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

谈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西安普天通信设备厂王清华

摘要:

企业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到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统计技术的应用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统计技术统计过程控制

Abstract:

Enterprise’s quality management i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All the departments and staff are of one mind, and combining professional skills,management,statistics,and mentality education together to establish the complete quality system which includes research, design,manufacture, and service.That will use our human resource,material resource,financial recourse,and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to provide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 that reach the requirements and customers' anticipation.The statistics technology will be significant to the practice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

Quality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tatistics Technology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属质量因素,可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第一生命。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思想工作水平。企业质量的好坏是通过实施质量管理来实现。

企业质量管理中,质量被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由此可知,质量高则满足要求的程度就高,质量它包括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质量将会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二十一世纪将是质量世纪,谁拥有最好的质量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面对现实,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的角逐和较量,归根到底就是比质量的高低优劣。质量是人类聪明智慧结果所在,质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思想

多年来,基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质量管理领域,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吸纳了当代国际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理念,结合实践经验及理论分析,用高度概括又易于理解的语言,总结为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成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如果组织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组织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成组织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的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顾客满意,创造竞争优势,组织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不仅要考虑顾客当前的需求,还应了解顾客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体现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以及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应时刻关注组织经营的国内外环境,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组织的蓝图。质量方针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与组织的宗旨相一致。

为了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身体力行,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识别影响质量的所有过程,并管理这些过程,使顾客和相关方满意。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全体员工是每个组织的根本,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组织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领导,还有赖于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应赋予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有的职责和权限,为全体员工制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增长他们的才干和能力,发挥员工的革新和创新精神;共享知识和经验,积极寻求增长知识和经验的机遇,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才会给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通过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即认为是过程。组织为了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时,应识别和确定所需要的过程,确定可预测的结果,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识别过程与组织职能之间的接口和联系,明确规定管理过程的职责和权限,识别过程的内部和外部顾客,在设计过程时还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投入资源、培训、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这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管理的系统方法包括了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过程及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明确职责和资源需求,确立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以测量现行过程的有效性,防止不合格,寻找改进机会,确立改进方向,实施改进,监控改进效果,评价结果,评审改进措施和确定后续措施等。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建立新体系,也可用于改进现行的体系。这种方法不仅可提高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还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最终导致顾客满意和使组织获得成功。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持续改进是一种管理的理念,是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持续满足顾客要求、增加效益、追求持续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活动。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等,持续改进本身也是过程,应该作为过程进行管理。持续改进应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实施和评价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它纳入文件等活动,其实质也是一种PDCA的循环,从策划、计划开始,执行和检查效果,直至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将它纳入改进成果加以巩固。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成功的结果取决于活动实施之前的精心策划和正确决策。决策的依据应采用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分析或依据信息做出判断是一种良好的决策方法。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时,可借助于其他辅助手段。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供方提供的产品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把供方、协作方、合作方都看做是组织经营战略同盟中的合作伙伴,形成共同的竞争优势,可以优化成本和资源,有利于组织和供方共同得到利益。

二、统计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从而满足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的均匀性(质量的一致性)。SPC目前已成为生产过程中控制稳定产出的主要工具之一。有效的实施、应用SPC可以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在发生问题之前,消除问题或降低问题带来的损失。统计过程控制将生产线的检验结果带入统计分析的手法,及时发现并排除造成过程不稳定的因子,把生产制造的数据套入常态分配原理,预估不良品的产出机率,了解产品潜藏的变异,而采取管理预防措施以提升过程能力。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统计过程控制的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一种避免浪费,不生产废品的预防策略,发挥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工人的共同作用,实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稳定的生产过程会带来质量上的飞跃。统计过程控制图用于记录与质量有关的工序参数或不同时间的产品参数,使用工序能力指数来表明工序可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无差错生产。

在生产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常规休哈特控制图列表如下:

数据分布控制图简记

均值-极差控制图x一R 控制图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一R 控制图计量值正态分布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Xmed一R 控制图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一Rs 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 控制图计件值二项分布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Pn 控制图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U 控制图计点值泊松分布

缺陷数控制图 C 控制图

1.各种控制图的用途:

1)x一R控制图:对于计量值数据而言,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控制图。它用于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强度、纯度、时间和生产量等计量值的场合。

x控制图主要用于观察分布的均值的变化,R控制图用于观察分布的分散情况或变异度的变化,而x一R图则将二者联合运用,用于观察分布的变化。

2)x一s控制图与x一R图相似,只是用标准差图(s图)代替极差图(R图)而已。极差计算简便,故R 图得到广泛应用,但当样本大小n>10,这时应用极差估计总体标准差。

3)Xmed一R控制图与x一R图也很相似,只是用中位数图(Xmed图)代替均值图(x图)。所谓中位数即指在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列中居中的数。例如,在以下数列中2、3、7、13、18,中位数为7。又如,在以下数列中2、3、7、9、13、18,共有偶数个数据。这时中位数规定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在本例即(7+9)/2=8。由于中位数的计算比均值简单,所以多用于现场需要把测定数据直接记入控制图进行控制的场合,这时为了简便,当然规定为奇数个数据。

4)x一Rs控制图,多用于下列场合:对每一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测量的场合;取样费时、昂贵的场合;以及如化工等过程,样品均匀,多抽样也无太大意义的场合。由于它不像前三种控制图那样能取得较多的信息,所以它判断过程变化的灵敏度要差一些。

5)P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值质量指标的场合。在根据多种检查项目总合起来确定不合格品率的情况,当控制图显示异常后难以找出异常的原因。因此,使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常见的不良率有不合格品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等。

6)Pn控制图: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数的场合。设n为样本大小,p为不合格品率。所以取pn作为不合格品数控制图的简记记号。由于计算不合格品率需进行除法,比较麻烦,所以在样本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用此图比校方便。

7)c控制图:用于控制一部机器,一个部件,一定的长度,一定的面积或任何一定的单位中所出现的缺陷数目。如布匹上的疵点数,铸件上的砂眼数,机器设备的缺陷数或故障次数,传票的误记数,每页印刷错误数,办公室的差错次数等等。

8)u控制图:当上述一定的单位,也即样品的大小保持不变时可以应用c控制图,而当样品的大小变化时则应换算为平均每单位的缺陷数后再使用u控制图。例如,在制造厚度为2mm 的钢板的生产过程中,一批样品是2平方米的,下一批样品是3平方米的。这时就都应换算为平均每平方米的缺陷数,然后再对它进行控制。

2.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1)控制图用于何处?原则上讲,对于任何过程,凡需要对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场合都可以应用控制图。但这里还要求:对于所确定的控制对象一质量指标应能够定量,这样才能应用计量值控制图。如果只有

定性的描述而不能够定量,那就只能应用计数值控制图。所控制的过程必须具有重复性,即具有统计规律。对于只有一次性或少数几次的过程显然难于应用控制图进行控制。

2)如何选择控制对象?在使用控制图时应选择能代表过程的主要质量指标作为控制对象。一个过程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需要选择能够真正代表过程情况的指标。例如,假定某产品在强度方面有问题,就应该选择强度作为控制对象。在电动机装配车间,如果对于电动机轴的尺寸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把机轴直径作为我们的控制对象。

3)怎样选择控制图?选择控制图主要考虑下列几点:首先根据所控制质量指标的数据性质来进行,如

数据为连续值的应选择x一R、x一s、Xmed一Rs或x一Rs图;数据为计件值的应选择p或pn图;数据为计点值的应选择c或u图。其次;要确定过程中的异常因素是全部加以控制(全控)还是部分加以控制(选控),若为全控应采用休哈特图等;若为选控,应采用选控图;若为单指标可选择一元控制图,若为多指标则须选择多指标控制图。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要求,如检出力大小,抽取样品、取得数据的难易和是否经济等等。例如要求检出力大可采用成组数据的控制图,如x一R图。

4)如何分析控制图?如果在控制图中点子未出界,同时点子的排列也是随机的,则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或控制状态,如果控制图点子出界或界内点排列非随机,就认为生产过程失控。

对于应用控制图的方法还不够熟悉的工作人员来说,即使在控制图点子出界的场合,也首先应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检查:样品的取法是否随机,数字的读取是否正确,计算有无错误,描点有无差错,然后再来调查生产过程方面的原因,经验证明这点十分重要。

5)对于点子出界或违反其他准则的处理。若点子出界或界内点排列非随机,应立即追查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它再次出现。

6)对于过程而言,控制图起着告警铃的作用,控制图点子出界就好比告警铃响,告诉现在是应该进行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犯的时刻了。虽然有些控制图,如x一R控制图等,积累长期经验后,根

据x图与R图的点子出界情况,有时可以大致判断出是属于哪方面的异常因素造成的,但一般来说,控制图只起告警铃的作用,而不能告诉这种告警究竟是由什么异常因素造成的。要找出造成异常的原因,除去根据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与经验来解决外,应该强调指出,应用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来诊断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7)控制图的重新制定:控制图是根据稳定状态下的条件(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环境,即4M1E)来制定的。如果上述条件变化,如操作人员更换或通过学习操作水平显著提高,设备更新,采用新型原材料或其他原材料,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环境改变等,这时,控制图也必须重新加以制定。由于控制图是科学管理生产过程的重要依据,所以经过相当时间的使用后应重新抽取数据,进行计算,加以检验。

8)控制图的保管问题:控制图的计算以及日常的记录都应作为技术资料加以妥善保管。对于点子出界或界内点排列非随机以及当时处理的情况都应予以记录,因为这些都是以后出现异常时查找原因的重要参考资料。有了长期保存的记录,便能对该过程的质量水平有清楚的了解,这对于今后在产品设计和制定规格方面是十分有用的。

3.几种控制图的比较

1)x-R(均值-极差)控制图

对于计量值数据,x一R(均值一极差)控制图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控制图,因为它具有下列优点: (1)适用范围广:对于x图而言,计量值数据x服从正态分布是经常出现的。若x非正态分布,则当样本大小n≤4或5时,根据中心极限定理,x近似正态分布。对于R图而言, 通过在电子计算机上的统计模拟实验证实,只要总体分布不是太不对称的,R的分布没有大的变化。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x 一R图适用的范围广泛。

(2)灵敏度高:x图的统计量为均值x,反映在x上的偶然波动是随机的,通过均值的平均作用,这种偶然波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而反映在x上的异常波动往往是在同一个方向的,它不会通过均值

的平均作用抵消。因此,正图检出异常的能力高。至于R图的灵敏度则不如x图高。

(3)应用x一R的一些注意事项:

a.合理分组原则。在收集数据进行分组时要遵循休哈特的合理分组原则:

1)组内差异仅由偶然波动(偶然因素)造成;

2)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常波动(异常因素)造成。下面作些说明。

首先,若过程稳定,则在过程中只存在偶然波动(偶然因素),它由3σ方式中的σ所反映。如果确定σ值不仅有偶然波动而且还有异常波动,则σ值增大,也即上下控制界限的间隔加大。在极端情况下,若异常波动全部进入σ值的计算,则上下控制界限的间隔将大到使任何点都不会出界。从而控制图就失去了控制的作用。因此,一个样本组内各个样品特性值的差异要求尽可能由偶然波动造成。这就要求同一个样本组的各个样品的取样应在短时间内完成。

其次,各个样本组的统计量平均值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偶然波动始终存在,它必然会对此差异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若过程异常,要求统计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主要由异常波动(异常因素)造成,这样便于由控制图检出异常。这就要求在容易产生异常的场合增加抽样频率,反之,亦然。

b.经济性。抽样的费用不得高于所获得的效益。

c.样本大小n和抽样频率。若用x控制图去检出过程的较大偏移,例如2σ或更大的偏移,则可用较小的样本(如n=4,5或6)即可将其检出,若检出较小的过程偏移,则需用较大的样本,甚至需要n=15至25。当然,较小的样本在抽样时正好碰到过程偏移的可能性也小。因此,可以采用添加警戒限和其他判定界内点非随机排列的原则,来提高控制图检出过程小偏移的能力,而不采用大样本的作法。对于R 图,若采用小样本则对于检出过程标准差的偏移是不很灵敏的,但大样本(n>10),用极差法估计标准差的效率将迅速降低。因此,对于n>10的样本,应该采用s图而不用R图。

在确定正图和R图的样本大小时, x图和R图的操作特性曲线是有用的。至于抽样频率, 实践表明多倾向于采用小样本、短间隔而不是大样本、长间隔。

d.x 图和R 图检出过程质量偏移的能力可由其操作特性曲线(简称OC 曲线)来描述。

2)x -s(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若样本大小n 较大,例如n>10或12,这时用极差法估计过程标准差的效率较低。最好在x —R 中用s 图代替R 图。

3)Xmed-R(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Xmed-R 图与x -R 图相似,只不过用Xmed (中位数)图代替x 图而已。若样本取自正态总体,x 为样本中位数,m 个样本的样本平均中位数为

x =m

1∑=m

i medi

1

Χ4)x-Rs(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现在样本大小为1,所以对过程标准差σ的估计要通过相邻两个样本间的移动极差Rs 来进行。设从过程抽取的样本为

x i

,i=1,2,...,n,则移动极差定义为

Rsi=|x i

一x

t 1+|, i=1,2,...,n-1

而平均移动极差为

5)p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p 图的统计基础为二项分布。当控制图的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时,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是指任何单位产品不合格品的概率为一常数P 且所生产的各个单位产品都是独立的。这时,所生产的每一单位产品都是具有参数P 的二项随机变量的一个实现。设我们取一个包含n 个单位产品的随机样本,其中不合格单位产品数为D ,则D 服从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分布即 P{D=x}=

C x

n

P x

)

1(P x

n --,x=0,1,...,n

6)pn(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若过程处于稳定状态,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为P ,则在包含n 个样品的一个随机样本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数D 服从二项分布。随机变量D 的均值则为nP ,而方差为nP(1一 P)。若考虑3σ控制界限,则已知n 、P 情况的pn 图的控制线为 UCL=nP+3)1(P nP - CL=nP

LCL=nP-3)

1(P nP -若过程的不合格品率P 未知,需用p 进行估计,则将p 代入式后得控制线为 UCL=n p -3)1(p np - CL=p

LCL=n p +3)

1(p np -7)(缺陷数)控制图

一定检查单位的产品的缺陷数通常服从泊松分布,即

p (x )=

!

x e λ

τ

λ- (x=0,1,2,.,)

式中,x 为缺陷数,平均缺陷数λ(λ>0)为泊松分布的参数。泊松分布的均值与方差都等于参数λ。若考虑3σ控制界限,则已知过程平均缺陷数λ的情况的c 图的控制线为 UCL=λ+3λ CL=λ

8)u(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u 图与c 图的关系和p 图与pn 图的关系相似。如果各个样本的检查单位也即样本大小是变化的,这时应将各个样本的缺陷数折算成平均每个检查单位的缺陷数,简称平均缺陷数,然后用u 图进行控制。假定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总体抽取一个包含n 个检查单位的随机样本,样本的总缺陷数为C ,则样本的平均每检查单位的缺陷数,简称样本单位缺陷数为 u=C/n

式中,u 为泊松随机变量。设上述n 个检查单位各自的缺陷数分别为随机变量x1,x2,...,xn , 则

u=m

1∑=m

i xi

1

故u 为n 个独立的泊松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已知μu=U ,σu=n U /。这里U 为过程的单位缺陷数,等于过程的平均缺陷数λ,于是U 图的控制线 UCL=U +3n U / LCL=U -3n

U /实例:

天线公司生产0.6M (13G )天线的弯波导,成形后长度要求为263±0.40mm ,生产过程质量要求为Cp ≥1.00,为对该过程实行连续监控,设计控制图,分析控制状态。R X -1.收集数据并加以分组

在5M1E 充分固定并标准化的情况下,从生产过程中收集数据。每隔2h ,从生产过程中抽取5个零件,测量其长度,组成一个大小为5的样本,一共收集25个样本(数据见上表)。一般来说,制作R X -图,每组样本大小n ≤10,组数k ≥25。

0.6M天线弯波导数据表(单位:mm)

X R备注序号Xi1Xi2Xi3Xi4Xi5

i

1263.0262.9263.2263.2263.2263.100.3

2262.9263.1262.8263.0263.1262.980.2

3263.1262.9263.1263.0263.2263.060.3

4263.3263.2263.2263.0263.1263.160.3

5263.0262.9263.1263.2263.2263.080.3

6262.9263.0262.8263.0263.1262.960.3

7263.0263.2263.1263.0263.2263.100.2

8263.1263.1263.1263.0263.2263.100.2

9263.0263.3263.1263.2263.0263.120.3

10263.2263.1262.9262.9263.1263.040.3

11262.8263.0263.1263.0262.8262.940.3

12263.1263.0263.0263.2263.1263.080.2

13263.0263.2263.3263.2262.8263.100.3

14263.1263.0263.0263.1263.1263.060.1

15263.1263.0262.9263.0262.8262.960.3

16263.2263.2263.0263.2263.1263.140.2

17263.2263.1263.2263.1263.1263.140.1

18263.1263.1263.1263.1263.3263.140.2

19263.2263.2263.2263.2263.0263.160.2

20263.2263.0263.2263.1263.0263.100.2

21262.9263.0263.0263.0262.9262.960.1

22263.0263.1263.2263.2263.2263.140.2

23263.2263.2263.2263.0262.9263.120.3

24263.0263.0263.0263.2263.0263.040.2

25263.1263.0263.0263.1263.1263.060.1

263.070.228

平均值

总和值32884.2 5.7

2.计算每组的样本均值及极差(列于上表)。

计算总平均和极差平均:

=263.07 R=0.228

3.计算控制线

图: CL==263.07

X X UCL=+A2R=263.07+0.577*0.228=263.20

X LCL=-A2R=263.07-0.577*0.228=262.94 R 图:

CL=R=0.228

UCL=D4R=2.114*0.228=0.482

LCL=D3R

其中系数A2,D3,D4均从控制图系数表中查得,A2=0.577,D4=2.114,当n ≤6时D3<0,此时LCL=——。4.制作控制图

分别做图和R 图,两张图画在同一张纸上,以便对照分析。图在上,R 图在下,纵轴在同一X X 直线上,横轴相互平行并且刻度对齐。

本题中R 图的下控制界限线LCL <0,但R 要求R ≥0,故LCL 可以省略。

均值控制图(图)

X

极差控制图(R 图)

5.描点:根据各个样本的均值和极差Ri 在控制图上描点(如上).i X

6.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利用分析用控制图的判断原则,经分析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7.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因为:X=263.07,

M=263, X ≠M,

所以:Cpk=(T-2ε)/6s,其中s=R/d2, ε=|X-M |

s=R/d2=0.228/2.326=0.098ε=|X-M |=263.07-263=0.07

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Cpk=(T-2ε)/6s=(0.8-2*0.07)/6*0.098=1.22

8.由于波导管的长度尺寸,对于天线产品的质量影响,属于重要质量特性,1.67≥Cpk >1.33 为理想状态, 1.33≥Cpk >1 为低风险状态。9.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p (需要查正态概率表)

当X ≠M 时,过程不合格率p=Φ[-3(1+k)Cp]+Φ[-3(1-k)Cp]

k=2ε/T=2*0.07/0.8=0.175,Cp=T/6s=0.8/(6*0.098)=1.36P=Φ[-3(1+k)Cp]+Φ[-3(1-k)Cp]= Φ[-3*1.175*1.36]+Φ[-3*0.825*1.36]= Φ[-4.794]+Φ[-3.366]=2-0.999-0.999=0.2%

三、统计技术在持续改进方面的应用

统计技术不只是应用在生产过程的控制中,它对产品的持续改进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案例:这是2005年无线通讯事业部的数码电话不合格品(老化后)统计分析实例。

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数据,对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统计分析。

数码电话2005年10-12月份不合格品排列图频次表

原因不合格品数累计不合格品数比率(%)累计比率(%)按键不灵6614.6314.63

无显示(排线未插好)61214.6329.26窗口开胶4169.7639.02

外观污垢4209.7648.78

开关故障4249.7658.54天线指示灯不亮3277.3265.86电池指示灯不亮3307.3273.18外壳划伤3337.3280.50天线电缆松动235 4.8885.38

听筒接触不良237 4.8890.25

插簧未弹起138 2.4492.70

天线座松动139 2.4495.12适配器接触不良140 2.4497.56

卡槽接触不良141 2.44100.00合计41100

利用排列图对10-12月份不合格品进行分析:

按键无显示窗口外观开关天线电池外壳天线听筒插簧天线座适配器卡槽

不灵开胶污垢故障指示灯指示灯划伤电缆接触未弹起松动接触接触

不亮不亮松动不良不良不良

10-12月份不合格品排列图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按键不灵和无显示(排线未插好),不合格数达12部,占不合格品总数的29.26%。

10-12月份不合格品因果图

改进措施表:原因现状目标措施

执行人

要求完成时间

组装人员责任心不

按键不灵和无显示装配合格率为

99.40%

一次性装配合格率为99.57%

通过班前会,对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增强责任心

高稳社2006.1.3

质量改进常用的工具除了排列图和因果图以外,还有直方图、调查表、分层法、控制图和散布图,共七种工具。现在又有新的七种工具,是KJ 法、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失线图、PDDC 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在质量管理中,企业应用统计技术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信息愈准确及时,不确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相互矛

盾的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将会误导决策和调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参考文献:

1. 主编:王毓芳郝凤《过程控制与统计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版

2. 主编:马林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版

3. 主编:李平冯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国培认证培训中心出版社

2004版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详细]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控制图:用来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度量、诊断和改进过程状态. 直方图:是以一组无间隔的直条图表现频数分布特征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各个项目产生的影响从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可用其区分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次要、一般问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散布图: 以点的分布反映变量之间相关情况,是用来发现和显示两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或确认其预期关系的一种示图工具. 工序能力指数(CPK):分析工序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工艺规范的程度. 频数分析:形成观测量中变量不同水平的分布情况表. 描述统计量分析: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范围、方差等,了解过程的一些总体特征.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且假设变量都是随机变动的,不分主次,处于同等地位. 回归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H0: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H1: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不为0;检验水准为0.05. 子组频数与子组大小 关于子组频数或子组大小,无法制定通用的规则.子组频数可能决定于取样和分析样本的费用,而子组大小则可能决定于一些实际的考虑. 例如,低频率长间隔抽取的大子组,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过程平均中的小偏移,而高频率短间隔地抽取的小子组,则能更迅速地检测出大偏移.通常,子组大小取为4或5,而抽样频数,一般在初期时高,一旦达到统计控制状态后就低. 通常认为,对于初步估计而言,抽取大小为4或5的20~25个子组就足够了.值得注意的是,抽样频数、统计控制和过程能力需要统一加以考虑.理由如下:平均极差R常常用于估计s .随着在一个子组中抽样的时间间隔加长,变差来源的数目也会增加.因此,在一个子组内若抽样时间延长,将使R也即s的估计值增大、加宽控制限范围,从而降低过程能力指数.反之,连续的逐个抽样将给出较小的R . Xbar R 控制图应用实例 在一个企业内,统计技术和应用类型很多,而程序文件只能从总的方面规定应用程序,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具体实施时,还必须遵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操作.一个企业应用统计方法的作业指导书有很多,现仅以某电子元件厂电阻器刻槽工序应用的《-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为例. -x—R控制图作业指导书(电阻器刻槽工序) 1目的 通过控制图的应用,对电阻器刻槽工序的主要质量特性——电阻值,实施控制,消除异常因素的作用,保证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薄膜型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刻槽工序的电阻值控制. 3职责 3.1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的设计、控制图打点结果的分析及提出应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2刻槽工序操作者按作业指导书要求,抽样、测量、计算统计量并在控制图上打点. 3.3质管处质量控制工程师负责控制图应用的指导、协助车间技术组进行分析,监督控制图的实施及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4 工作流程 4.1 预备数据的取得 当确认刻槽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时,车间技术组质量控制工程师在生产过程中,每隔30分钟抽取容量为n = 5的样本,共抽取25个样本,分别填入数据表(表1—3)(表省略). 4.2 计算各组的样本平均值-x和极差R 控制下界限LCL==X-0.58-R 4.5 计算R图的控制界限: 控制中心线CL=-R

质量经理人常用的20种质量管理工具

质量经理人常用的20种质量管理工具 1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2Kano模型 日本质量专家Kano把质量依照顾客的感受及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分成三种质量:理所当然质量、期望质量和魅力质量。 A:理所当然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不满足顾客需求)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满足顾客需求)时,无所谓满意不满意,顾客充其量是满意。B:期望质量也有称为一元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顾客很不满意,充足时,顾客就满意。越不充足越不满意,越充足越满意。

C:魅力质量。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顾客无所谓,当其特性充足时,顾客就十分满意。 理所当然的质量是基线质量,是最基本的需求满足。 期望质量是质量的常见形式。 魅力质量是质量的竞争性元素。通常有以下特点: 1、具有全新的功能,以前从未出现过; 2 、性能极大提高; 3、引进一种以前没有见过甚至没考虑过的新机制,顾客忠诚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一种非常新颖的风格。 Kano模型三种质量的划分,为6Sigma改进提供了方向: 如果是理所当然质量,就要保证基本质量特性符合规格(标准),实现满足顾客的基本要求,项目团队应集中在怎样降低故障出现率上。 如果是期望质量,项目团队关心的就不是符合不符合规格(标准)问题,而是怎样提高规格(标准)本身,不断提高质量特性,促进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质量管理工具和办法

精心整理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第一节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 一、调查表 (一)定义 调查表(Data-collectionForm ):又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用来系统地收集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二)种类 在现场质量管理中,可根据收集数据的目的和数据类型等,自行设计所用的表格,常用的调查1. 23而 4(1(2(3 (4 (5有综合性。为了能够真实反映产品质量波动的真实原因和变化规律,必须对质量数据、意见等进行适当地归类和整理,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是指按照一定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意见等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 (二)目的和用途 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标志也不一样。 分层的原则是: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意见和观点差别)幅度尽可能小,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这样才能达到归类汇总的目的。 基于不同的分层标志,有多种分层方法,常用的分层标志有5M1E 、时间、意见和观点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和细分,也可以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不断开发出新的分层标志。

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统计数据,或归纳汇总由“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意见和想法。分层法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图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分层因果图法和分层调查表法等等。 (三)应用程序 分层法应用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数据和意见; 2.将采集到的数据或意见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分层标志; 3.分层; 4.按层归类; 5.画分层归类图。 三、因果图(CauseandEffectDiagram) QC 1 2 3 4 5 1 2 3 4 5 (一)定义 排列图又称为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重要到次要进行排序的一种图示技术。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如图10-3所示。 排列图建立在帕累托原理的基础上。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研究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发现:在社会中,拥有财富最大部分者只占总体人口的较小百分比,而大多数的人只拥有财富的较小部分,即“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理。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最先把这一原理运用到质量改进活动之中,同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类似,在质量改进的项目中,其中的少数部分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区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就可找到最具改进潜力的问题,从而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改进。 (二)目的和用途 排列图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和作

质量管理常用的工具及方法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因果图和排列图的使用法; ●掌握关联图的特点、分类和绘制法; ●熟悉系统图的应用围和绘制法; ●了解PDPC发的特点、份额里和应用围;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一、因果图和排列图 1.因果图 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川兴发明。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及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 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 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 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 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面进行分析。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办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 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 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 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 【案例】 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 2000年,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但在试验 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质量管理工具汇总

目录 ⊙5W3H ⊙8D/5C报告- ⊙QC 旧七大手法 ⊙QC 新七大手法 ⊙IATF16949 五大核心手册7 ⊙10S/五常法 ⊙7M1E ⊙SPC八大判异准则/三大判稳原则⊙ISO知识总结 ⊙IE七大手法 ⊙RoHS符合性十步曲 ⊙SMART管理原则 ⊙SWOT分析 ⊙二八法则

1、5W3H思維模式 What,Where,When,,Who,Why,,How,How much,How feel。 (1)Why:为何----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如此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这项工作的原因或理由) (2)What:何事----什么事?做什么?准备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 (3)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在哪里做?(工作发生的地点)? (4)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检查?(时间)六西 (5)Who:何人----谁去做?(由谁来承担、执行?)谁负责?谁来完成?(参加人、负责人)? (6)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用什么方法进行)? (7)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果?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概括:即为什么?是什么?何处?何时?由谁做?怎样做?成本多少?结果会怎样?也就是:要明确工作/任务的原因、内容、空间位置、时间、执行对象、方法、成本。再加上工作结果(how do you feel):工作结果预测,就成为5W3H。 2、8D/5C报告 (一)8D报告: D0:准备,征兆紧急反应D1:成立改善小组 D2:问题描述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

1) 质量管理(汽车行业ISO/TS16949)有五大工具: PPAP: 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生产件批准程序 AQPQ: 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ing ,先期质量策划 PFMEA: Potential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潜在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 MSA: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和方法: 因果图(鱼骨图) 排列图 直方图 头脑风暴法 树图 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网络图 矩阵图 亲和图 水平对比法 2) 完整的品质管理控制流程 1。QCC:品质保障圈。包括IQC,IPQC,FQC,OQC,QA,QE,TQC等 2。IQC:进料品质检验。企业在物料需求订单下达后,对供应商供应之产品进行验收检验。IQC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它的作用是保障企业物料库存的良性。视企业对物料检验标准的不同,这个部门的人数也会有所不同,可设立课,组,班,也可单独一个(规模标准决定)(全检,抽检) 3。IPQC/PQC:制程检验。在物料验收后,由于批次抽检及库区存放等原因,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品质问题的产品,故在产品上线时要求对产品的首件进行品质确定,而PQC的职能就是进行首件的确认及批次生产过程中的品质规范及督导。从而提高制程品的成材率,降低成本 4。FQC:这是一个全面的单位。叫入库检验,也叫终检(制程)。在完成生产后,产品流到下线,即包装入库。在这个过程中,FQC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品质检查,包括包装,性能,外观等。保证入库品的性能,外观,包装良好且符合要求。视客户的需求及生产管控的必要可以设定全检并包装工作。说白了就是一批经过品质训练后从事包装检验入库工作的生产人员,属下线制程。亦可由生产单位来完成,FQC进行抽检入库。 5。QA:品质保障工程师。这是一个职位说明,应该说是品质保障组。它是公司内部对客诉调查改善的一个单位,进行提出制程优化方案,提高产品品质 6。QE:品质客诉处理工程师。这是一个对外进行品质说明,处理,协调的一个单位,它是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是一种收集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质量原因的工具,是为了调查客观事 物、产品和工作质量,或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 2.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于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 研究。 3.缺陷位置调查表主要用于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 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4.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 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5.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6.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全称是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 一种图表。其主要用途是:1)按主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7.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高层次的原因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8.直方图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 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9.理想型直方图T=8σ,Cp=1.33。 10.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简单图示技术。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 集,研究点子集的分布状态便可推断成对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11.散布图的相关性判断方法有对照典型图例判断法,象限判断法和相关系数判断法。 12.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表明需要对影响该过程的某些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并使 其处于受控状态。 13.常规控制图的种类很多,通常按照数据的性质分为两类:计量数据控制图和计数数据控制图。 14.计量值控制图根据正态分布设计,计件值控制图根据二项分布设计,计点值控制图根据泊松分布设计。 15.常用的矩阵图有X型矩阵图、Y型矩阵图、L型矩阵图、T型矩阵图等。 16.关联图是针对原因-结果、目的-方法绞缠的问题、通过箭头连线将这些关系理论的联系起来、查明原因、 找出有效方法的工具。 17.箭头图(箭形图)是制定日程计划并对进程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QC 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 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 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 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检查表是QC 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 、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 个月或3 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 即频数) ;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 、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 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 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 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质量统计管理制度

质量统计管理制度????总则 ????第一条为使统计报表及时准确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对生产统计报表的填写、报送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三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fb各种生产统计报表。 ????分工与授权 ????第四条各车间部门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 ????第五条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统计汇总及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 ????实施与执行 ????第六条统计报表的填写要求 ????(一)统计报表中的各种指标应按规定的要求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涂改。 ????(二)对外提供的报表,必须由填报人盖章,本部门领导审查并签字,主管领导签批后方能报出。 ????(三)统计人员要根据报表时间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对上级布置的临时报表要认真填写经本部门领导签字后及时报出。各部门的统计报表要留有存根以便备查。 ????第七条各车间部门统计报表的时间要求 ????(一)《月生产计划》有生产计划部负责每月月末下达,用oa发到各车间和相关部门。 ????(二)erp《月产品工时报表》、《年月生产工时统计表》由各车间记录员负责在本月25日前报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

????(三)《在产品月当产量表》由各车间核算员负责在本月25日前报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 ????(四)《月产品工时报表》、《在产品月当产量表》、《年月生产工时统计表》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汇总,并于本月27日前上报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 ????(五)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由销售部负责于27日前报生产计划部。 ????(六)《国有企业会计决算报表》有财务管理部负责与5日前报生产计划部。 ????第八条对外月份统计报表的时间要求 ????(一)《工业生产销售总量及主要产品产量》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月末30日前上报机械局。 ????(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10日前上报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三)《大中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大中型企业产、销、存月报表》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16日前上报省机械厅。 ????第九条对外年报统计报表的时间要求 ????(一)《机械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每年12月30日前上报机械局、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二)《机械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次年1月10日前报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省机械厅。 ????(三)《财务状况》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次年1月20日前上报机械局。 ????第十条统计报表的保管要求 ????(一)各车间部门的统计报表保存期为3年。

质量管理计划的五大工具和八大手法

01、五大工具 一,APQP APQP(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即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的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公司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产品质量策划有如下的益处: 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 促进对所需更改的早期识别; 避免晚期更改;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 二,FMEA FMEA(Potential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即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是在产品/过程/服务等的策划设计阶段,对构成产品的各子系统、零部件,对

构成过程,服务的各个程序逐一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其可能的后果,评估其风险,从而预先采取措施,减少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序,降低其可能发生的概率,以有效地提高质量与可靠性,确保顾客满意的系统化活动。 FMEA种类: 按其应用领域常见FMEA有设计FMEA(DFMEA)和过程FMEA(PFMEA),其它还有系统FMEA,应用FMEA,采购FMEA,服务FMEA。 三,MSA MSA(MeasurementSystemAnalysis)即MSA测量系统分析,它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份。 四,PPAP

PPAP(Productionpartapprovalprocess)即生产件批准程序,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对质量的一种管理方法。 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外观检验报告、功能检验报告,、材料检验报告、外加一些零件控制方法和供应商控制方法; 制造型企业要求供应商在提交产品时做PPAP文件及首件,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提交;当工程变更后还须提交报告。 五,SPC 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监控,科学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1.不良项目调查表 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 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 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不良原因调查表 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 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 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式如下图。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座标,一个横座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座标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纵座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可把两个纵座标都画在左边。横座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帕累托曲线。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显然它是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 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作排列图需注意: 不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就把这些项目并列入“其它”项内。“其它”项的高度即便比前项目高,也排列在最后。横轴上各问题(项目)的宽度为多少,一般没有严格要求,但各问题(项目)间的宽度却要求相等。 左纵坐标的最大值可参考质量问题(项目)数量的最大值;右纵坐标的最大值是100%,左右两纵坐标的刻度相互无关。

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

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工具。如果在ISO9000论证中,只注重制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说将无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四、如何广泛应用统计技术于企业质量管理中 改革开放进行了二十多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国内市场也已进入了有序化的竞争,很多企业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中尝到了甜头,正在向更高级的质量管理行列迈进,但随着我国进入WTO的日期逐渐逼近,很多行业将会失去国家关税的保护,全面地被推向国际市场,到那时与世界大企业、集团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与残酷,所以我们应该提早作好准备,迎接这场不可避免的没有硝烟的关系着国家利益的战斗。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全国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地宣传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论证的重要性,不仅使各级政府的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认识到其重要性,不能仅停留在发红头文件,开一次会议等形式上,而应该拿出实际行动,积极地督促与扶助下层单位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论证工作,还要帮助企业的领导也能认

识到其重要性,做到人人了解ISO9000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 2、针对统计技术的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统计技术的理论。(1)在大学、中学中开设有关课程:对未来的建设者灌输有关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地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实际中去。(2)电视讲座:利用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的优势,进行系统的讲座,传授统计技术的理论。(3)集中培训:利用培训班的形式,对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企业的基层干部集中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ISO9000及统计技术,以及如何去应用。(4)高校与企业相联合:鼓励高校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把ISO9000及统计技术的思想与方法带给企业并给工人讲解,另一方面,发现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提高其产品质量管理的水平。(5)培养质量管理的骨干: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把企业质量管理中可造之材送到高校去深造,培养一批企业质量管理的骨干分子,为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打下基础。(6)建立交流讲台:在各县、市、省中建立各种层次的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交流讲台,推广好的

质量管理7种统计工具简介

目录

第一章质量管理统计工具概述 (3)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3) 第三章调查表 (7) 第四章散布图 (12) 第五章层别法 (14) 第六章直方图 (15) 第七章柏拉图 (21) 第八章特性要因分析图 (23) 第九章控制图 (25) 第一章质量管理统计工具概述 传统的统计技术是指“数理统计”。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数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

数据,以对所观察的问题做出推断、预测,直至采取决策及行动提供依据。”如抽样检验、实验设计、显着性检验、可靠性等都属数理统计的范畴。 这里我们要感谢日本的质量管理者,他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中,首先打破统计技术就是数理统计的禁区,使一些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但在现场能方便使用的图表或经整理的特征数据,也纳入统计技术的范畴。 为区别起见,人们习惯将统计技术分成两大类: 推断型统计技术:主要解决从样本如何推断总体。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大多属此类。 描述型统计技术:主要利用数据的特征值或有关图表来描述事件。质量管理七种统计工具就属此类。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一、数据=事实 质量管理八原则中的“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原则强调:“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数据就是质量体系现状的事实的一部分,它也是统计技术的基础。 二、数据的分类 1.依特性 计数型数据 计量型数据 2.依来源 市场数据 制程数据 检验数据 3.依时间

过去数据 日常数据 新数据 三、应用数据须注意的重点 1.搜集正确可用的数据 2.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 3.掌握事实的真相 四、整理数据的方法 1.机器整理法(计算机软件…) 2.人工整理法(卡片、笔记…) 3.实例说明 五、整理数据的原则 1.发生问题而要采取改善对策前,必须有数据作为依据。 2.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清楚了解。 3.当数据搜集完成后,应立即使用它。 4.数据的整理与运用,改善前、改善后所具备的条件应一致。 5.数据不可造假,否则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六、图表的种类 1.依使用目的: 解析用图表管理用图表 计划用图表计算用图表 统计用图表说明用图表 2.依数据性质 静态图表动态图表

常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doc

常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1、传统 7 种工具:调查表法、质控图、分类法(分层法)、排列图法(主 次因素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直方图法、散点图(相关图)。 2、PDCA循环(戴明环): P(Plan )—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活动计划;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 )—行动,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未解决的问 题进入下一个 PDCA循环。 3、追踪方法学( Trace Methodology , TM)是经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家使用特殊的追查方式去检视与感受病人所接受过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专家沿着病人接受过诊疗与服务的科室进行访查,同时从病人的角度实地了解服务流程与效果,以确认病人的安全、权利及隐私是否真正受到保障。 4、根本原因分析( Root Cause Analysis,RCA ):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法,用以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决,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的表征。根本原因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处理过程,包括确定和分析问题原因,找出问题 解决办法,并制定问题预防措施。 5、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 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 6 人左右),然后全场所的人们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 般 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QC777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质量管理7种统计工具简介

精心整理 第八章特性要因分析图 (23) 第九章控制图 (25) 第一章质量管理统计工具概述 传统的统计技术是指“数理统计”。是建立在概率论基础上的数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受到随机性影响的数据,以对所观察的问题做出推断、预测,直至采取决策及行动提供依据。”如抽样检验、实验设计、

显着性检验、可靠性等都属数理统计的范畴。 这里我们要感谢日本的质量管理者,他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中,首先打破统计技术就是数理统计的禁区,使一些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但在现场能方便使用的图表或经整理的特征数据,也纳入统计技术的范畴。 为区别起见,人们习惯将统计技术分成两大类: 推断型统计技术:主要解决从样本如何推断总体。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研究的对象大多属此类。 描述型统计技术: 种统计工具就属此类。 第二章数据与图表 一、数据=事实 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的” 的基础。 1. ? ? 2. ? ?制程数据 ?检验数据 3.依时间 ?过去数据 ?日常数据 ?新数据

1.搜集正确可用的数据 2.避免个人主观的判断 3.掌握事实的真相 四、整理数据的方法 1.机器整理法(计算机软件…) 2.人工整理法(卡片、笔记…) 3.实例说明 五、整理数据的原则 1. 2.对于数据使用目的应清楚了解。 3. 4. 5. 1. 2. 3.依表现内容 ?系统图表?预定图表 ?记录图表?统计图表 4.依表示方法 ?柱形图、面积图、扇形图、折线图…. 七、图表之功用

2.费很少时间可得明确的概念。 3.快速显现变异,作为需改善的证据。 4.容易制作,大家都可使用。 5.对于专门知识不足的人,亦可了解。 6.图表较文字可以使阅读者印入脑海。 7.利于演讲、宣传、广告、加深印象。 8.可用插补法求近似值。 9.可供预测用。 八、图表必备条件 1.能把握全体 2.简单明了 3.能迅速了解 4.正确的判断 5.浮现对策 九、图表制作的原则 1. ?阅读对象 符合正确、简洁、清楚原则 2. ) ?图表之整体美观(单位、大小、点线、颜色…) ?要求标准化,力求实用性 ?文词简洁(图文并茂,搭配突出) ?图表履历(制作单位、人员、时间、主题…) ?数值一般取三位数以下 十、图表举例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的常用工具与手法 一、因果图和排列图 1.因果图 因果图又名“鱼刺图”,由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兴发明。因果图是用来思考和显示已知结果及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图,通过对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表达,便于解决问题。 因果图的程序 一般而言,因果图的程序主要有五个: 第一,简明扼要地规定结果。 第二,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第三,在右边方框理画出结果,在左边画出主要类别,作为结果框的输入。 第四,寻找所有下层次的原因,并画在相应的主枝上,然后继续寻找。 第五,从最高层次原因中选取和识别少量的、看起来对结果影响最大的原因,并对它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因果图的应用 图1所示的是因果分析图。 图1 因果分析案例图 从图1可见,首先要画一个粗箭头,把问题放到右边,作为结果框的输出。如电灯不亮,需要从灯泡问题、电源问题、电线问题、开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逐一细查原因,步步深化。灯泡原因分析完后,再用同样的办法从电源上、电线上、开关上分析原因。这种分析的思路就是因果图的思路。 2.排列图 排列图又名排队图,是为了对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项目进行排列而作出的简单图示。 排列图的作用 一般而言,排列图主要有三个用途: 第一,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对整个问题的作用。 第二,提出识别改进的机会。 第三,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 排列图的应用 【案例】 快速热水器的排列图 2000年,台州某热水器厂商开发出了一种快速热水器产品,这种热水器打开5秒钟后,就能完成将水加热,而且可以持续24小时源源不断地供应热水。但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关键发热零件有时会突然烧掉。 要查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用排列图表进行分析。 表1 排列图分析表

《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第2版) word版

质量管理办法 质量成本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质量成本管理道理很简单,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应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更应减少质量损失\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如何用较合理的质量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提高,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质量成本管理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之道. 附质量体系的财务表现 如何运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和报告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一般有三个方法:过程成本法、质量损失法、质量成本法。 1、过程成本法 过程成本法是指用于分析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中任何过程所发生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 (1)符合性成本 指为了满足拥护全部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现有过程不发生故障情况下而发生的费用。主 要指过程的预防、鉴定、外部保证等方面的投入。 (2)非符合性成本 由于现有过程的故障而发生的费用。主要指过程质量故障造成的损失。 过程成本法着重分析非符合性成本故障的产生原因,寻找降低的方法,为减少损失、降低 成本、提供信息、指出改进提供途径。 “过程成本法”一般在需要时进行,没必要定期报告。 2、质量损失法 质量损失法是针对由于质量差而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损失,并按照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情况,分别列出内部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类目。 典型的外部无形损失是指由于顾客不满意,以及造成抱怨、申诉或索赔等而造成影响今后销售的损失。 典型的内部无形损失是由于返工、人与机械控制不当、失去机会等而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后果。 有形损失是指内部和外部故障损失。 如果企业结构单一,有关活动简单或单纯,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最好采用质量损失法(只统计有形损失),而不必进行复杂的质量成本管理。 3、质量成本法 见下面附。 附质量成本法概论 1、质量成本的定义 质量成本(Quality-related Costs)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是体现产品质量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成本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企业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也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因此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由运行质量成本(Qperating Quality Costs)和外部保证质量成本(External Assurance

质量统计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为使统计报表及时准确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对生产统计报表的填写、报送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三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fb各种生产统计报表。 分工与授权 第四条各车间部门负责本车间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 第五条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统计汇总及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 实施与执行 第六条统计报表的填写要求 (一)统计报表中的各种指标应按规定的要求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得涂改。 (二)对外提供的报表,必须由填报人盖章,本部门领导审查并签字,主管领导签批后方能报出。 (三)统计人员要根据报表时间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对上级布置的临时报表要认真填写经本部门领导签字后及时报出。各部门的统计报表要留有存根以便备查。 第七条各车间部门统计报表的时间要求 (一)《月生产计划》有生产计划部负责每月月末下达,用oa发到各车间和相关部门。 (二)erp《月产品工时报表》、《年月生产工时统计表》由各车间记录员负责在本月25日前报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

(三)《在产品月当产量表》由各车间核算员负责在本月25日前报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 (四)《月产品工时报表》、《在产品月当产量表》、《年月生产工时统计表》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汇总,并于本月27日前上报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 (五)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由销售部负责于27日前报生产计划部。 (六)《国有企业会计决算报表》有财务管理部负责与5日前报生产计划部。 第八条对外月份统计报表的时间要求 (一)《工业生产销售总量及主要产品产量》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月末30日前上报机械局。 (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10日前上报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三)《大中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大中型企业产、销、存月报表》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16日前上报省机械厅。 第九条对外年报统计报表的时间要求 (一)《机械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表》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每年12月30日前上报机械局、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二)《机械工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次年1月10日前报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省机械厅。 (三)《财务状况》由生产计划部综合统计负责于次年1月20日前上报机械局。 第十条统计报表的保管要求 (一)各车间部门的统计报表保存期为3年。 (二)对外商报统计报表保存期为5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