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合并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LOGO
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案和时机的选择
中-重度
抗组胺 间 歇 性 鼻用糖皮质 激素 减充血剂 鼻用糖皮质 激素 抗组胺 抗白三烯
治疗方案
口服:至组胺相关症状消失 鼻用:随时
前两周后两周 (发作前2周开始--到结束后2周) 可酌情短期使用(<7天) 减量至最低维持治疗量 ——长期使用 口服:数周-数月 鼻用:随时 至少3个月至一年
相同点: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等浸 润,Th2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粘附分子、 前炎症介质、转录调节因子表达调控。 免疫病理学相 似性: 大量嗜酸粒细 胞浸润
不同点:支气管粘膜上皮脱落,支气管粘膜 重塑性。鼻粘膜炎症上皮细胞一般不脱落, 粘膜重塑性有争议。 LOGO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
使哮喘的症状改善
变应性鼻炎 诊断与治疗
Contents
1
2 3 4 5
临床定义 分类与分度 诊 治 断 疗
疗效评定
LOGO
临床定义
变应性鼻炎(AR),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 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 性疾病。
包含三个内容 : 一是AR是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抗炎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措施; 二是致病因素是变应原,提示控制环境和免疫治疗的合理性; 三是本病特征是“主要”由IgE介导,考虑有非IgE介导的Th2 反应存在的可能。
LOGO
治疗-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全身反应症状 程度分级及抢救措施见表1。
表1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分级和处理
级 别
0级 1级 轻度全身反 应
名 称
症 状
无症状或症状与免疫治疗无关 局部荨麻疹、鼻炎或轻度哮喘(最大呼气 流速较基线下降程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