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
- 格式:pdf
- 大小:579.61 KB
- 文档页数:12
国际经贸中的贸易摩擦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可阻挡,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经贸中的贸易摩擦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贸易摩擦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贸易摩擦的定义。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之间存在的贸易政策、贸易制度、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公平,导致贸易伙伴之间发生争端和冲突的现象。
贸易摩擦通常包括贸易壁垒、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
其次,我们来分析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首先,贸易政策的不对称性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国家在贸易政策上存在差异,例如关税、配额等措施的不同,导致了贸易伙伴之间的利益冲突。
其次,市场准入的不平等也是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对外国产品设置了各种限制,使得贸易伙伴之间的市场准入存在差距。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汇率操纵等行为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贸易摩擦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贸易摩擦会导致全球贸易量的下降。
当贸易伙伴之间存在争端和冲突时,双方往往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限制对方产品的进口,导致贸易量的减少。
其次,贸易摩擦还会导致投资减少。
由于贸易伙伴之间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时会更加谨慎,导致全球投资额的下降。
此外,贸易摩擦还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和供应链的不稳定。
面对贸易摩擦,各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各国应加强对话和协商,通过多边机制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采取单边行动。
其次,推动贸易自由化是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各国应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措施,扩大市场准入,促进贸易自由化。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汇率的市场化程度等也是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措施。
总之,贸易摩擦是国际经贸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了解贸易摩擦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行机制,为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一、贸易摩擦的定义: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通常界定为一国贸易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内特定产业所体现出较强的进口或出口保护倾向,从而导致该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纠纷,表现为跨越国家的产业间的摩擦与冲突。
贸易摩擦的形式主要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301与超级301 条款等单边合法措施所引起的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第一,涉案国的行为顺序性,即一国发起,另一方应对的模式;第二,贸易摩擦本质上是由于一方贸易行为不符合或是违反了单边、双边、多边政策制度而引起,因此其最终可以归结为对其政策制度的研究。
(基于贸易摩擦视角下的中日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_高丁柱)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国与国之间在贸易往来上所产生的一国贸易持续顺差与另一国贸易的逆差,或某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相关利害的产业。
(浅析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_吴兰)普遍意义上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在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国际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或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的现象。
贸易摩擦包括传统的非制度摩擦和制度领域的摩擦。
非制度摩擦是指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性措施从而引发的贸易摩擦。
轮胎特保案就是一起典型的非制度贸易摩擦。
北美钢铁工人联合会(USWA) 周一提出请愿书,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限制从中国进口轮胎。
紧接着,奥巴马便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
由于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和结构性障碍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叫制度摩擦。
这一般是由于各国的国内规则不同、知识产权的保护、或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等方面的因素引发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_赵洋)诸多方面对贸易摩擦的倾向性认识是笼统的、宽泛的,往往与贸易保护主义相提并论,不便于把握具体问题的性质。
同时,对贸易摩擦认识上存在的负面判断倾向,难免忽略其可资利用的正面意义,导致战略资源错配,对治失当。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解决办法分析一、引言随着国际经贸交流的不断加强,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
贸易摩擦是指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不同政策规定、市场准入、产业结构、贸易投资关系等方面出现的争端和矛盾。
这些争端和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到各方的利益,同时也会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关系造成较大影响。
本文将从贸易摩擦的概念、成因和表现三个方面入手,然后介绍主要的解决办法,最后就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问题进行分析。
二、贸易摩擦的概念(一)定义贸易摩擦是指在跨国贸易中,因不同国家的政策、经济利益、市场准入等问题,双方之间产生的争端和矛盾。
(二)产生原因1.贸易救济措施。
例如双方之间存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限制性贸易措施;2.产业结构差异。
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异会导致贸易摩擦,例如双方之间的某些行业在市场准入、出口补贴、贸易技术保护等问题上存在分歧;3.汇率问题。
不同国家的汇率政策存在歧义,会导致贸易摩擦;4.市场准入问题。
不同国家的市场准入政策不同,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市场准入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5.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同,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
(三)表现形式1.贸易纠纷。
贸易纠纷指企业之间的贸易纠纷,包括合同履行、产品质量和价格纠纷等;2.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有些国家会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容易引起贸易摩擦;3.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一些国家可能采取关税提高、数量限制等限制性贸易措施,这样容易引起贸易摩擦;4.知识产权纠纷。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会成为产生摩擦的一个方面。
三、贸易摩擦的解决办法1.协商解决。
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双方的协商和商讨,达成共识,解决贸易争端;2.诉讼解决。
当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双方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诉讼;3.第三方调解。
当双方无法协商解决争端时,可通过第三方调解解决问题,比如国际商会、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等;4.多边合作。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由于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贸易摩擦问题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和日美贸易摩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以期为理解和处理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美贸易摩擦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逆差问题美国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颇有微词。
据美国政府统计,2018年中美贸易逆差高达4190亿美元,成为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美国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打压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导致了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
2. 知识产权保护美国指责中国侵犯知识产权,剽窃美国的技术和商业机密,严重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中美之间的技术转移问题也备受争议。
美国认为中国通过强制技术转让,迫使美国企业将技术和商业机密转让给中国企业,导致了美国技术优势的流失。
3. 关税战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国方面也对美国的商品加征了报复性关税。
随后双方多次举行磋商,但贸易局势并未缓解,关税措施依然在持续。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最重要盟友之一,双方的贸易关系历史悠久。
日美贸易摩擦也曾多次发生,对双方的经济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农业和汽车问题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汽车领域。
美国一直以来对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保护主义心存不满,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农产品采取了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日本的汽车出口也一直备受争议,美国曾多次指责日本通过出口补贴和关税壁垒等手段削弱美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
3. 贸易谈判日美之间的贸易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双方多次举行谈判,但进展缓慢。
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策略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和纠纷。
这些摩擦可能涉及关税、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汇率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1. 经济结构差异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势,导致贸易摩擦的产生。
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倾销和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2. 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设置过高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限制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入,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行业,如钢铁、煤炭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为严重。
3. 市场准入壁垒一些国家通过设置技术壁垒、认证标准等手段限制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入,导致贸易摩擦。
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壁垒,对我国企业出口造成阻碍。
4. 汇率问题不稳定的汇率会影响贸易的平衡,导致贸易摩擦的产生。
我国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汇率贬值压力,对我国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5.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也是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国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不公平竞争。
1.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合作与协商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贸易摩擦。
多边贸易体制是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中的作用,推动贸易摩擦问题的解决。
2. 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自由贸易区内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可以降低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创造更有利于贸易的环境,从而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
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品牌竞争力。
我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企业,从而减少因技术壁垒而产生的贸易摩擦。
4. 维护产业利益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措施,维护我国产业利益。
浅析国际贸易摩擦问题1. 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
国际贸易摩擦是指各国之间在贸易方面出现的争端和矛盾。
这些争端和矛盾可能源于贸易保护主义、不公平贸易行为、市场准入限制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摩擦的起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2. 国际贸易摩擦的起因2.1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起因之一。
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如关税提高、非关税壁垒设置等,导致贸易不公平,引发了贸易争端。
贸易保护主义常常源于对国内产业竞争力的担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反而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2.2 不公平贸易行为不公平贸易行为也是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公平贸易行为包括倾销、补贴等。
倾销是指通过低价销售商品来占领市场份额,造成其他国家生产企业的困难。
而补贴则是指政府向本国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使其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这些不公平贸易行为会导致其他国家的产业受损,引发贸易争端。
2.3 市场准入限制市场准入限制也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采取了种种措施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这些限制措施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这种市场准入限制使得其他国家难以进入该国市场,造成了贸易不平衡和贸易争端。
3. 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国际贸易摩擦对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贸易保护主义和不公平贸易行为导致贸易壁垒提高,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使得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福利下降。
另外,贸易争端也会引发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增加了经济风险。
3.2 政治影响国际贸易摩擦还对政治产生了影响。
贸易争端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引发了复杂的政治矛盾。
各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可能采取一系列行动,如实施报复性关税、限制投资等,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4. 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方法4.1 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及化解策略探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际贸易中的摩擦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及化解策略。
一、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1. 反倾销和反补贴反倾销和反补贴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某些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或其他限制措施,以阻止其大规模倾销或补贴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国际贸易摩擦中最常见的形式。
2. 非关税贸易壁垒非关税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些不涉及关税的贸易障碍,在国际贸易中也有很高的比重。
如制定配额、技术壁垒、强制认证、标准化等,这类壁垒变化多端,不断涌现新的形式,使国际贸易的准入成为一种难以逾越的门槛。
3. 贸易摩擦与贸易争端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贸易摩擦中,各国之间的贸易问题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而贸易争端常常需要通过国际贸易组织的裁决和纠正机制来解决。
4. 债务问题债务问题在国际贸易当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摩擦点,国家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债务纠纷问题不断涌现。
二、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1.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国之间往往因为竞争产生了贸易上的矛盾或摩擦,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形成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甚至贸易争端。
2. 市场准入难度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之间市场准入的标准和条件各不相同。
对于那些市场准入难度较高的产品,往往需要遵循其它国家的标准及规定,这样很容易产生商品牌标准不同、质量问题、技术缺陷等问题,进而引发贸易摩擦。
3. 货币汇率问题货币汇率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波动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货币汇率贬值过快或双方货币存在不平衡,将会导致贸易受到损失。
4. 产业结构和市场份额失衡某些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市场份额之间存在不平衡,有些国家可能在某些特定的行业中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而导致其他国家无法在这些行业中发展和扩大市场,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摩擦也随之而来。
贸易摩擦是指各国之间在贸易领域出现的争端和冲突,这既是因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差异,也与各国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不一致有关。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贸易摩擦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壁垒、贸易顺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市场准入壁垒是指一些国家对进口商品设定的各种限制措施,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严重地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贸易顺差则是指某些国家的出口产品远远超过进口产品,导致贸易不平衡。
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则直接影响了各国的创新能力和利益分配。
针对市场准入壁垒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来促进贸易自由化。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全球贸易规则的执行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可以通过在WTO框架下举行的谈判,共同制定贸易规则,削减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以提升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同时,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也为各国提供了解决争端的平台,国际贸易纠纷可以在这里得到公正、公平的解决。
对于贸易顺差问题,各国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促进贸易平衡。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加大对技术和创新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从而减少贸易顺差。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和援助,提升贸易伙伴的实力,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国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机制。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护手段,只有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才能鼓励各国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同时,各国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合作和交流,共同发展各自的创新能力,实现利益的互惠共享。
除了上述具体的解决方案,还有一些综合性的举措可以推动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首先,各国可以加强信息和沟通的交流,建立更加开放透明的贸易信息平台,加强对国际贸易的监督和引导。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分析与解决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贸易摩擦。
那么,什么是贸易摩擦?它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如何解决贸易摩擦?下面就来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因为国际贸易而产生的争端,它在经济学中被解释为经济体间的不协调性,并在实践中引起贸易阻碍和不公平贸易。
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包括对特定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国家间的反倾销措施,以及价格补贴等。
贸易摩擦的原因可能是政治、技术、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的组合。
二、贸易摩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的作用非常复杂。
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采取非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行业,可以迫使其他国家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技术和优势,提高自己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国际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可以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经济扭曲和贸易矛盾,这往往会对受影响的国家的工业、就业和贸易造成重大损失。
三、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中发生的贸易摩擦,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建议:1.寻求多边解决方案。
多边框架下的贸易谈判是最有效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方式。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可以为贸易争端提供秘书处和争端解决机构,允许各方寻求协议。
多边谈判有助于平衡各方的利益。
2.采取双边谈判。
如果没有多边谈判框架,则仍然可以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贸易摩擦。
这通常需要外交努力和对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入了解。
3.建立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促进国际贸易互补发展和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方式。
在自由贸易区中,加强贸易合作,建立贸易自由化框架和共识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摩擦。
4.寻求调解机构。
第三方调解机构可以帮助有争议的各方达成共识。
例如,国际商会可以提供非性质的仲裁服务,帮助各国解决贸易争端。
国际经贸中的贸易摩擦研究导言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经贸活动日益频繁。
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为国际经贸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其中,贸易摩擦是一种常见的负面影响。
贸易摩擦不仅会影响贸易双方的经济利益,还会引起政治纷争。
因此,对贸易摩擦进行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国际经贸中的贸易摩擦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是指国际贸易中因政策、制度、市场、技术等因素引起的争端。
贸易摩擦表现为贸易措施之间的妨碍、限制、歧视等。
贸易摩擦不同于贸易战,后者是指一方通过对另一方商品进行加征关税或挑起贸易争端等手段,大规模打压对方产业或提高自己产业的市场份额。
贸易摩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等。
反倾销指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措施,即由进口国政府对于被认为不公平竞争的进口商品采取的惩罚性关税措施。
反补贴则是指出口国政府对某些产品进行补贴,促进这些产品的竞争力,使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难以与之竞争,而目标国采取的措施。
反倾销保障措施指对于进口市场中涉嫌不公平竞争的进口商品采取正义性和强制性措施。
二、贸易摩擦的原因贸易摩擦最初源自于国家间的贸易政策不同。
由于国家各自制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政策,如关税、非关税壁垒、反垄断法等规定的制定,而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贸易摩擦的原因也不断丰富,其主要原因包括:1.国家安全。
一国为保护其国家安全而制定贸易政策,但这些政策可能与其他国家的政策不兼容。
2.市场准入问题。
一国可能会设置过高的关税和其他限制,阻碍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
3.技术保护。
一些国家制定了有利于本国技术产业的政策和措施,限制了其他国家技术产业的发展。
4.法律和知识产权问题。
某些国家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例如盗版、剽窃或者其他形式的侵权行为,成为了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三、对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面对贸易摩擦,各国都有自身的应对措施。
其中,较为普遍的措施包括:1.谈判与妥协由于贸易摩擦常常是由于双方立场和利益的冲突所引起的,因此解决贸易摩擦的最朴素的办法就是谈判。
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中国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但是,伴随这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愈加紧密。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的不一致,国家、地区之间贸易摩擦日趋激烈。
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长期贸易顺差的问题,近些年,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多国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来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
所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认识,通过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同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是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战略调整区域合作正文: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
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长期存在着对欧美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贸易顺差,这对于很多国家本土企业是挑战,在经济复苏的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各国更多的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
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 ,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仅2009年上半年度全国进出口总额就达到了亿美元,相比1978年的亿美元番了五十多倍。
随之而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国际贸易组织的一些不利政策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 ,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 ,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在应对各种国际贸易摩擦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不能很好的利用相关规定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及化解策略探讨一、前言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货物、服务、资本等作为媒介,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交流和资源互补,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全球化及相关技术和制度的深化,国际贸易不断深化,同时也不断面临各种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争端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及其引起的反制措施。
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及化解策略探讨的角度,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局限性以及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二、贸易摩擦的类型贸易摩擦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货物贸易限制:最常见的贸易摩擦类型之一。
主要表现在出口限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措施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
其中,出口限制包括出口禁止、出口配额和出口税等措施;进口限制则通常包括进口配额、关税和进口证明等限制措施;至于贸易救济措施,则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等。
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指各种与关税无关的限制措施(such a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等等)。
这种限制可能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矛盾,进而引发贸易摩擦。
2. 服务贸易限制:服务贸易限制包括限制市场准入、国内管制、差别待遇和技术转移的限制等等。
许多国家对外国服务提供商采取管制措施,通过引入准入限制、审批程序、资格要求和监管措施等方式,以防止外国服务提供商竞争本国企业,这种做法也会引发贸易争端。
3. 知识产权贸易限制:知识产权是指在现代生产中具有一定稀缺性的、蕴含有知识成分的财产。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各国对知识产权的认定不同,对国际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这也会引发不同国家之间的争端。
三、贸易摩擦的原因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原因的复杂结果。
1. 国际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关系:国际贸易摩擦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力量的关系的反映。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解决途径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出现贸易摩擦的情况。
贸易摩擦是指各国之间因贸易政策、贸易壁垒、关税和汇率等方面产生的纠纷和矛盾。
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解决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及其解决途径作一探讨。
一、贸易摩擦的成因贸易摩擦的成因较为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各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以及贸易政策的差异所造成的。
在贸易政策上,各国的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国际市场上出现的资源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等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二、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针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摩擦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途径来化解矛盾,促进贸易合作与发展。
1. 多边贸易谈判多边贸易谈判是解决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各国可以就存在的贸易纠纷、贸易政策、关税壁垒等问题进行协商与谈判,寻求共识,并达成一定的协议与约定。
多边贸易谈判有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减轻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 世界贸易组织的仲裁机制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了专门的仲裁机制,通过仲裁解决贸易争端。
各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已经同意接受组织的规则和裁决,因此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仲裁机制来解决贸易摩擦带来的纠纷和矛盾。
世界贸易组织的仲裁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有效地维护各国的贸易利益,促进贸易合作与发展。
3. 建立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之一。
各国可以通过签订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就贸易政策、市场准入、关税优惠等问题进行协商与谈判,达成一定的合作协议。
这些协定有助于推动双边或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减少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兼论中美贸易摩擦一、本文概述贸易摩擦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稳定和繁荣,也涉及到各国经济的安危。
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复杂性和严峻性更是令人瞩目。
本文将梳理已有的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并对其做出评价和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这场贸易战涉及到了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多个领域,对两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以及影响,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已有的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总结其中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和特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进行研究。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数据,并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揭示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以验证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中美贸易摩擦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关税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美贸易战的长期存在,同时也反映出两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和分歧。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其中,贸易争端是主要原因之一,它涉及到两国在利益分配上的分歧。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等问题也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的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增加了贸易壁垒,阻碍了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它破坏了两国之间的互信关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它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和跟风效应,进一步恶化全球经济环境。
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建议:要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并非易事。
针对以上分析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对话和沟通;第二,寻求共同利益点;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第四,扩大民间交流;第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
国际贸易论文:中美贸易摩擦分析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焦点话题。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贸易关系的紧张不仅对双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复杂多样。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美国的贸易优势构成了一定挑战。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政治因素以及对自身产业竞争力的担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贸易摩擦的发生。
在贸易摩擦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加征关税是其主要手段之一。
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大量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涉及众多行业,如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
这直接导致了相关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上升,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订单减少,企业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同时,美国还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和限制,试图遏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例如,限制对中国出口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阻碍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挑战。
出口企业面临市场萎缩和利润下滑的压力,部分企业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甚至出现裁员现象,就业市场受到一定冲击。
此外,贸易摩擦也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转型升级的难度和成本。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贸易摩擦也促使中国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推动国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对于美国而言,贸易摩擦也并非没有负面影响。
加征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增加了生活成本。
同时,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受到影响,许多与中国企业有着紧密供应链合作的美国企业面临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困难。
而且,贸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信誉和领导力。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它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引发了市场恐慌,导致全球股市动荡,投资者信心受挫。
国际贸易的增长受到抑制,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涌现,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带来了诸多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提高关税、设置进口配额、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
例如,某些国家对特定的进口商品大幅提高关税,使得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上涨,从而降低其竞争力,为本国同类产品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
技术壁垒也是国际贸易摩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一些国家以环保、安全、质量等为由,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认证要求。
这对于出口国来说,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来满足这些标准,增加了出口成本,甚至导致部分企业无法进入对方市场。
知识产权争端也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领域。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些国家指责其他国家侵犯其知识产权,要求进行赔偿或限制相关产品的进出口。
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国家在某些产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
为了保护本国相对薄弱的产业,就容易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其次,贸易逆差问题也常常引发贸易摩擦。
当一国对另一国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时,可能会认为对方的贸易政策不公平,从而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再者,政治因素也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发挥着作用。
例如,国际政治关系的紧张、国内政治压力等都可能导致一国在贸易领域采取强硬立场。
国际贸易摩擦对各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订单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对于进口国来说,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导致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降低了消费者福利。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摩擦扰乱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削弱了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合作机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国际贸易中,时常会出现贸易摩擦。
贸易摩擦是不同国家之间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冲突,由于差异性和利益冲突,这些问题常常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合作,各国建立了多种双边和多边机制。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合作机制。
一、贸易摩擦的原因与形式1.1 原因贸易摩擦往往根源于市场准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市场准入难度高、关税过高以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都是导致贸易争端出现的原因之一。
1.2 形式贸易摩擦通常表现为反倾销(anti-dumping)调查、补偿性措施和关税壁垒的设置。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争端也随之增加,涉及商品领域广泛,如钢铁、汽车、高科技等。
二、双边贸易合作机制为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机制,旨在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并构建公平和稳定的贸易环境。
2.1 双边自贸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是一种重要的合作机制。
通过FTA谈判达成的协议可以促进多个领域的经济合作,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典型例子是中美两国签署的中国-美国双边投资协定(BIT),该协定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市场准入机会,并确保投资安全。
2.2 双边政治磋商另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是双边政治磋商。
通过政治磋商、外交手段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分歧。
例如,在中美关系中就经贸问题进行反复沟通和磋商,以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促进双方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三、多边贸易合作机制除了双边机制外,国际社会还建立了多边机制来应对贸易摩擦,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3.1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合作机构,自治成员之间就各类问题进行磋商和协商。
WTO拥有强大的争端解决机构,可以处理各种国际贸易争端。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合作机制贸易摩擦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冲突和争议。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参与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增加。
然而,在贸易摩擦中,合作机制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贸易摩擦的定义和原因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摩擦与合作机制,并阐述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的定义和原因贸易摩擦是指国际贸易中发生的争议和冲突。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摩擦的主要推动力。
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如征收高额关税、限制进口等,导致其他国家的产品难以进入本国市场,引发贸易冲突。
2. 虚假贸易行为:虚假贸易行为包括偷税漏税、走私等不合法的贸易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扰乱了贸易秩序,引发各国之间的争议。
3. 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贸易摩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先进技术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发展空间。
在技术壁垒存在的情况下,贸易分歧可能会愈发突出。
二、贸易摩擦的影响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壁垒带来贸易损失:贸易壁垒会使商品的进出口受到限制,导致贸易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各方的经济收益。
此外,贸易壁垒对世界市场价格的扭曲也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2. 不确定性影响投资:贸易摩擦的加剧会增加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投资决策。
企业往往会因为贸易纷争而暂停或调整其投资计划,这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
3. 增加贫富差距:贸易摩擦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
一方面,贸易壁垒会使发展中国家失去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进而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富裕国家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财富积累。
三、贸易摩擦应对合作机制贸易摩擦虽然带来了诸多问题,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各国可以共同应对贸易冲突,实现互利共赢。
合作机制的主要方式如下:1. 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渐显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
发达国家通常拥有较为先进的科技和制造业能力,具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创新技术。
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依赖资源输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存在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的差异,发达国家往往在贸易中扮演着较为强势的角色,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此外,发达国家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手段,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入,使其难以融入全球价值链。
然而,贸易摩擦并非一味地由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压制。
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一系列逆差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低等。
这些问题使得发达国家在贸易中遭受一定的损失,从而引发贸易争端。
当发达国家将贸易壁垒作为手段时,发展中国家往往会以相同或者类似手段进行反制。
这种相互之间的循环,给两者之间带来了更多的摩擦。
在解决贸易摩擦方面,我们需要秉持合作共赢的原则。
发达国家应该采取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减少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限制。
同时,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投资合作等方式,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拉平发展差距。
此外,国际社会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标准的监管,使贸易争端更加公平合理。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应该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摆脱对发达国家技术和产品的依赖。
此外,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内部改革,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环境标准,为自身产品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我们也有待加强和完善。
国际社会应进一步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完善国际贸易规则,减少保护主义倾向。
同时,发达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给予更多的贸易便利和技术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开放和稳定的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效应及化解途径尹翔硕李春顶孙 磊3 内容提要 国际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相关文献也非常丰富。
本文从贸易摩擦的类型、产生的原因、经济效应以及化解路径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重点是近年的国外文献。
关键词 贸易摩擦原因效应化解途径 纵观世界的发展,贸易摩擦其实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全球商品流动的加快而不断增加的。
正因为国际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的伴生物,所以对于贸易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离不开对于贸易摩擦的研究。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关于贸易摩擦的研究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摩擦涉及的案值也越来越大。
探寻贸易摩擦的原因,寻找化解摩擦的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理解,下面从贸易摩擦的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产生原因、经济效应、化解路径等四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希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国外文献对于贸易摩擦的研究较多的是从某一个具体的摩擦案例入手进行的,重点在于它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策略上,而对于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及趋势的专门研究很少,但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些具体的研究中总结出贸易摩擦的类型及发展趋势。
从严格意义的贸易摩擦看,最早的类型应该是围绕关税进行的。
Johns on(1954)指出,政府间的贸易政策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国谋求关税效应最大化时,对方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实际的贸易摩擦就产生了,其结果是双方的福利都受损。
Stern(1973)不仅指出了关税歧视引起贸易摩擦的过程,以及关税对于经济产生的扭曲影响,还分析了配额、自愿和强制性配额限制以及其他非关税措施的影响等。
我们可以把这些类型的摩擦称作传统的贸易摩擦形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对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自由化步伐的推进又使得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一些隐蔽性更强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Stur m(2006)解析了保护主义3尹翔硕: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200433 电子信箱:xshyin@;李春顶、孙磊: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本文为复旦大学校级文科科研重大课题“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成因及解决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尹翔硕李春顶孙 磊 动机的技术标准引起贸易摩擦的机理和影响;Kastner和Powell(2002)考察了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引起的贸易摩擦;Reynolds(2006)分析了反倾销保护引起的贸易摩擦;Bar on(1997)指出了一国企业利用本国优势控制国内分销商等垄断措施保护自己,从而导致贸易摩擦的情况;Sher man和Eliass on(2006)探讨了保障措施、反补贴措施、301和特别301条款等各种合法措施引起的贸易摩擦。
我们可以把上述引起贸易摩擦的措施归纳为现代的贸易摩擦形式。
国内对于贸易摩擦的研究主要围绕摩擦的类型和发展进行。
陈立鹏(2006)和鞠真(2005)等根据实际采取的贸易措施或贸易摩擦发生的领域对摩擦的类型进行了归纳。
还有一些学者根据分析的需要提出了独到的贸易摩擦分类方式。
如尹翔硕(2006)根据贸易摩擦的不同性质将其划分为比较优势领域摩擦和比较劣势领域摩擦两个方面。
王雪峰和王平利(2005)将贸易摩擦分为显性贸易摩擦和隐性贸易摩擦两种类型。
赵瑾(2002)将贸易摩擦划分为微观摩擦、宏观摩擦、投资摩擦、制度摩擦以及技术性贸易摩擦等五种类型。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贸易摩擦进行了分类,但是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传统产品(包括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方面,市场竞争性强,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标准比较统一,因此各国会更多地采取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措施或者反倾销、反补贴等直接贸易措施进行保护;而在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方面,由于市场垄断性较强,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标准复杂多样,贸易摩擦更多地来自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合理的”隐蔽的贸易措施。
在以国际贸易组织(W T O)为主的国际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下,贸易摩擦出现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W T O限制或禁止采用的关税、配额等措施已经越来越少,W T O一定程度上允许使用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引起的摩擦不断增加,而W T O基本上未涉及或很难限制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劳工条件、环境保护等被许多国家用来作为本国对外贸易保护性措施,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正在增加。
二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一)研究角度依研究产生国际贸易摩擦原因的不同视角,可将文献基本分为三类,下面我们依次评析相关文献。
1.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该类文献认为,贸易摩擦缘自于各国之间的体制、习惯、风俗以及对贸易的理解不同,从而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两国间的贸易量及联系的增加,贸易摩擦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增加。
这种摩擦没有什么规律性,也没有很好的措施能够避免摩擦的发生,相关文献不多。
其中,Bown(2002)认为,贸易摩擦也许是一个随机波动的过程,它随着双边贸易量的增加而增多。
Grinols和Perrelli(2002)持同样的观点。
Langdon(1983)在分析了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状况后认为,美国和日本风俗习惯、消费观念以及制度和体制的差别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起因。
2.贸易保护引致摩擦。
有关保护性摩擦的文献较多。
一般认为,当某一贸易方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而采用一定的贸易政策措施进行保护时,若另一方采取报复性措施或者要求对方取消贸易障碍,贸易摩擦就会产生。
L ingelbach(1930)可能是最早提出商业政策是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的学者。
他指出,工业化国家采取不平等的商业政策掠夺他国的国内市场,使它国工业化无法起步和发展,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政策会导致贸易摩擦的发生甚至是战争的爆发。
后来的研究较多地从关税保护引起贸易摩擦的角度展开(Kahn,1947;Jabara and Tho mp s on,1982、1985;Beladi and Sa manta,1991)。
Co wan(1935、1936)、Moser 国际贸易摩擦的类型、原因、效应及化解途径(1952)、T o wer(1975)、Zi m mer man(1981)及McCorrist on(1996)等则研究了配额保护手段引起的贸易摩擦。
20世纪80年代初,B rander和Spencer(1985)在不完全竞争的假设下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思想, Krug man(1990)则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了该理论,对贸易政策互动的研究得以较快发展。
尽管关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研究一般并不直接提到贸易摩擦,但是其思想实质却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解释贸易摩擦的原因:即贸易摩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不完全竞争下,参与贸易的各国都想把其他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夺过来。
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略性贸易政策分析都是研究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方法。
例如,Bag well和Staiger(2001)将战略贸易理论应用于研究农业补贴和贸易争端的起因。
文章沿用了B rander和Spencer的分析方法,结合农产品竞争的实际情况,把战略贸易理论扩展到了完全竞争下的情形,建立了完全竞争下的三国局部均衡框架,并把政治行动引入模型。
他们的结论是:政府会采用出口补贴来促进出口,而W T O规则允许对农产品的出口进行补贴,因此农产品争端就会表现为战略性互动的结果。
此外,Eat on和Gr oss man(1986)、Maggi(1996)分析了寡头垄断情况下的均衡,D ixit(1984)研究了增加国内厂商数量情形下的均衡。
近年来,随着贸易摩擦的增加,文献转向了对新出现的贸易保护手段的研究。
Stur m(2006)指出,贸易进口国总是倾向于制订较高的标准,以保护国内产业。
作者把进口国设定的产品标准称作“伪装的贸易壁垒”(disguised barrier t o trade),并用标准的两国政治代理模型进行分析。
均衡的结果是,一国的政策制订部门总是偏好于使用技术标准作为一个伪装的转移机制,该机制会保护到本国的产业,所以进口国总是制订更加严格的标准而出口国会制订较宽松的标准,结果就是贸易争端不断。
Yoshi m atsu(2002)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动因。
他的结论是,保护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动机是贸易摩擦的原因,摩擦的程度与两国间产业联系的紧密程度相关。
Bo wn(2004)就G ATT框架下保护主义导致贸易争端的事实作了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报复性心理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制订,从而可以解释贸易争端的存在。
3.利益集团和企业的政治经济行为导致贸易摩擦。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后的文献都或多或少提到了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在贸易摩擦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由于传统的单纯从国家整体福利角度的研究已不能说明政府挑起争端的动因。
按照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是一个双赢的正和博弈过程,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不应该成为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这时,更多的研究转向了政府决策过程分析,指出政治游说等影响因素是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Gr oss man和Hel pman(1994)是运用政治经济模型研究贸易政策和保护以及贸易摩擦的代表,Bhag wati(1985)也论述了政治游说和贸易保护的关系。
Grinols和Perrelli (2002)利用美国的数据对政治因素在贸易争端中的作用,以及W T O在化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做了经验研究。
结果显示:政治变量在引起贸易争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影响着贸易摩擦的裁决时间长短; W T O在减少贸易摩擦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
Lee和Mah(2003)研究了美国的制度变化和政府的反倾销决策关系。
文章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用美国1975~1999年的最终损害结果及初步损害结果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结论是,美国的政治制度变化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损害裁决,而且民主党委员比共和党委员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更加敏感,这就说明了政治偏好会影响摩擦和争端的发生。
从企业竞争行为角度研究国际贸易摩擦属于所谓新2新贸易理论的研究范畴。
该理论对于贸易摩擦的分析不再限于国别的界限,而是直接从企业的竞争策略着手,得到贸易摩擦的产生机制。
如Ir win和Pavcnik(2004)分析了空中客车和波音两家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
文章在假定离散选择、差别产品需求的情况下分析了两家航空公司的竞争行为,同时估测了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争端情形,发现两家企业对于尹翔硕李春顶孙 磊 政府的游说和寻租行为导致了贸易争端的产生和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