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情况整体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0.04 M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的各册教材已经陆续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6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人教版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编写的一套材。
本文主要介绍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编写特点。
首先,这一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研究认数和计算的开始,也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体会研究数学的乐趣,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后,这一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数学。
学生研究数学不仅需要理解和建构,还需要通过练加深理解并形成基本技能。
本教材编写和修订注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案例和设计内容的呈现形式,同时注重精心编排练,通过科学合理的练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形成技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的目标,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逐步发展数学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后续知识的研究做铺垫。
例如,在练中加入“凑十”和“10加几、10减几”的练,为后面研究“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准备。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这套教材的实验教材是以《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在使用十年后,2012年在总结10年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2011)》提出的新要求,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教材进行了系统、细致的修订。
通过教材的修订,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于2013年3月全部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查,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的教学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部分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在新世纪之初启动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中的笔算内容是被削弱的部分。
与以往的数学教学相比,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实验稿)》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
本套教材的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较好的体现《标准(实验稿)》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加大笔算教学的步子,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培养学生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等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已开始执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使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教材。
所有的初中和小学教师,以及教研员们需要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并投入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中。
那么,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推出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与原来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相比,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学内容的编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和教材实验的结果,以及相关的教材修订研究,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这样就使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
例如:“数与代数”部分,在二年级下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认识”之前(从三(上)移至二(下));将“倍的认识”后移至三年级上册并且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等。
“图形与几何”部分,在一年级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安排认识平行四边形;在三年级的“四边形”单元不再安排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而是安排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性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接着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分别安排在二、四、五年级等。
“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学段降低教学要求,每一学年只安排一个小单元的统计教学;第二学段才让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
“可能性”的教学后移至五年级。
“综合与实践”部分,调整或重新设计了部分主题活动,加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改变为“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重新设计“我们的校园”等主题活动。
修订后的教材,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的顺序更具逻辑性,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1~6年级)介绍备课资料(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卢江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长期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提供了多套教材,在这一次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社坚持“为基础教育铺路架桥,向新世纪献一流教材”的办社宗旨,又为大家奉献了一套崭新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设计思想,研究和编写的思路;②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如何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的。
③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使大家对这套实验教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便于在实验教学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教材的研究和编写人员由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教研人员和长期从事教材研究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组成教材编委会。
(编委会成员在教材的后边写有。
)编委会主任是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刘意竹,副主任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卫国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主任卢江。
教材编委会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丁尔升教授、著名学者郑毓信教授和老一辈小学数学教材专家李润泉编审为顾问。
教材主编是课程教材研究所的研究员、编审卢江和副研究员、副编审杨刚(小学数学研究会的秘书长)。
很多富有经验的教研员、特级教师、小数专家目前正参与教材的研究编写。
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在实验教材的研究编写中,我们注意坚持两个基本原则:1.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1)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卢江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总体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一部分:本套教材实验版的实验与使用总体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这套实验教材于2001年9月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10年多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一、本套实验教材的实验与使用情况2001年有8个省的8个国家级实验区,山东、重庆、辽宁等省市的4个志愿参加的实验区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学校使用了这套实验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室对首轮实验区进行了每年2次的教材培训,受训小学数学教师约2万人次。
利用每次教材培训的机会,我们在国家级实验区召开座谈会,了解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收集教师对教材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实验教材适用性的满意度。
从2002年~2007年,我们每年举行大型研讨会,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共召开了6届,2010年5月召开了第7届。
通过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获得教研员、教师对实验教材的意见,以及修改建议。
从2002年开始,各省级课改实验区也逐步使用这套实验教材,在以后9年中,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地区和使用量逐年增加。
到2011年秋季,使用这套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地区和数量均达到同类教材之首。
二、有关各方对本套实验教材的总体评价(一)“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共12册,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探讨引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我国小学阶段广泛采用的教材之一。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档将为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全面了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1. 教材结构与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的特点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整体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目录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建议5. 练习与测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循序渐进: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安排内容,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3. 培养能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启发式教学: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教材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1.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小数、分数、方程等基础知识。
2. 空间与图形: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测量等知识。
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概率等知识。
4. 综合与应用: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日记、数学实践等应用性强的题目。
3. 教学方法探讨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培养创新思维。
4. 练习与测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配备了丰富的练习与测评题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创新进取严谨求实——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
六年级)》特色介绍
卢江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2012年秋季,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执行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修订后推出的义务教育新教材。
作为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者和研制者,我们率先参与了这一庞大而艰巨的教材修订工程。
根据教育部的部署,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研制,我们完成了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修订送审工作。
继2012年秋季推出起始年级的新教材后,2013年3月修订后的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的各年级教材,
【总页数】7页(P30-36)
【作者】卢江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2.3
【相关文献】
1.创新进取,严谨求实,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修订情况介绍 [J], 卢江
2.创新进取,严谨求实,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六年级)修订情况介绍 [J], 卢江
3.创新进取,严谨求实,体现科学发展新需求——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一至六年级介绍[J], 卢江
4.以科研为基础打磨精品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介绍 [J], 卢江;
5.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介绍 [J], 丁国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