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
- 格式:pptx
- 大小:4.82 MB
- 文档页数:69
简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分类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分类是指现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具有的轨压和牵引制式,按牵引动力系统及同步轨距等技术指标确定,从而为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
主要分为:轨距、牵引系统、操纵系统。
一、轨距分类轨距,是指在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的轮距,可分为标准轨距(1435mm)、中宽轨距(1676mm)和宽轨距(1890mm)三类。
标准轨距是指牵引力和制动力比较均衡,性能较稳定可靠的轨距;中宽轨距是指牵引力大于制动力的轨距,主要应用于跨越高差巨大的轨道上;宽轨距是指制动力大于牵引力的轨距,主要应用于紧凑型城区或轨距宽适宜的轨道上。
二、牵引系统分类牵引系统主要有交流牵引、直流牵引、不依靠轨道牵引三种,其具体分类如下:1、交流牵引包括750V、1500V和3000V三种。
2、直流牵引包括600V、750V、750V/1500V二电压、1500V/3000V二电压、1800V/2500V穿梭车、3000V和4000V六种。
3、不依靠轨道牵引的有柔性、超级柔性和自行车三类。
三、操纵系统分类操纵系统包括制动系统、速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和车辆安全系统等几大类,当中制动系统分为空气制动、牵引线保持制动、铰接力制动、曳引力制动四个部分;而速度控制系统包括恒速、限速和牵引减速等三种方式;车辆安全保护系统则包括车门安全防护、防故障安全保护系统、检修车等系统。
四、其他系统分类还有地区的公共汽车系统、出租车系统等特殊系统,在制式分类上,也分为混合动力系统、太阳能系统、氢燃料系统等。
这些系统均受到国家、行政单位以及市民的一致支持,实施起来更为有利,在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技术类别和优缺点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
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分类大体如下: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划分为地下铁路、地面铁路和高架铁路;按列车服务范围划分为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快速铁路和市郊铁路;按运能等级(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及车辆类型可分为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胶轮地铁、直线电机车辆、中低速磁悬浮(HSST)、磁悬浮;按照列车驱动力可以大致分为轮轨系统和磁悬浮系统两大类,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属于轮轨系统,而直线电机车辆介乎两者之间,原理上属于磁悬浮系统。
目前,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单轨、胶轮地铁、磁悬浮交通等等形式在中国均有应用,北京13号线被称为国内第一条城市铁路,上海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其原理图如图2.2.1-1所示),重庆单轨,广州四号线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选择正在趋于多样化。
由于分类方法很多,而且分类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下面暂按列车驱动方式分类方法(即磁悬浮系统和轮轨系统)简要地对各种制式进行比较论述。
1.磁悬浮模式(1)磁悬浮(TR)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
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
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
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
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
这两种磁悬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
磁悬浮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速度高,造价昂贵,而且应用经验不足。
突出的缺点是:1)由于磁悬浮系统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是要解决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铁路和无轨电车两类。
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其特点是高速、高效、稳定。
无轨电车是指利用电力作为动力,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电力汽车,其特点是环保、智能化、无火车站建设和维护等。
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另一个重要分类是有轨和无轨。
地铁和轻轨属于有轨类型,其轨道和机车车辆都有固定的轨道,运行速度快,容量大,适合在大城市中运营。
而有轨电车属于无轨类型,其轨道是电线架设的,机车车辆利用电线来驱动,运行速度慢些,容量小些,适合在中小城市中运营。
无轨电车,又称为无轨电车或城市铁路,是一种不需要铺设轨道的电力汽车系统。
它在道路上行驶,电力来自于电线。
总体而言,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人民的出行质量。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高效性: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高速行驶。
稳定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稳定性高,其轨道和机车车辆均固定,运行状态可控。
环保性: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电能作为动力,没有尾气污染,对环境影响小。
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轨道和机车车辆均固定,运行状态可控。
人性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齐全,车辆内部设施舒适,乘客可以在车内休息、娱乐、上网等。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能现对车辆运行状态、车站客流、运营效率等的监控和管理,并能够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给乘客。
无火车站建设和维植:无轨电车系统不需要铺设轨道,也不需要建设火车站,这样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并且可以更好的适应城市的发展。
可持续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可持续性,通过环保、低碳、智能化等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通过铁路线路连接城市内的各个地区,并提供高效、快速、舒适、安全的交通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城市高速铁路等。
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最常见的形式,它一般在地下或高架建设,分为不同的线路,覆盖城市各个区域。
轻轨则是一种轻型列车系统,通常在地面或高架上运行。
城市高速铁路则是以快速为主要特点,运营时速在100公里以上的城市铁路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管理,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但它的出现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出行效率,带动城市繁荣发展等诸多益处。
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提高运作效率和乘客体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是指在城市内建设的以轨道交通技术为基础的城市交通系统。
城轨有多种基本类型,包括地铁、轻轨、城市铁路和单轨等。
下面将对这些类型进行简要介绍。
地铁是指在城市地下或地面建设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为双轨或四轨,采用电力牵引、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车辆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且具有高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铁的优点在于载客量大、安全稳定、能独立通行等,但是建设成本高、线路贯通困难等缺点存在。
轻轨又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建设在城市区域内、轨距比地铁大、车体轻便的轨道交通系统。
轻轨在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地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
轻轨的线路长度较短,车速较慢,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比地铁更小。
城市铁路是指连接城市中心和近郊区域的铁路,采用电力牵引,行驶速度较快。
城市铁路可以和城市的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公共汽车等)进行衔接,可以解决市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
城市铁路的建设成本较低,但在城市建设规划、线路使用纠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单轨交通是指交通工具在单轨轨道上行驶的交通方式,轨道一般为悬挂在高空的、单轨独立的轨道,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单轨交通技术成熟,但在载客量、截面尺寸、建设成本等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一般适用于短距离、低载客量的交通线路。
除了这些基本类型的城轨系统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城轨系统,例如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磁悬浮技术,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以上,成为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磁悬浮列车具有高速、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但是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总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众多,每个类型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是指在城市内建设的固定路线、固定车站、固定车辆的公共交通系统。
它主要由地铁和轻轨组成,通过铁轨和电力供应系统,提供高效、快速、安全的城市交通服务。
2. 地铁2.1 定义地铁是一种在地下或地面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点是使用电力驱动的列车在固定的路线上运行。
地铁一般设有独立的车站,并采用封闭式车辆,在隧道或高架上行驶。
2.2 分类根据不同的运营方式和技术特点,地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传统地铁:传统地铁采用第三轨供电方式,列车通过接触第三轨来获取电力。
这种地铁常见于欧洲和北美地区。
•无人驾驶地铁:无人驾驶地铁是指采用自动化驾驶技术,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运行。
这种地铁常见于一些先进的城市,如东京的无人驾驶地铁。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浮起并推动列车运行,无需接触轨道。
这种地铁常见于中国的上海、杭州等城市。
2.3 优势和挑战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优势:•高运量:地铁可以容纳大量乘客,每小时运送能力较大,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快速便捷:地铁运行速度快,不受道路交通状况影响,乘客可以迅速到达目的地。
•环保节能:地铁使用电力驱动,不产生废气和噪音污染,是一种相对环保的交通方式。
然而,地铁建设和运营也面临一些挑战:•高成本:地铁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线路建设、车辆购置和设备维护等方面。
•施工难度大:地铁施工需要考虑到城市地下管线、土质情况等因素,施工难度较大。
•运营风险:地铁运营需要保证安全和稳定性,避免发生事故和故障,对运营管理要求较高。
3. 轻轨3.1 定义轻轨是一种介于传统铁路和地面公交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特点是使用电力驱动的列车在固定的路线上行驶。
轻轨一般设有独立的车站,并采用开放式或半封闭式车辆,在地面或高架上行驶。
3.2 分类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营方式,轻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指在固定路线上行驶的电动列车,通过接触线获取电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是很复杂的,它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地铁线路。
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只是一条简单的单轨铁路线;而另一些城市则将其分为多种类别,如快速公交系统、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为公共交通提供运输服务的系统。
它包括公共汽车、铁路和公路交通在内,将所需人员和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的一种交通工具。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比较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及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然而,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一些城市仍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城际高速铁路线网与客运专线线路。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特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铁路线网、客运专线线和地铁线。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快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根据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这些交通线网又划分为三种类型:干线型线路和支线型线路。
干线型线路是指连接一个较大区域内较发达的城镇或工矿区,以满足旅客运输需求为主;支线型线路则是指一些小区域内客流量相对比较集中,但不足以达到一定规模的城镇或工矿区,一般只供零星散客使用。
3: 城市铁路线网与客运专线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国家铁路、城际高速客运专线和磁悬浮列车。
国家铁路是指覆盖全国的轨道交通网络,而城际高速客运专线则为若干个大城市之间提供了连接纽带,同时也为部分特定地区提供了便捷出行方式。
因此,在国内外都有广泛使用的高铁线路被称为“两铁”或者“三铁”。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最大直径的地铁线网主要集中于北京至上海一线,其次是天津、青岛、沈阳等二线。
这些大型地铁线采用电力牵引技术,具有速度快、不受气候影响等优点,成为未来中国大中城市交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