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料采用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7
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土质路基压实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均匀压实原则:为了保证路基的稳固性和均匀性,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均匀压实,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或局部孔隙度过高的情况。
2. 逐层压实原则:土质路基应按照设计要求分成若干层进行压实,每层应依次进行压实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施工。
3. 合理施工顺序原则:在进行土质路基压实时,应按照合理的施工顺序进行,例如先进行填料的铺设和压实,再进行边坡的修整和压实,确保整个路基的稳定。
4. 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例如使用合适的压路机、夯实设备或振动器进行压实,以达到设计要求。
5. 适当控制压实干湿度原则:土质路基压实时,适当控制压实材料的干湿度,以提高压实效果和保证路基的稳定。
6. 注意保护环境原则:在进行土质路基压实时,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均匀压实、逐层压实、合理施工顺序、正确选择施工方法、适当控制压实干湿度和注意保护环境等原则,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建设质量。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的要求
路基填料应均匀、密实,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填料应采用指定的料场且经过现场试验确认后方能填筑,根据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2、3.3的相关规定,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规格应满足下表要求,当填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必须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或换填措施。
(1)除满足上表最低要求外,尚应满足设计图纸中注明的特殊要求。
(2)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按分层压实原则实施。
(3)对于软基路段,等载部分填土的压实度和填料要求应与上路床相同;对于超载部分的填土压实度,在(设计沉降量+0.5m)范围内,应不小于96%,超过部分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与下路堤的要求一致。
(4)对于软基路段,砂垫层压实度按照上表的规定实施;若现场有换填方案,换填部分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5)一般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6)土路肩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
对于土路肩设置有路侧排水沟路段,路侧排水沟底部填土及土路肩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3%。
(7)路侧填平段的填土压实度小于85%。
(8)修建在填土之上的涵洞基底以下及垫层两侧处理范围内所有填土的压实度均应不小于96%。
(9)涵底基底垫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6%。
(10)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
压实度的的检验方法和内容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080/1-2004》(土建工程)附录B的规定实施。
密度法,每200m压实层检验4处。
路基回填施工方案路基回填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场地清理:在施工前,应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垃圾等清理干净,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原材料选购: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填筑材料,如土壤、碎石、砾石、砂砾等。
同时,应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3.库存管理:对于选购的原材料,应合理堆放,妥善保管,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
二、填料选择1.土壤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结果,选择符合要求的土壤作为填料。
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
2.密实度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结果,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在填筑过程中,应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和密实度,以确保填筑质量。
3.压实机械:根据填料性质和填筑厚度,选择合适的压实机械。
压实机械应具有良好的压实效果和适应能力,以确保填筑质量。
三、填筑方法1.单层填筑:在填筑过程中,应按照分层填筑的原则,逐层填筑。
每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和填料性质确定。
2.双层填筑:在填筑面积较大或填筑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双层填筑方法。
上层填筑应在下层填筑完成并检验合格后进行。
3.深层填筑:在填筑深度较大或对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深层填筑方法。
深层填筑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填筑质量和道路安全。
四、填筑压实1.振动压实:采用振动压实方法,能够提高填料的密实度。
在压实过程中,应根据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的特点,控制压实速度和压实次数。
2.静力触探:为检验填筑质量,可采用静力触探方法。
通过静力触探,可以了解填料的密实度、均匀性等情况,为优化压实工艺提供依据。
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不同的压实工艺。
例如,在填筑面积较大且填筑厚度较厚时,宜采用多层压实方法;在填筑深度较大或对稳定性要求较高时,宜采用分层压实方法。
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结果,确定合理的压实参数,如压实速度、压实次数等。
五、填筑检验在填筑完成后,应对填筑质量进行检验。
第三章路基填筑路基填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路基用土的正确选择和处理,填筑施工的各种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路基压实等问题。
现分述如下。
第一节路基用土各类公路用土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在选择作为路基的填筑材料,应根据不同的土类分别采取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
一、各类土的工程性质1.不易风化的石块包括漂石(块石)和卵石(块石),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使用场合和施工季节均不受限制,为最好的填筑路基材料,也可用于砌筑边坡。
但石块之间要嵌锁密实,以免在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下,石块松动产生沉陷变形。
2.碎(砾)石土强度能满足要求,内摩擦系数高,水稳定性好,材料的透水性大,施工压实方便,能达到较好的密实程度,为很好的填筑材料。
但若细粒含量增多,则透水性和水稳定性就下降。
3.砂土无塑性,透水性和水稳定性均良好,毛细管水上升高度很小,具有较大的内摩擦系数。
但砂土粘结性小,易于松散,对流水冲刷和风蚀的抵抗能力很弱,压实困难。
但是经充分压实的砂土路基,则压缩变形小,稳定性好。
为了加强压实和提高稳定性,可以采用振动法压实,并可适量掺些粘土,以改善级配组成,并应将边坡予以加固,以提高路基的稳固性。
4。
砂性土既含有一定数量的粗颗粒,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等都能满足要求,是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如细粒土质砂土,其粒级组成接近最佳级配,遇水不粘着,不膨胀,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便于施工。
5.粘性土细颗粒含量多,土的内摩擦系数小而粘聚力大,透水性小而吸水能力强,毛细现象显著,有较大的可塑性。
干燥时坚硬而不易挖掘,施工时不易破碎,浸水后强度下降较多,干湿循环因胀缩引起的体积变化也大,过干或过湿时都不便施工。
在给予充分压实和良好排水的条件下,粘性土可作路堤填筑材料。
6.粉性土因含有较多的粉粒,毛细现象严重,干时易被风蚀,浸水后很快被湿透,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常引起冻胀和翻浆,水饱和时有振动液化问题。
粉性土特别是粉土,属于不良的公路路基用土。
公路路基工程填土路基、填石路基、土石混填路基施工方法一、填土路堤施工方法路基填筑工程应采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
形成挖、装、运、摊、平、压机械化流水作业,能保证路基填筑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
1、填土原则:填方路基必须按横断面全宽分层水平填筑,逐层向上填筑;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及每层填料铺设的压实度,并且每侧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4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每层填料厚度不得超过20cm。
土方路堤填至路订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不少于10cm。
2、填筑路堤填筑前处理办法:路堤填土高度小于80cm(不包括路面厚度)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30cm,然后整平压实使其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
路堤填土高度大于80cm,应将路堤基底整平处理,并在填筑前进行碾压,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地表起伏较大的填筑处理办法: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以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台阶顶做成3%的内倾斜坡。
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2.5时,路基应作特殊处理,防止路堤沿基底滑动。
4、土的含水量控制:(1)将取土场土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2)将利用方的土精心分出适用材料、不适用材料,禁止不适用材料填筑路堤。
5、试验段及准备工作:开工前进行复测放样,做好路段、土场排水工作,选择代表性地段200M作为试验段,以确定各土质的最佳含水量(实验室获得),适宜的松铺系数,相应的碾压遍数和施工日进度及人、机、料生产要素的配置,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6、土方摊铺:摊铺前,应在路堤中心边缘处设置松铺厚度控制桩,在桩上挂线,以控制摊铺厚度。
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整平。
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刮平,曲线段由内向外侧刮平。
摊铺路堤横坡度不小于3%(但也不宜过大),以利横向排水。
7、碾压:摊铺后及时碾压,碾压时土方含水量应处于最佳含水量近邻范围。
路基填筑技术交底大全路基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工序一)测量放线1.放样在进行施工放样前,必须对原地面进行复测,然后对全线进行放样。
对于深挖高填路段,每挖填3-5米或一个边坡平台(碎落台)应复测中线、高程和宽度。
对于位于曲线段的路基工程,放样时应加密位桩。
二)场地清理1.地表清理在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应在清表前砍伐或移植。
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
在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农作物根系应予以清除。
原地表以下至少30cm的草皮、表土,应予以清除并有序集中堆放,以供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
在路基范围内的坑穴,应填平夯实,并进行填前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在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等结构物等应予以拆除。
对正在使用的道路设施及构筑物,应对其正常使用做出妥善安排后,方可拆除。
三)填土路基1.施工技术1)严禁使用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腐殖土。
不得采用淤泥、泥炭、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
2)下承层经检验合格后,应根据试验路确定的松铺厚度及自卸车容积计算卸料间距卸料。
用推土机依据松铺厚度“高程台”(或标尺)在整个路基宽度内进行摊铺。
应采用平地机进行精细平整,形成路拱。
虚铺厚度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碾压作业。
2)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分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填筑在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3)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
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
4)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5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土方填筑至路床顶后,及时进行边坡修整,以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坡率。
5)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
即按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并处理好接茬。
路基填料概述一、填料组别填料的力学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变形与稳定,一些工程性质不稳定或者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土填入路基会引起路基的病害,导致路基失稳或产生超标的变形。
如:膨胀土填筑的路基容易受水的影响而产生膨胀或收缩,长期的胀缩变化会使土体发生松动、变形增加甚至失去稳定性;冻胀敏感性土填筑的路基会在冬季降温后产生冻胀,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营。
好的填料应该不受环境影响,具有可压实性、较强的抗剪强度、较小的压缩性、良好的水稳性和抗冻性,压实后能够尽快稳定,不产生变形。
所以路基填料的正确选择,是路基填筑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了指导路基填料的设计,《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对路基填料进行了分组,共分为A、B、C、D、E五组,其中A组为优质填料,B组为良好填料,C组为可用填料,D组为限制使用填料,E组有机土为禁止使用的填料。
A组:级配良好的碎石、含土碎石,级配良好的粗圆砾、粗角砾、细圆砾、细角砾,级配良好的含土粗圆砾、含土粗角砾、含土细圆砾、含土细角砾,级配良好的砾砂、粗砂、中砂、含土砾砂、含土粗砂、含土中砂、含土细砂。
B组:级配不好的碎石、含土碎石,细粒含量15%~30%的土质碎石,级配不好的粗圆砾、粗角砾、细圆砾、细角砾,级配不好的含土粗圆砾、含土粗角砾、含土细圆砾、含土细角砾,细粒含量15%~30%的土质粗圆砾、土质粗角砾、土质细圆砾、土质细角砾,级配良好的细砂,级配不好的砾砂、粗砂、中砂,细粒含量大于15%的含土砾砂、含土粗砂、含土中砂。
C组:细粒含量大于30%的土质碎石,级配不好的细砂,含土细砂,粉砂,低液限粉土、粉质黏土、黏土。
D组:高液限粉土、粉质黏土、黏土。
E组:如有机土。
根据以上分析,判定路基填料的优劣问题实际上就转化为对路基填料组别的划分问题。
5.2.2 填料组别的判定填料组别的划分分为两个步骤(表5-1,表5-2)。
1.一级定名通过相关土工试验,按粒组范围将土分为3组,即粒径大于50mm为巨粒组,0.075~50mm为粗粒组,粒径小于0.075mm的为细粒组。
铁路路基填筑施工要点⑴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无砟轨道、200km/h有砟轨道路基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A、B组填料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且基床底层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原则上优先选用A、B组及C组中的碎石、砾石类填料,其粒径级配应符合压实性能要求。
120km/h及以下Ⅰ级铁路路基基床底层采用砾石类、碎石类及砂类土中的A、B、C1、C2组填料,基床底层填料的颗粒粒径不得大于200mm。
基床以下部分采用A、B、C组填料。
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基填筑必须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工程施工质量需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要求。
路基填筑前应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满足路基压实要求的材料选择、机械组合、最佳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碾压组合方式、填土最佳含水率等工艺参数。
⑵基床表层路基填筑正线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当不符合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起反滤和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
其他线路路基基床表层采用A组填料填筑。
路堑基床表层土质不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第6.2.1条填料及压实相关要求时,应换填处理。
路堑地段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地基应无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1.2MPa或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50kPa的土层,否则应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按“四区段、六流程”(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碾压)的施工工艺组织分层填筑施工。
碎石由石场运至沿线的级配碎石拌合站,填筑前,根据选用的摊铺压实机械,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和部位进行填筑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含水量、摊铺厚度、压路机行走速率和碾压(夯实)遍数等施工工艺参数。
⑶注意事项①路基填筑前,需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并进行承载力、K30、Evd检测,验证地基条件是否满足路基不同部位的要求,检测频度为每个工点不少于3个点或者每100m不少于2个断面4点。
路基施工要点1)填土路基(1)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
(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3)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4)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原则,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 级的压路机。
(5)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 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6)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
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7)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类、分层填筑、压实;路基高边坡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2)挖土路基(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坟坑、井穴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3)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4)压路机不小于12t 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砾或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实。
3)石方路基(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
(2)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施工参数。
(3)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 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夯)实。
(4)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的沟槽宜回填土。
4)路基压实作业要点城市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主要应掌握: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压实机具、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三者的关系,达到所要求的压实密度。
公路工程路基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各级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
1.2 路基工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3 路基工程的施工应遵循科学、严谨、高效、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形式。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文件,掌握工程特点、施工要求和技术标准。
2.2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明确施工范围、施工顺序、施工条件等。
2.3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工艺、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防护等要求。
2.4 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临时设施、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的准备工作。
三、施工工艺3.1 路基施工应按照分层法进行,分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2 路基施工应遵循先排水、后填筑、再压实的原则。
3.3 路基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料的种类、级配、含水量等应严格控制。
3.4 路基压实应采用合理的压实方法、压实设备和压实遍数,确保路基的密实度。
3.5 路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基的平面位置、高程、横坡、纵坡等指标,确保路基的平稳性和直线性。
3.6 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路基的防护和加固工作,防止路基的变形和破坏。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4.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4.3 施工过程中,应对路基工程的平面位置、高程、横坡、纵坡、压实度、弯沉值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4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五、施工安全5.1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5.2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填方路基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强膨胀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冻土(及含冰的土)、易熔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浸水路基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不宜采用粉质土填筑。
当采用细砂、粉砂作填料时,应避免震动液化。
当采用细粒土填筑路基时,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石灰、水泥或其他稳定材料进行处治。
表4.3.4 填方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当采用石料填筑路基时,最大粒径应小于摊铺层厚的2/3,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
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等均不得用于路基填筑。
当采用粉煤灰填筑路基时,应预先调查料源并进行必要的室内试验。
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粉煤灰烧失量宜小于20%、含硫量宜小于3%,超过标准的粉煤灰应做对比试验,经分析论证后方可采用。
当填筑路基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土路基的边坡坡率不宜大于表4.3.7-1的规定值。
表4.3.7-1 填土路基边坡坡率表(2)填石路基的边坡坡率不宜大于表4.3.7-2的规定值。
中硬和硬质石料的填石路基应进行边坡码砌,码砌石块应采用强度大于30MPa、尺寸不小于300mm的规则石块。
填高小于5m时,码砌厚度不应小于1m;填高为5m~12m时,码砌厚度不应小于1.5m;填高大于12m时,码砌厚度不应小于2m。
表4.3.7-2 填石路基边坡坡率表吹(填)砂和粉煤灰路基的边坡应采取土质坡(包边土)保护措施,土质坡厚度不宜小于1m。
填方路基地基表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地基顶面存在滞水时,应根据积水深度及水下淤泥层的范围和厚度,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淤泥、抛石挤淤或砂砾石等处理措施。
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
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基。
铁路路基填料采用原则本线路基填料应尽量利用路堑挖方及隧道弃碴之A、B、C组填料用于路基相应的各部位填筑,当选用C组填料中的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时应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
限制使用D组填料中的高液限黏性土,当必须使用时,应进行改良;不得使用D组填料中的风化软块石。
严禁采用E组填料。
当缺乏合格的移挖作填填料时,应在利用路堑弃方就近改良与远运合格填料进行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确定。
膨胀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当附近无合格的填料必须用膨胀土时,应采用弱膨胀土进行改良,且改良后填筑高度不宜超过8m。
严禁使用中~强膨胀土做路基填料。
浸水路基设计填料采用的渗水土要求: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土A组填料、碎石土、砂卵砾石土A组填料,细粒含量小于5%。
粗颗粒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且不易风化,不易软化。
Ⅶ度设防地震烈度区优先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土和C组细粒土等抗震稳定性较好的填料,严禁采用粉砂、细砂作填料,当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路堤浸水部位,采用渗水土填料填筑,严禁采用粉砂、细砂、中砂作填料。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基底的垫层填料采用碎石或粗砂夹碎石(砾卵石),严禁采用细砂。
在可液化地区不宜在路堤附近集中取土,取土坑应远离线路。
1、主要填料的改良措施D组黏性土填料和弱膨胀土的改良措施:掺5~8%生石灰,具体掺入比可据现场试验确定。
用作基床底层时采用场拌法施工,用作基床以下路堤时采用场拌法或集中路拌法施工。
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基床底层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700kPa,浸水饱和72小时无崩解,强度衰减率小于30~40%,现场取样强度不小于450kPa。
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可适当降低,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500kPa。
现场填筑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各工序工艺参数。
第四系更新统网纹状黏土以及灰岩残积层棕红色黏土(膨胀土弃运),多为D组填料,用作填料时可采用掺入5~8%石灰进行改良;用于基床底层填筑必须采用场拌法施工。
铁路路基填料采用原则本线路基填料应尽量利用路堑挖方及隧道弃碴之A、B、C组填料用于路基相应的各部位填筑,当选用C组填料中的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时应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
限制使用D组填料中的高液限黏性土,当必须使用时,应进行改良;不得使用D组填料中的风化软块石。
严禁采用E组填料。
当缺乏合格的移挖作填填料时,应在利用路堑弃方就近改良与远运合格填料进行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确定。
膨胀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当附近无合格的填料必须用膨胀土时,应采用弱膨胀土进行改良,且改良后填筑高度不宜超过8m。
严禁使用中~强膨胀土做路基填料。
浸水路基设计填料采用的渗水土要求: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土A组填料、碎石土、砂卵砾石土A组填料,细粒含量小于5%。
粗颗粒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且不易风化,不易软化。
Ⅶ度设防地震烈度区优先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土和C组细粒土等抗震稳定性较好的填料,严禁采用粉砂、细砂作填料,当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路堤浸水部位,采用渗水土填料填筑,严禁采用粉砂、细砂、中砂作填料。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基底的垫层填料采用碎石或粗砂夹碎石(砾卵石),严禁采用细砂。
在可液化地区不宜在路堤附近集中取土,取土坑应远离线路。
1、主要填料的改良措施D组黏性土填料和弱膨胀土的改良措施:掺5~8%生石灰,具体掺入比可据现场试验确定。
用作基床底层时采用场拌法施工,用作基床以下路堤时采用场拌法或集中路拌法施工。
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基床底层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700kPa,浸水饱和72小时无崩解,强度衰减率小于30~40%,现场取样强度不小于450kPa。
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可适当降低,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500kPa。
现场填筑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各工序工艺参数。
第四系更新统网纹状黏土以及灰岩残积层棕红色黏土(膨胀土弃运),多为D组填料,用作填料时可采用掺入5~8%石灰进行改良;用于基床底层填筑必须采用场拌法施工。
[路基填料常用的评定指标及其规范要求]路基填料的要求1加州承载比(cbr)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bearingratio)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基层材料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
承载能力以材料载压入抵抗局部荷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相对值的百分数表示cbr值。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22)指出(p142):cbr是表征材料的水稳定性和抵抗局部压入变形能力的指标。
1.1规范要求1.2试验方法试验时,用一个端部面积为19.35cm2的标准压头,以0.127cm/min的速度压入土中。
记录每贯入0.254cm时的单位压力,直至压入深度达到1.27cm时为止。
标准压力值是用高质量标准碎石由试验求得,其值如表1-1所示。
表1-1cbr标准压力贯入量(mm)2.55.07.510.012.5标准压力(mpa)7.010.513.416.218.3cbr值按式(2-27)计算:式中:p——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kpa;——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见表1-1),kpa。
一般采用贯入量为2.5mm时的单位压力与标准压力之比作为材料的承载比(cbr)。
如贯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大于2.5mm时的承载比则试验应重做。
如结果仍然如此则采用5mm时的承载比。
cbr试验设备有室内试验与室外试验两种。
试件按路基施工时的含水量及压实度要求在试筒内制备。
并在加载前浸泡在水中,饱水4天。
为了模拟路面结构对土基的附加压力,在浸水过程中,及压入试验时,在试件顶面施加环形法码,其重量应根据预计的路面结构重量来确定。
cbr值野外试验方法基本上与室内试验相同,但其压入试验直接在土基顶面进行。
有时,野外试验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不完全相同,这主要是由于土壤含水量不一样,室内试验时,试件处于饱水状态;野外试验时,土基处于施工时的湿度状态。
所以对野外试验结果必须加以修正,换算成饱水状态的cbr值。
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和压实度要求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按分层压实原则实施。
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 ,同时填石路堤顶部最后一层填石料的铺筑层厚不得大于400mm ,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0mm ,其中小于5mm 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最小承载比、压实度要求详见表:路基填料最小承载比和压实度要求表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中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
路基填料最大粒径、压实后孔隙率要求详见下表: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软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当填筑路基的材料最大粒径大于20厘米时,如果采用25T震动压路机碾压时,则松铺厚度为30厘米;如果采用50T震动压路机碾压时,则松铺厚度为50厘米。
填石路堤必须采用大吨位(25-50T)的震动压路机进行路堤的碾压,压路机的参数:碾压速度2-4Km/h、频率30HZ、1/4错轮、强震6—8遍。
施工时,试验路确定压实沉降差控制标准,并同时检测孔隙率对其进行验证。
压实沉降差检测采用如下标准: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
路基冲击增强补压本路段全线路基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增强补压处理。
路基填筑碾压至路堤顶面设计高程,且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采用冲击压路机补压以提高路基均匀性与整体强度,减小工后沉降。
冲击碾压宽度为路堤顶面宽度。
冲击碾压采用25KJ以上的三边形冲击式压路机,冲击碾压行驶速度应不大于12Km/h。
(1)路堤进行冲击碾压前应整平处理。
碾压带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
(2)冲击碾压过程中,如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的行进速度,可用平地机平整后再继续冲碾。
若冲击碾压过程中路基表面扬尘,可用洒水车适量洒水后继续冲碾;在碾轧过程中当含水量不够,洒水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3%。
(3)冲击碾压20遍后,若路基下沉5—7cm,压实孔隙率达到要求,则表明路基压实度达到标准。
公路路基填料规范要求梳理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路基填料是其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确保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公路路基填料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围绕公路路基填料的规范要求展开讨论,并对相关标准进行梳理。
1.填料种类及质量要求:公路路基填料主要包括天然石料、碎石、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材料。
这些填料在使用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
比如天然石料填料应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强度和稳定性;碎石填料应符合相应的级配要求;沥青混凝土填料应具有均匀的质地和稳定的性能等。
各类填料的详细要求可以在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中找到。
2.填料的工程技术要求:填料在公路路基建设中的施工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工程技术要求。
首先,填料的铺设应具备良好的平整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填料层的均匀性。
其次,对于某些需要加固的路段,填料的压实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同填料在压实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压实方式和工艺。
另外,填料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也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原则,因此,在对填料进行施工时,需要合理控制填料的使用量,以避免浪费和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3.填料质量监督和检测:为了确保填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对填料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监督部门应当对填料进行取样,并进行相应的试验和检测,以确保填料的技术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对于碎石填料,可以通过级配分析、强度试验等来评估其质量。
质量监督和检测的结果将作为填料是否合格的依据,对于不合格的填料,应及时进行整改或更换。
4.填料的环保要求:公路建设不仅要注重路基填料的质量,还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填料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对周围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同时,在填料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也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总结:公路路基填料的规范要求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填料种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对填料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测,以及遵守环保要求,将有助于保证公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路基施工的原则
路基施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路基施工应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在填筑路基前,应先处理原地面的表土、杂草等,并排除地面水。
对于低洼地段,应先填筑粘性土或透水性小的土壤,以保证填方的稳定。
2、填筑时应自下而上分层铺筑碾压,并保证每层填料的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在填筑过程中,应避免填筑过厚或过薄,以免影响压实效果。
3、路基施工应与排水设施相互配合,保证水流畅通,防止积水对路基造成危害。
在路基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排水设施的施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排水。
4、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
5、路基施工应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粉尘、废水的排放,以减少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6、路基施工应确保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穿戴安全防护用品等,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总之,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在
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以上原则,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路基填料采用原则
本线路基填料应尽量利用路堑挖方及隧道弃碴之A、B、C组填料用于路基相应的各部位填筑,当选用C组填料中的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时应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
限制使用D组填料中的高液限黏性土,当必须使用时,应进行改良;不得使用D组填料中的风化软块石。
严禁采用E组填料。
当缺乏合格的移挖作填填料时,应在利用路堑弃方就近改良与远运合格填料进行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确定。
膨胀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当附近无合格的填料必须用膨胀土时,应采用弱膨胀土进行改良,且改良后填筑高度不宜超过8m。
严禁使用中~强膨胀土做路基填料。
渗水性好的A组填料指细颗粒少于5%级配良好的砾石类或碎石类A组填料。
浸水路基设计填料采用的渗水土要求: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土A组填料、碎石土、砂卵砾石土A组填料,细粒含量小于5%。
粗颗粒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且不易风化,不易软化。
Ⅶ度设防地震烈度区优先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土和C组细粒土等抗震稳定性较好的填料,严禁采用粉砂、细砂作填料,当条件限制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路堤浸水部位,采用渗水土填料填筑,严禁采用粉砂、细砂、中砂作填料。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基底的垫层填料采用碎石或粗砂夹碎石(砾卵石),严禁采用细砂。
在可液化地区不宜在路堤附近集中取土,取土坑应远离线路。
1、主要填料的改良措施
D组黏性土填料和弱膨胀土的改良措施:掺5~8%生石灰,具体掺入比可据现场试验确定。
用作基床底层时采用场拌法施工,用作基床以下路堤时采用场拌法或集中路拌法施工。
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基床底层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700kPa,浸水饱和72小时无崩解,强度衰减率小于30~40%,现场取样强度不小于450kPa。
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指导性施工技术参数可适当降低,室内浸水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500kPa。
现场填筑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各工序工艺参数。
第四系更新统网纹状黏土以及灰岩残积层棕红色黏土(膨胀土弃运),多为D组填料,用作填料时可采用掺入5~8%石灰进行改良;用于基床底层填筑必须采用场拌法施工。
花岗岩全风化物填料,D组细粒土,应按细粒土类别进行化学改良。
用于基床底层时应采用场拌法。
对基岩全风化呈土状层,若化验为C组填料,则可直接填筑路堤本体;若为D组填料,则应掺5~8%生石灰改良。
对易风化软岩的强风化层和极软岩的强~弱风化层,建议不使用。
对易风化软岩的弱~微风化物,必须具备良好的级配并通过工艺性试验方能填筑路堤本体。
硬质岩岩块弃碴以及强风化硬质岩及其因构造和风化影响呈碎块石土状的硬质岩岩块土填料,属A、B组填料,可通过加强施工控制作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分层填筑;作为基床底层填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否则应进行级配改良。
基床底层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cm,基床以下路基本体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cm或摊铺厚度的2/3;且块石不应集中,应均匀地分布于填筑层中,应满足级配要求,改良后级配曲线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各类填料现场填筑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及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施工满足路基填筑要求。
粗粒土填料分组、适用范围与处理措施表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