与人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
教学重点多渠道搜集家乡物产的宣传资料,广泛地知道各地物产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家乡的物产是世代永安河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搜集各地物产的图片、包装、宣传画、实物及其他相关资料。
学生:1.收集家乡物产的实物、产品包装、宣传画、图片等相关资料,并完成永安河特产的调查表。
2.了解家乡特产在生活中的价值。
(经济、食用等。
)3.学会自创广告语及简单广告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活动一:家乡物产展示会──落实目标1、31.谈话导入。
(1)老师带来了一些有意思的图片,想看吗?(出示无为板鸭图片)(2)这是什么呀?同学们喜欢吃吗?为什么?鸭是我们家乡著名的物产之一,无为板鸭是我们的特产。
(3)板鸭是物产吗?那什么叫特产呢?(4)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或某地特有的产品就叫“特产”,它不为其他地方所有。
《我的家乡物产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例举家乡的物产,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富有,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了解家乡物产带给生活的好处,激发学生珍惜身边的物产资源,感知社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给生活带来了富足,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物产,感知社会进步给家乡生活带来的富裕。
课程准备:1、教学课件2、各种物品的照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曲《我的家乡多么美》,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让学生举手唱一唱,描写家乡的歌曲。
3、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季如春的宝岛上,我们的家乡海南岛,除了气候好,景色宜人,还有那些物产资源呢?你们知道吗?(引发学生思考)二、认识家乡的物产1、让学生举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物产,并说说它的好处。
(老师用多媒体出示学生例举的物品。
)2、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认识未知的物产,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物产各不相同,还需同学们不断地发现和挖掘。
三、当推销员向游客们介绍家乡的物产1、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向“游客们”推销自己的物产,“游客们”给推销员打分。
2、评选最佳推销员。
四、设想以后的家乡会是怎样1、畅想以后自己将为家乡创造那些物产。
2、用笔写下未来的家乡。
五、我爱我家乡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最喜欢的特产。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乡。
比如,种树造林,美化环境。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护我们的家乡?六、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护我们的家乡吧,愿我们的家乡更美丽,更富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家乡的物产多又多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沛明实验小学严素芳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品德与生活2、课时:1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家乡的物产图片课件;搜集家乡物产的实物、图片及其他相关资料等。
学生准备:(1)收集自己喜欢的家乡物产和相关资料;课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收集家乡物产的实物、文字、照片等相关资料。
(2)带一些家乡的特产食品到课堂。
(3)了解家乡特产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物产及与物产相关的知识,利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与人交流,分享。
过程与方法:调查、访问、收集高明物产相关资料,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作为一个高明人的自豪,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第二个主题活动,课文围绕“我的家乡产什么“”家乡物产展示会”两部分内容进行叙述。
通过物产展示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家乡的物产及与物产有关的知识,初步懂得家乡的物产对家乡经济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多渠道收集家乡物产相关资料,广泛知道家乡物产名称,并且能够有序地进行介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地交流资料。
了解家乡物产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方法调查法、采访法、合作交流法教师指导学生能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的资料,并了解家乡物产对本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的家乡美丽吗?美在哪里?家乡的山美,家乡的水美,家乡的物产更加的美。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山和水,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另一个话题:了解了解一下我们高明有哪些物产?二、导入课题: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先了解一下我国其他地方都有哪些人们喜爱的物产,说一说你有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