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设计者: 审核者: 执教者: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分析,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表格比较绿色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的发展变化,归纳总结生物发展进化一般规律。
3.关注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爱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通过描述绿色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说明生物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教学过程:备注(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他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食物,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有层次的介绍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形态、生理、分布情况及主要作用。
重点让学生掌握有关绿色植物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教学导入近日,青岛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到了浒苔侵袭,这也是浒苔灾害连续15年影响青岛,灾害规模为历史之最。
其中6月26号黄海浒苔分布面积约60594平方千米,覆盖面积1746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教师设疑:浒苔是一种什么植物?它有哪些特征?它对海洋自然生态和渔业养殖造成哪些影响?设计意图:实时报道,贴近生活,了解新闻资讯的同时,关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设疑三个问题紧扣学习目标,有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新知探究部分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主问题1.观察分析常见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导学单上的学习任务。
说出下列植物属于哪个类群?各自有什么结构特征?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课程名称:植物的主要类群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
2.掌握主要的植物类群的特征和代表物种。
3.了解植物类群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1.1植物分类的意义和目的-介绍植物分类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对植物进行研究和交流。
1.2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1.3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地理学和化学分析等。
第二课: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2.1苔藓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苔藓植物的特征,如无维管束、无真根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泥炭藓、藓状珊瑚藓等。
2.2蕨类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蕨类植物的特征,如有维管束、有真根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水蕨、地钱等。
2.3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介绍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方式,如细胞壁钙化、繁殖方式等,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课: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3.1裸子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裸子植物的特征,如有裸露的种子、无花果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松树、银杏等。
3.2种子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种子植物的特征,如有包裹种子的果实、有花等,以及代表物种如玫瑰、苹果树等。
3.3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介绍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方式,如种子的传播方式、花的结构等,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课:被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4.1被子植物的分类和特征-介绍被子植物的分类,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以及其特征,如有真根、有包裹种子的果实等。
4.2单子叶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单子叶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态、花的结构等,以及代表物种如水稻、玉米等。
4.3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和代表物种-介绍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态、花的结构等,以及代表物种如玫瑰、葡萄等。
植物的重要类群【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目的1.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多个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悉、构造特性,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体现的能力。
二、过程与办法目的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个多样的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藻类、苔类和蕨类),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构造特性。
2.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二、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特性,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学时安排】3 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
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
你懂得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概有多少种?它们都有哪些类群?你能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吗?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概有 33 万种,根据植物形态、构造等特性的不同可将它们可分成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藻类植物普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普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且比较湿润的陆地上;种子植物分布非常广,陆地、水中都有其分布。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植物的重要类群,有关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这四类植物你想理解些什么呢?二、植物系统进化树1.提问:我们懂得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动植物的进化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2.请观察植物进化树(出示植物进化树的挂图),从植物进化树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从植物进化树能够看出植物进化的次序是如何的?4.通过比较这几类植物的形态特点,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a.动植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朴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来进行进化的。
《植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植物有很多种类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植物的主要类群,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二、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
2. 掌握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植物进行分类。
三、植物的主要类群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裸露在植物体表面,如松树、银杏等。
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也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其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如玫瑰、苹果等。
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裸子植物的一类,其植物体为蕨类,如蕨、水蕨等。
4.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种原始的植物,其植物体为苔藓,如苔藓、地衣等。
四、植物的分类方法1. 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门的植物,其种子具有珍爱和营养功能,便于传播和存储。
非种子植物则是指没有种子或种子不显著的植物,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种子裸露在植物体表面的植物,其种子通常为松果状或球果状。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的植物,其果实可以是浆果、核果、蒴果等不同形态。
3. 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指植物体为蕨类的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苔藓植物是指植物体为苔藓的植物,其生活史包括孢子体和配子体两个阶段。
五、活动1. 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尝试进行分类。
2. 到校园或公园采集不同植物的样本,记录其特征并进行分类。
3. 制作植物分类表格,整理所学知识。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掌握了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植物的多样性,珍爱和钻研我们身边的植物资源。
让我们一起尽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科书第37——46页。
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类群(藻类、苔藓、蕨类),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2、各个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系统进化树图片,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实物投影仪。
2、实物材料及用具:新鲜的水绵、海带、紫菜(带根状物)、葫芦藓或墙藓、肾蕨、铁钱蕨、带球果的松枝、蚕豆花及果实、放大镜、镊子。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他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
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
你知道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约有多少种?他们都有那些类群?你能说出他们的生活环境吗?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那些绿色植物,他们都那些特点。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②了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比较三种植物类群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节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归纳法。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多媒体图片及视频的展示使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类群,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增加对植物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深入地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认识,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实验的材料用具:葫芦藓、肾蕨、放大镜、直尺、镊子、刀片、白纸等。
学生搜集各类植物的图片及与人类关系等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交流(6分钟)【过渡】我们已知道了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那么它们都有哪些常见的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如何呢?首先让我们通过课件图片来认识一下其他的藻类植物吧。
(点击课件,见PPT-11左上链接PPT-20)(图一)教师补充:藻类植物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石莼、裙带菜、马尾藻、巨藻),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发菜)。
交流1:(点击课件,见PPT-11)1.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学生观看图片来认识其他的藻类植物。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回答:藻类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原料,工业材料,药物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可以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并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目标:1、初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比较不同的植物,认识不同植物类群的系统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比较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进一步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增强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强化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活动,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3、各个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难点:1、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活动,2、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3 、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三、教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四、学法: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教材。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类植物的特征。
3、利用挂图、投影等进行直观教具形象讲解。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第二课时: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六、课前小测:1、生物分类的依据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分类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答案1、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2、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七、新课学习学生活动——1、观察植物进化系统树,了解各种植物的亲缘关系及进化地位。
2、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归纳总结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知识点一:藻类植物(学生展示)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2、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___________素和____________素,都能进行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