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测与标准作业.
- 格式:ppt
- 大小:400.50 KB
- 文档页数:1
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定义。
标准作业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确定的最佳生产方法和作业方法,它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使用、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总称。
而作业标准则是在标准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的具体的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包括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
其次,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科学性和合理性,即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确定的生产方法和作业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规范性和标准性,即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三是操作性和可行性,即制定的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能够指导员工进行具体的操作和作业;四是动态性和持续改进性,即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是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制定流程。
首先是调研分析阶段,即对生产过程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制定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奠定基础;其次是制定方案阶段,即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的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再次是试点验证阶段,即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部分环节进行试点验证,检验制定的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是完善改进阶段,即根据试点验证的结果,不断完善和改进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确保其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和要求。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实施方法。
首先是培训教育,即通过培训教育的方式,向员工传授制定的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操作方法和规程;其次是监督检查,即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员工的操作和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有效实施;再次是激励激励,即通过激励机制,对符合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是持续改进,即不断总结和改进标准作业和作业标准的实施效果,确保其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填空题1.标准作业指在节拍时间内,以有效的操作顺序,在同一条件下反复进行的操作。
2.合格工位要求1个作业循环中,作业部位不能超过3个,这样的目的是避免多余的步行。
3.生产中的七种浪费:制造过剩的浪费、库存的浪费、搬运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不良品的浪费。
4.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自働化和准时化生产。
5.准时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平准化包含种类平准化、数量平准化两个面。
6.解决问题与改进流程必须追溯源头、亲自观察,然后验证所得数据。
7.评价合格工位的五项内容为:作业区域、作业干涉、部品的放置区域、作业部位、往返次数。
8.标准作业的前提条件应考虑①作业方面②人的方面③设备及生产线方面④品质方面。
9.精益制造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零库存、零切换、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10.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善活动彻底消除隐藏在企业里的种种浪费现象。
11.全员生产保全涵盖四大内容:预防保全、事后保全、改良保全、设备设计。
12.5S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来强化管理,通过清洁来巩固效果。
13.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为:明确问题、分解问题、设定目标、把握真因、制定对策、贯彻实施对策、评价结果和过程、巩固成果。
14.改善的顺序作业改善、设备改善、工序改善。
15.现场监察的观察点:①瓶颈作业②堆积③材料流动④等待⑤步行⑥身体的动作⑦手的动作⑧眼睛的动作。
16.时间观测表要求至少连续观测 10 个循环。
17.实现“准时化生产”的方式看板方式、后工序取用方式、单个流动方式、平准化生产。
18. TPS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9.QC小组活动的主要特点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严密的科学性。
20.T.T=1日的生产时间/1日的必要生产量,不是根据设备能力和人员来定的。
21.循环时间(C.T)指:一位作业者实际作业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用秒表实际测出来的。
22.整理就是清理废品,把必要物品和不必要的物品区分开来。
Lean的基本工具-标准作业表(SWS)2012-01-01 9:30 A.M.什么是标准作业?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以没有浪费的操作顺序有效地进行生产的作业方法。
它由节拍时间(Takt Time,T·T)、作业顺序、标准WIP三要素组成。
标准作业的前提:1、以人的动作为中心。
2、应是反复作业。
标准作业的目的:1、明确安全地、低成本地生产优良产品的制造方法。
2、用作目视化管理的工具。
3、用作改善的工具。
标准作业的三要素:1、节拍时间所谓节拍时间,是指应该用多长时间、即几分几秒生产一个或一件产品的目标时间值。
它是由市场销售情况决定的,与生产线的实际加工时间、设备能力、作业人数等无关。
一天的需求数量,以劳动时间除一个月的需要数量就能算出来。
周期时间是一天的需要数量除劳动时间得出的结果。
虽然周期时间被确定了,但因制造者的不同也会出现个人差异。
人们常说:“时间是操作的影子。
”多数的“慢”是由于操作和程序不对头而产生的。
为此,必须手把手地教,这会增加作业人员对监督人员的信任。
同时,另一方面,要促进作业人员与作业人员间的相互联系,要创造能够“互助”的条件。
因为活是由人来干的,如果由于稍许的个人差异或因身体情况造成的参差不齐,就会把上一个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干的活抵消了。
这就如同接力赛中传递接力棒一样。
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完成周期时间内的标准作业,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人和精神”。
2、作业顺序作业顺序指作业者能够效率最好地生产合格品的生产作业顺序。
它是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业顺序有好坏之分,好的作业顺序是没有多余的无用动作的作业顺序,因此是效率最高的作业顺序。
只有深入生产现场进行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作业者的每一个动作,把手、足、眼的活动分解,使其做到动作最少、路线最短才能制定出好的作业顺序。
3、标准WIP(即标准半制品)标准手持,是指能够让标准作业顺利进行的最少的中间在制品数量。
标准WIP,一般而言,虽然与机器布置相同,但是依照加工工序作业时,附在各个机器上的东西,即足够使用,工程之间不必存货;但是,如以相反的工序作业时,在各个工序之间,均有必要存置一个(如果是两道工序时,就要存置两个)。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一、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二、标准工时的角色三、标准工时的构成四、宽放时间种类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标准准备时间标准主体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一般时间特殊时间特殊时间一般时间标准工时工厂管理外包价格的決定标准价目格的決定进货价格的決定设备管理设备机种的选定设备台数的決定设备定位的決定生产管理生产计划日程计划作业管理适当的人员配置作业制程改善效率管理工程管理价格管理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奖励津帖的策略价格的预估b. 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 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d. 以上三种宽放以外的各种情况,一般不列入标准工时宽放范围。
ILO国际劳动组织变动疲劳宽放表项目区分男女立姿操作1% 2%不自然姿势稍不舒适 2% 3% 悬挂向上 5% 5% 很不舒适 7% 7% 重量 5磅以上 0 1% 阻力10磅以上1%2%表1一般情况下的宽放率生理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 5%6% 4%表2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a. 秒表测时法b. 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c. MOD测时法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 秒表测时法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1> 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 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 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1> 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所需的作业时间标准工时是指操作者在中等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下连续完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工时=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评定系数观测时间采用秒表测时法获得,或者直接用MTM、WF、MOD等方法计算标准时间,也可以用标准资料法来预测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主要用于人员编制(人事)、工时成本计算(财务)、工厂的先期规划(规划)、以及计划排产(生产管理及计划)等,标准工时是一个企业的基础性数据,属于企业机密。
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哪些工种实行标准工时制?问: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哪些工种实行标准工时制?答:标准工时制是指职工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资40小时,星期六、星期日为周休息日的工作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应保证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财政支出,不减少职工的收入。
我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职工,一律实行没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和非全日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和非全日制工作制?答:(1)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这是标准工作时间。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部分职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
在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周期内,具体某一天、某一周的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
(3)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4)非全日制工作制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同时为一个以上用人单位提供非全日制工作的,每周累计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的用工形式。
ST 标准工时含义: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标准作业时间由工艺过程决定,主要为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
对标准工时的降低只能通过工艺改善和辅助时间降低。
1.直接观测法,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 2.模特法,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3.简明工作因素法(BWF:Brief Work Factor ),BWF也是将各种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基本单位为BU,每个BU的时间为0.06秒,每个动素为5个BU,通过将员工动作分解为BWF中的基本动素,以制定标准工时。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之外,还有MTM(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WF(工作因素法)等其他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
这是指理论上的方法,实际上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有新机种需要制定标准工时是,可以参考以往的相似机种来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主要用于(1)作为部门和人员的考核标准;(2)安排生产加工任务;(3)与实际值比较不断调整修正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任何两个人、两台设置和工作环境是一样的,因此标准工时只是一个参考值,在反复从事相同工作的流程性企业或岗位有意义,对以项目为主导的企业和单位不适用。
标准工时制定过程中的宽放率的运用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关系式如下所示:标准工时= 正常工时X (1+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公式(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
宽放率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生理宽放2.疲劳宽放3.管理宽放4.特殊宽放工厂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在10%~20%,对一些特殊的工种,如体力消耗较大的工种,宽放率可适当放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