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363.05 KB
- 文档页数:89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释义第二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第二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作出界定,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职责的规定。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多年来一直比较严重。
1996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是6.59亿吨,2002年已经增长到8.88亿吨。
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也从1996年的1690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2890万吨。
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采取有利于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按照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本条规定就是上述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化。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对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作出界定不同的工业固体废物,由于其成份、结构、产生量等有很大的差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也各不相同。
特别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带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废物,两者在可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毒性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固体废物应当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
为了提高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首先要对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作出界定,明确工业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可能造成的污染的性质、强度、危害等。
比如,废金属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重金属、氯化物、酸、碱、电镀盐、染料等,皮革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重金属和有机溶剂等,对这些工业固体废物中可能包含的污染物或有害物质,以及这些污染物或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比如镉、铬渣等重金属的危害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确的界定,为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石。
新修订“固废法”解读新修订“固废法”解读一、前言自2022年9月1日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起,我国固体废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的法规对固废的分类、采集、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解读新修订的“固废法”,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依据,使其在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二、主要内容1. 固体废物分类新修订的“固废法”将固体废物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发布分类标准,推广垃圾分类。
2. 固体废物的采集、运输和处置固体废物应当按照分类要求采集和运输,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处置。
其中,有关单位应该加强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优先采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危(wei)险化处理等环保技术。
3.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固废法明确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范围、分类及可行性研究等要求。
相关单位应当加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开展危(wei)险废物的综合利用,并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处置技术创新。
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企业和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确保固体废物的处置过程不产生环境污染。
此外,在固体废物处置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废物的危害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积极采取减排和污染管理等措施。
5. 监管与执法固废法还规定了固体废物的监管与执法机制,如加强对固体废物采集、运输、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加强执法力量,打击非法固体废物处置和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附件清单1.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文2. 《固废法》的解释说明3. 国务院关于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意见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 可回收物:指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纺织品等可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
2. 有害垃圾:指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有害的固体废物,如废电池、废灯管、药品废物、化学品废物等。
新修订“固废法”解读【新修订“固废法”解读】一、引言: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于****年**月**日正式生效,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完善固废治理的法律体系,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旨在对新修订后的“固废法”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二、主体部分:1. 第一章:总则1.1 法律目的与适用范围1.2 基本原则1.3 术语定义2. 第二章:固体废物产生与管理2.1 固体废物的分类与标志2.2 固体废物的监管2.3 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2.4 固体废物处置设施3. 第三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控3.1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3.2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3.3 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应急与处理4. 第四章:法律责任与监督管理4.1 违法行为与处罚4.2 法律责任与赔偿4.3 监督管理与监察执法5. 第五章:附则5.1 法律储备与执法机构5.2 法律引用与解释三、结尾部分:1. 所涉及附件如下:1.1 表格1:固体废物分类标志图示1.2 表格2: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审批申请表1.3 表格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备案表2. 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2.1 固废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2 综合利用:对废物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2.3 污染防控:防止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措施3.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3.1 困难:固体废物分类工作的复杂性,可能存在分类不准确或漏报现象。
解决办法:加强对分类标准的培训,建立分类监督机制,加强分类宣传教育。
3.2 困难: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审批过程繁琐,审批周期长。
解决办法: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简化审批材料。
3.3 困难: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技术难点,可能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解决办法: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
四、附录:法律法规相关附件、表格及参考资料附件1:《固废法》全文附件2:固体废物分类标志图示附件3: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审批申请表附件4: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备案表附件5:相关法律法规参考资料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时请参照最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进行防治的法律,于2004年12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
下面将从法律的宗旨、原则、主要内容和现状四个方面展开,对该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的宗旨和原则该法的宗旨是,保护环境,预防固体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规定固体废物的管理、处置、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以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防止固体废物的滥放滥排,保护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该法的原则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资源化利用,责任追究,公众参与等。
这些原则确保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二、法律的主要内容该法共有六十六条,主要涉及了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利用等各个环节,同时也规定了相关的质量标准、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等。
在固体废物产生方面,该法规定了生产者和经营者对固体废物质量负责的原则,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并提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在固体废物收集和运输方面,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收集和运输的资格条件、技术要求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固体废物的安全、高效和环保运输。
在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方面,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给予优先扶持和支持。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的许可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的合法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要求和重点任务,要求建立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固体废物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在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方面,该法规定了违反该法规定的行为要负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等。
三、法律的现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得到了积极推进。
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点解读固体废物不仅具有跨部门、跨区域、跨介质的综合性特征,而且随人均收入增加而增长,因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方面需要科学规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和全过程管理成为关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充分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二次会议提出的加强立法统筹、立改废释并举的要求,明确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三化”统筹原则,强化了政府统筹管理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建立了区域统筹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了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理顺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科学逻辑、行为准则和法律结构。
这对加快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推进固体废物管理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固废法对加强统筹管理、严格法律责任有哪些新的规定和进展?第一,明确固废污染防治“三化”统筹原则,强化法律衔接。
新固废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并在后面各分章充实了相关内容。
例如,在第二章新增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最大限度降低固体废物填埋量”。
在第四章生活垃圾管理部分,增加对减少燃料废渣、产品包装废物等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源头减量化规定。
在第五章新增第60、61、62条,要求建立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工作;第68条新增对包装物的减量化、回收利用的规定,要求“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行业应当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物品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并积极回收利用包装物”;同时,还完善了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相关规定。
这些修改既明确了“三化”统筹原则,又突出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结合的基本思路,增强了固废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的衔接。
新修订“固废法”解读新修订“固废法”解读一、背景介绍固废是指生产、生活和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固态废物的总称,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废处理和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是我国固废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为解决固废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更加全面有效地管理固废问题,我国决定对固废法进行修订。
新修订的“固废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对固废管理和处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解读1. 加强固废分类管理新修订的固废法明确了固废的分类管理要求。
根据固废的性质、来源和危害程度,将固废分为有害固废、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并对每类固废的管理和处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2.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新修订的固废法提出了“垃圾分类制度”的要求,促使各地区建立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并要求居民对家庭固废进行分类投放。
这一措施旨在减少固废的总量,提高固废的资源化利用率。
3. 强化固废处理环境保护要求为了保护环境,新修订的固废法对固废处理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了强化。
对固废处理场所的选址、建设、运营和关闭等环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要求固废处理场所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防止固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加强固废处置企业负责制新修订的固废法提出了加强固废处置企业负责制的要求,明确固废处置企业对所处理的固废负有责任,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运营和管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管。
5.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了遏制固废违法行为,新修订的固废法明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反固废法规定的行为将依法给予处罚,并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固废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各环节的监督检查。
三、对固废管理的启示固废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新修订的固废法的出台,为我国固废管理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