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跨国金融机构
- 格式:ppt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41
中级经济师重点梳理一、经济学基础概念1.经济学定义: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用途上的配置的科学。
2.经济学两大分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3.市场失灵:指市场不能有效、公正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4.政府干预: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
二、宏观经济学理论1.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经济增长:长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增大和生产能力提高。
3.通货膨胀: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
4.失业: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的比例。
三、微观经济学理论1.需求与供给:研究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2.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竞争。
3.生产者行为:短期生产决策、长期生产决策。
4.消费者行为:边际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
四、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1.金融市场定义: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2.金融机构种类: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3.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
4.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税收、公债。
2.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货币供应量。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4.赤字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
5.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利率或减少货币供应,以抑制总需求。
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2.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关税、配额、技术壁垒等。
3.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促进区内贸易自由化。
七、产业发展与规划1.产业结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
2.产业政策:针对特定产业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
我国金融机构的分类有哪些?我国金融机构的分类有哪些?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等。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CentralBank)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2、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以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为目标,在特定领域开展金融业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商业银行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英文缩写为CB,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
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
4、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并将所筹资金运用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5、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华外资金融机构即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具体有如下两类:一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代表处。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的工作范围是:进行工作洽谈、联络、咨询、服务等非赢利性活动,不得开展任何之际赢利的业务。
在华设立代表处,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必须走的一个步骤。
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背景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的代表处。
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
这包括外国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合资银行、独资财务公司、合资财务公司等。
国际三大金融机构有哪些国际三大金融机构是指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它们分别是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英国的伦敦金融市场(LFMM)和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第四章金融机构概述【学习要求】了解金融机构的概念、分类与功能了解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金融机构的概念、分类与功能(一)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指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包括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和各种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
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充当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经纪人,即代理买卖证券,有时本身也参加证券交易,如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
(二)金融机构的类型金融机构的种类众多,各不相同的金融机构构成整体的金融机构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和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1)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金融机构以接受存款,从事转账结算业务为基础,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负债可以发挥交换中介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作用,其资产业务主要是承做短期贷放,所以是以存款负债为前提的资产运作机制。
银行金融机构体系又可进行多种分类。
按照银行的地位和职能不同来划分,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专业银行等;按照出资形式不同来划分,有独资银行、合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合作银行;按照资本所有权归属不同来划分,有国有银行、私营银行和公私合营银行;按照业务范围的区域不同来划分,有全国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和跨国银行。
(2)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又可划分为契约型储蓄机构、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和服务类金融机构。
①契约型储蓄机构主要是依据契约定期取得资金(如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并据约提供保险理赔或提供年金的金融机构,例如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个人养老保险基金以及政府退休基金等。
②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则包括投资银行、投资基金、金融公司、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商业票据或从银行借款等途径获得资金,然后把这些资金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的各种股票和债务工具,或对个人和小企业进行小额贷款。
第三章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第一节金融机构【知识点1】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一)金融机构的性质:1.狭义:指金融活动的中介机构,主要指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
作为资金余缺双方进行货币借贷交易的媒介。
2.广义:指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包括直接融资领域中的金融机构(充当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经纪人)、间接融资领域的金融机构、各种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
(二)金融机构的职能(常考的重要考点)1.促进资金融通间接金融机构:借助信用,通过负债业务集中资金,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向有关经济部门直接金融机构:为投融资提供各种服务。
2.便利支付结算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流程实现资金转移。
具有较高信誉和众多分支机构。
减少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
3.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具有各类专业技术来管理风险。
4.减少信息成本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
(重要考点)交易之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
5.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可以通过信贷、结算以及有价证券的买卖等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情况。
通过信贷、利率、汇率和结算等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
【例题·单选题】在金融交易中时常会发生逆向选择,其原因是()。
A.金融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B.金融交易之后的信息不对称C.金融交易之前的交易成本D.金融交易之前的交易成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逆向选择。
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
【例题·多选题】金融机构的职能有()。
A.促进资金融通B.便利支付结算C.消灭风险D.降低交易成本E.减少信息成本『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金融机构的职能。
金融机构的职能有:促进资金融通;便利支付结算;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减少信息成本;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
【知识点2】金融机构的类型(一)按照融资方式分类2.按照业务特征:国际通行的分类方式银行:以存款、放款、汇兑、结算为核心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证券、信托、租赁和投资等3.按照是否承担政策性业务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保障宏观经济协调发展设立、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或税收优惠。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442023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Investment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金融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国际投资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国际投资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熟悉掌握国际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知识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相关基础知识及国际投资管理的相关内容。
2.能力及技能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国际投资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大纲在使用时,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部分内容在课程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内在的逻辑性。
要注意把握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并把国际投资理论与中国的经济开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讲解。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已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先修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根据各章的重点内容来安排习题,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习题类型。
在保证基础练习的同时,可适当安排一些实践问题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包括出勤、作业、提问、讨论等)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国际投资学(第五版)》,杨晔杨大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国际投资学》,刘志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国际投资学教程(第四版)》,綦建红,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二、中文摘要国际投资学是研究国际投资主体、国际投资客体和主体对客体的营运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世界经济、各国经济的影响,探索其内在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2.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建立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专门设立专司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 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 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3. 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4. 最终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避免发生金融恐。
5.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1.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2.特种存款: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营运情况,以及银行银根松紧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存款的方式向这些金融机构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形成的存款。
3.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4.货币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5.发行基金: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保存的未进入流通的人民币。
国开金融基础知识一、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1.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
2.金融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功能: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3.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投资者、投机者、经纪人等。
4.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和流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
二、货币供求与均衡1.货币的定义和分类:现金、存款、电子货币等。
2.货币供应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3.货币均衡的条件和实现方式。
4.通货膨胀和紧缩的货币现象及其影响。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财政政策的概念、目标和实施手段。
2.货币政策的定义、工具和目标。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4.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应用。
四、投资与资产管理1.投资的概念、目的和风险。
2.股票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价值投资、技术分析等。
3.债券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国债、企业债等。
4.资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等。
五、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测量方法。
3.风险分散和规避策略的应用。
4.内部控制和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六、金融监管与稳定1.金融监管的定义和目标。
2.金融监管的体系和制度:分业监管、综合监管等。
3.金融稳定的定义和实现路径。
4.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的关系。
七、国际金融与全球化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特点和运作规则。
2.国际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3.全球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挑战。
4.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金融机构的作用。
5.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
6.八、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金融科技(FinTech)、互联网银行、区块链技术等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及带来的挑战;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问题;金融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角色与机遇等。
第四章跨国金融机构一、填空题1.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和等三种形式。
2. 是跨国银行最低层次的海外分支机构,它并不直接经营银行业务;而是跨国银行根据东道国法律规定设立并经营的境外机构,是母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是美国跨国银行根据1919年修订的联邦储备法允许设立的最为重要的、经营国际银行业务的海外分支机构形式。
3.商业银行以业务为本源业务,而投资银行以业务为本源业务。
4.共同基金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的,因此是基金,而对冲基金一般是基金。
5. 又称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其操作的宗旨就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二、选择题1.与代理行功能接近的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是()。
A 代表处B 经理处C 分行D 联属行2.下面不属于跨国银行功能的是()。
A 跨国公司融资中介B 为跨国公司提供信息服务C 证券承销D 支付中介3.下面不属于跨国投资银行功能的是()。
A 证券承销B 证券经纪C 跨国购并策划与融资D 为跨国公司提供授信服务4.下面不属于对冲基金特点的是()。
A 私募B 受严格管制C 高杠杠性D 分配机制更灵活和更富激励性5.下面不属于共同基金特点的是()。
A 公募B 专家理财C 规模优势D 信息披露管制较少三、判断题1.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都必须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2.“金融脱媒”趋势是促进跨国投资银行发展的重要原因。
()3.对冲基金已发展成为避险功能的投资机构。
()4.共同基金根据其基金份额是否可以赎回,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
()5.近年来,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依然偏好于避险和追求稳定收益。
()。
四、名词解释1.跨国银行2.国际财团银行制3.投资银行4.共同基金5.对冲基金6.QFII7.QDII五、简答题1.跨国银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
四个正部级央企是哪四大企业
四个正部级央企企业分别是:
1、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中国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3、中国铁路总公司
4、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国有独资公司,1979年创办,中信集团是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于2013年,从原铁道部脱胎换骨而来,级别就不用说了,铁老大本来就是正部级。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在京成立,是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
,1,。
第九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名词解释1、金融机构:(P198)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2、管理性金融机构:(P199)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金融管理局、证监会、保监会等。
6、中央银行:(P204)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7、政策性银行:(P208)指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P210)是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
9、信托投资公司(P210):是以受托人身份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
10、财务公司:(P211)是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组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1、金融租赁公司:(P212)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
12、中国人民银行:(P204)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13、银监会:(P205)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14、证监会:(P206)研究和拟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规章制度;统一管理证券期货市场,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督机构实行垂直领导;……15、财务公司:(P211)通过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资,资产业务以发放消费信贷为主。
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以及多种金融机构同时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
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对整个金融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
2、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
其中,国有独资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
3、政策性银行从1994年起,中国组建了3家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和信用合作社等。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为:1、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体系;2、交通、中信、光大、华夏、招商、民生、深发展、浦发、兴业、恒丰等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体系(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好的一类);3、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徽商银行等具有典型的区域辐射和鲜明个性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未来可能还有晋商银行、秦商银行等)4、遍布在全国112个城市112家城市商业银行;5、遍布在全国星罗棋布的709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法人机构共有709家,但处于运营状态的只有412家)。
6、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弊端:1、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还不太充分。
2、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3、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
4、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比较,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并存在着许多抑制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1、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2、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3、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4、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5、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6、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楼上各位的回答都不准确我国的银行划分〈一〉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二〉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等〈三〉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承担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门项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油储备、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和为农业基本建设发放专门项贷款,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大宗进出口贸易提供专项贷款,其中主要是为大型成套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贷款。