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11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
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G=(t2-t1)/[(lgW1-lgW2)/lg2]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活化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接种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实验报告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并探讨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实验材料及方法:
1. 材料:
- 微生物培养基
- 无菌培养瓶或试管
- 微量移液器或移液管
- 无菌平板
- 培养箱或恒温摇床
- 显微镜
2. 方法:
(这里使用编号列表来列出具体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这里写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培养基、灭菌操作等)
2. 微生物获取:
(这里描述如何获取微生物样品,如从环境中采样、有选择地分离微生物菌落等)
3. 微生物培养:
(这里阐述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包括制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样品等步骤)
4. 生长曲线检测:
(这一部分是实验的重点,需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5.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对微生物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和解读,可结合图表进行说明)
6. 讨论与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可以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进行监测,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这里简洁地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了增加字数可以进一步展开阐述,如讨论生长曲线的不同阶段、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等等)
实验报告结束。
注意:本实验报告以“实验报告”的格式为基础,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中,具体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细菌生长曲线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
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1.实验材料(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三角瓶x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个;1ml或4ml 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一原理: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二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
2.1种子液制备
取菌斜面菌种各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LB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8h作种子培养液。
2.2接种培养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1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N个三角瓶中,于37℃下振荡培养。
2.3 生长量测定
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600值作为起始点。
开始培养后,每小时吸取测定一次OD600值。
(注: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600值在0.10~0.65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600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600值。
)
三结果
将测定的OD值填入下表:。
实验三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实验三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二、实验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1、菌种2、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恒温摇床,无菌吸管,试管,三角瓶。
4、流程种子液→标记→接种→培养→测定四、实验步骤1、种子液制备取细菌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液,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培养18h作种子培养液。
2、标记编号取盛有30mL无菌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6个,分别编号为0、4、8、12、16、20。
3、接种培养用2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1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6个三角瓶中,于37℃下振荡培养。
然后分别按对应时间将三角瓶取出测定OD 值。
4、生长量测定将未接种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倾倒入比色杯中,选用600nm波长分光光度计上调节零点,作为空白对照,并对不同时间培养液从0h起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细菌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细菌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实验将介绍如何通过外观观察、菌落计数及测定细菌生物量的方法,获得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实验步骤:一、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1、选取一种细菌菌株,本次实验选择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配置好液体培养基,一般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3、消毒好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及实验仪器;4、准备好移液管、试管、比色管和加热消毒的线圈镊子等实验用具。
二、制备不同浓度的菌液1、挑选一根菌棒,从培养基上接入一些带有细菌的菌落,将菌落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2、将含有细菌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摇床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3、当细菌生长至一定程度(一般在对数生长期)时,用无菌的移液管,在培养基中取出一定量的菌液;4、分别将不同体积的菌液加入到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菌液。
三、测定不同浓度菌液对应的OD600值1、将制备好的不同浓度菌液放入洗涤过的比色管中;2、由于细菌太小,肉眼观察不能得出其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因此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测量各个浓度的菌液的吸光度(OD)值;3、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OD600;4、根据OD600值和菌液中细胞数量的线性关系,可通过OD600值推算出细胞数。
2、每隔2-3个小时,取出一定量的菌液,测量其OD600值,记录下菌液对应时间的值;3、采用计数培养法,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体积的菌液,进行菌落数的计数;4、利用OD600值曲线和菌落数曲线绘制出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期间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防止细菌的外界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者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及实验服,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3、制备好菌液后需要及时放置在摇床中,防止菌落外的细菌感染进去;4、测量OD600值时比色管必须清洗干净,用甲醇或无菌去离子水。
细菌的生化实验报告细菌的生化实验报告细菌是微生物界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生物,它们以其微小的身躯和巨大的生物活动而闻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旨在探索细菌的生化特性和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对细菌的生长、代谢和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细菌的生长曲线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通过测量培养液中的细菌数量,我们绘制了细菌的生长曲线。
结果显示,细菌的生长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实验初期,细菌数量增长较为缓慢,这是由于适应期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进入了指数增长期,细菌数量迅速增加。
然而,随着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细菌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进入了平台期。
这是由于细菌的生长受到了环境条件的限制。
实验二:细菌的代谢特性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细菌的代谢特性,特别是其对碳源的利用能力。
我们选择了葡萄糖、乳糖和蔗糖作为碳源,通过测量细菌在不同碳源下的生长情况,评估了细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
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最强,其次是乳糖,而对蔗糖的利用能力较弱。
这表明细菌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其代谢途径和酶的分布有关。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碳源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率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有所不同。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碳源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实验三:细菌的适应能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细菌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其对环境压力的响应。
我们将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其中一组培养基中添加了抗生素,另一组培养基中添加了高温。
结果显示,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活性和细胞分裂,从而阻碍了细菌的生长。
而在高温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部分细菌甚至无法生存。
这表明细菌对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有限,过高的温度和抗生素的存在可能对细菌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实验日期:2017.11.1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了解细菌生长的特点,综合训练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2.巩固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仪器的包扎、倒平板。
3.掌握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实验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定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数量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将每一种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延迟期:又叫调整期。
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延迟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
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生长期:又称指数期。
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
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细菌浓度达到最大即环境最大容纳量。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过氧化物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孢等。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实验日期:2017.11.1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了解细菌生长的特点,综合训练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2.巩固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仪器的包扎、倒平板。
3.掌握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实验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定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数量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将每一种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延迟期:又叫调整期。
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延迟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
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生长期:又称指数期。
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
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细菌浓度达到最大即环境最大容纳量。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过氧化物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孢等。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研究细菌生长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规律的重要实验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上细菌的数量,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生命周期以及适宜生长环境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步骤,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首先,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实验需要准备培养基、平板、试管等实验器材,以及待测的细菌样品。
将培养基倒入平板中,使其均匀地附着在平板表面上。
取一定量的细菌样品,接种在试管中的培养基中,然后将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
在不同时间点上,分别取出试管,通过将样品进行稀释后在平板上接种细菌来测定其数量。
通过计数细菌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我们可以得到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细菌生长曲线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亡期。
在潜伏期,细菌数量较低,适生环境适宜时,细菌开始繁殖。
进入指数期后,细菌数量呈指数增长,繁殖速度较快。
在平稳期,细菌数量达到平衡,新生细菌数量与死亡细菌数量相等。
最后,在衰亡期中,细菌数量逐渐减少。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可以获得细菌的生命周期信息,了解其生长特性和繁殖机制。
这对于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测定细菌生长曲线还可用于评估食品、水源等环境中的细菌污染情况,为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可用于制定细菌培养条件和控制措施。
通过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条件,我们可以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细菌产量,或者通过调节环境因素来控制细菌的滋生。
此外,在药物研发和微生物工程中,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可以评估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药物毒性及其机制,为药物设计和微生物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一项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方法。
通过测定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繁殖机制和生命周期等信息。
实验五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二、实验原理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该细菌的生长曲线。
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不同,同样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绘制的生长曲线也不相同。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生物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2、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3、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1cm),恒温摇床,无菌吸管(5mL),大试管,三角瓶(250mL)。
四、实验流程标记→接种→培养→测定五、操作步骤1、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2、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2.5mL大肠杆菌过夜培养液(培养10~12h)转入盛有60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加至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3、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00~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4℃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4、比浊测定: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选用60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
潜伏期的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这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八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生长一、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细菌的生长曲线就是把一定量的菌体细胞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其细胞数目将随培养时间的延续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如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或O.D.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一条曲线,即为细菌的生长曲线,它反映了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可把细菌的生长曲线划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时期。
★微生物OD值是反映菌体生长状态的一个指标,OD是optical delnsity(光密度)的缩写,表示被检测物吸收掉的光密度。
通常400~700nm 都是微生物测定的范围,505nm测菌丝菌体、560nm测酵母、600nm测细菌。
★本实验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方法是,将待测菌种接入一只大试管的培养液中,在适宜的培养温度和良好的通气状态下,定时取出此试管,在600纳米波长处测定菌液浓度(O.D.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菌液浓度与光密度值成线性关系。
因此,根据菌液的O.D.值可以推知细菌生长繁殖的进程。
将所测得的一组O.D.值与其相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制出该菌的生长曲线。
☆实验操作1、菌种培养:取大肠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LB)中,静止培养12--14h,备用。
2、制备LB培养基100ml置于200ml三角瓶内,备用。
3、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4、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5ml大肠杆菌培养液(培养12~14h)转入盛有100ml LB液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放入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5、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实验七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0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0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细菌生长曲线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
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1.实验材料(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三角瓶x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 分光光度汁;1000μl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个;1ml或4ml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
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G=(t2-t1)/[(lgW1-lgW2)/lg2]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活化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接种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表1.各培养基接入菌种及培养条件3.培养并测量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取500ul培养液到2000ul蒸馏水中,以蒸馏水为对照,测OD600,固定参比杯,不要调动波长旋钮;固定一台分光光度计; 零小时也要测。
全班同时取样,同时开始振荡, 取样期间时间不算。
培养开始时,测0号瓶pH。
实验结束后,测1-9号瓶pH。
五、结果1.OD600OD600记录结果见表2。
表2. 发酵过程OD600测量值。
划线结果表示明显错误,作图时弃去;绿色表示用于计算代时。
对各组数据做生长曲线图,可得图1。
图1.生长曲线。
a~i图分别绘出1~9号培养瓶的OD600-发酵时间曲线,每幅图上方小标题表示该图的培养条件。
g~i组2.7和3.3小时数据明显错误,未绘入图。
2.pH对照组初始pH=7.0,用实验室的两种试纸:6.4~8.0,4.0~5.0,各实验组均未测出准确pH值。
看来pH都处在5.0~6.4之间,精确值未知。
3.代时计算根据表1中的红色数字对应的时间及OD600,我们用公式:G=(t1-t2)/[(lgW1-lgW2)/lg2]来计算各瓶的代时。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各发酵条件下的代时理论上,大肠杆菌代时为37min,枯草杆菌代时为25min,我们的计算结果还与之相去甚远。
原因主要是培养条件不行,不是连续发酵,没有营养补充,而且细菌生长时经常被我们“打扰”,不能一直保持高速生长状态。
而且我们都是用原始数据点进行计算的,可能会有较大偏差。
可以利用软件对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平滑的S型曲线再计算。
可惜我没有相关软件,只好凑活用Excel。
六、讨论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菌种、不同温度、不同转速条件下,发酵的生长曲线和代时有很大差异。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1.温度我们选取培养瓶1号和6号、7号和8号分别做对比,在同一张图内做生长曲线(图图2.温度对于生长曲线的影响。
上图菌种为大肠杆菌,下图菌种为枯草杆菌。
除温度外,其余条件均一样。
由图可以看出,大肠杆菌在37℃条件下调整期较短,迅速进入对数期。
在30℃条件下,调整期、对数期均有明显增长,稳定期到来较晚,且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可以认为37℃更利于大肠杆菌的生长,30℃条件下细菌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温度。
但是比较代时发现,37℃的代时要长于30℃,这与生长曲线数据矛盾,可能是OD600测量中的微小误差积累起来所致,下面将讨论。
而在枯草杆菌中,37℃的调整期较短,代时也短于30℃。
说明37℃更利于枯草杆菌生长。
2.转速我们选取培养瓶1号和5号、7号和9号分别做对比,在同一张图内做生长曲线(图3)。
不同转速下枯草杆菌的生长曲线图3.转速对于生长曲线的影响。
上图菌种为大肠杆菌,下图菌种为枯草杆菌。
除转速外,其余条件均一样。
从图3看出,转速对于调整期和对数期没有太大影响,但是高转速带来的高溶氧可以显著缩短大肠杆菌的代时。
大肠杆菌是兼性厌氧,在高溶氧条件下生长较快,在低溶氧条件下也可生长,只是速度较慢而已。
对于枯草杆菌,从生长曲线、代时上看都没有显著改变。
但是枯草杆菌是需氧菌,理论上讲应该高转速有利生长。
可能是因为振荡作用不足以使溶氧增加到影响枯草杆菌生长的阙值,或是低转速已经足够提供其快速生长所需氧气。
3.细菌种类我们选取培养瓶1号和7号、5号和9号、6号和8号分别做对比,在同一张图内温度、转速表于每幅图上方。
由图4可以看出,在各个培养条件下,枯草杆菌的调整期均明显长于大肠杆菌,而对数期也要长于大肠杆菌,代时较短。
说明大肠杆菌能够很快地适应发酵环境,快速生长,而枯草杆菌调整能力较弱,但生长能力较强。
图5.大肠杆菌不同菌种状态的生长曲线对比。
培养条件为37℃,200rpm。
从图5可以明显看出,固体菌种的调整期约为5个小时,远长于液体菌种(约为1个小时),可能原因是固体菌种需要一定时间来分散到培养基中,以免局部过浓发生种内竞争。
但是可能是因为固体菌种里菌数较多,生长起来速度非常快,其代时很短,而且对数期较长,如果继续发酵的话可能会达到很高的稳定期平台。
图6.大肠杆菌不同菌种数量的生长曲线对比。
培养条件为37℃,200rpm。
从图6的3条曲线可以看出,不同接种量对生长曲线没有什么影响,而代时也没有显著改变。
唯一的不同是基础OD600值有所差别,接种量越大,初始OD600值也越大。
可是理论上讲接种量越大,生长会越快。
至于为什么不符合理论,可能是因为菌种活性的问题,尽管接种量大但活性没有相应的成正比提高。
6.OD600测量按照要求,各组要使用固定的分光光度计和比色杯,连参比杯也不能换,这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这点我们做的很好,但是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上犯了错误。
在表2中可以看出有一些数据明显不符合生长曲线,在测量时很有可能是没有对准光路,用光栅去挡了光,而我们还以为是已经开始生长,没有在意。
所以就继续实验下去,没有重新校正、测量。
直到后来发现数据又降下去重新开始增长才发现当时的错误,可惜没办法补救了,只好把那几组数据作废。
除了光路的影响,还有取样的影响。
虽然培养瓶在摇床中不断振荡,成分混合的比较均匀,但在取出后到取样前的一段时间里(约2min)还是有可能沉降造成测量误差的。
所以吸之前也要用无菌枪头吹打均匀,测之前再吹打一次。
另外,分光光度计本身是有一定精度范围的,0.05以内的偏差可以接受。
所以如果众多数据均在±0.05 范围内波动,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用于计算代时的数据一个取+0.05,一个取-0.05,算出来的代时就会有很大偏差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代时计算结果和预期有不符合的地方。
7.取样时间取样时间要尽量短,让细菌有一个稳定地生长环境,才能得到短代时、高产量的结果。
我们的取样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记录见表4。
表4.各取样时间及中断培养时间记录由表中数据可见,我们的间断培养时间多为8~10分钟,这相对于1小时的发酵时间来说占了不小比例。
较长时间处在不太适合生长的低温(室温约25度)、低溶氧(无振荡)环境中,这对快速生长中的细菌的影响无异于高速行驶中的汽车猛踩刹车。
细菌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进入快速生长状态。
这大大增长了代时。
因此我们要全班有序、配合,最好能在5分钟内取完样,使中断时间尽可能的短。
推荐在即将取样前点燃酒精灯,在比色皿中预加稀释用的2ml水,拿出样品后一起解开皮筋,逐一取样。
之后立即封口,放回培养箱,再去测OD600。
8.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虽说相对于培养瓶中大量的实验菌来说,杂菌势孤力单,竞争起来毫无优势,但是培养时间较长,多少都会影响实验菌的生长,而且会消耗一部分培养基。
每次取样时都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同时注意不要烧到封口膜和移液器及枪头。
一旦封口膜被烧,没有灭过菌的替代品,此瓶即报废。
希望以后做实验时可以多准备3~5张灭菌封口膜备用,要不然因为封口膜被烧而报废一组数据,觉得非常可惜。
七、思考题1.为什么可用比浊法来表示细菌的相对生长状况?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细菌的相对生长状况。
2.生长曲线中为什么会有稳定期和衰退期?平衡期:当细胞繁殖的速度达到最高峰时,期细胞总量就不会再增加,是因为调整期、对数期糖类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培养基中pH值、氧化还原电势的改变,对细胞产生了很大的抑制性。
这时,细胞总数将处于稳定状态,死亡细胞数和繁殖细胞数处于平衡状态。
死亡期:平衡期后如果继续培养,细胞总数不再稳定,死亡细胞数将逐渐增加,死亡速度超过繁殖速度,使进入死亡期。
3.什么条件下接种为宜?液体种子比固体种子有什么优越性?从实验结果可知,在细菌的最适温度、溶氧条件下,接种适当数量的对数期液态种子最好。
液体种子相比于固体种子,调整期短很多,可以快速进入对数期,工业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效率高。
4.根据实验结果,谈谈在工业上如何缩短发酵时间?接种处于对数期的液体种子,接种前充分活化,接种量应尽可能多;把培养条件调整到最适合发酵用菌的条件,如温度、溶氧、pH;连续发酵,不断补充培养基,分离代谢产物。
另外,工业生产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
工业设备体积庞大,灭菌非常麻烦而且成本高、影响生产,使用抗生素的话成本过高,不利于市场。
八、参考文献1.陈金春,陈国强,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诸葛健,工业微生物实验与研究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3.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