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1观察物体(三)课件新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授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总课时:2课时核心课时:第1、2课时设计者姓名:刘利萍【单元学习主题】1.主题名称:观察物体(三)2.主题解读《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本章节的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从课标要求看:“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课标中对这部分知识在三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上面是第二学段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是“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第三个学段是到初中以后才学习的。
这个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从数学教学内容看: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学生的认知看:学生在低年级已经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需进一步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让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单元学习目标】1.目标确定(1)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单元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是从易到难,首先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
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
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期中复习讲义(人教版)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期中章节复习精编讲义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1.根据从一个方向(正面、左面或上面)看到的图形摆几何体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几何体,使小正方体的行数、列数、层数符合要求,所摆的几何体通常不止一种。
2.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几何体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小正方体的列数和行数,再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确定各列和各行小正方的层数,所摆的几何体通常只有一种。
3.做简单图形的三视图三视图怎么看: 1.从正面看,为主视图2.从侧面看,为左视图3.从上面看,为俯视图展开图为空间形体的表面在平面上摊平后得到的图形.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 (2020五下·中原期末)在左边的立体图形中添一个小正方体,使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不变,符合要求的摆法是()。
A. B. C.2. (2020五下·硚口期末)小红搭的积木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正方形上面的数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 B. C.3. (2020五下·汕尾期末)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是:,从上面看是:,这个几何体是()。
A. B. C.4. (2020五下·西区期末)一个物体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成,从上面看到的是,从侧面看到的是,拼成这个物体至少需要()小正方体。
A. 6B. 7C. 8D. 95. (2019五下·京山期末)用一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 5B. 6C. 7D. 8二、判断正误(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6. (2020五下·三台期中)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一定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 小明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
他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观察物体》说课稿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个简单立体形体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材内容:观察物体是五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
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本次观察物体是属于第二学段学习,只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就可以了,不过高要求以免让学生失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信心。
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培养观察、辨析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感受物体,从而对物体形状有更全面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1 观察物体(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X|k |B| 1 . c| O |m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三、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新课标第一网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四、知识结构第1课时观察物体(1)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二、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X k B 1 . c o m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三、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
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
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2页例1(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新课标第一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考查目的:根据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
答案:7。
解析:由该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可以分析出当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时,从上面看到每层正方体的个数如下图所示。
由于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 cm,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7 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答案:(1)①⑤;(2)①⑤,④⑥。
解析:第(1)题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小丽搭的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由小明搭的积木可得,①号和⑤号积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行2个正方形;第(2)题从正面看,①号和⑤号看到的图形都是一行3个正方形,④号和⑥号看到的图形也相同,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并确定摆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说课稿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体会提高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观察物体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试验、分析、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物体的观念,体会从单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全面的。
倡导“探究性研究”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1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阐发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机遇,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5、德育渗透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大概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对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惟方式,增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构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对待问题,进而构成不健全的思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