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防治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耳朵保健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耳朵的保健。
其实,耳朵保健同样重要,不仅可以预防耳聋等疾病,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耳朵保健的小知识。
一、注意耳部卫生耳道是个暗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
为了保持耳道的清洁,需要把耳垢定期清除。
但是切忌使用棉签,因为棉签会将耳垢压入耳道深处,导致堵塞和感染。
可以用温水或耳道清洗水清洗外耳道,也可以用医生推荐的耳道清洁液轻轻清洁。
二、避免噪音污染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会损伤耳蜗内的细胞,导致听力下降。
因此,要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噪音环境,比如音乐会、摩托车、工厂等。
如果无法避开噪音污染的环境,可以戴上耳塞或耳罩,保护耳朵。
三、按摩耳朵每天按摩耳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耳朵的免疫力。
可以用指腹按摩耳廓周围和耳垂,然后缓慢拉起耳廓,同时慢慢松开,重复几次。
四、定期检查听力耳朵发生问题时,往往不易察觉。
因此,建议每年定期去医院检查听力,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长期接触噪音的人,检查更为重要。
五、远离烟草吸烟会损害血管和组织,影响血液供应和营养输送。
长期吸烟会导致耳蜗毛细血管供血不足,引起听力损失。
六、控制情绪失眠、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耳朵健康。
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做到“快乐生活”。
七、合理用药某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消炎药、化疗药物等,会对耳蜗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要注意医嘱,避免滥用或误用。
总之,耳朵保健同样重要。
只有注意日常耳朵保健,才能预防耳朵疾病的发生,保护耳朵的健康。
健康知识丨突发性耳聋知识知多少
“医生,我最近总觉得耳朵嗡嗡响,你看看这是咋回事啊?”2023年11月14日,张先生来到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焦急地给值班医生说。
值班医生通过详细询问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诊断张先生为突发性耳聋。
那么什么是突发性耳聋?该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发生呢?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二病区主任医师刘宇给大家科普突发性耳聋知识。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通俗的理解就是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
突聋通常在几分钟、几小时,最多72小时之内发生。
突发性耳聋的诱因有哪些
突发性耳聋的诱因有过度劳累、大量饮酒、长期失眠、全身状态差等,中老年人是突聋的多发人群。
突发性耳聋的前期征兆有哪些
耳鸣是突发性耳聋最主要的一个前期征兆,80%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之前都出现过耳鸣,有的还会同时出现耳内闷胀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该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发生呢
1.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保持血压平稳,预防突聋的发生。
2.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量少熬夜、规律作息,稳定情绪、不要过度紧张焦虑等,有效减少神经细胞受损,诱发突聋的发生。
3.要远离噪音。
尽量不要戴着耳机听音乐,避免和减少长期接触噪音,减少对耳朵神经的损伤,降低突聋的发病风险。
4.要饮食健康。
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和少喝刺激性浓茶、浓咖啡等,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和奶制品,提高身体免疫力。
突发性耳聋科普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呢?一侧耳朵突然听不见了,还会伴随耳鸣、耳闷胀感、耳回声感,有些人还会有头晕、眩晕的感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注意是否为突发性耳聋。
你知道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吗?在临床中,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突发性耳聋又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对于该疾病,又该如何治疗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期就专门为你讲解有关突发性耳聋知识,快来一起了解吧!突发性耳聋(SSHL)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的情况。
通常认为,如果在72小时内出现听力下降30分贝或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患者可能会在早上醒来时就发现自己耳朵听力下降了,突发性耳聋也常常是单侧发生。
以下是突发性耳聋的症状表现:急剧的单侧耳聋或听力下降,有时伴随着耳鸣或耳部不适感;可能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声音听起来更加模糊或失真;对高音或低音敏感度降低,或出现听力不平衡的感觉。
如果您出现了以上症状,应尽快就医,因为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早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
若未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耳聋根据发病的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血管性、内耳代谢性、创伤性、神经性等类型。
突发性耳聋具体类型和发病原因如下:(1)感染性突发性耳聋。
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等因素可能引起感染性突发性耳聋。
(2)血管性突发性耳聋。
内耳血管供应不足、血管痉挛等因素可能引起血管性突发性耳聋。
(3)内耳代谢性突发性耳聋。
内耳代谢异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可能引起内耳代谢性突发性耳聋。
(4)创伤性突发性耳聋。
强烈的声音刺激、耳部外伤、手术等因素可能引起创伤性突发性耳聋。
(5)神经性突发性耳聋。
神经元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可能引起神经性突发性耳聋。
此外,有些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尚不清楚,被称为特发性突发性耳聋。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突发性耳聋,都需要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全国爱耳日小常识科普全国爱耳日小常识科普1、减少时尚的噪音现在很多同学喜欢用耳机听音乐、在音箱的震撼声中打游戏……这些不规律、高强度刺激的噪音,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你宝贵的听力。
噪音对听力的损害是缓慢的、进行性的,而且难以治疗。
建议大家不要频繁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即便是偶尔,也要隔半小时或20分钟到外面透透气,缓解一下耳朵的压力。
2、杜绝随意的掏耳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行为,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进外耳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
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自行排出,不要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
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
3、擤鼻涕的方法要正确有鼻炎、咽喉炎的人,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止鼻咽部的分泌物经咽喉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炎症及听力下降。
正确的擤鼻方法是:按住一侧鼻孔擤出另一侧鼻涕,然后再交换擤另一侧。
4、游泳期间注意安全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游泳就会引起耳道感染,其实不然。
通常,耳部健康、正常的人游泳都不会造成感染。
但是,如果耳部的硬块耵聍已经形成栓塞,耳朵一旦进水,耵聍就会变软膨胀,刺激耳道引起发炎;如果耳膜出现问题,甚至已经穿孔。
深水会对鼓膜造成压力,容易引起眩晕,也会引起感染。
同学们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如果水进到耳朵里,可以侧身将水控出,或是用干棉签轻轻吸干。
5、一日三做耳朵操耳为宗脉之所聚。
人的耳朵分布着诸多穴位,它们通过经络与全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早拍、午捏、晚搓做耳操可祛病健体。
具体办法:每天早晨用双手掌拍打双耳100次;中午可捏耳垂眼穴及周围区域,每次捏到耳廓发热;晚上坚持用热毛巾搓耳朵,上下轻轻搓摩双耳各40次,毛巾凉了换热毛巾再搓,还能防治感冒。
爱耳日保护耳朵小常识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
关于耳聋的简单知识
一、耳聋发生的原因
1出生前(1)遗传因素;(2)孕妇使用了耳毒性药物,例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氯霉素、洁霉素、强效利尿剂等;(3)母体遭受病毒感染,如罹患风疹、麻疹、流感等。
除此之外,在怀孕期间,如果孕妇酗酒、严重营养不良、频繁接受放射性检查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也会影响到胎儿有听觉器官发育。
2、出生时(1)早产:即孕期不足37周;(2)低体重: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3)缺氧:子宫内乏氧、产程过长或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4)头部的挤压伤累及听觉器官或听觉中枢;(5)病理性黄疸。
3、出生后(1)病理性黄疸;(2)遗传因素:有些遗传性耳聋出生后并不立即发病,而是达到了一定年龄后才出现听力下降;(3)药物中毒:除了出生前期导致耳聋的药物外,一些水杨酸类药、抗肿瘤药和放射性药物也可引起听觉障碍;(4)传染性疾病:例如脑炎、脑膜炎、腮腺炎、猩红热、水痘、麻疹等会引起严重的听力损失;(5)头部外伤;(6)变态反应性疾病;(7)爆震和噪声;(8)高热等因素。
二、耳聋的种类
1传导性耳聋:耳聋的病变部位在外耳或中耳。
2、感觉神经性耳聋:耳聋的病变部位在内耳或内耳以上。
3、混合性耳聋:既有传导性聋的成分又有深感神经性聋的成分。
三、耳聋的分级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将耳聋按照纯音测听的结果分为5级。
不同级别
的耳聋,对语音听取的影响也有区别(
耳聋分级听力损失程度(dB)对语言听取的影响轻度聋26-40 耳语听取困难
中度聋41-55 普通语声听取困难
中重度聋56-70 大声呼叫能闻及
重度聋71-90 大声呼叫听取困难
极重度聋>90 大声呼叫也不能闻及。
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是指无明显原因的瞬间突然发生的重度感音性聋。
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与前景。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一主要护理诊断
1. 焦虑:与环境陌生、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2. 交流障碍:与耳聋程度有关。
3. 康复期知识缺乏。
二观察要点
1. 听力检查,评估耳聋类型及程度。
2. 观察有无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面瘫、眼球震颤的表现及其程度。
3. 患者的心理状况。
三护理措施
1. 做好听力监测,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
2. 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情绪,住院期间保持安静,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3. 护理安排好患者各项治疗措施,无禁忌者可行高压氧舱治疗。
4. 禁烟酒,禁用各种耳毒性药物,观察有无高血压,
心、肺、肝、肾等脏器病变。
四健康教育
1. 工作及生活环境减少噪音。
2. 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
3. 禁烟酒及浓茶,禁用对听力有伤害的耳毒性药物。
4. 注意饮食调整,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 一旦发生耳鸣等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在工作场所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的环境下,造成内耳和听觉神经受损导致的听力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人们需要了解一些防治知识。
以下是一些防治职业性噪声聋的方法和措施。
1. 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场所应实施职业健康管理,包括进行噪声监测和评估,控制噪声暴露强度,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等。
2. 工程控制: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来降低噪声暴露。
例如,在机械和设备上安装隔音罩,使用降噪设备,调整设备运转方式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改进工艺等措施来减少噪声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应根据噪声暴露情况,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例如,佩戴个体防护装置,如耳塞和耳罩,减少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4. 职业康复:对于已经受到职业性噪声聋伤害的人员,应进行职业康复和听力康复。
职业康复包括职业重新定位和转岗,以避免再次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
听力康复可以通过听力辅助装置和听觉训练等方式进行。
5. 定期体检:在职业性噪声暴露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和职业健康体检,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噪声聋的问题。
6. 职业卫生教育:加强职业卫生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意识。
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工作人员了解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和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7. 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职业性噪声聋防治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噪声聋的问题,加强危害因素评价和监测,提高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
8. 法律法规:完善和执行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明确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护要求和标准。
加强监督执法,对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惩戒。
总之,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工作单位、个人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程控制、个体防护、职业康复、定期体检、职业卫生教育、管理和监督以及法律法规的配合,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保护工作人员的听力和健康。
【耳聋的防治知识】
(一)药物也能引起耳聋吗?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抗生素的种类日益增新,如庆大、卡那、麦迪到螺旋霉素、先峰Ⅵ号以及洁霉素等等。
用量大了均会产生副作用。
尤其是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较链霉素、新霉素更大,可引起耳聋严重并发症。
如发生头晕、恶心、走路不稳,以及高音调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医学上把这类有毒的抗生素叫做耳毒性抗生素。
因药物而引起的耳聋就叫做药物性耳聋。
常常以链霉素、庆大霉素致聋者最多。
耳毒性抗生素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中毒情况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易感性。
人体异感性又和人体素质与家族遗传有关。
如有的人用了上百克链霉素却没有中毒,有的仅用1克或几克就发生严重中毒。
另外与用药剂量、时间、途径有关,用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中毒也就越严重。
药物性耳聋,早期可无自觉症状,耳鸣、耳聋多在用药12周后出现,平均三个月左右。
耳聋呈现进行性,多伴有顽固性耳鸣或颅鸣。
有的注射后短时间即发生,有的停药数日后才出现。
因此,患者与孩子家长,在使用这类抗生素时,要特别慎重。
老年人,婴幼儿及肾脏病人更应注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严密观察病情,注意
(二)噪音性耳聋是怎么回事?
噪音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性的听觉障碍。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到处都可以产生大量的噪音,由噪音所致的耳聋叫噪音性耳聋,如锻工、纺织工和一些叮当乱响的工种或作业,由于长时间受噪音刺激,而致使听力的严重损害,这些都属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的作用,因此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
还有就是突然遭到巨大噪音和冲击波引起的耳聋(如爆破、开山、放炮声),叫做急性噪音聋也叫暴震聋。
强烈空气冲击波可产生机械性损伤,震破鼓膜或引起内耳出血,听觉感受
出现的症状是耳鸣,常为高音调耳
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是极为重要的,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力求降低噪音的强度,装配隔音和消声设施,配戴防声器,如耳塞、
老年性耳聋应积极治疗。
首先是病因治疗,对老年人有听力减退时,应及早配戴助听器,听力可有显著提高,另外预防也很重要。
内耳是随机体的衰老而老化,因而预防老年性聋应考虑从抗衰老入手。
由于老年人对耳毒性抗生素和噪声损伤的敏感性增高,应慎重使用耳毒性药物和尽可能避免强噪声刺激,老年人还要注意情绪,做到遇事不怒,常吃素食,少吃高脂肪食物,以减少高血脂症。
积极防治某些老年性疾病也将有助于控制
(四)耳朵突然聋了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耳闻一些人睡了一夜觉,第二天早餐起来突然发现一侧耳朵聋了。
这些病人多发生在感冒、过渡疲劳、情绪波动之后,时间有的发生在一瞬间,最多不超过24小时,内耳聋就达高峰,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这种病发病突然,常见于健康的成人,以中年人多见,女性比男性稍多,发病前多无任何先兆,常没有明显的自觉原因。
本病发病的病因常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病变有关:一是血管病变,二是病毒感染。
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四是膜迷路破裂。
所以突发性耳聋不是传导声音路线的损害,而是内耳感音部份的损害。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耳聋,程度不一,一般不会全聋,多数会有残余听力,常伴有耳鸣,多为低音调,有时耳内有堵塞感,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
突发性耳聋较其他神经性耳聋预后较好。
有的不经治疗也能自然恢复,只是恢复的过程不同。
所以积极治疗尚能获得更好的疗效,而且越早越好。
引起耳聋的病因有哪些?
(一)传导性聋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
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感音神经性聋
1.先天性: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2.后天性:有下列几种原因: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
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
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螺旋器毛细胞和螺
旋神经节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
轻者可以恢复。
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
目前多认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
病变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蜗窗膜破裂。
耳聋可在瞬间显现,也可在数小时、数天内迅速达到高峰,多为单侧,亦有双耳患病,伴耳鸣,有的可伴眩晕。
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6)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
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
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
鼓膜损伤与压力波强度有关,表现为鼓膜充血或鼓膜穿孔。
耳聋的程度与噪声强度、暴露次数以及压力波的峰值、脉宽、频谱、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耳聋性质多为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
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4000Hz 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
亦可出现头痛、失眠、易烦躁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其耳聋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暴露时间有关,其次与噪声频谱、个体差异亦有一定关系,有人发现2000Hz~4000Hz的噪声最易导致耳蜗损害。
1.突聋:不明原因的神经性耳聋,中、重度甚至全聋。
可能与病毒感
染、内耳血液
循环障碍有关。
3日内急速加重,部分可自愈。
临床表现:耳聋以单耳突发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耳鸣以高调的、顽固性存在,与听力恢复不同步
耳部闷胀感
前庭功能障碍:眩晕、恶心、呕吐
治疗:扩管,溶栓,抗凝剂,改善耳部血液循环
提高内耳的新陈代谢,维生素、微量元素
高压氧治疗
糖皮质激素
14.听力损失:分三类传导性耳聋、混合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
分五级 < 25---- 40 轻度
< 41-----55 中度
< 56-----70 中重度
< 71-----90 重度
90以上全聋
治疗:传导性耳聋病因治疗效果尚可。
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没有特效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原则。
15. 中耳癌:中耳腔的鳞癌,多为原发,40----60岁多见。
多数病人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出血、血性分泌物、臭味、耳部深部跳痛或刺痛感
耳鸣、听力下降、眩晕、面瘫、颈部淋巴结肿大
外耳道可见肉芽或息肉样组织,触之易出血。
治疗:一般先手术,后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