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9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讲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一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1 速度瞬心的定义:作平面相对运动两构件上任一瞬时其速度相等的点,称为这个瞬时的速度中心。
分类:相对瞬心-重合点绝对速度不为零绝对瞬心-重合点绝对速度为零(与机架组成的瞬心)2 瞬心数目 K=N(N-1)/23 机构瞬心位置的确定直接观察法:适用于求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瞬心位置。
1)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转动副中心即是它们的瞬心。
2)若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移动方向的垂直无穷远处。
3)若两构件形成纯滚动的高副时,其高副接触点就是它们的瞬心。
4)若两构件组成滚动兼滑动的高副时,其瞬心应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
不直接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利用三心定理来确定其具体位置。
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且它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此法特别适用于两构件不直接相联的场合。
4传动比的计算ωi /ωj=P1j P ij / P1i P ij(其中1为机架)两构件的角速度之比等于绝对瞬心至相对瞬心的距离之反比。
5.角速度方向的确定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的同一侧,两构件转向相同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之间,两构件转向相反。
注:特殊位置的速度瞬心有些会重合或趋向无穷远处,标注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四图中前三图的构件2此瞬时的角速度均为0,d图的构件2的角速度始终为0(2做平动)。
2利用速度瞬心求解速度。
ωi /ωj=P1j P ij / P1i P ij 四杆机构题型:(江苏大学2014)哈工大东华2014 四杆以上机构题型:二、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1.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①由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称为速度多边形(或速度图);由各加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称为加速度多边形(或加速度图)。
p ,'p 称为极点。
②在速度多边形中,由极点p 向外放射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点的绝对速度。
而连接两绝对速度矢端的矢量,则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间的相对速度,方向与角标相反,如bc 代表CB v (C 点相对B 点的速度)。
在本次典型机构实验中,我深入了解了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以及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实验,我对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3. 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过程1. 机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的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师的讲解,我了解了机构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机构是由若干个运动构件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而成的系统,按照运动构件的连接方式,机构可以分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2.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首先,要确定机构的类型和组成,然后根据机构的运动规律,绘制出各个运动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中的典型机构,我了解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例如,连杆机构具有较好的运动平稳性和抗冲击性;齿轮机构具有较好的传动精度和效率;凸轮机构具有较好的运动传递性和定位精度等。
4.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实验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验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
2. 细心观察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机构,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这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善于思考。
3.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本次实验,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4. 持续学习:机构知识是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我深知自己在本次实验中只是接触到了皮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入学习机构知识,为我国机械工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典力学实验中的粒子运动轨迹观测和分析技巧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为基础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经典力学实验中,观测和分析粒子的运动轨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实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粒子运动轨迹的观测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实验中常用的轨迹观测仪器。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光学显微镜。
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上的粒子运动轨迹,我们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测量结果。
如果样品中的粒子数量较少,可以使用高倍率的显微镜放大观察,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粒子的轨迹。
如果样品中的粒子较多,可以使用低倍率的显微镜,将目光放置在整个样品上,观察不同粒子的运动情况。
另外一个常用的观测仪器是摄像机。
通过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并将显微镜与摄像机连接,我们可以用摄像机记录下实时的粒子运动轨迹。
这样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那些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例如溶液中的晶体生长过程。
通过回放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我们可以反复观察和分析粒子的轨迹,进一步了解其运动规律。
在进行粒子运动轨迹观测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实验技巧。
首先,实验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
确保实验室的温度、气压和湿度等参数保持稳定,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其次,样品的准备也要十分注意。
确保样品表面的平整度,并避免样品表面存在杂质和污染物,这样可以使粒子的运动更加准确可靠。
此外,在显微镜观察时,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角度,可以得到更清晰的观测效果。
在观测到粒子的运动轨迹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在观测到的轨迹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常见的运动模式。
例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性往复运动等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运动模式,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粒子所受的力和其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记录轨迹的同时,我们可以测量粒子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坐标。
通过绘制位置-时间图,我们可以得到粒子的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对这些参数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
实验名称:机构运动分析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机构的基本组成和运动规律。
2. 分析不同类型机构的运动特性,提高对机构设计的认识。
3. 通过实验验证机构理论,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机械工程实验室实验设备:1. 机构运动分析实验台2. 计算机及绘图软件3. 万向节传动装置4. 电机5. 力传感器6.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机构是由多个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其运动规律可以通过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进行分析。
本实验主要研究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了解各构件的连接方式和运动副的类型。
2. 设置实验参数,包括机构尺寸、运动副参数等。
3. 启动电机,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各构件的运动数据。
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构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5.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机构理论,并探讨机构设计对运动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位移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各构件的位移曲线。
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机构的位移曲线符合理论计算。
例如,对于连杆机构,其位移曲线呈周期性变化,与理论分析一致。
2. 速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构件的速度曲线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输入角速度增大时,机构各构件的速度也相应增大。
这与机构动力学原理相符。
3. 加速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机构各构件的加速度曲线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输入角加速度增大时,机构各构件的加速度也相应增大。
这验证了机构动力学原理。
4. 机构设计对运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机构尺寸和运动副参数,我们分析了机构设计对运动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机构尺寸和运动副参数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均有显著影响。
在设计机构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结论:1. 本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机构运动理论,提高了对机构设计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了解到机构设计对运动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一些实物机械的测绘,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2、针对实物机械,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实验验证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4、加深对机构组成及其结构分析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1、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运动特征。
2、方法:(1)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和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顺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
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某点导路的方位线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下式选择一定的比例尺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比例尺l =实际长度(m )/图形长度(mm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典型实物机械若干台2、量具3、自备绘图工具四、实验步骤和要求1、对于指定的几种机械或构件,要求其中至少有两种需按比例尺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其余的可凭目测,使简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通常称为机构示意图。
2、计算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对照,观察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上述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和机构级别等)。
五、思考题1、通过本实验,阐述机构运动简图的内涵。
机构运动简图应准确反映实际机构中的哪些内容?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如何确定?是否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4、对所测绘的机构能否改进和创意新的机构运动简图?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实验名称: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实验报告提交时间:教务处制一、完成下表内容:机构组成情况机构运动简图(比例尺:=l μ )构件及简图:运动副及简图:基本杆组及简图:机构级别: 自由度计算: 是否具有确定运动?二、思考题讨论:三、实验心得、建议和探索:。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十字滑块联轴器运动简图第三章平面监管机构的运动分析§3-1 研究机构运动分析最终目标的目的和方法1、运动分析:已知各构件尺寸和原动件的运动规律→从动件各点或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
2、目的:来判断运动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继设计提供原始参数3.方法:图解法:形象直观、概念清晰。
精度不高?(速度瞬心法,相对运动图解法)解析法:高的精度。
工作量大?实验法:§3-2 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建模上的应用1、速度瞬心:两构件作平面相对运动时,在任意瞬间总能找到这样的点:两构件的相对运动可以认为是绕该点后的转动。
深入概括速度瞬心:1)两构件上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即同速点; 2)瞬时具有瞬时性(时刻不同,位置不同);3)平行线两构件的速度瞬心位于无穷远,表明两构件的表明角速度相同或仅作相对移动;4)相对速度瞬心:两构件都是运动的;绝对速度瞬心:两构件之一是相对运动的(绝对速度为零的点后;并非接触点的变化速度快);2、咨询机构中瞬心的数目年K:K=n(n-1)n ——构件数(包括机架) 23、瞬心位置的确定1)直接观察法(定义法,由于直接形成运动副的呈现出两构件);2N=P23设:Vk13、1K3)曲柄滑块机构N=4⨯(4-1)=624)直动平底从动件轮轴机构5)图示机构,已知M点的速度,用速度瞬心法求出所有的瞬心,并求出VC,VD,i12。
解:直接观察:P12、P23、P34;P14=(n_-n). × VM ; P13= P12P23. × P14P34P24= P12P14 × C·P24P34 ; ω1= VM/ P14M ; VB= P14B·ω1 ω2=VB/ P12P24 ; VC= P24C·ω2ω1/ω2=( VM/ P14M)/( VB/ P12P24); VD= P24D·ω2速度瞬心法小结:1)速度瞬心法仅用于求解速度问题,不能用于求解加速度环境问题。
四杆机构实验报告四杆机构实验报告引言:四杆机构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机构,由四个连杆组成,可以实现转动和平动的复杂运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四杆机构的实验研究,探讨其运动规律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深入了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四杆机构由四个连杆和一个固定连杆组成。
其中,固定连杆固定在地面上,其他三个连杆通过铰链连接。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连杆的长度和角度,观察四杆机构的运动情况。
三、实验步骤1. 放置实验装置:将四杆机构装置放置在平坦的实验台上,并确保固定连杆与地面垂直。
2. 调整连杆角度:通过改变连杆的角度,使得四杆机构可以自由运动。
3. 测量连杆长度: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每个连杆的长度,记录下来。
4. 观察运动情况:启动四杆机构,观察其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5. 改变连杆长度:逐步改变每个连杆的长度,再次观察四杆机构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根据连杆的长度和角度的变化,四杆机构可以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旋转、摆动和平移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四杆机构在不同参数下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连杆的长度和角度,探索四杆机构的应用。
例如,通过调整连杆的长度比例,可以实现不同的机械传动比,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
另外,四杆机构还可以应用于机械手臂、汽车悬挂系统等领域,实现复杂的运动控制。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应用。
四杆机构可以通过改变连杆的长度和角度,实现多种复杂的运动方式。
在工程领域中,四杆机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机械传动和运动控制等方面。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四杆机构的运动学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得到了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探索了四杆机构的应用领域,认识到其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提示:
1.在画简图之前大家先观察各机构动图,研究其运动特点,进行运动分析:(1)找出原动件(动力来源)(2)数出运动构件数目(3)找出运动传递路线(4)找出执行构件运动(5)找出高副和低副(移动副和转动副)。
2.机构运动简图只需画出抽象的线条和符号,不必具体画出机构的真实外形。
简图包括原动件(带箭头构件)、运动构件(图中用数目标出)、运动副(高副、低副)、固定机架(阴影线),有比例要求;机构运动示意图就没有比例要求了。
报告上画图两者选一即可。
3.绝大多数机构的原动件只有1个,每个机构都有低副,但不一定有高副。
机构运动简图参考:
1.牛头刨床机构
或
2.曲柄滑块机构
3.抽水唧筒机构
4.
5.正弦机构或偏心轮机构(自己思考)。
《机构的认识及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典型机构运动的演示,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理解构件、运动副的概念;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和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实验室展示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展示,观察了解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绘制结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三、实验步骤1.仔细观察各种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及机构的串并联形式,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回答课后问题。
2.选取3个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首先了解所选机构结构和用途,找出原动件;其次从原动件开始,按机构的传动路线观察并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弄清机构中的原动件、从动件和固定件及其数目,了解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根据机构各联接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判断每二个构件接触处所组成运动副及其类型并数出个数;最后选择适当的比例和能充分反映机构运动特征的视图平面画出机构的运动简图,用1、2、3,……标注各构件,用A、B、C、……标注各运动副,注明原动件的运动方向,测量并标注机构各部相关尺寸。
机架用斜线表示。
3.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判定该机构运动是否确定,并32L H F n P P =--与原始物(或模型)对照,看计算是否有错。
四、实验内容1)问题及回答:1. 何谓机构、机器、机械?2. 平面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类型?有哪些演变形式?3. 一般情况下,凸轮是如何运动的?推杆(从动件)是如何运动的?举例说明凸轮的应用实例。
4. 一般情况下,一对齿轮传动实现了怎样的运动传递和变换?常用的齿轮传动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齿轮传动的应用实例。
5. 何谓轮系,轮系分为哪些种类?周转轮系中行星轮的运动有何特点?轮系的功用主要有哪些?6. 常用的间歇机构有哪些?并举例说明这些主要间歇机构的应用实例。
机械原理_瞬心法解析法机构运动分析瞬心法和解析法是机构运动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瞬心法通过分析机构中各个零件的位置和速度,来确定机构的运动学性质。
解析法则通过解析机构的运动方程,得到机构的运动规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并进行比较。
瞬心法是一种基于几何关系的方法,通过寻找机构中每个零件的瞬时转动中心,来确定机构的运动学性质。
瞬心是一个虚拟的点,表示零件在每一瞬时的转动中心。
具体的步骤如下:1.找到机构中的每个可动零件,并确定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2.将机构定位到其中一时刻,确定每个零件的位置和方向。
3.通过观察每个零件的几何关系,找到这个零件的瞬时转动中心。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得到整个机构在一个周期内的瞬时转动中心。
5.根据瞬时转动中心的运动轨迹,分析机构的运动学性质。
解析法是一种基于运动方程的方法,通过解析机构的运动方程,来得到机构的运动规律。
具体的步骤如下:1.根据机构的几何形状和运动特点,建立机构的运动方程。
2.利用运动方程,解析得到机构的位置和速度的表达式。
3.分析机构的运动学性质,如速度、加速度等。
4.根据运动方程,得到机构的运动规律。
瞬心法和解析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求解的方式不同。
瞬心法是通过观察几何关系,寻找零件的瞬时转动中心,从而确定机构的运动性质;而解析法则是通过建立和解析机构的运动方程,得到机构的位置、速度等表达式,从而确定机构的运动规律。
瞬心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通过观察几何关系能够快速确定机构的运动性质。
它适用于对于机构零件的位置和速度感兴趣的情况。
另外,瞬心法也适用于对于机构的部分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的情况。
解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得到机构的运动规律的具体数学表达式,进一步分析机构的运动性质。
它适用于需要对机构的整个运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或者对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感兴趣的情况。
虽然瞬心法和解析法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使用。
比如,可以先通过瞬心法快速确定机构的运动特征,然后再用解析法进一步分析和求解,得到更详细的运动规律。
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平面运动副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
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判别及其演化;
3、熟悉凸轮机构的分类、间歇机构的工作原理、螺旋机构的结构特点;
4、熟悉齿轮传动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机械原理陈列柜;
2、各种机构实物模型。
三、实验内容
1、平面运动副类型及其常用符号
(1)转动副,如图1所示。
(a)全为活动构件时
(b)构件1为机架时
图1 转动副
(2)移动副,如图2所示。
(a)全为活动构件时
(b)构件1为机架时
图2 移动副
(3)高副,如图3所示。
(a)全为活动构件时
(b)构件1为机架时
图3 高副
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1)全部用转动副组成的平面四杆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如图4所示。
铰链四杆机构分
为三种基本型式:曲柄摇杆机构(如图4a 、b )、双曲柄机构(如图4c )和双摇杆机构(如图4d )。
c
d
图4 变更机架后机构的演化
2)将4个构件以转动副和移动副连接成的平面四杆机构为移副四杆机构。
单移副四杆机构有以下四种类型:滑快机构、导杆机构、摇块机构和定块机构(如图5所示)。
3、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应用
凸轮机构应用广泛,类型很多,通常按如下方法分类: 1) 按凸轮的形状分为:
(1)盘形凸轮;(2)移动凸轮;(3)圆柱凸轮。
图5 曲柄滑块机构向导杆机构的演化
a )曲柄滑块机构
b )导杆机构
c )摇块机构
d )定块机构
a
b
图6 内燃机气门机构图图7移动凸轮图8 自动车床进刀机构中的凸轮
2)按从动件末端形状分为:
(1)尖顶从动件如图9a、d所示;(2)滚子从动件如图9b、e所示;(3)平底从动件如图9c、f 所示。
a b c d e f
图9 从动件末端形状
4、间歇机构的工作原理
常见的间歇运动机构有: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
1)棘轮机构主要由棘轮、棘爪和机架组成(如图10所示)。
图10 棘轮机构图11 槽轮机构
2)槽轮机构主要由带圆销的主动拨盘,带径向槽的从动槽轮和机架组成(如图11所示)。
5、螺旋机构
螺旋机构由螺杆、螺母和机架组成(如图12所示)。
图12 螺旋机构
6、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由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机架组成。
图13 齿轮机构的主要类型
齿轮传动的类型很多,按照两齿轮的轴线位置、齿向和啮合情况的不同,齿轮传动可以分类如下:
外啮合(图a)
直齿传动内啮合(图b)
齿轮齿条(图c)
两轴平行—-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图d)
人字齿轮传动(图e)
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图f)
两轴相交的齿轮传动
(圆锥齿轮传动)曲齿锥齿轮传动(图g)
两轴不平行
斜齿交错齿轮传动(图h)
两轴交错的齿轮传动
蜗杆蜗轮传动(图i)
四、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常用的机构观察与运动分析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一、吊扇的扇叶与吊架、书桌的桌身与抽斗、机车直线运动时的车轮与路轨,各组成哪一类运动副?并分别用运动副符号表示。
二、试列举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三个平面四杆机构实例名称和功用、并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
三、试说明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齿轮机构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五、思考题:
1、两构件组成的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时,各限制了哪些运动,保留了哪些运动?
2、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类型?怎样判别?各类型功能有什么区别?
3、单移副四杆机构有几种类型?怎样判别?各类型功能有什么区别?
4、解释机构中的下列名词:(1)曲柄、(2)摇杆、(3)滑块、(4)导杆。
5、比较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优缺点。
6、从结构和可靠性两方面,比较力锁合和几何锁合凸轮机构。
7、食品罐头的螺旋盖为什么采用多线、小螺距的螺纹?
8、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如何从结构上实现间歇运动?
9、两轴平行、两轴相交、两轴交错间的传动各可采用哪些齿轮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