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保障体系指导书

产品保障体系指导书

产品保障体系指导书
产品保障体系指导书

产品保障体系指导

1

产品保障体系指南

一、体系目标

1.规范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企业现场检查与年度检查任务;

2.建立支持环境标志产品申请书与认证合同中各项承诺的保障措施、内审制度和改进机制;

3.构架体现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思想,保障环境标志产品质量的文件化管理体系;

4.力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产品环境行为四方面的认证要求,与企业既有的管理系统融为一体,升华管理水平。

二、体系指标

Ⅰ:守法达标——包括环保法规、排放标准、管理制度、国际履约等;

Ⅱ:质量与环境行为双优——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等;

Ⅲ:内审制度——包括专(兼)职机构、人员与内审规定等;

Ⅳ:改进机制——包括年检响应、市场反馈、体系提升等;

Ⅴ:体系文件——包括企业概述、保障措施和基础信息等。

三、体系要素

Ⅰ.守法达标

Ⅰ.1:环保法规。企业应执行的地方和国家环境法规清单和自查结论;

Ⅰ.2:排放标准。确定应执行的水、气、声、固排放标准类别与级别,以及经过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排放污染物例行监测报告(每年至少一次);

Ⅰ.3: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以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的依法实施为重点;

Ⅰ.4:国际履约。以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全球气候框架公约涉及的替代CFC S物质和节能、节约资源为重点;

Ⅰ.5:相关方。对原料供应、半成品加工、产品营销、广告媒体等相关方施加环境影响的方案。

Ⅱ.质量与环境行为双优

Ⅱ.1:产品标准。应执行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以及国家或者省、市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一年以内的产品质量合格检验报告;

Ⅱ.2:环境标志技术要求。贯彻生命周期评价思想,确保产品达技术要求,进行总体设计;

Ⅱ.3:原料与辅料。按环境标志技术要求规定原、辅材料禁用或限用要求,规范检验及检测程序与记录;

Ⅱ.4:工艺与配方。按环境标志技术要求制定相配套的工艺路线和配方,就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做出论证;

Ⅱ.5:包装。按环境标志技术要求,提出包装用料的改进措施;

Ⅱ.6:回收与废物处理。按环境标志技术要求,制定使用易回收、处理材料的措施,及回收办法或合同。

Ⅲ.内审制度

Ⅲ.1:机构。执行保障体系,协调企业各部门和相关方的专职或兼职机构,规定其权限和管理范围;

Ⅲ.2:人员。接受培训,明确职责,分布于保障体系各主要岗位;

Ⅲ.3:内审规定。通知签发,内审组组成,内审计划及奖惩规定;

Ⅲ.4:内审记录。按保障体系措施逐项评估并记录,设计记录格式,规定记录验收方式。

Ⅳ.改进机制

Ⅳ.1:初次现场检查响应。对认证现场检查不符合报告,规定如何实现改进响应和文件修改;

Ⅳ.2:年检响应。对年检不符合报告,规定如何实现改进响应和文件修改;

Ⅳ.3:市场信息反馈。对企业设计、生产、信息和销售部门,提出从市场和用户获取信息,即时反馈,并改进保障系统的要求和检查落实办法;

Ⅳ.4:体系提升。规定保障体系持续改进、提升体系有效性的措施及评估准则。

Ⅴ.体系文件

Ⅴ.1:企业评述。对企业实现双绿(环境标志产品加环境管理体系)、双优(产品质量加环境行为)、双赢(环境与经济)的现状及潜力予以评述;

Ⅴ.2:保障措施解析。汇总全部要素,归纳保障措施,并进行分项和综合评估;

Ⅴ.3:记录规范。对全部记录提出格式和验收规范。

以上共五项指标22个要素。

四、体系实施

1.认证准备

主动向认证中心或授权咨询单位索取欲申请产品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认证中心公开文件,依照保障体系指南,分析企业实际,规定保障措施,使

保障体系文件化,与申请书和初审表一并送交认证中心。

2.认证检查

认证中心派出检查组并将检查计划通知企业。企业根据检查计划,逐项按保障体系进行自我评估,并汇集有关记录,备查。

现场检查中的不符合项,应即时响应,在保障体系的修改和完善中予以体现。

3.认证年检

在每年一次的年检中,将对保障体系能否坚持运行,体系的改进机制是否有效进行重点评估,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

1.引言

本文件提出了申请者建立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的要求,以保证环境标志产品及其生产者能够持续有效的符合环境标志标准的要求。

本文件规定的各条款是产品经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必要条件。

本文件不适用于境外企业申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2.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环境标志

用来表示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因素的声明。

2.2环境标志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2.3持证者/申请者

持有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的组织。

注:取证前称为申请者,取证后称为持证者。

2.4生产者

实施保障措施,控制环境标志产品生产的组织。

注:生产者能够是申请者,也能够是申请者以OEM或ODM方式委托生产的企业。

3.总则

生产者应建立满足本文件第4章所要求的各项条款的保障措施,并使之有效地运行,且具备批量生产符合环境标志标准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注:当生产者已有体系能满足本文件要求时,生产者能够不重新建立<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

4.保障措施要求

4.1管理要求

4.1.1职责

申请者应规定与认证产品有关的各类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且在组织的管理层内指定一名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负责人,确保能够履行以下方面的职责:

a.建立与保持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以保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环境标志标准要求;

b.相关方对获得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的投诉得到有效处理。

4.1.2资源

申请者应为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

a.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能满足产品持续有效符合环境标志标准的要求;

b.从事对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环境行为有影响的人员具备必要的能力。

4.1.3标志与证书的管理

申请者应建立与保持标志与证书管理的保障措施,以确保中国环境标志及其认证证书的使用符合<中国环境标志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

4.1.4文件及记录

应建立与保持保障措施的相关文件及记录,以提供产品及生产者符合环境标志标准的有效证据。

4.1.5信息交流

a.所执行环境标志标准、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性;

b.申请者与认证机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有关认证产品变更的信息及时通报认证机构。

4.1.6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申请者应对不符合项进行处理与调查,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和防止类似不符合的发生。

4.1.7保障措施的评审

申请者应对保障措施的建立与运行状况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评审过程应形成文件。

4.2产品环境行为要求

4.2.1环境标志产品的设计/开发

a.申请者应制定环境标志产品的设计标准或规范,其要求应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要求。

b.申请者应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策划并形成设计/开发方案。应能在设计/开发方案和相应文件中确定产品环境行为和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c.申请者应对设计/开发结果进行评审和验证,并对其是否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进行确认。

4.2.2受控部件和材料采购

a.申请者应建立采购控制措施,以确保供应商提供使产品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受控部件和材料。该措施应明确受控部件和材料采购技术要求,

且符合环境标志产品设计的要求。申请者应将采购技术要求与供应方进行有效沟通。

b.申请者应建立对供应商管理的相关措施,应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相关内容。

4.2.3生产过程控制

a.申请者应对影响产品环境行为的关键生产工序进行识别,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必要时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文件,以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b.申请者应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设施、设备、工装和工作场所,并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应建立并保持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制度。

4.2.4检验和试验

a.申请者应按规定对受控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和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采购技术要求的规定。受控部件的检验可由申请者进行,也能够由供应商完成。当由供应商检验时,申请者应对供应商提出明确的检验要求。

b.申请者应在生产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检验,应规定过程检验要求和方法;形成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的过程检验文件或规定,并按文件规定进行检验。

c.申请者应建立成品检验控制措施,规定产品环境指标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规定。4.2.5不合格品的控制

申请者应建立不合格品的控制措施,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理

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控制。经返修、返工后的产品应重新检测。应保存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4.2.6认证产品的一致性

a.申请者应对批量生产产品与提交认证检验合格的产品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以使认证产品持续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b.申请者应对认证产品的受控部件和材料的变更进行控制,确保变更后的产品环境指标符合认证要求。

4.2.7产品的包装、标签、储运

a.申请者应保证产品的包装、标签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包装材料尽量选择可回收利用的材质。

b.申请者所进行的任何搬运操作和储存环境应不影响产品的性能,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在搬运,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4.3产品生产过程环境行为要求

4.3.1生产者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

4.3.2生产者每年应提供经过计量认证的环境监测部门出具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4.3.3生产者应对其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噪声、危险废物进行识别与评价,并实施有效控制。

4.3.4生产者应制定并保持保障措施,以确保:

a.污染治理设备的正确使用与正常运行;

b.污染治理与检验设备按规定进行校准、维护。

4.4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要求

4.4.1申请者应建立相应的措施,用来确定认证产品所应执行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有效性及该行业强制实施、开展的许可证制度,建立获取更新这些要求的渠道,确保按照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实施产品质量检验。并按要求提供由国家或省市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合格检验报告。

4.4.2申请者应建立成品检验控制措施,至少规定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并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检验结果应满足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规定。成品出现不合格应按文件规定进行评价和处理。申请者不能进行检验的项目,可采取委托检验的方式,应定期请有关检验机构进行检测,以保证质量安全、卫生指标的稳定。当采取委托检验方式时,申请者须保留相应的检验结果。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XX有限公司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A/1版 编号:QSS/JZQ19-03-2013 管理类别: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3年6月18日实施日期:2013年6月18日

1、目的 分层审核是一个涉及到多层次管理的质量改进系统,通过不断提高过程稳定性和首次交验合格率来确保持续的符合性,运用分层审核系统来证明过程能力达到既定的目标。 建立分层审核的目的是: (1)减少与现有流程和政策的不符合项; (2)增加不同管理层执行审核的频次; (3)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4)由工厂不同层次的人员执行标准化的审核项目。 2、范围 分层审核适用于整个公司各个制造现场,也可以用作验证生产现场是否符合其它特殊的要求——业务系统、顾客或者更改的要求(例如:PFMEA 审核、控制计划审核、预防性维护审核)。 3、职责 3.1质量部是分层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执行分层审核的实施、监控工作,并负责组织进行公司层的分层审核。 3.2 各车间负责部门层和班组层的分层审核。 3.3 其它相关部门为分层审核配合实施部门。 4、定义 4.1分层审核: 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执行的审核以保证质量体系的不符合项被标识并纠正。分层审核是以过程为基础进行的,而不是基于产品。 4.2隐性作业: 指工厂内那部分非正规工艺流程内的作业,包括所有发生在外部的零件和原材料的常规检验流程。例如返工和返修作业、质量控制和确认的测试、遏制、来料检验等等。 4.3 过程监控:当没有达到既定的能力时,须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性。 5、工作程序 5.1分层审核流程图

5.2 分层审核层次 5.2.1层次1:班组层——由班组长牵头,通常要求每日审核一个特定的 加工过程,如一条装配线、一条机加工线或一个加工单元。 5.2.2层次2:部门层-----由车间经理牵头,车间班组长、质量管理员参加,通常要求每周至少审核一个特定的加工过程,如一条装配线、一条机加工线或一个加工单元。 不符合项必须纠正并立即执行。如果不符合项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潜在的风险,相关部门必在分层审核实施跟踪表上写上审核日期,在审核的生产区域栏写上审核项目数、合格项目数

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规范

产品作业指导书制作规范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产品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内容和流程,提升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指导作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产品作业指导书》的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XX GG007 标准化文件编制、发放、实施、修订标准 Q/XXX GG010 标准化稽核、考核办法 Q/XXX JZ001 订单模板及报料单编制办法 工作责任追究管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产品作业指导书 产品作业指导书是指用以指导某个具体操作过程或事物形成的技术性、可操作性标准技术文件。 3.2 过程 过程是指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插件、装配、调试、包装等)。 3.3 操作流程图 操作流程图是指产品从物料组装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装配过程。 3.4 操作指导书 操作指导书是指每个工位的操作信息和要求,如操作顺序、操作步骤、工艺要求等。 3.5 工位 工位是指某个人或某一设备完成某一道工序的工作位置。 3.6 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一台机床或一个钳工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4 权责 4.1 技术部技术员负责依据本规范要求编制《产品作业指导书》。 4.2 技术部经理(副经理)负责审批《产品作业指导书》。 4.3 生产部门(含生产部、注塑部)线(组)长、质检部质检员负责对不合理之处提供意见或建议。 4.4 生产部门操作员、质检部质检员负责在实际操作中依据《产品作业指导书》开展生产和落实检验。 4.5 采购部采购员负责供应商所需《产品作业指导书》的审核、签收与供应商的签发、回收等管控。 5 分类 5.1 《产品作业指导书》依据发布形式可分为: a)书面作业指导书(此为本标准描述对象); b)口述作业指导书; c)计算机软件化工作指令; d)音像化工作指令。 5.2《产品作业指导书》依据发布内容可分为: a)用于插件、焊接、打螺丝、检验、组装等具体过程的操作规范(此为本标准描述对象); b)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c)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5.3 本规范中《产品作业指导书》是以电子档形式及书面形式同时会签、发布、实施的标准技术文件,其中生产部门操作员操作应以书面形式为主,技术部技术员保留应以电子档形式为主。 5.4 本规范中《产品作业指导书》的换版及更新均应同步变更电子档及书面形式,且需重新会签、发布、实施,并应在发放时应回收旧版文件。 6 编制原则 6.1《产品作业指导书》编制应遵循“5W1H”原则: a) Where:在哪里使用产品作业指导书; b)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产品作业指导书; c)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LPA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1、目的 1.1 建立一种系统机制,从而实现: ●验证文件化规定的过程,其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完全一致; ●使“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作业文件规定”的理念根植每个员工心中; ●改善各管理阶层之间及管理阶层于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 ●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1.2 贯彻“高层领导看成绩,基层领导看问题”原则,从而实现: ●高层领导以亲身审核行动看到、感受到下辖员工的成绩,从而更多地正面激励员工; ●基层领导应感受到来自高层领导的压力及动力,更加地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2、范围 2.1 首先适用于三大汽车公司(指:GM、Ford、Daimler Chrysler)的产品。 2.1.1 当不存在三大汽车公司产品时,必须从考虑维持该工作及锻炼该工作能力角度出发,选择不少于1个产品开展分层审核工作。 2.2 适用于下述具体地点: ●质量部进料检验场所; ●产品制造岗位(任何一个固定场所,只要有一个或多个生产部员工在从事固定的生产作业,该地点就是一 个“产品制造岗位”); ●任何从事产品返工和/或返修的场所; ●包装车间现场(目前的A线、B线、C线); ●产品的发货场所。 3、职责和权限 3.1生产部经理全面负责该工作的组织及实施。 3.2 下述 4.1条款规定的不同层次人员必须按文件规定的实施时间及频次开展审核工作。 3.3 审核的结果都汇总给予生产部技术员,由该技术员负责审核后期: ●各种质量记录、报告的编制及保存; ●审核问题的列表、分发、验证关闭; ●将符合“经验教训(Lessons Learned)”的问题联系并输入质量部; ●更新分层审核的看板。 3.4 各接受审核问题的责任部门,必须在指定时间完成问题整改并提供证据给予生产部技术员验证。 4、术语、定义及规定 4.1 管理层:本文件定义实施本公司分层审核,涉及下述不同的管理阶层: ●总经理(层),存在时,涉及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层),涉及生产部经理、质量部经理、技术部经理、研发部经理。 ●主任、科长(层),涉及生产部主任科长、质量部质控科长、研发部设计科长。 ●技术员(层),涉及生产部技术员、质量部技术员、技术部技术员。 ●主管、组长、班长(层),仅指生产部门此种身份人员。 4.2审核频次: ●主管、组长、班长(层)必须每班一次。 ?即:目前注塑车间有2班,则一天实施2次分层审核;其余符合2.2条款的场所暂时只有1班; ?停产的休息日、节假日无需实施分层审核。

(完整word版)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

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 DL 包装作业指导书Q/ Q/ 包装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是针对货物(设备和材料)的不同特点所进行的包装及运输指导,规定货物运输、 运输文件编制、国内包装和供货商运输包装的一般要求。 本指导书适用于我公司向买方提供产品、设备的运输包装,亦适用供货商对我公司 采购物资的运输包装要求。 2. 相关规范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413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GB/T4879 防锈包装 GB/T5048 防潮包装 GB/T5398 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 GB/T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7384 框架木箱 GB/T8266 缓冲包装设计方法 GB/T12464 普通木箱 GB/T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8925 滑木箱 JB/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3部分:包装 3. 术

语 货物-指项目所有消耗或非消耗材料和设备、危险的或非危险的、按照或不按照采购 订单供货的,或作为采购订单分项部分供货的物品。 装运条款-定义装运或交货条款,定义货权转移的概念及各方的责任。卖 方有义务按照采购订单装运或交货条款的规定进行供货。 包装-指在货物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为保护货物,方便储运,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的容 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如:箱子,柳条箱,板条箱,桶,罐,绑扎或其它设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损失或在运输链起始至仓库中发生损失和损害。 1 / 30 DL 包装作业指导书Q/ 集装箱-集装箱是一种运输设施,应满足:具有耐久性,其坚固强度足以反复使 用;便于商品运送而专门设计;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中运输时无需中途换装;设有便于装卸和搬运的装置,特别是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运到另一种运输方式;(5)设计时应注意到便于货物装满或卸空;注:集装箱一词不包括车辆或传统包装。超重或超大件

生产企业ISO9001认证需准备资料作业指导书

生产企业ISO9001认证需准备资料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CCCT/ZY0108-2013 修订状态:A/0 页码:1/1 实施日期:2013-06-01 1 目的 规范认证客户准备的资料,确保认证能顺利实施。 2范围 适用于生产、加工、制造企业ISO9001认证过程指导。 3 职责 3.1受审核方负责按本文件的要求准备资料; 3.2认证服务人员负责指导企业准备各项资料。 4作业指导 4.1认证企业前期需准备资料如下: 类别准备资料名称及解释职责 资质证件的准备a)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需年检通过,并盖公司公章。 b)组织机构代码证t复印件,需年检通过,并盖公司公章; c)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当所认证产品被列入生产许可证目录时,详见《生 产许可证目录》); d)CCC认证证书复印件(当所认证产品被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CCC) 目录时,详见《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 e)食品企业另需准备QS生产许可证证书复印件。 f)产品标准对应,当无产品执行标准时,企标需备案。 企业准备 体系实施运行需准备资料a)所用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原件,需在有效期内,一 般可以由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出具; b)产品型式检验报告或委托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结论需 合格,出具日期在一年有效期内。 c)有特种设备时,需经当地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所出具检验报告。 d)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资格证(一般包括焊工、电工、厂内机动车驾驶、 锅炉操作及各特殊行业的规定。 企业准备 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设计、生产、采购、检验、合同 签订、内审、管理评审、设备管理等过程的记录。 咨询师指导企业准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咨询师准备、企业打印作业文件。 咨询师与企业共同准 备,企业打印。 4.2指南 认证过程中部分作业指导书及所用表格可由https://www.doczj.com/doc/1e3904501.html,网站下载。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 产品审核通过对少量产品和/或零件进行检验来对质量保证的有效性进行评定,用产品质量来确认质量能力.此时对产品是否与规定的技术要求的或与顾客/供方特殊协议相一致进行检验。 在评定存在技术要求的偏差时,视目标的设定,焦点在于技术上的重要性对后续过程的意义或顾客反映的程度。产品审核是对新产品的特性进行检验,而不是对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的产品进行检验。产品审核不能替代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产品审核定期进行。此时,由于特殊的原因也可另外进行审核。须由具备相应素质的人员在实施审核前进行产品审核的规划和筹备工作。每次审核的结果、改进措施以及负责人必须记录存档。1.产品审核依据 产品审核时,企业可使用下列判别依据: —检验开发结果与预定要求是否相符(例如:样件,零批量); —验证生产的均衡性; —识别缺陷、变化及趋势; —发现潜在的风险; —反映顾客的感受; —在处理顾客的期望与要求上提供决策帮助; —尽早对售后问题采取反应; —验证所采取措施的可信度; —法律规定。 2. 产品审核的目的 产品审核的任务是按照检验流程来检验(通常是)待发运产品是否与技术文件、图纸、规范、标准、法规以及其它额定“质量特性”的要求相符。虽然只是对少量的产品进行检验,但检验项目全面,而且从顾客的观点出发来进行。通过产品审核首先是要发现系统缺陷、重点缺陷以及较长期质量趋势。排除系统缺陷和随机缺陷的措施要强区分开。在严重情况下要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紧急措施。每次审核反映的是一个短时段的状况。一段时间内所有审核的总体应反映出生产质量的潜力。每次审核的检验规 范取决于该产品的复杂程度及产量。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审核的目的在于发现缺陷、了解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和顾客的要求。可靠性试验也可以属于产品审核的范畴。 在产品审核时了解顾客对产品的期望是必要的。应从外部评价顾客的期望并将其纳入产品审核中。例如:应评估顾客对噪音的感受,确定噪音对顾客的妨碍程度如何。供方或制造商通过产品审核既可以对产品的质量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以使顾客 接收自己的产品。 3. 产品审核 产品审核是对检验细则的策划、实施、评定和记录存档,即: 检验特性-定量和定性的特性。 检验对象-有形产品。 检验时间在一个生产工序结束后,交给下一个顾客(内部/外部)前。 检验依据-额定要求。 检验人员-独立的审核员。

产品策划作业指导书

目录 《皇明集团员工通用准则》 (01) 第一章主项工作 (01) 第一节维护产品宣传口径统一 (01) 第二节全程参与新品设计、研发及评审并提出建议 (01) 第三节新产品策划、包装、培训宣贯 (02) 第四节新产品试销 (03) 第五节新产品推广 (04) 第六节产品线维护及规划 (05) 第七节产品信息调研 (06) 第八节新品展示推介 (06) 第二章岗位基本技能要求 (06) 第一节岗位基本技能要求 (06) 第二节岗位基本素质要求 (06) 第三章岗位职业培训要求 (07) 第一节职业化培训 (07) 第二节职业要求 (07) 第三节职业规划 (07)

第一章主项工作 第一节维护产品宣传口径统一 1 维护集团产品对外宣传口径统一,保证宣传方向不偏移,对各部门关于产品的宣传进行闸口.建立产品宣传规范流程。下发产品宣传规范标准。对各部门对外的产品宣传口径进行统一规范。 2 部门内产品宣传口径统一。对与市场部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宣传策划方案、设计作品的宣传口径进行闸口。从宣传源头上保证产品宣传口径不偏移。 3 建立产品宣传口径通知、培训、检查的闭环流程。保证新产品策划设计完毕后能迅速在集团内正确宣贯传达到位。 3.1 新产品策划案、相关物料设计完毕、卖点提炼确定后2个工作日内制作完毕新品讲解培训的ppt并下发通知全员学习。 3.2 新品ppt学习通知下发后一周内组织营销公司全员展开ppt课程培训,并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 3.3 新品培训当周对学习情况进行考试。对考试不合格者进行再次培训。每周不定时抽查营销公司5名员工对新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掌握、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及时讲解并盯促学习。市场部员工尤其终端培训处、广告处、策划中心、呼叫中心需要重点培训、检查。 4 对经销商所宣传的产品宣传口径进行闸口、修正。对经销商报批的审批单中的产品宣传口径进行闸口。总结经销商宣传过程中易出错的点配合广告处进行整改。 第二节参与新品设计、研发及评审并提出建议 从产品调研、立项、设计、研发至试销全程参与,建立研发与市场对接平台,实现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零对接。 1.1产品研发前期调研。对市场现状及经销商、用户需求进行调研。与技术部门一起结合各项影响因素对所获取得信息进行分类,为新品研发立项提出方向性建议。使产品研发形成向“订单式研发”转变。需要结合的影响因素包括: 1.1销售部门反馈的同类产品的市场状态; 1.2客户服务部反馈的已开发的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反馈信息 1.3公司重大的方针、政策、战略;

作业指导书-标准操作规程SOP

标准操作规程(SOP)基础知识 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各种标准化管理认证和产品认证的重要内容,各行业都有SOP的要求。什么是SOP?简单的讲,SOP就是一套包罗万象的操作说明书大全。一套好SOP 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SOP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性范本,它更重要的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由于在成熟的行业,都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认证体系,因此其SOP的标准化和成熟性都比较高,编写SOP也有依据难度较低。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实验室管理和认证体系,因此,在检验工作中编写SOP会有些盲然。 首先,SOP具有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SOP。就检验工作而言,仪器有仪器的SOP,试剂有试剂的SOP,各个项目有各自不同的SOP,别说是细菌、生化免疫这些学科不同的有不同的SOP,就是同一学科内不同项目也有不同的SOP。所以检验SOP不是一个,而一套。 第二,SOP事无巨细,也就是说只要与项目有关,要详细全面,要包括所有的可能出现的细节。以飞行员操作规程为例,第一条竞然是“坐下”,由此可以看出,SOP涵盖细节程度。SOP不是简单的操作说明,而应该是实用操作大全,应该成为工具书性质的东西。一套理想的SOP应该让一个不懂的学了后就能成为专家。 第三,SOP不是仅仅是详尽的操作说明,它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也包涵着质量控制和管理理念,从中甚至可以看到人员配置等情况。 虽然不同的行业SOP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其是有确实的逻辑联系,因此借鉴其他行业特别相近行业的SOP要求是很有价值的。以药品生产SOP为例,其要求是GMP认证所要求的,根据GMP,其SOP的重点见附。 借鉴药品的SOP的重点,检验SOP应该包涵: 1、操作程序:实验和仪器的操作程序、实验器械的取用和实验后的处理、实验台的清洗、实验物溢漏的处理等 2、质量控制:实验和仪器的质量监控,如实验质控数量(高、中、低?),仪器的校正(人员、时间、方法等)、维护和保养、实验的原始记录等。实验原始记录很重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除病人资料外,还应有环境参数(天气情况、温湿度等)、使用仪器及仪器情况、样本性状和质量、试剂厂商及批号、同批质控结果以及处理方式(如复查、重抽、发报告)等,尽量详尽。 3、异常结果判断及处理:判断异常结果的指标,及分析处理原因方当及程序。如,是异常给果,还是实验误差或错误?怎么判断?样本正常范围是多少?非正常范围的标本如果处理,大于多少或小于多少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4、流程:应包括样本收发、报告单收发审核、质量和仪器问题处理等都要有明确的流程规定。如谁收标本、谁发报告、多少时间收,多少时间发、向谁收、仪器故障的报养程序等等。 5、试剂和样品质量指标、验收及贮存:谁人进、谁人检、以什么方式贮存、如果保正贮存质量。如:贮存冰箱温度谁监测、试剂失效谁警告、标准菌多久转种等。 6、人员职责:人员职责明确是在流程过程中体现如来的,如仪器坏了,是向谁汇报、由谁处理、报告单谁审核,什么样的异常实验操作员处理,什么样的要报主管等等。当然有人员培训SOP更好。 检验SOP的编写,可以以仪器操作手册、试剂说明书为兰本,根据科室情况加上上下游内容,如样本收集处理、异常结果处理等内容就可以做为项目或仪器SOP使用。各项目SOP 加上样本收集、报告单发放、试剂购买、验收贮存、发放等SOP就基本完成。 附录:

生产启动作业指导书

生产启动作业指导书 自检:当操作者拿起零件在装配前要按照作业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自检;对上工序装配好的工件、在装配前也要按照作业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自检;在本工位装配完成的工件、要再次确认装配正确后才传到下一工序 过程监控: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车间质量人员,应对生产换型(生产换型有三种型式:即仅更换物料的生产换型、仅更换工装夹具的生产换型和既更换物料又更换工装夹具的生产换型,统称为生产换型)和直接生产(不用更换物料或工装的生产)所生产的一个批量产品,必须至少检查一件的过程 过程检查:车间管理人员、班长、技术人员对各工序所加工的工件,依照相应的检验卡所示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的过程; 职责: 操作员工要对来料、上工序装配的工件和本工序装配的零件的质量负责; 一个班组的任何一位员工所装配的产品、在客户处发现的质量缺陷,班长及班组成员都应对其负责(详见“员工绩效评价作业指导书”); 4.3车间管理人员、车间质量人员、当班技术员应对批量的质量缺陷承担责任。 一、5分钟班前会 1. 安全 昨天上班时或下班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或发现的安全隐患;或以前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 检查劳保用品穿戴 提醒近期或历史安全事故 交待安全注意事项 集体喊出安全提醒口号 2.质量 通报昨天本班组生的质量情况,发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今天所需生产产品的历史教训及注意事项,并集体喊出“质量承诺”。 人为工废 (1)跳序,通报批评加强自检 (2)装配标识不清,通报批评 3.定额完成率 通报昨天全班完成生产定额的情况,总结未完成原因,再对今天需完成的生产任务采取具体措施和方法; 实际产量/定额=完成率, 实际工时:不含换型和设备故障时间 实际节拍:实际设备单件加工时间+手工时间 4.违纪通报 将昨天各种检查情况的通报,分析原因强调遵守流程的重要性。 5. “5S”及设备的维护 通报昨天发现的情况,表扬或批评相关的员工 二、每日班前点检 1.环境安全确认 各班组每天上班前应指定专人对工作场地进行环境安全点检,查看工作场地是否有安全

(完整版)环境审核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水泥的生产环境管理体系(EMS)认证审核的有效实施。 2 范围 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含熟料)的生产专业,对应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的专业代码为16.01.01。 本指导书是根据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合水泥的生产专业/行业的特点,在专业方面提供审核指南,作为专业技术支持,这些意见不是标准的补充和取代,审核时应以标准为依据。 3 职责 质量部会同技术专家负责指导书的制定、修订,并负责文件发放; 审核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宣贯; 审核及相关人员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有效实施。 4 术语和定义 4.1水泥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水泥。 4.2熟料 凡由适当成分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烧结物,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简称熟料。 4.3混合材 在生产水泥时,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而加到水泥中去的人工的和天然的矿物材料,称为混合材。 本专业无特定环境专业术语 5 行业特点 水泥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其生产工艺过程的共同特点是物料处理量大,运输环节多,高温作业,每生产1吨水泥大约需要处理3吨以上的物料,而且物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从矿山开采、原料破碎、粉磨至煅烧成熟料,再经粉磨水泥包装出厂,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每个环节几乎都涉及粉尘和噪声,而且水泥行业又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型,控制能源、资源消耗是非常重要的。 6 典型工艺流程

水泥的生产工艺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 A干法与湿法 B 旋窑与立窑(产业政策规定立窑直径3M及以下为淘汰窑型,ф3M以下磨机为淘汰磨机) 典型的立窑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典型的旋窑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0901-0905)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工厂检查作业指导书

声明:本文件系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 )内部文件,涉及CQC 核心秘密,著作权为CQC 专有。未经CQC 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摘编、发布、发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本文件,违者将追究相关责任。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体系文件 CQC/16流程0208(0901-0905)-2013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 工厂检查作业指导书 第 二 版 受控状态: 受控 受控编号: 编制: 葛志利 审核: 林学栋 批准: 陈 伟 2013年2月7日发布 2013年2月7 日实施

CQC/16流程0208(0901-0905)-2013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工厂检查作业指导书 修订次数:4 修订日期:2013-10-28 第 2 页 共 24 页 修订次数 修订日期 修改内容/原因 更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 2013-3-5 1、文件编号修改为16 流 程 0208 (0901-0904); 2、删除关键件第24项逆变板。 马博 林学栋 刘彦宾 2 2013.4.28 1、文件编号改为16流程0208(0901-0905); 2、部分材料关键件的要求,取消逆变板; 3、明确例行检验、确 认检验、指定试验中接 地测试的要求。 韦晓 林学栋 刘彦宾 3 2013-7-16 删除4.1注3中“型式试验时是随提交整机CB 报告和证书方式, 则工厂应按CB 报告中承认的方法进行确认”。 韦晓 林学栋 刘彦宾 4 2013-10-28 删除4.1注5中对于转CB 报告的情况,可以 认可CB 报告中所列相关证书。 马博 林学栋 刘彦宾

1 目的 为了规范工厂现场检查工作中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申证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功能检查、现场指定试验、产品一致性检查等内容的检查要求,确保检查有效性和检查要求的一致性,特制订本工厂检查作业指导书。 2 范围 适用的产品范围为:微型计算机(PC)、服务器、便携式计算机、与计算机连用的显示设备、数据投影机、计算机内置电源、电源适配器、充电器、与计算机相连的打印设备、绘图仪、扫描仪、电脑游戏机、学习机、多用途打印复印机、复印机(含小型平版印刷机)等类产品的工厂现场检查。 3 职责 3.1检查员负责按文件要求实施工厂现场检查; 3.2工厂检查部/产品认证部/分中心负责对检查员的现场检查活动进行指导、监督。 修订次数:4 修订日期:2013-10-28 第 3 页 共 24 页

ISO14001塑料制品行业审核作业指导书

质彊体系认证中心

1 目 的 和 适 用 范 2 塑 工 ... 料 成 型 素 ..2 .11 2 他 加 3 工 境 因 审 4 .. 核 ... 境 法 . 律 与 . . 要 5 监….- 监 卞 ? ? ? ? 测 与 . 测 . .16 量 1P 审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

为保证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 : 1996在塑料制品业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中得到正确和统一的理解和遵循,特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制订本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审核员按照GB/T 24001-1996 idt ISO 14001 : 1996 标准对塑料制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2.塑料成型加工 2. 1塑料的组成与性能 2. 1. 1塑料及其分类 1)塑料:一般指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本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塑化成型,而产品最终形状能保持不变的材料。它的组成除了高聚物(树脂)为主要成分外,还根据需要,可能含有某些具有特定用途的助剂。助剂主要有填料、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 )塑料的分类 )塑料工业的分类 )塑料制品的分类

5)塑料组份的作用及主要种类 2.1.2 热塑性塑料的主要特性及用途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是以聚合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不产生化学交联,因而当它再一次受热时仍具有可塑性。它们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列。

表1 主要热塑料的特性及用途 2.1.3 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热固性塑料:是指受热后能成为不熔不溶性物质的塑料。这类塑料基本以缩聚反应所得到的树脂为基础制成的,受热时发生化学变化,使线型分子结构的树脂转变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它再一次受热时就不再具有可塑性。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如表2所列。

产品防护作业指导书

RG 深圳容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为确保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资产在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过程中不受损坏和变质。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工作。 3.0 职责: 3.1 仓库:负责组织和管理仓库的各种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搬运、贮存、包装和防护工作。 3.2 品质部:负责对搬运、贮存、包装和防护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3.3 工程部:负责对产品包装和防护要求进行设计。 3.4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搬运、包装和防护工作。 3.5 送货员:负责对产品发货及客户签收前过程中的搬运、防护工作。 4.0 规定: 4.1 搬运注意事项 4.1.1 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及防护措施,注意搬运前物品置放方向或各层面 之间防护材料置放,保证物料在运输途中不受损、变质、碰撞、划伤、挤压、受潮、污染等。 4.1.2 不同品种或规格的物料须分批搬运,避免引起混料、错料等现象,贵重物品应推叠稳当、 轻拿轻放、层层防护。 4.1.3 对人力无法执行搬运时,应考虑予以分散包装或运用适当的手推车、油压拖板叉车等搬运 工具,各部门、车间应对其所使用的搬运工具进行性能维护与保养,以预防搬运之意外损害。 4.1.4 各部门在负责自己的搬运范畴时,以自己搬运为主,特殊情况可申请其他部门协助。 4.1.5 任何搬运过程的装卸必须将物料按其外形规则叠放整齐,严禁随意堆放。 4.1.6 仓储物料的搬运调整必须注意结合“先进先出”及“适时进出”的办法执行。 4.2 搬运范畴 4.2.1 送货员的搬运范畴 a、在外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客户提供物料的运回,至暂放到仓储指定的物料划 “来料待检区”为止,“来料待检区”内难以存放的大件物料以存放在仓库指定的“暂存区”内。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条码制作使用管理作业指导书

【条码制作使用管理作业指导书】 【Bar code production and use management work instruction】

06Quality 07 工程Engineering 08 采购Purchasing 09 生产Production 10 市场Marketing 11 财务Accountant 12研发R&D

Initiated by Date Department Verified by Date Department Approved by Date Department 修改履历 Revision History 版本Rev. 修改描述 Description of Changes 修改人 Edited /Updated by 日期 Date A0出版发行刘敬辉2016.2.1

1. 目的 Purpose 为加强公司生产过程中条码制作和使用的管理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bar code production and us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 make the work instruction. 2. 范围 Scope 适用于公司生产时所有需要粘贴条码的产品。 Applicable to all the company's production which need bar code. 3. 职责 Responsibility 3.1 工程部按照客户的要求编制各个产品的条码规范。 Engineering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king specifications of bar co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ustomer. 3.2 生产部负责条码的制作、领用、粘贴工作。 Product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ke, use and paste of bar codes. 3.3 质量部对条码的使用进行监管和审核,确保条码的粘贴符合客户 的要求。 Quality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on and examination of bar code using to ensure that the barcode paste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 4.术语和定义 Terms and definitions 无 None 5. 工作程序 Working procedure

中国质新量认证中心(CQC)产品认证工厂审查实施指南

中 国 质 量 认 证 中 心 产品认证作业指导书 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实施指南 (CQC/GD.JC02-2002) 版本号:第一版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编号: 编制:罗志文 审核:吴晓龙 批准:吴晓龙 发布日期:2002年 11 月 05 日实施日期:2002年 11 月 10 日

修订:2 第 1 页共 5 页版号:1 修订日期:2003-09-01 1目的 规范工厂检查工作。 2适用范围 强制认证/自愿认证时所进行的工厂检查。 3职责 检查处/分中心负责执行本程序 4初次检查 4.1 检查前准备 4.1.1 当企业第一次向CQC或认监委指定机构申请产品认证时,CQC 需对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质量保证能力检查评定。时间1个人日~6个人日。 4.1.2 企业向CQC初次申请产品认证时,应如实填写<工厂检查调查表>并按调查表的要求提交相关文件。 4.1.3 在申请认证产品型式试验合格后,产品处将<工厂检查工作单>上规定的相关资料移交检查处。检查处向分中心或检查员派出单位发出<工厂检查任务书>,同时向申请人发出<工厂检查通知>,并将工厂检查人员名单通知企业。企业若无异议,检查处将按此名单组成工厂检查组;企业若对检查人员有异议,可以向检查处陈述理由, 检查处可以按企业的合理要求调整工厂检查人员。 4.1.4 参加工厂检查的人员应与受检查方无利害关系。并且2年内未对受检查方进行过任何咨询活动。 4.1.5 工厂检查组确定后,检查组与企业协商赴现场的具体日期。如果

修订:2 第 2 页共 5 页版号:1 修订日期:2003-09-01 是境外企业,当工厂检查组名单确定后,申请人应按<工厂检查通知>所提供的检查员姓名和单位尽快发出检查工厂邀请函,以便检查人员办理护照和签证。 4.1.6 工厂检查小组在现场检查之前应认真检查工厂填写的调查表及相关文件。当检查组还需要其它资料时,企业应在检查前3个工作日(有效工作日)将资料送到。 4.1.7 在进行工厂检查前检查组应将检查计划事先通知受检查方。 4.2 工厂检查 4.2.1 检查组在正式检查开始前应召开首次会议 (1) 参加会议人员:检查组全体人员、企业领导、质量保证负责人、 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自定的人员。 (2) 会议由检查组组长主持,会议内容: a. 介绍检查组成员和企业有关人员; b. 确认检查的目的、范围和依据的文件; c. 检查的方式和程序; d. 落实检查组所需资源和设施; e. 建立双方正式联络渠道; f. 确认检查计划的各项安排; g. 澄清可能存在的问题; h. 有关保密和自律的承诺与声明。

速冻产品作业指导书样本

为保证速冻食品( 速冻其它食品) 生产的品质, 特制定本生产作业指导书, 作为生产员工的指导手册, 在速冻食品〖速冻其它食品( 鱼丸、贡丸) 〗生产过程中遵照执行,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应根据本作业指导书, 加强对生产员工的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 生产工艺流程 一、速冻食品(

为质量控制点, 需重点予以监管。 二、速冻食品( 速冻其它食品) 生产作业指导书 1.原料验收 1. 1工艺技术要求 原料在《采购管理制度》所确定供应商采购, 品质由质检员按《检验规程》检验、检疫合格后通知仓库管理员验收数量入专用冷藏库。 1.2操作要求 当天生产所需的原料, 必须逐一核对品种、规格、数量, 并感官检查原料是否正常( 形、色) , 核对无误, 方能投入使用。若发现异常, 须立即报告生产主管, 并严禁投入生产。 2.原料预处理 2.1工艺要求 原料冻肉糜需自然解冻, ( 若使用冻肉为原料, 则须经解冻, 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清水漂洗干净, 并将水沥干备用。) 然后初步加工成斩拌( 擂溃) 所需的规格大小。 其它原料需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用清水漂洗干净, 初步加工成所需规格大小, 将水沥干备用。 2.2操作要求 冻肉糜在自然解冻过程中, 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 原料冻肉则要求自然或清水解冻, 人工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清( 漂)

洗时清水需保持流动, 沥干时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防止受到二次污染。) 初加工后的原料, 放入干净盛器备用。 其它原料需人工去除不可食用部分( 包括根茎、黄叶等) , 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后, 用流动的清水将原料洗净, 沥干时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防止受到二次污染。初加工后的原料, 放入干净盛器备用。 3.计量配料 3.1工艺要求 按配方料, 计量精确, 保证风味统一。 3.2操作要求 按设备一次加工能力为一料配制单位, 严格按照配方规定的比例, 精确称重。 将配制完毕的原辅料, 放入干净盛器备用。 4.斩拌( 擂溃) 4.1工艺要求 斩拌是贡丸生产的重要工序。经斩拌( 擂溃) 后的肉糜应富有黏性、弹性, 目测无明显块状肉。 4.2操作要求 将经过预处理的冻肉原料碎块放入斩拌( 擂溃) 机, 启动机械, 进行斩拌( 擂溃最终形成肉糜) 。 猪肉斩拌一般需经过20~30分钟的斩拌( 擂溃) , 直至形成富有黏性、弹性的肉糜。但斩拌( 擂溃) 时间须根据原料的

21个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

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 ZJQC--TG-1501:2001 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制造 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01-07-01 实施日期:2001-07-01 目录 目录(1 ) 前言(2 ) 1 范围(3 ) 2 引用文件( 3 ) 3 定义(6 ) 4 产品范围、特点与专业代码(7 ) 5 工艺流程(11 ) 6 关键过程控制参数(11 ) 7 审核要点与审核方法(12 )

前言 为保证本公司的审核员在审核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专业时,能够准确把握专业特点,抓住主要过程的关键质量活动进行审核,使本公司的审核工作达到规定的水平,依据GB/T19001—2000标准,制订本专业的审核作业指导书。 本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侧重专业上的要求,是通用审核要求的补充,不是替代。 本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附录中列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强制性技术要求/规范等,是本专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依据之一。 本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起草单位: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 本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主要起草人:杨益忠

1 范围 本审核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按GB/T19001--2000标准,对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专业审核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审核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专业审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2 引用文件 GB/T2997-1982致密定形耐火制品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和真气孔率试验方法 GB/T3001-1982 耐火制品常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3002-1982耐火制品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3003-1982 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 GB/T3004-1982 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容重试验方法 GB/T3005-1982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加热线收缩试验方法 GB/T3006-1982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渣球含量试验方法 GB/T3008-1982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检验抽样方法 GB/T5701-1997耐火材料真密度试验方法 GB/T5702-1985致密定型耐火制品常温耐压强度试验方法 GB/T5703-1985耐火制品压蠕变试验方法 GB/T5989-1998 耐火制品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 GB/T7321-1987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试验的抽样方法 GB/T7322-1987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 GB/T8931-1988耐火材料抗渣性试验方法 GB/T13243-1991含碳耐火材料高温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B/T13244-1991含碳耐火材料抗氧化性试验方法 YB/T4018-1991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YB/T5116-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试样制备方法 YB/T5118-1993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可塑料强度试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