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思想史 中西方古代社会福
- 格式:ppt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56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导言:社会福利是指通过社会政策和措施,为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物质和非物质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福利思想是指各种关于社会福利政策和实践的理论和思想体系。
本课程将介绍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应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章:社会福利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 古代社会福利思想:从古代国家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到基督教的慈善观念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公正思想。
2.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从西方福利国家模型的出现,到亨利·乔治、托尔斯泰、比斯马克等人对社会福利的理解和倡导。
3. 社会福利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英国福利国家模型、北欧社会民主模型和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实践。
第二章:社会福利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1. 全面性:社会福利是综合的,需要涵盖人们的物质、精神、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2. 公平性:社会福利政策要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社会不平等。
3. 可持续性:社会福利政策要考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避免对财政造成过大负担。
4. 参与性: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确保社会福利的公共性和透明性。
第三章:社会福利的实践与政策1. 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政策的建设和改革。
2. 教育与培训:教育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福利政策应该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提供。
3. 健康保障:社会福利政策应该确保人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4. 社会福利与就业:社会福利政策应该促进就业机会的提供,减少社会贫困和失业风险。
5. 社会福利与环境:社会福利政策应该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社会福利的财政挑战:社会福利政策的提供需要财政支持,如何平衡福利政策和财政可行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 全球化和社会福利:全球化使得社会福利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国际合作和社会互助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启示【摘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自主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而社会福利思想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而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福利制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福利思想。
本文通过对某些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并从中得出对现代社会福利以及对中国社会福利实施的一些启示。
【关键字】社会福利;大同社会论;理想国;功利主义一、社会福利思想所谓社会福利思想就是关于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也是人们对什么是好的生活和如何实现好的生活的哲学思考。
围绕着关于社会福利的价值论和社会理想的争论,就形成了各种社会福利思想,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
而在每种社会福利思想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福利思想,才能让它们有利于则甚的发展,还有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主要介绍三中社会福利思想,分别为中国古代孔子的“大同社会论”、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及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一)孔子“大同社会论”大同社会论,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有代表性并有深远的思想,产生于公元前500多年前,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曾这样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各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不仅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确立政治公平思想的一个理论前提。
这里的天,随着学者们的论述,也多被替换成了民意与正义,孔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
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观念革命,其实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包括孟子后来的“天民合一”观,都是在这个体系中说的,而这一政治思想也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分析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大力投资并创办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
其中,西欧和北欧国家是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早, 也最为典型的地区, 被誉为包揽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 形成于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然而,随着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导致经济危机,财政收入减少。
高社会福利加重了社会负担,全面福利政策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以英国为首的许多国家开始逐步削减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开支。
虽然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在后来的施行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依然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国家借鉴,比如说公共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
一、福利国家的概念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弄清福利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福利国家”这个词来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俾斯麦实行的警察国家政策,1870年德国的历史学家描述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是在创造一个“福利国家”后来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采用了这个词汇。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
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造成福利国家的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国家只负责向“最需要的人”提供福利,这种方式需要政府官僚去区分谁是“最需要”的人,因此政府要密切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将作弊减到最低,因此会将人民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接受福利的人,另一类是需要为政府福利提供的人,而这类人往往想将福利减到最低。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1、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到17世纪: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缓慢转变时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出现(背景: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出现,为社会福利思想奠定基础;宗教改革加速西方社会世俗化进程,有利于福利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思想是西方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形成,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兴起(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也走向顶峰,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出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时期(德国新历史学派、英国激进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德法瑞典等国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前期: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新选择,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思想也发生明显变化(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改革,社会福利思想得以表现。
(第三条道路)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流派别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强调个人责任为核心的内容与基本特征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体现国家干预为核心的激进自由主义和新历史学派为主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强调政府宏观政策为核心的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为主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以强调充分国家责任和福利为核心的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强调市场机制和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为主流)3、中世纪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首先是不系统性。
没有发展成相对独立的思想内容体系,更多的隐含在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中其次,深受基督教影响。
不以人为中心,反映人的意识和主张,带有宗教性而非社会性(被称为宗教社会福利社想)4、中国古代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a.系统性和全面性(全面论述灾害救助,养老,鳏寡孤独的社会救助思想)b.世俗性和政治性(为维护统治者政治利益)c.预防与救助并重(关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灾害发生)d.明显的理论性(在家庭内部、国家内部强调一定的伦理思想)5、文艺复兴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结束欧洲长期封建宗教神学统治,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的地位,确立资产阶级社会价值观念,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套公共福利体系,旨在保障社会公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扶助和保护。
这套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政府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共福利项目来减少社会不平等,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变迁使失业率上升、工作环境恶化,导致大量工人生活困难。
这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责任应该如何分摊的讨论。
早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家,如托马斯·潘恩和威廉·布莱克等,认为政府应该为公众福利负责,并提倡社会和谐与平等。
然而,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真正开始形成要归功于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政策变革,特别是在联合国成立之后。
二战后,欧洲以及一些其他西方国家,包括瑞典和英国,开始逐渐建立起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这些福利制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民医疗保险、失业救助和养老金等福利项目,确保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总体而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首先,平等和公平。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强调社会平等和公正,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一定程度的福利。
这意味着通过福利制度,政府将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扶助弱势群体,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其次,社会责任。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认为,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责任,即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整个社会福祉的责任。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收取公民的税款,然后用于提供医疗保健、教育、养老金等福利项目。
这种社会责任的理念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待遇,减少社会不平等。
再次,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思想主张福利制度应该普惠于全体公民,并且能够持续为公众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福利项目应该面向所有人,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同时还应该具备经济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提供福利服务,不致耗尽国家财政。
最后,个人责任和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